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

2014-04-01仲翠玲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方法研究小学教育

仲翠玲

摘 要:如今的学生心理上出现了心理障碍,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的发展,应试教育导致了很多学生的身心疲惫,学生存在着自我教育及主动适应意识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作为教师,其职责就是教书育人的,因此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教育,排除消极因素,培养学生成长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心理健康、时代所需的新一代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心理教育;方法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心理教育成为很重要的内容。研究证明,如今的学生心理上出现了心理障碍,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的发展,应试教育导致了很多学生的身心疲惫,学生存在着自我教育及主动适应意识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教育,排除消极因素,培养学生成长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心理健康的时代所需的新一代接班人。下面,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探讨的问题。

一、给学生以阳光的心理

学生的心理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出现,这样才能符合小学生正常心理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和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给予学生爱,关心爱护学生,要经常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换心中的郁结,更要去共享愉悦的事情,鼓励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迎接每一天,时刻都要拥有着阳光一样的心态。在语文教学中要选择那些积极向上的文本给学生以关爱的教育,时刻地去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快乐、和谐、阳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享受到春天般的师生情感。

二、鼓励参与互动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互动的教学程序。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态接受知识,不能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任务和负担,那样就会给学生形成心理上的压力,造成学习就是苦差事的压抑感觉。让学生在学习中体现出乐趣,勇于发言,积极探索。比如,我在执教《守株待兔》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晓“不能把偶然当成必然,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在结束后,我就让学生表演“劝农夫重新拿起锄头”的片段,结果孩子们在想象、表演中受到了教育,也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他们的心里也就把学习看成了一种高兴的事情了。

三、让学生训练自我的修养能力

心理教育在语文课中的渗透不但要靠老师的循循善诱,更主要的还需要学生自身的修养。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利用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情绪得以调整,毅力会得到磨炼,品行得到陶冶,兴趣得到激发……比如,我在执教《美丽的公鸡》时,让学生首先找出公鸡的情绪变化:得意→伤心→惭愧,接着来分析其原因。通过这些讨论,学生能够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要有正确的认识问题,实现了提高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随时随处都要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渗透教育,我们要深入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心理教育潜能,研究其教学方法,真正地利用这一学科让学生的心理更健康、更阳光。

参考文献:

陈德名.小学心理偏差表现及应对策略[J].教育革新,2009(11).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实验小学)

编辑 刘青梅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方法研究小学教育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