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检查在肩袖撕裂术后恢复期临床应用价值※

2014-06-04刘晓梅张玮曾王玉东

河北中医 2014年8期
关键词:三角肌肩袖肌腱

刘晓梅 张玮曾 王玉东

(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医院功能科,河北 沧州 061103)

超声检查在肩袖撕裂术后恢复期临床应用价值※

刘晓梅 张玮曾1王玉东1

(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医院功能科,河北 沧州 061103)

创伤和损伤;肩峰;手术后医护;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恢复期

肩袖撕裂多由急性创伤和肌腱退变导致,患者多以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约占肩关节疾患临床发病率的17% ~40%,近几年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1]。超声检查也凭借着实时、实惠、便捷、可行性高、动态检测等优点,已逐渐成为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诊断和辅助治疗的通用手段[2]。但由于人体肩部的三维结构过于复杂,其临床的推广受到了高技术操作要求和高依赖性等因素的限制[3]。本研究对超声检查在肩袖撕裂术后恢复期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03—2012-03在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医院行小切口结合关节镜治疗肩袖撕裂患者60例,均表现为肩部创伤后临床表现肩关节活动障碍和疼痛,经确诊后行肩关节镜手术。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2~80岁,平均(50.5±5.6)岁。患者知情同意后纳入研究。

1.2 方法 于术后对患者行超声检查,总结超声检查的临床特点(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超声检查中,选用德国SIEMENS-512型超声诊断仪及5~12 MHz频率的探头,指导患者以坐位面对医生,放松手臂并置于膝部,并配合一手臂外展及内、外旋动作,扫查患者肩袖各条肌腱的纵断面与横断面。将核磁共振(MRI)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对超声诊断结果与MRI检查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超声检查的临床准确性。指导患者于术后3~6个月行康复治疗,并于术后不同时段行超声检查随访。观察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双侧肩关节;观察患者肌腱内部的连续性、回声变化、表面连续度、周围积液情况、局部厚度、三角肌下的滑囊的厚度和形态等情况,以及其与患者临床症状的对比。

1.3 术后痊愈标准 患侧肌腱厚度与健侧大致相同,回声显示组织密度较均匀,三角肌下滑膜无增厚,下滑囊无积液。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0例撕裂术后患者超声与MRI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比较 见表1。

表1 60例撕裂术后患者超声与MRI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比较 %

由表1可见,超声与MRI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60例撕裂术后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主要超声表现及临床症状 术后1.5~2个月内,20例患者于手臂抬起受限,且较术前痛觉未得改善,局部压痛(+),夜间痛(+);复查显示患侧冈上肌腱较对侧增厚0.1~0.4 cm,有不均匀回声;三角肌下滑膜增厚0.2~0.3 cm,下滑囊内有积液。术后3个月,24例患者于手臂抬起无限制,疼痛减轻,4例夜间痛(+);复查提示患侧冈上肌腱较对侧增厚,10例回声不均匀,14例回声欠均匀;三角肌下滑膜增厚,8例患者下滑囊内有少量积液。术后6~7个月,13例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无疼痛,手臂抬起无限制,夜间痛(-);复查显示患侧冈上肌腱与健侧厚度接近,多数回声均匀;三角肌下滑膜增厚不明显,下滑囊无积液。术后13个月,9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复查显示患侧冈上肌腱与健侧厚度一致,回声均匀;三角肌下滑膜不增厚,下滑囊无积液。60例撕裂术后不同时期的主要超声表现及临床症状,见表2。

表2 60例撕裂术后不同时期的主要超声表现及临床症状 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超声仪器探头分辨力的提升和规范化肩袖超声检查应用的临床普及,超声检查在肩袖撕裂的术后恢复期的临床价值正逐步得到体现和临床的广泛应用,并且其对于较大的肌腱撕裂能更好的揭示患者的损伤部位和范围[5]。

在肩袖撕裂术后的不同时段内,肩袖的超声图像表现随着其病理情况的改变也各有不同[6]。术后1~2个月的初期阶段,由于肩周组织被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并发生充血,局部组织水肿,滑囊及关节囊的纤维组织释放致痛因子,导致患者仍具有较重的疼痛症状。此时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为:患侧冈上肌腱较对侧增厚,回声不均匀,三角肌下滑膜增厚,下滑囊内有积液[7]。术后2~3个月,患者临床症状较有所好转,肉芽组织增生、机化、吸收局部坏死组织及异物,填补缺损。此时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为:患侧冈上肌腱较对侧增厚,存在不均匀或欠均匀回声;三角肌下滑膜增厚,部分患者下滑囊内有积液[8]。术后6个月左右,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大量的新生肉芽组织分化转变为纤维结缔组织。此时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为:患侧冈上肌腱与健侧厚度相似,多数患者回声均匀;三角肌下滑膜增厚不明显,下滑囊内无积液[9]。研究报告显示,超声检查可与肩关节活动相结合,实时监测损伤部位的活动及范围,本次研究中也显示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而且,在价格具有更高的群众接受度,因此已经被“国外治疗指导”列为肩袖损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式,得到了临床的应用与认可[10]。MRI是检查肩袖撕裂的常用方法,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11-12],而且检查对比度较好,可进行多维扫描,能直接显示肩袖完全撕裂,肩袖内部及滑囊内侧的撕裂,但价格昂贵,不适合作为袖肩撕裂术后患者随诊复查的首选检查手段。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在肩袖撕裂术后恢复其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实时动态监测患者病情,操作性强,价格经济,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1]邓宇鲲,陈涛,鲁宜.肩袖撕裂术后恢复期超声检查的价值初探[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655-2656.

[2]Steinbach LS.MRI of shoulder instability[J].Eur J Radiol,2008,68(1):57-71.

[3]Opsha O,Malik A,Baltazar R,et al.MRI of the rotator cuff and internal derangement[J].Eur J Radiol,2008,68(1):36-56.

[4]徐伟华,代秀玲,施倩,等.超声检查在肩袖撕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3):211-213.

[5]陈亮,丁永生,薛峰,等.超声和MR检查对肩袖撕裂诊断价值的比较[J].中外医疗,2013,32(4):178-179.

[6]金广湖,金春花.超声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187-188.

[7]田春艳,郑卓肇.肩关节MR造影三维VIBE序列对肩袖撕裂的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8):1241-1244,1261.

[8]史淼,张改英,辛兆芹,等.肩袖撕裂术后康复治疗中的高频超声评价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21(5):432-434.

[9]田春艳,郑卓肇.MRI评价肩关节冈上肌腱部分撕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10):1946-1949.

[10]刘树学,任明达,肖铮,等.磁共振平扫与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肩袖撕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4):615-618.

[11]Goldman AB,Ghelman B.The double-contrast shoulder arthrogram.A review of 158 studies[J].Radiology,1978,127(3):655-663.

[12]Burk DJ,Karasick D,Kurtz AB,et al.Rotator cuff tears: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MR imaging with arthrography,sonography,and surgery[J].AJR Am J Roentgenol,1989,153(1):87-92.

(本文编辑:石 康)

R641;R683;R445.1

A

1002-2619(2014)08-1274-02

※项目来源:沧州市2013年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编号:131302067)

1 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医院骨科,河北 沧州061103

刘晓梅(1972—),女,主治医师,学士。从事超声诊断工作。研究方向:妇产科、肌骨小器官及心脏超声诊断。

2014-03-24)

猜你喜欢

三角肌肩袖肌腱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肩袖损伤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