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认知分层理论的外语思辨能力研究

2014-04-01李明秋郭艳玲禹凤兰

关键词:外语语言思维

李明秋,郭艳玲,禹凤兰

(大连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一、引言

目前,外语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学生的批判性思辨能力,外语教学过于注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忽视了批判性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缺乏深邃的思想力和系统的知识结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总人数达到3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40.0%。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这其中涉及到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可见,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辨能力不仅是外语专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国家外语教育长期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思辨能力或称评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是指个人为了决定某物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1]国内外语学者对思辨能力的研究从黄源深的“思辨缺席”开始,[2][3]把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向深入,文秋芳、刘润清、孙有中,将思辨能力培养上升到国家外语能力的层面展开探讨。[4][5][6][7]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早在1956年将培养思辨能力视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的,并将认知领域的高等教育目标分为探索观点、分析观点、获取知识能力六种分层类型(识记Knowledge、理解Comprehension、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这六种分层类型,前两种属于认知领域里较低层次的思维技能,后四种则属较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与基础。布鲁姆的认知能力分层理论在教育领域得到普遍认可,安德森(Anderson)和克拉斯沃尔(Krathwohl)在2001年进行了修订、分类与阐释,形成了类级模型的改良版思辨能力模式: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见图1)。Bloom & Anderson,Krathwohl模型将存在于思辨能力中的各种技能分层次分级别,将动态性和过程性放在思维技能研究范围之内,并且明确提出将创造能力作为思辨的最高层级,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思辨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8]这一理论对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图1 布鲁姆与安德森类级模型比较图

二、外语专业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

高等教育给学生的宝贵财富是“能力”的获得,它不限于课堂与书本知识的掌握,而是体现在思辨能力的获取,思辨能力培养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全部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外语专业教学是以语言研究为对象的学科,对于学科本身来说较为抽象,语言活动本身承载着交际工具功能,更体现着思维工具的特点,融为一体的语言活动与思维活动纵横交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与思辨创新能力。按照2000年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的规定,课程设置上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占总课时的67%,专业知识课程占15%,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占18%。高比例的外语专业技能课程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提高批判性思辩能力的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一)外语专业教学融入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优秀外语人才的重要素质体现在最具价值的思辨能力培养上,它既是外语教育的核心内涵又是具有创新精神和思辩能力外语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按照布鲁姆和安德森等人的类级模型,创造能力是思辨能力的最高层级,是各种思辨认知技能综合运用的结果。

1.思辨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必备能力。

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问题首先要做的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学如果没有思辨能力参与的学习过程是被动的、缺乏思索的接受信息的过程。将信息知识转化成有效储备知识就需要培养学生运用思辨来分析知识的能力,学生主动对接受的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的评判、思索、综合、辨别之后,在头脑中将其变为有用的可迁移知识能力。

2.思辨能力是智力水平的提升渠道。

思辨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在于激发学生主动对教学目标与资源进行合理的判断、分析、描述、综合、检验、重组之后,将知识在头脑中通过自我的调整、总结、分析、记忆、思考、观察和想象进行梳理、解释,形成感知能力储存起来成为有用的储备能力。根据林崇德教授的观点,智力由感知、观察、思维、记忆、言语、想象和操作技能组成,但上述智力成分并不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思维是智力的重要核心成分——思维品质主要包括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敏捷性、批判性五个方面,决定着思维乃至智力的个体差异。[9][10]批判性思维作为思辨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智力水平提升的有效渠道。

3.思辨能力是毕业生事业“后劲”长远发展的终极目标。

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各种获得性能力中最具价值的能力是“可迁移能力”,[6]指学生从高等教育中带走的能力,其中包括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7类。思辨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而这又是外语专业的软肋,造成了毕业生未来事业发展中的“后劲”不足,相对其他专业逊色。

