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双语教学初探※

2014-04-01李成华张庆祥

河北中医 2014年8期
关键词:双语外语学科

李成华 张庆祥

(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山东 济南 250355)

中医双语教学初探※

李成华 张庆祥△

(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山东 济南 250355)

教育,中医;外语课程;教学方法

一般认为,现代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美,唐朝时期来自高丽、交趾、扶桑、天竺、波斯等周边国家的学者学习汉文化是我国早期双语教育的雏形[1]。《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将双语教育定义为“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学科知识。国内学者对双语教育的定义不同,有的主张区分广义的双语教育和狭义的双语教育(即双语教学),有的认为双语教育即双语教学,给出的定义或注重双语教学的形式,或强调双语教学的动机,或直接引用西方学者的定义[2]。尽管学者对双语教学的定义不同,但都包含2个方面:一是教师使用的语言为本族语和外语,或者完全使用外语;二是学习的内容为学科知识[3]。

我国双语教学研究早期主要侧重于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而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主要是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主要是英语)教授学科知识。2001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下称《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教学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目前,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各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各中医院校近年来也对中医基础课程进行了双语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们实施双语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1 中医双语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双语教学是用2种不同语言(本文指英语和汉语)进行学科教育的教学活动,用母语进行部分学科教学的同时,用英语进行部分或者全部非语言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3]。但一直以来,国内外双语教学的目标却截然不同。国外双语教学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和移民进行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使少数民族和移民通过第2语言的教学融入到主流社会之中,并保护和发展这些少数民族和移民的母语,使之2种语言互相促进。国内双语教学是以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学科教学,它有2个目标:一是提高大学生外语水平,二是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因此,可以说国内双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是以外语为教学语言的学科内容教学,学科内容是整个教学的建架,外语的使用是围绕学科内容进行的。有学者认为,国内的双语教学等同于国外学者所谓的依托式语言教学模式[4],其目标是培养能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进行交际,具有高水平专业技术和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5]。因此我们认为,中医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既精通中医,又有较强外语能力,能够准确地使用外语把中医向世界传播的综合型人才。

2 中医双语教学的必然性、可行性和特殊性

2.1 中医双语教学的必然性 ①英语与学科内容的结合是大学英语发展的方向。1986年许国璋先生就提出了“中学学习普通英语,大学学习分科英语,研究生学习专业英语”的“三级英语教学”模式[6]。英国文化委员会的一项大型英语调查结果认为,将来的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7]。我国学者也研究认为,学术英语是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8]。②中医双语教学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20世纪70年代,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转化,这与中医2千年来的“形-神-环境”医学模式不谋而合[9],使中医学成为世界医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实施双语教学可使学生日后进入传统医学国际交流,对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专业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十年规划》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发[2004]3号)指出“中医药在国际上迅速传播,要求把握时机,促进中医药纳入各国医疗卫生保健体系”,毫无疑问,外语就是实现中医国际化目标的桥梁。

2.2 中医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①国家积极推动双语教学。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广使用外语讲授公共课和专业课,力争3年内双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 ~10%,有条件的高校争取40%~50%的课程用英语讲授。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司函[2002]152号)中又将双语教学列为观测点之一。2003年国家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继续推进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成为高校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②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随着中医国际交流的深入,大量的英汉对照系列中医教材得以出版,如刘燕池教授主编的英汉对照《中医基础理论》、刘昭纯教授主编的“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李照国、张庆荣主编的《中医英语》、《(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系列丛书等为实施中医双语教学提供了便利。③统一的中医英译术语是中医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我国中医界和外语界对中医术语英译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如谢竹藩教授主编的《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李照国教授主编的《简明汉英中医词典》等。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亚太西区颁布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持制定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使中医英译有了国际标准,为中医国际化和推进中医双语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2.3 中医双语教学的特殊性 自2001年《若干意见》颁发以来,我国的双语教学迅速开展开来,许多中医院校也开展了以基础学科为主的双语教学,但中医双语教学的成果并不多,究其原因在于中医双语教学自身的特殊性。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学术观点,许多术语具有不可译性,这使得双语教学中很难完全用英语表达中医术语的特定含义。如中医学中的“心”除了指“血肉之心”外,还指“神明之心”,并不等同于西方之“heart”;中医之阴阳、五行等术语为独有概念,很难在不失本义前提下用英语对等表达出来。所以,中医专业的双语教学本身又是一个翻译过程,具有其特殊性[11]。

