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水学派师承私淑著述考

2014-04-01河北中医学院图书馆赵士斌石家庄050091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抄本刻本本草

河北中医学院图书馆 赵士斌 (石家庄 050091)

易水学派肇始于金代,因创始人张元素是河北易县(金之易州)人而称其为易水学派。该学派师承传人及私淑者,以张元素、李东垣、张景岳、薛已、李中梓、赵献可六大家最著名。

元素之学,先后传于李东垣与王好古,李东垣之学传于罗天益。私淑李东垣的学者,有薛已、张景岳、李中梓诸家。赵献可又私淑薛己。传献可的学者,有高鼓峰、董废翁、吕晚村诸人。张璐对薛已和张景岳二家之学均有所承受。李中梓之学一传沈朗仲,再传马元仪,三传尤在泾。其师承私淑著述考如下。

1 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

张氏学习刻苦,对医药学的研究很有独到之处,成为金代一家,学术上自成一派,称之为易水学派。一生著述颇多。

现存有:《医学启源》明嘉靖11年壬辰 (1532)安正堂刻本等4种刻本;《洁古珍珠囊》明嘉靖万卷楼刻本 (原题李东垣先生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张元素撰 (清)周学海校正,1927年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铅印本;《药性赋》原题 (金)张元素撰见《医要集览》;《黄帝八十一药注难经》张元素注,抄本;《张氏藏府药式补正》张元素撰,(清)赵书堂注、(民国)张寿颐补正,1921年嘉定张氏体仁堂铅印本;《洁古家珍》见《济生拔粹》。

已佚有《医方》30卷、 《药注难经》、 《洁古本草》、《产育保生方》、《补阙钱氏方》、《洁古云岐针法》等。

2 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杲

在医学上造诣很深,颇负盛名。因创建脾胃内伤学说,被后世尊为“补土派”宗师。他一生以活人为己命,冥思苦虑,且勤于笔耕,著述丰富,兹分别考证如下。

《内外伤辨惑论》三卷,又名《内外伤辨》见《医藏目录》;《古今医统》作《内外伤辨》;《补辽金元艺文志》作《辨惑论》。明咸化23年丁末 (1487年)刻本等十四种版本;《脾胃论》三卷,明万历29年辛丑 (1601)新安吴勉学校刻古今医统正脉全本等十二种版本;《脉诀指掌病式图说》一卷,原题朱震享 (丹溪)撰,实为李杲之书。明刻本等十一种版本;《伤寒治法举要》。汪琥曰:伤寒治法举要,元东垣老人李杲撰,书止一卷。首言冷热风劳虚复,续辨惑伤寒论,共举治法之要三十二条;《伤寒会要》该书三十余万字。序中记叙明之治病奇效数案例;《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4卷,又名《药性赋珍珠囊》。明刻本等五十七种版本;《兰室秘藏》三卷,其名“兰室”,是取《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藏灵兰之室”一语,元刻本、明刻本等十七种版本;《食物本草》旧题《李东垣食物本草》李时珍参订。7卷本,又有22卷书。明天启9年辛酉(1621)刻本等四种版本;《东垣试效方》九卷,本书为东垣弟子罗天益整理而成。该书有明刻本,1984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影印本;《用药法象》一卷,据《本草纲目·序例》称,此书在《珍珠囊》的基础上,增加了用药凡例,诸经响导及纲要治法等内容。原书已佚。但其内容保留于李东垣弟子王好古所撰《汤液本草》上卷中;《医学发明》一卷,明万历刻本、明抄本等十一种版本。

李氏尚有《活法机要》一卷,《万愈方》一卷,《医学辨惑论》诸书,后二种失传。

2.1 “脾胃人之所以为本者”——罗天益

元代医家学,旁搜博采众家,结合自己的体会,于1281年撰写了《卫生宝鉴》二十四卷,明永乐15年丁酉(1417)吴郡韩彝刻本等十种刻本;《罗谦甫治验案》(民国)裘庆元编,1916、1917、1918年绍兴医药学报社刻本。