4.思辨能力是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核心载体。

外语专业学生对语言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推理、判断,将语言学习活动与思维活动融为一体的思辨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关键渠道。提升语言水平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再创造,而思维的不断拓展又促进了语言水平的提高。语言思维能力形成的核心在于语言学习效率与思辨能力之间产生的互补性和依赖性,也就是说语言的逻辑思维方式是决定思辨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同时与学生的思考、创新、发现、分析、创造能力构成外语教学的目标、核心。

(二)影响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外部因素

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薄弱值得外语教师进行反思研究,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材、评价标准、教师、测试体系等因素是影响思辨能力的外部因素。

1.培养目标因素。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是“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在思考中锤炼思维、注重实践、开拓创新、学会知识、提高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课程体系因素。

按照《大纲》,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课程设置与教学以接受性技能训练为主,语言技能课程多于专业知识课程,且偏重输入轻输出的教育观;同时,高年级阶段专业课课时少,加上学生语言水平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抑制了思辨能力的提升。

3.教学方法因素。

外语教师本身的思辨能力体现在外语教学中,教师教学过程如果不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启发与引导,只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点的讲解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上,很少开展思辨性学习能力的辨别和开拓,就容易忽略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要,抑制学生独立思考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师教学更多侧重了对语言的背诵、重复、模仿、记忆等机械的脑力活动的参与,很大程度上轻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辩别判断能力。典型的例子是PPT教学课件的播放,学生获得的是新颖的教学模式,但是缩减了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批判问题的空间。

4.教材因素。

外语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与教材密切相关,只注重语言技能的教材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也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现行的外语教材多与日常生活相关,过度强调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一些复杂的话题也缺乏促进思维的创造性思辨。要把基于语言与思维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要把教学内容灵活地编入教材之中才能激发学生潜在能力,应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

5.学习方式因素。

外语学生在教师技能训练教学模式下,主要的学习方式是以模仿、记忆、理解等内容为主,在固有的语言学习中缺乏分析、推理、判断、思考的核心思辨能力训练,学生往往过多关注实用主义的考级证书上,淡化了学习中对外语专业的思辨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6.教师因素。

没有思辩精神的外语教师首先无法引导学生向着思考、创新、求变的目标迈进,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对学生提出的质疑不会主动引导,开拓创新,拘泥于教材本身,抑制了学生思维方式的拓展。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思维水平提升要求有时候较低,使学生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中缺乏能动思辨意识。

三、将思辨能力的培养纳入外语专业教学过程

以写作课、语言学课、英语演讲课为例,进行思辨能力培养的外语专业教学改革应该是全方位的。首先应将思辨能力教学融入到教学大纲中。其次教师根据所教课程类别的具体特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和不同层次设计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训练思辨技能。

(一)写作课思辨能力培养

写作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最有效的课程之一。[11]教师教学过程中思考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将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关键,更与教师的写作命题有关,教师提出很有挑战性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开阔的视野来用写作,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有理有据地论证这些观点,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1.思辨与写作话题的选择。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辩能力,教师围绕写作题目与要求巧妙设计问题,教师的命题视野和高度决定了学生写作思辨的参与度,促进学生产生有创意的思想观点。有效的写作题目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培养意义,可以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促进学生创作的思维,同时又挑战学生的认知能力。

2.思辨与写作材料。

对于写作材料应当选取能够促进学生深化思考的素材,教师选择地将写作材料引入学生写作的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写作形式分析表达已获信息,表达开放性的思索空间,分析写作内容并把思考信息储存到自己的头脑知识库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力。教学中,鼓励学生对写作材料进行讨论、质疑、反思和评价,交流不同的思想观点,在质疑中提升思辨能力的获得并主动构建写作思路的逻辑关系。

3.培养学生写作过程的评价能力。

写作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建立在学生对写作过程与写作思维进行自我反思的基础之上的,通过自我评价对写作过程中形成的分析、思考、判断等观点和思路形成自我认知写作过程的判断标准。教师的评价可以建立在学生相互评价基础上,让每个学生从评价过程中获得思考空间,开阔写作思路,提高自我分析、逻辑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教师的评价强调学生的分析、阐释、推理、评论过程,提高学生的批判性评价能力。