3 中医双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双语教学的语言 加拿大浸入式教学的成功经验表明,课堂中坚持完全使用目标语是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在混合使用2种语言进行教学时,学生上课较易忽视他们不懂或懂得较少的语言,如果用2种语言同时给出相同或类似的信息,学生就不愿听外语传递的信息。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我国的双语教学应当是全英语的教学。语言学者的研究表明,语法翻译式的双语教学只能实现学习学科知识的目标,难以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表达学科知识的能力。Cummins的阈限理论认为,当学生精通第2语言(外语)并足以应付教学要求时,双语教学将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4]。虽然学生英语水平普遍提高,但尚不能应对完全使用目标语言进行的双语教学,因此双语教学中目标语言的使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认为,双语教学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把外语作为辅助课堂语言穿插于内容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外语表达术语的能力;第2阶段尝试用外语作为课堂语言,使用外语授课的比例达到1/3~2/3,重点培养学生使用外语正确表达学科内容的能力;第3阶段以外语为主要授课语言,学生不仅学习医学术语,还要学会医用俗语和医患交流策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用能力。

3.2 双语教学的模式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将双语教学的模式分为沉浸型、保持型和过渡型3种类型。沉浸型双语教学指学校使用不同于家里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指学生入学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使用第2语言(外语)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过度型双语教学指学生入学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2语言(外语)进行教学。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是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有学者认为,中医双语教学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学应汉英结合,2/3用汉语讲授,1/3用英语讲授[10]。也有学者主张先用汉语系统讲授中医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双语教学[12]。根据中医学科的特点和实施双语教学教师以及学生的外语水平,我们认为中医双语教学既不能保守也不可盲从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部分用英语难以将讲清楚的章节主要用汉语讲授,辅之以英语讲授医学术语,其他章节则英汉结合,或先用汉语讲授,再用英语讨论。此外,英语教师与学科教师相结合也是实现中医双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渥太华大学的经验还告诉我们,课程教师和语言教师紧密结合,是成功进行双语教学的有力保证[5]。曹洪欣等报道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理论和英语学习程度是一致的[10],这似乎也印证了语言教师与学科教师共同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可行性。

3.3 双语教学的评价 双语教学具有双重目标,要体现双语教学的优越性,就必须做到在不增加学时的前提下,使接受双语授课的学生在学科学习上不亚于常规课的学生,同时其外语也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双丰收是高校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验双语教学是否成功的惟一标准。总之,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双语课程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有效地与世界专业领域的同行进行交流。此外,中医双语教学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使加强中医国际交流,通过外语的桥梁使中医国际化。

[1]李照国.浅谈中医院校的双语教学[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10):71-72.

[2]许宏晨.中国高校双语教学七年回顾[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16(4):84-88.

[3]马淑然,翟双庆,郭霞珍,等.加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双语教学研究[J].中医教育,2006,25(5):8-10.

[4]韩建侠,俞理明.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2007,30(1):65-72.

[5]俞理明,袁笃平.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3):74-78.

[6]许国璋.一个可行的模式“三级英语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1986,6(9):3-4.

[7]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1-8.

[8]蔡基刚.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31(6):47-50.

[9]张庆祥,闫平.论《内经》的医学模式及其意义[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4):277-279.

[10]曹洪欣,沈雁.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学法探讨[J].中医教育,2002,21(5):33-34.

[11]许云祥.中医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医教育,2006,25(6):8-12.

[12]孟静岩,应森林.中医基础理论中日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4):28-29.

(本文编辑:石 康)

R-42

A

1002-2619(2014)08-1276-03

※项目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校级课题“《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及团队建设”(编号:ZY2014007)

△通讯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山东 济南 250355

李成华(1982—),男,讲师,硕士。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中医翻译。

2013-11-15)

猜你喜欢

双语外语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超学科”来啦
大山教你学外语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大山教你学外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