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猪场发病的原因及综合防控措施

2014-04-01袁满娇

湖南畜牧兽医 2014年5期
关键词:猪只规模化猪场

袁满娇

(湖南省汝城县畜牧兽医水产局,湖南汝城 424100)

规模化猪场发病的原因及综合防控措施

袁满娇

(湖南省汝城县畜牧兽医水产局,湖南汝城 424100)

近年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猪场在全国迅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病毒加细菌混合感染的疫病也在广泛流行,已成为当前养猪生产最大的风险。文章分析指出盲目引种、疫苗使用不当、兽药滥用、混合交叉感染、气候变化无常、部门监管乏力、卫生消毒不严、应激反应过多、营养水平不高、原料把关不严等十大因素是当前规模化猪场发病的主要原因,并从引种、免疫、消毒、饲养管理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控措施。

猪场;致病因素;管理;防控

近年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猪场在全国迅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病毒加细菌混合感染的疫病也在广泛流行,已成为当前养猪生产最大的风险,广大养殖业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 规模化猪场发病的主要原因

1.1 盲目引入种源

有些猪场盲目到外地引种和购买仔猪,没有经过调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严格检疫,而且进场后也没有隔离观察,致使病原带入场内,引发疾病。

1.2 疫苗使用不当

一是疫苗保存不得当,没有按规定的温度冷藏和冷冻;二是注射方法和时机不当,疫苗注射剂量过大或在使用抗生素后注射,造成了免疫抑制;三是使用劣质疫苗和购买性价比低的疫苗,注射后完全没有产生免疫力。此外,疫苗稀释液的使用和稀释方法不当、操作方法不对等都会造成免疫失败。

1.3 兽药滥用成灾

长时间、大剂量、多品种、多途径的使用抗生素,导致猪体机能紊乱,脏器严重受损,功能减退,生长发育受阻,更严重的是打乱了猪体的微生物体系平衡稳定状态,破坏了动物的免疫系统,引起疾病抵抗力下降。有些兽药如四环素、磺胺类等还会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引起免疫抑制。

1.4 混合交叉感染

近年来的猪病经常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共同侵袭猪体,引起混合交叉感染。特别是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等都能引起免疫抑制,导致很多疫病的免疫失败。

1.5 气候变化无常

长期的高温、高湿、寒冷天气滋长了细菌、病毒、寄生虫的存活期,让它们更有机会传播疾病,成为了猪场发生疫病的帮凶。

1.6 部门监管乏力

由于生猪市场的流通途径多,且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部门人员有限,很难完全监管到位,以至执法人员缺位现象时有发生,病死猪、淘汰猪、垃圾猪随意丢弃,有的还在市场出售,引起了病原的扩散和疫情的蔓延。

1.7 卫生消毒不严

很多猪场的消毒室和消毒池等消毒设施形同虚设,门卫执行消毒制度不严,环境消毒走过场,栏舍消毒不彻底,人员、车辆、用具消毒更是流于形式,无疑给养殖场留下了太多的隐患。没有消灭病原,猪病频发,让猪场陷入了恶性循环的境地。

1.8 应激反应过多

对规模化猪场来说,仔猪的断奶、妊娠母猪的限位饲养、猪只的转群、突然换料、高密度饲养、天气的剧变,还有免疫、驱虫、缺水、运输等诸多因素都会造成猪只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从而引发疾病。

1.9 营养水平不高

现在的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饲养的大多是瘦型肉生猪,饲料报酬高,同时对饲料的营养水平要求更高。况且,频繁的免疫接种要在猪体内合成大量抗体更需要消耗丰富的营养。如果按照常规的标准配制日粮,往往不能满足猪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具体表现在饲料能量不够、蛋白质水平低、微量元素不平衡、铜元素过高,致使猪的免疫器官受损,猪群免疫机能差,体质下降,抗病力不强。

1.10 原料把关不严

很多猪场在采购饲料原料上把关不严、运输途中淋雨、保存不当都会引起饲料和原料的发霉变质,这样势必会导致猪日粮中霉菌毒素普遍超标,轻则引起猪只采食量下降、生长发育受阻,重则引起肝肾功能下降,消化机能紊乱、腹泻、假情、流产、死胎、繁殖障碍、免疫抑制,有的甚至中毒死亡。

2 规模化猪场疫病的综合防控技术

对于当前我国的规模化猪场来说,要完全净化疫病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如果从引种、免疫、消毒、饲养管理等方面从严着手,控制一些危害比较大的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产效益是非常可能的,同时,也是养猪生产中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1 严格引种

猪场引种前,要先对引入地种猪场进行考察,了解供种场的免疫程序与健康状况,选择非疫区、种质好和生物安全措施落实有力的种猪场做为引种对象,查看该场的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伪狂犬、细小病毒、口蹄疫等疫病的抗体检测水平,根据抗体水平决定是否引种,并选购健康种猪。