另著有《内经类编》、《药象图》及《经验方》、《医经辨惑》(见刘因《静修文集》)等书,均佚。

2.2 治学极为刻苦,勤于著述——薛已

2.2.1 他自己的著述:有《内科摘要》2卷,又名《薛氏内科摘要》、《薛氏医录》、《薛立斋先生内科医按摘要》明万历19年辛卯 (1591)序刻本等十三种刻本;《妇科撮要》2卷,明刻本等十种刻本;《医学指南》10卷,据明刻本复制本;《医宗摘要》4卷,又名《医宗撮精》,清乾隆33年戊子 (1768)白钟麟刻本等三种刻本; 《经验全方》4卷,明刻本 (残);《本草约言》薛已编,子目:《药性本草》二卷、 《食物本草》二卷,明刻本等三种刻本;《过庭新录》(一名《保婴金镜录》)1卷;《汇辑薛氏内科医案》3卷, (明)薛已、黄承昊编,明崇祯15年壬午(1642)刻本等三种刻本;《保婴粹要》日本承应3年甲午(1654)武林市兵卫刻本等四种刻本;《痘疹撮要》4卷,见十竹斋刊袖珍本医书;《外科发挥》8卷,明刻本等五种刻本;《外科心法》7卷附《外科选要》,明嘉靖7年戊子(1528)日新书堂刻本等十种刻本;《外科枢要》4卷,明隆庆5年辛未 (1571)沈启原刻本等十三种刻本;《正体类要》2卷,明刻本等九种刻本;《口齿类要》1卷,明刻本等九种刻本; 《疬疡机要》3卷,日本承应3年甲午(1654)武林市兵卫刻本等六种刻本;《外科经验方》1卷,明刻本等六种刻本; 《莲斋医意—立斋案疏》2卷,叶崧疏,清抄本;《薛案辩疏》(清)钱临 徐莲塘编,清抄本;《薛氏医按十六种》明崇祯1年戊辰 (1628)徑草堂朱明刻本等八种刻本;《家居医录》明嘉靖27年戊申 (1548)范庆刻本等五种刻本。

2.2.2 他校注和增补的著作:有宋代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24卷;(明)程希洛编《医学撮要》清素漪氏抄本; 《外科精要》3卷,又名《外科宝鉴》明正德刻本(残)等十四种刻本; 《保婴金镜录》明嘉靖29年庚戌(1550)鹤洲草堂刻本等九种刻本;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3卷,明嘉靖30年辛亥 (1551)刻本等九种刻本;宋代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1卷,明万历刻本等九种刻本;王纶《明医杂著》6卷,明嘉靖28年己酉 (1549)年刻本等十三种刻本;倪维德《原机启微》3卷 (附录一卷),明嘉靖11年壬辰 (1532)刻本等十五种刻本;(元)胡元庆撰、薛已校补《痈疽神秘灸经》,又名《痈疽神妙灸经》日本享保13年戊申 (1728)铁研刻本等三种刻本;薛铠《保婴撮要》20卷,又名《保婴全书》明嘉靖35年丙辰 (1556)著者自刻本等十五种刻本;薛氏校书,常附以己见和医案。如对《妇人大全良方》,增加候胎、疮疡两门,附有个人治验和方剂,对《原机启微》,也有增补。

