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视频 大智慧

2014-04-01李亚娟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设问视频转化

李亚娟

摘 要:历史与社会课程有大量的视频资源,如何利用好视频是一门大学问。首先阐述了视频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优势,接着利用几个课例片段,从视频播放的最佳时机、视频播放的时长、视频如何再处理等3个方面介绍了视频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视频;时机匹配;时长;设问;转化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已经常态化了,不管是开课还是平常课,教师都是先备课,然后根据备课内容,制作集文字、图片、声音等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历史与社会》课又有别于其他课程,它有大量的视频资源。所以,视频这一载体经常出现在《历史与社会》课的多媒体课件中。

教学行为不能单一,每一种教学行为都有它独特的作用。视频有声音、有动态的画面,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它很直观,非常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知欲和情感的共鸣度。比如,以视频导入,学生马上会来劲,眼睛会不由自主地盯着屏幕,学生不是马上被带入课堂了吗?学生还会想:这个视频和我们的课堂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的探知欲不也被激发了吗?对于一些震撼心灵的历史画面,光靠语言是无法呈现的,更不用说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例如,讲到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日本的滔天罪行靠语言倾诉是多么的苍白,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时,只有结合《南京大屠杀》的视频画面,那活生生的画面才能触及学生心底的那根弦,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的。

视频以其容量大、素材多的优点,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丰满。我们经常说“史海泛舟”,课堂上45分钟该如何浓缩历史,45分钟后又该如何继续历史呢?短短的一个视频就能把一个历史朝代的简史理得非常通顺,既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更使学生从宏观上理清历史的脉络。曾听过《大隋风云》这节课,那位教师通过简短的一个视频,就把隋朝精华叙说清楚了。视频里有大量教材中没有的信息可以挖掘,既可以丰富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可以以点带面,让学生根据这一小段视频,利用空余时间继续观看未截取的视频,拓宽视野,丰富自己。

但是,再好的教学方法都是有弊端的,视频如何在课件里呈现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思考、慎重对待。听过很多课,教师们对视频的采用有成功也有失败,加上自己的亲身实践,让我对教学中如何利用视频有了一些想法。

一、物尽其责,让视频出现在最佳时机

听过一节初一历史与社会的课《IT城班加罗尔》。那位教师在印象班加罗尔环节时,播放了一则新闻视频——“印度新印象,坚硬的软件”,然后设问:班加罗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事实上,在这个视频里提到了很多班加罗尔成为亚洲硅谷的原因,包括自然条件、历史条件、政府层面等。所以,我认为还不如把这段视频放在解密班加罗尔环节里,先让学生观看这段视频,然后从视频里找出有效信息,从而得出班加罗尔成为亚洲硅谷的原因,这样更能达到这个视频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能把视频播放当做一个简单的形式,而应该充分挖掘视频里的有效信息,再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抓住播放的最佳时机,把短短的几分钟做到“物尽其责”,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让视频出现在最对的时间里。同时,要求我们不断积累视频素材,为不同的教学内容匹配最佳的视频,方便日后教学。例如,初一《文明中心——城市》可采用中央台的最新新闻报道视频,PRED内容可采用最新的当地新闻报道视频,初二历史部分可采用档案解密、纪录片等各类视频,一些热点问题可采用最新的时政新闻、评论报道视频等。总之,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关注中央新闻频道、中央记录频道、中央教科频道、百度视频等,收集并积累各类视频资源,建立各类视频资料库,匹配以后的教学。

二、物尽其用,让视频内容不成为多余

一节课45分钟,视频的时长应好好把握。教学行为是多样的,播放视频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载体,只是作为素材引出我们的教学内容。所以,应控制视频播放的时间,不能“喧宾夺主”。如果视频时间过长、片段过多,那么,这就变成了一节视频观看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反而会被过多的视频给冲淡了。我曾经在《母亲河——黄河》的教学中播放了8分钟的黄河视频,结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大量的无关视频吸引而无法及时回到课堂中来。所以,我觉得视频应精心剪辑加工,保证视频内容没有多余,不做“无用功”,做到物尽其用。还有一位教师在讲解《南北战争》时,用了5个视频,结果过多的视频观看让学生游离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一节课上的视频片段也不能过多,我认为最多3个就够了,而且加起来不能超过10分钟。这些都要求我们剪切视频时精益求精,留下必须的,没有多余的。

三、物尽其美,让视频为这节课增彩

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视频使用时有不同的处理要求。首先,当视频作为问题的材料使用时,视频播放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吸引学生,而是用多种手段把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在视频播放时,学生的眼球是吸引了,但要防止学生过分关注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视频细节。这就要求在视频播放之前,必须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去观看,最后通过视频里的相关信息得出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问题设计必须角度要小或者有范围,不能太泛,让学生看了视频以后也无从下手。例如,在观看“印度新印象,坚硬的软件”视频前,可以先设问:请你仔细观看视频,从自然条件、历史条件、政府层面等方面分析班加罗尔成为亚洲硅谷的原因。根据有角度的提问,学生才能真正抓住视频中的有效信息。其次,当视频是作为知识内容呈现时,这就要求视频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使用官网、官方频道的相关视频,不能有任何的不实。视频观看是瞬间的,尤其是有些陌生的内容,学生看过听过以后可能就成为过眼云烟,很难再转述了。这就要求观看视频之后,马上再出示一张PPT,把视频文本转化为文字文本,把“瞬间”转化为“永久”,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视频里的相关知识点。

总之,视频资源不是我们课堂上的作秀,而是通过视频教学服务于我们历史与社会课堂。只要我们紧扣教学内容,精心挑选视频资料,合理利用视频信息,精心考虑视频如何再处理,视频必将会成为学生喜欢并有效的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在我们的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大放光彩。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洞桥中学)

编辑 刘青梅

猜你喜欢

设问视频转化
历史课堂的双翼:设问和史料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本细读
“支架式”设问,点燃思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