引种前1~2周内务必对栏舍、隔离舍、装(卸)猪台、赶猪通道、饲养工具和车辆等进行全方位严格的消毒。进场后须隔离观察5~8周,补种相关疫苗,并指定有责任心、技术熟练的饲养员专职管理,确认种猪的体质健康时再进入下一阶段精心培养,谨防花钱买病进场,酿成大错。

2.2 科学免疫

一定要选择性价比高、效果确实、渠道可靠的疫苗;禁止使用劣质、过期、保存不当的疫苗;两种及两种以上疫苗不能同时或混合使用;使用动物保健品等含抗生素药品期间不能免疫;不健康的猪只不能免疫;怀孕母猪的前期、中期不能免疫。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种猪一定要将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伪狂犬、细小病毒、乙型脑炎、口蹄疫等免疫好;育肥猪要将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伪狂犬、口蹄疫等免疫到位。细菌性疾病主要考虑副猪病、猪丹毒、猪肺疫等病的免疫,冬季还要增加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免疫剂量按照生产厂家推荐即可,过大过小都不好;免疫操作一定要规范,包括器械消毒、稀释疫苗、注射部位等。

2.3 适时保健

在搞好免疫注射的同时,还要针对猪的不同生理阶段,适时进行保健,重点是对母猪和仔猪进行保健,保健时务必注重几个环节:一是要选择病原菌敏感的药物;二是要多使用中药提取物的复方制剂,如复方黄芪多糖、板蓝根、双黄连之类,配合一些抗生素,进行中西结合的预防保健,特别是防御病毒感染可以显示中药的独特作用;三是要掌握适当的剂量和用药时间,一般来说,预防量要减半,饮水再减半,保健时间为1~2周,治疗时间为3~5天,在商品猪出栏上市前留足休药期,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4 定期消毒

定期消毒和净化环境是杀灭病毒微生物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使用消毒药物时一定要选择广谱、低毒、有效的消毒剂,如复合醛、强效碘、烧碱等,根据消毒对象选用不同的消毒药物、不同的剂量和浓度,并且要多种消毒剂交替使用,对栏舍、地面、产床、墙壁、顶棚、空气、用具、通道、排污沟、人员、车辆、饮水等进行全方位消毒。一般来说,用具和空气每周消毒一次,环境和道路每半月消毒一次,有疫情威胁时可增加消毒次数。

2.5 平衡营养

现在的规模化猪场饲养的大多是优质瘦肉型生猪,饲料转化率高,对营养的要求也非常高,一定要满足现代猪种的高营养水平,一是要选用优质的饲料原料,如优质的玉米和豆粕;二是要选用绿色的饲料添加剂,如中草药、植酸酶、复合酶制剂,这样有助于提升饲料品质和转化率,严禁使用盐酸克伦特罗、苯巴比妥、三聚氰胺等瘦肉精的物质。

2.6 加强管理

猪场的精细化管理是控制猪病发生的一项很重要的措施,管理到位了,能够减少很多应激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也减少了疾病的诱因。主要管理措施有:

2.6.1 分群饲养。

将大小一致、长势相同,体质相近的猪放在一起,将稍弱的猪放一栏,有利于全进全出,特别要注意的是:不可以经常并群、转群和混群。

2.6.2 控制密度。

生长猪按1m2/头,育肥猪1.5m2/头,种公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等要单栏饲养,密度过大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和其他疾病,影响生长速度和降低饲料报酬。

2.6.3 保持通风。

猪舍内必须保持通风换气,即便是严冬也要每天开窗2小时左右。

2.6.4 饮水充足。

对任何阶段的猪只都要保证清洁卫生和充足的饮水,这样才有利于它们的生长发育。

2.6.5 调节温度。

夏天温度过高时可以采用冷风机、水帘等降温,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在公猪舍安装空调;冬天气温低时可以用红外灯和地热设备来升温,用以调节栏舍温度,达到猪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

2.6.6 控制湿度。

湿度过高过低对猪的生长都不利,影响猪的生理代谢,一般湿度应控制在60%~75%之间为宜,控制湿度的主要措施有:通风、采光、减少冲洗栏舍和避免供水系统漏水等。

2.6.7 规范操作。

在注射、手术、接产、护理、抓猪、喂料、过秤、分群等方面都要操作规范,切忌粗暴。

2.6.8 预防应激。

在饲料过度、断奶、转群、采精、配种前或高温高湿季节可适当添加一些电解多维、氨基酸之类的药品来预防应激的发生。

S858.28

C

1006-4907(2014)05-0021-03

10.3969/j.issn.1006-4907.2014.05.010

2014-07-22

猜你喜欢

猪只规模化猪场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