2.2.3 校刊性质:有滑寿《十四经发挥》3卷,杜本《敖氏伤寒金镜录》1卷,徐用诚《本草发挥》4卷,陶华《痈疽神秘验方》1卷。

2.3 “张熟地”之称 ——张介宾

著述丰富,经有三十载而著成《类经》三十二卷,明天启4年甲子 (1624)天德堂刻本等二十一种刻本;《传忠录》3卷,抄本见《景岳全书》;《伤寒典》2卷,抄本见《景岳全书》;《脉神章》2卷,又名《景岳脉神章》抄本见《景岳全书》;《本草正》2卷,又名《景岳全书本草正》清刻本等四种刻本;《古方八阵》8卷,清康熙衡素堂刻本;《新方八阵》2卷,清康熙19年庚申 (1680)复芹堂刻本等四种刻本;《新方八略》清抄本;《景岳新方歌诀》抄本;《古方类聚》日本文政12年己丑 (1829)刻本;《温病证治歌括》2卷附喉证汇参5卷,清光绪19年癸巳 (1893)富邑三多砦福善堂刻本;《(张氏)治疟必喻》日本享保14年己酉 (1729)京师书坊玉枝轩刻本;《妇人规》2卷附《妇人规古方》抄本,见《景岳全书》;《宜麟策》清乾隆45年庚子 (1809)金陵周品渔刻本等九种刻本;《小儿则》2卷附《小儿则古方》1卷,清康熙49年庚寅 (1710)会籍鲁超刻本;《(精选)幼科良方》日本享保13年戊申 (1728)平安书铺刻本;《痘疹诠》3卷,见《景岳全书》;《痘疹诠古方》见《景岳全书》;《(景岳)痘疮证治》抄本;《外科钤》2卷附《外科古方》1卷,抄本见《景岳全书》; 《质疑录》2卷,清康熙27年戊辰(1688)刻本等八种刻本;《张景岳先生医论杂钞》抄本;《景岳全书》64卷,明刻本等七十三种刻本;《医学捷要》清同治10年辛未 (1871)刻本、《类经图翼》、《类经附翼》等。

2.4 人称逸士、游仙 —— 赵献可

赵氏著有: 《医贯》6卷,明万历45年丁巳 (1617)年步月楼刻本等24种版本。以《医贯》流传广而影响大,系医论著作;《增订胎产心法》2卷,(清)季维翰增订,清乾隆张殿甲刻本等四种版本;《内经钞》成书年代及内容未详,见《浙江通志》; 《素问钞》成书年代及内容未详,见清光绪三十年《仪征县志》;《经络考》成书年代及内容未详,见《鄞县志》; 《正脉论》成书年代及内容未详,见《鄞县志》;《二体一例》成书年代及内容未详,见《医籍考》等。

《邯郸遗稿》4卷,由子贞整理而成。清嘉庆1年丙辰(1796)灵兰阁刻本。

2.4.1 著书自娱,至老不倦——张璐:少颖悟,习儒而兼攻医。明亡后弃儒业医,隐居洞庭山十余年,行医著书,至老不倦。离乡十六年,辑医书一帙携归故里,故名之曰《医归》。将其中《伤寒绪论》、 《伤寒缵论》刻行。康熙中,取《医归》残稿,从头检点,并易名《医通》(《张氏医通》)。

现存有:《伤寒述》抄本;《伤寒缵论》2卷,清康熙4年乙巳 (1665)刻本;《伤寒绪论》2卷,清康熙6年丁未 (1667)刻本; 《伤寒大成》清康熙6年丁未 (1667)刻本;《伤寒证治》抄本;《石顽老人诊宗三味》又名《诊宗三味》清康熙28年己巳 (1689)金阊书业堂刻本等十四种刻本;《石顽老人脉证详辨》抄本;《三家舌辨》抄本;《本经逢原》4卷,清康熙34年乙亥 (1695)长洲张氏隽永堂刻本等二十一种刻本;《医通祖方》抄本;《千金方衍义》30卷,清康熙37年戊寅 (1698)刻本等十一种刻本;《张氏医通》16卷,清康熙48年己丑 (1709)宝翰楼刻本等十七种刻本;《医通纂要》抄本;《张氏医通纂要》4卷,日本永安5年丙申 (1776)定荣堂鸟饲昭浪华书肆积玉圃刻本; 《麻疹秘传》6卷,清光绪14年戊子(1888)蓉城江氏刻本;《(秘本)麻逗新书》6卷,1918年芜湖洲海书局石印本; 《师利心》清康熙18年己未(1845)文盛斋刻本; 《张氏医书七种》清康熙宝翰楼刻本。

