APP下载

詹姆斯·穆勒的教育目的观评析

2014-04-01陈茹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育目的幸福环境

摘 要:幸福,是人们生活的终极追求。对于它,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19世纪的功利主义学派是以追求幸福为主旨的学派,并且他们将教育与幸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教育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评述功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詹姆斯·穆勒的教育目的观,分析幸福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探寻教育伦理学上的意义或生活意义。

关键词:幸福;教育目的;环境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1773—1836)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也是功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可以称为幸福目的观。那么詹姆斯·穆勒的幸福观是什么,是怎样与教育产生联系的,又是怎样通过教育获得幸福的呢?

首先要回答的是,幸福是什么。经验主义一派认为快乐的构成因素就是感觉,但这样的解释未免把幸福简单化了。詹姆斯·穆勒也认为我们不能完美地定义幸福,那么获取幸福的方式就更显得重要了。我国学者赵汀阳认为,虽然幸福感不可言说,但是“……通向不可说的事情的方式却是可说的……于是,对幸福的追问就可以转换成对获得幸福的方式的追问”。这句话更明确地表达了由定义到方式的转换。

而幸福又是怎样与教育产生联系的呢?詹姆斯·穆勒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幸福(happiness,功利主义者也将其等同于快乐和利益),即教育给予个体获得幸福的工具,首先是为自己,然后才是给他人带来幸福。他认为所有人类行为都最终以幸福与否来衡量。

以下要考虑的就是综合对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来考虑我们要如何获得幸福,即教育是通过怎样具体的方式来使个人和他人获得幸福。

一、教育要培养同时实现个人幸福和他人幸福的品质

詹姆斯·穆勒在培养人的心理品质时涉及个人与他人的幸福。他提出了四种教育需要培养的品质:智力、节制、正义和慷慨,这四种品质内在地关涉到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智力包括知识和明智,即材料和组合材料的能力。节制是一种相对辅助性的品质,起到坚定目标、纠正偏差的作用,因为如果在追求的过程中没有一贯性,就会失败。这两种品质都是针对个人而言,而正义和慷慨则是针对他人而言的。这样在培养人的四种品质的时候,就培养了人们处理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的知识和能力。

二、教育要面向大众

功利主义者在教育方面的主张是“为所有人提供理性、世俗、科学的教育”,詹姆斯·穆勒也是如此。(1)在他看来,接受教育是塑造心智、形成人格并进而影响社会的根本手段,从而最终获得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而如果一个国家的大部分人竟然都未曾接受教育,那又何以侈谈收获幸福呢。因此他呼吁“教育面向大众,而非仅仅面向教士”。(2)詹姆斯·穆勒指出,对于工人阶级来说,普及教育的重要性也涉及机器工业的发展状况。它将工人的注意力限定在一个数量极少的目标和狭隘的观念里,人类似乎也就成了机器的一个部件,面临着功能丧失和心智恶化的危机。

三、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即在詹姆斯·穆勒看来,教育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对人的生活目的产生有益作用的所有方面。因此“环境”是教育的一个主要要素,在詹姆斯·穆勒看来,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而物质环境又分为身体内部的和身体外部的。精神环境则包括家庭教育、技术教育、社会教育和政治教育。并且四者的关系是政治环境决定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决定家庭和技术环境。

现代社会的过分功利化导致人们流俗地关注着金钱和物质的增加,却忽视了作为生活实质意义上的幸福,过分注重个人的利益也使人们丧失了对他人、对社会的关怀,幸福是互相给予的事。功利主义虽名为功利,却并非现在社会普遍流行的肤浅的功利,它的目标直指幸福,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幸福,它关注的是物质的丰裕与人类内心的满足,是个人幸福和他人幸福的统一。而教育是功利主义者用来实现幸福的基本手段之一。我们是否可以利用教育这一手段来改善当前的流俗之风,并进而达到个体和社会的真正幸福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6.

[2]W.H.Burston.James Mill on Education[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41.

[3]约翰·穆勒.约翰·穆勒自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64.

[4]易红郡.英国教育的文化阐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3.

作者简介:陈茹(1989-),女,汉族,浙江台州人,浙江大学教育史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史>)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目的幸福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朱熹的理学教育思想及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为了“幸福”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