(二)语言学课程思辨能力培养

语言学课程教学可以从培养学生跨学科意识和从哲学宏观视角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1.培养学生跨学科意识。

外语专业教学思辨能力培养不仅从语言学科本身来考量,还要从语言+专业教学的跨学科性角度来审视。开拓思维发展的语言学教学需从语言学科发展的结构、意义等社会学属性和特点阐释与其他学科交叉的跨学科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语言学的跨学科属性融入到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其他专业学科的思维思路,将其融入到语言教学框架之下。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学科与语言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敏感度和适应力。

2. 哲学宏观视角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语言学教学领域的思辨能力获得离不开哲学宏观视角的思考。对于语言学中哲学相关问题的分析、衡量与思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获益匪浅,教师教学中对于“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属性”、“语言的研究”等概念涉及到哲学的基本问题,例如关于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的讨论可以激励学生思辨、批判、推理来认识语言与社会的哲学宏观思考。

(三)英语演讲课思辨能力培养

思辨能力培养包括情感倾向和认知技能两个维度。[8]布鲁姆的认知分层理论的分析和综合两个类别在英语演讲课教学中通过开发认知技能和思维水平来提升思辨能力,原因在于演讲课是与逻辑思维密切相关的语言表达活动,强调综合运用语言和各种知识的能力。

1.演讲话题与内容的准备。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有意义、有挑战性的社会热点话题,避免重复老套的话题,让学生充满自信、大胆的情感倾向。各种话题的选择都是对思维能力提出揣摩、分析、比较、应用等创造性活动的参与,收集、整理、规范支持性观点内容的话题是提示、训练和发展思辨能力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对整理的素材进行解读、分析、评价、判断性的陈述、甄别,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建构、整理自己的观点、主张,进行逻辑推理并提出支持性的论断,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组织语言、阐释观点就是从较高层次上训练思辨能力。

2.演讲发问。

在演讲过程的思辨能力训练中,不断向自己发问的方式是丰富提高学生个体思维领悟,减少谬误逻辑的一种有效性演说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和话题密切相关的检查清单,让学生不断向自己提出,如观点是否正确,语言是否恰当的发问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反馈习惯是提高思辨能力的基础。

3.演讲讨论。

批评性思辨能力培养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总结演讲内容信息,归纳要点,识别推理过程中的漏洞,判断观点的合理性和可信性。以赞同的视角还是以反对的视角分析各类观点,理由是什么?就这些问题在演讲结束后引导学生向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的形式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活动能力,更多地在演讲过程中注意倾听和判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发表有见地的想法。

四、结语

基于布鲁姆认知能力分层理论的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需将此作为教育教学的导向,全面推进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师资发展等方面的改革,教师不断提高思辨能力培养意识,将思辨能力培养意识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才能培养出语言过硬、素质出众的具有思辨能力的外语人才。外语专业毕业生与其他专业毕业生相比被认为是长期发展中“后劲不足”,这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思辨能力,我们应坚持把思辨能力培养纳入外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稳步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大幅度的提升,人才培养将会获得生机与活力。

[参 考 文 献]

[1] Paul R & Elder L.CriticalThinking:LearntheToolstheBestThinkersUse.New Jersey: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

[2]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

[3]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

[4]文秋芳,刘润清.从英语议论文分析大学生抽象思维特点[J].外国语,2006,(2).

[5]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

[6]文秋芳,王建卿,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

[7]文秋芳,苏静,等.国家外语能力的理论构建与应用尝试[J].中国外语,2011,(3).

[8]任文.再论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缺席”还是“在场”?[J].中国外语,2013,(1).

[9]林崇德. 学习与发展[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林崇德. 思维心理学研究的几点回顾[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11]孙有中,等.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座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

猜你喜欢

外语语言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语言是刀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