2.4.2 以其余财,救济友人——高斗魁:少治诗古文辞,工书法,生平兼好医药方书,素服膺同里赵养葵医说,以温补为主。高氏行医于吴越间,以其余财,救济友人。求治者遍及南国。治病收入,随手散尽,因此临终时家徒壁立,几至无以为殓。

医书有《医家心法》(见《医林指月十二种》中,又名《鼓峰心法》清雍正32年乙巳 (1725)胡珏序刻本;《萃芳集》9卷,清嘉庆石竹斋抄本;《高鼓峰医论》清稿本等二种刻本;《四明心法》三卷,又名《医学心法》见《医宗已任编》。他论医宗旨,近于张景岳,然而他的学说,往往流于偏颇。

遗著有《桐斋集》、《语谿集》、《冬青阁集》数种。

2.5 明清间江南一大医家与宗师——李中梓

著有《内经知要》2卷,明崇祯16年癸未 (1643)刻本等三十种刻本; 《黄帝内经素问》 (李中梓校)抄本;《伤寒括要》3卷,清顺治6年 己丑 (1649)刻本等六种刻本;《新著四言脉诀》清光绪21年己未 (1895)奉新许氏校刻本;《诊家正眼》2卷,清顺治17年庚子 (1660)二雅堂刻本等十四种刻本;《(镌补)雷公炮制药性解》6卷,明天启2年壬戌 (1622)翁氏刻本等二十八种刻本;《本草征要》清光绪6年庚辰 (1880)刻医宗必读本;《本草图解》1928年上海中华新教育社铅印本;《本草通玄》2卷,又名《本草通元》清康熙17年戊午 (1678)云南刻本;《医学传心》清乾隆51年丙午 (1786)刻本;《病机沙篆》2卷,(清)尤乘增补,清康熙15年丙辰 (1676)刻本等五种刻本;《妇科宝案》吴锡麟抄本;《寿世青编》2卷,又名《寿世编》李中梓撰、尤乘编,清康熙28年己巳 (1689)刻本等十三种刻本;《李中梓医案》又名《里中医案》抄本;《医学论述》抄本;《颐生微论》4卷,明万历书林叶仰峰刻本;《医宗必读》10卷,明崇祯10年丁丑 (1637)序刻本;《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机沙豪》三书,1667年汇刊在一起,署曰《士材三书》。清康熙47年戊子 (1708)萃秀堂刻本等三十五种刻本;《药性解》6卷等。

2.5.1 中国较早之麻风病专家 ——沈之问:撰有《解围元薮》,该书乃沈氏望祖父沈恰梅、父沈史轩和他本人三代相传之资料及临证经验而成。书成于嘉靖29年 (1550),是关于麻风病的专著。治学严谨,对麻风的诊治及病因认识作出了一定贡献。清康熙10年辛亥 (1671)抄本等六种版本。

2.5.2 虎丘悬壶行医,施济针药 ——尤乘:早年习儒,弱冠时拜李中梓为师学医,后遍访良师,得针灸之传。在虎丘悬壶行医,施济针药,求治者甚众。著有:《寿世青编》2卷,又名《寿世编》李中梓撰、尤乘编,清康熙28年己巳 (1689)刻本等13种刻本;《勿药须知》清同治13年甲戌 (1874)虞山顾氏刻本;《脏腑性鉴》清康熙27年戊辰 (1688)刻本等三种刻本;《经络笺注》明抄本;《食治秘方》民国苏州国医书社铅印本;《尤氏喉科秘书》,又名《无锡尤氏秘传喉科真本》、《喉科尤氏书》、《喉科秘本》、《喉科秘传》附《喉科方》清嘉庆13年戊辰 (1808)张氏刻本等十六种刻本;《尤氏喉症秘诀》清刻本;《博物知要》清康熙30年辛未 (1691)林屋绣刻本。

并对老师所撰的《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机沙篆》进行增补,还修订明代贾所学的《药吕辨义》,为传播士材学派作出了贡献。

2.5.2.1 饲鹤山人 ——尤怡:跟随马元仪学医。马元仪为明末名医李士材的再传弟子。尤怡学有渊源,博览医籍医典,深得他器重。在他晚年,医术更加精深,治病常获奇效,故而登门求医者极多。为了解除烦劳,一有闲暇就读书浇花,养鹤观鱼,自为娱乐,故号饲鹤山人。

著有《伤寒论贯珠集》8卷,又名《宗圣要旨伤寒论贯珠集》抄本等二十一种刻本;《金匮心典》3卷集注,清雍正刻本等二十四种刻本;《医林玉尺》4卷,民国抄本;《吴门尤北田在泾氏大方杂证集议》抄本;《金匮翼》8卷,清嘉庆18年癸酉 (1813)赵亮彩刻本;《医学读书记》3卷,清乾隆4年己未 (1739)程氏校刻本;《静香楼医案》2卷,清抄本等十种刻本。

此外,他又常写诗诵词,以吟咏自得,著有《北田吟稿》、《北田读书录》刊印行世。

3 主张温补脾肾 ——王好古

曾经与李杲一起学医于张元素,但其年龄较李杲小二十岁左右,后又从师于李杲,尽传李氏之学,著述甚富。著有:《阴证略例》1卷,清光绪5年己卯 (1879)归安陆心源刻十万卷楼从书本等十一种刻本。为其代表作,专门论述阴证的专著; 《医垒元戎》12卷,明嘉靖22年癸卯(1543)余姚顾遂刻本等二十种刻本;《此事难知》2卷,元刻本等18种刻本;《东垣此事难知节抄》3卷,(凤林辑)清抄本;《癍论萃英》清朱文震刻本等七种刻本;《伊尹汤剂仲景广为大法》3卷,明刻本;《汤液本草》3卷,元后至1年乙亥 (1335)刻本等二十种刻本;《此事难知》刊于公元1308年,系编辑其师李杲之医论,包括脏腑、经络、气血、营卫、诊法、病因病机、天人相关、治法等。

4 继父元素之业 ——张壁

著有:《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2卷,明宣德钱氏刻本等四种刻本;《洁古老人注王叔和脉诀》张元素注张璧述,据元至元19年序刻本复制本;《云岐子七表八里九道脉诀论并治法》张元素注张璧述,见《济生拔粹》。

《云岐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张璧撰 杜思敬编,见《济生拔粹》;《医学新说》见《医学源流》; 《脉谈》见《古今医统大全》。

易水学派以探讨脏腑病机为核心,尤突出于脾肾的精气虚损的主张,这些理论,对明代温补学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该学派师承传人及私淑者,以张元素、李东垣、张景岳、薛已、李中梓、赵献可六大家最为著名。通过收集、考证得知,他们撰写了大量医疗经验著作,对后世影响甚大,对中医学产生着十分重要影响,成为中医学宝库中重要文献。

[1] 马新云,王其飞.河北历代名医学术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0

[2] 薛清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

[3] 赵士斌.李东垣著述考 [J].河北中医药学报,1998,13(4):21-22

[4] 郭霭春.中国分省医籍考 [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1

[5] 《中国医籍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国医籍大辞典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

[6] 姜春华.历代中医学家评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9

[7] 李云.中医人名辞典[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5

[8] 裘沛然.中医历代名家学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1

[9] 李经纬.中医大辞典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

(2013-10-28 收稿)

猜你喜欢

抄本刻本本草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中华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
关于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
《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所收录抄本年代上限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