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成城小学的道尔顿制及其影响

2014-04-01李文英

关键词:赫斯特帕克日本

李文英,李 伟,2

(1.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南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在欧洲新教育运动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下,日本自大正时代也开始了新教育运动的改革和实践。作为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一个教育改革典范的道尔顿制被陆续引进到日本,其中成城小学是最早引进道尔顿制,也是最晚结束道尔顿制实验的学校,成城小学的道尔顿制对日本的教育和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日本新教育运动的一面旗帜,对日本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一、成城小学道尔顿制的引进与试行

道尔顿制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的帕克赫斯特(Helen Parkhurst,1887-1973)女士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的中学实施的实验室计划(laboratory plan)。道尔顿制是从帕克赫斯特编著的《道尔顿制教育》(Education on the Dalton Plan)中引用而来,故一般译为“道尔顿制”。道尔顿制强调儿童自由、师生合作,注重个别差异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有别于以往传统的教科书式的、墨守陈规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制,受到了当时各国教育界的青睐,许多教育家争先引进和实施。日本的成城小学校长泽柳政太郎便是其中一位,他积极评价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此教育学说有别于历来教育学说的一个特征,就在于理论与实际极其紧密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经由实验验证确认无误的一种学说。”[1]并将其应用到了他所创办的私立学校成城小学。成城小学是泽柳政太郎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于1917年创办的标榜以儿童为中心,实行新教育的一所实验学校。

成城小学1922年至1923年间引进并试行道尔顿制。这一阶段的早期主要侧重于对道尔顿制的介绍。成城小学校长泽柳政太郎及其领导下的教师群体利用去海外实地考察之机,于1922年4月拜访了道尔顿制创始人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并在“儿童大学”(大学一词是在学生按自己的意志进行学习的意义上使用的)亲身体验了道尔顿制实验教学,搜集了大量有关道尔顿制的相关资料,决定将其引进到成城小学中。泽柳政太郎一行人于1922年6月30日结束了长达11个月的欧美考察回国。在7月6日下午举行的欢迎会上泽柳政太郎、小西重直和长田新三人就道尔顿制及“儿童大学”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将“Dolton”一词写在教师办公室的黑板上,以供大家学习。成城小学教师赤井米吉出版了译著《儿童大学的实况》,此书成为当时日本了解道尔顿制的重要渠道。成城小学的机关杂志《教育问题研究》的临时号《道尔顿制的见解与应用》中刊登了田中宣太郎撰写的“道尔顿制的原理与实际操作”一文,在这篇文章中详细介绍了道尔顿制。除了著述之外,泽柳政太郎等人于1922年10月6日至10月10日召开成城小学第二届研讨会,泽柳政太郎、长田新和小西重直三人分别作了欧美教育考察报告。这些介绍为成城小学开展道尔顿制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1922年11月,成城小学每月一次(主要是月末的周三下午)举行的校内研究会决定在实验教学课上试用道尔顿制。古腾的理科课程是第一个实施道尔顿制的实验教学课。通过试用道尔顿制,古腾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快乐,体会到了孩子充满天真和求知欲的眼神、富有神秘感的想象力及亲近自然的那种渴望。他在《教育问题研究》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寻常1年的理科”文章,表达了他的儿童观、理科教育观和自然观。通过深入研究,古腾认为“道尔顿制不应只适用于理科教育,而应适用于各门课程中”[2]97,这也正符合泽柳政太郎的设想。同时,历史课教师上里朝秀也发表了一篇题为“历史的自学法和讲授法教学”的文章,论述了“道尔顿制试行后,多数学生对历史课产生了兴趣,学习劲头十足。而针对不喜欢历史课的少数学生,可以开始进行讲授法教学,逐渐导入自学式教学”[3]11。此后,《教育问题研究》杂志不断刊登成城小学教师撰写的有关试行道尔顿制的文章。1924年1月《教育问题研究》杂志第46期开设“学习指导方案研究”专栏,为道尔顿制的指导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经过一年多的试行,为道尔顿制的正式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成城小学道尔顿制的正式实施

成城小学1924年至1927年正式实施道尔顿制。1924年4月2日帕克赫斯特应成城小学和大阪每日报社之邀,来到日本进行为期50余日的访日演说活动。并于4月7日在成城小学进行了讲演。时任青浦内阁的文部大臣木千枝接见了帕克赫斯特,并对道尔顿制中的“自由”的具体体现进行了询问。得知道尔顿制只是在学习方法上寻求自由,与当时的日本国家主义教育政策并不抵触时,文部大臣才表示放心。随后,帕克赫斯特又在东京和名古屋等19个县进行了巡回演说[4]。演说会场均盛况空前、座无虚席,演说受到了来自各地的一线教师、教育学者及教育管理者的热烈欢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道尔顿制的研究热潮。

1924年9月成城小学在5、6年级的国语、历史、地理、理科、数学和美术这六门课程中分别实施道尔顿制。上午,儿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表自主学习这六门课程,每门课程都有教师制定的学习指导方案。下午,进行音乐、劳动、体操、修身、写作、英语等集体授课。儿童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可通过“儿童互相研究”和“儿童与教师共同研究”等方式进行讨论学习[5]58。成城小学中的自主学习法类似于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没有固定的课程表和班级;教室改为学习室,学习室根据科目不同分为特殊学习室和普通学习室,前者作为地理、历史、理科和美术学习的教室,后者作为国语和数学学习的教室;学习室放置相关科目的参考书籍,供儿童查阅与学习;每个儿童按照自己的研究题目和进度在教师指导下自行研究;教师把各学科教学内容制成以月为基准的学习大纲发放给学生;儿童根据学习大纲,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记入学习进度表内,学习计划表一经确定,不许随意更改,如遇特殊情况,与本学年班主任协商解决[6]7。例如,小学五年级一个学期的学习大纲的课程为读书、历史、地理、理科、数学、绘图、雕塑和工艺共八门。其中,读书课是国语课中开设的一门课程,绘图、雕塑和工艺是美术课程中开设的三门课程。每门课程均分为四个月,每月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学生根据这一学习大纲,制定以周为单位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每周分为周一至周六,按照科目和研究题目学习大纲上规定的内容,并分别记下各科计划学习的时间和实际学习的时间,为制定下一周的学习计划提供参考。

在道尔顿制实施过程中,各科课程指导方案的制定是尤为重要的。以读书课与历史课为例可知指导方案是怎样制定的。读书课中使用长篇儿童读物、国语读本、寻常小学读本(11卷和12卷)及成城小学自编的文学读本作为教材和参考书。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自主学习:①熟读序言和范例,调查故事发生的背景、场所和原因等;②通读课文,把握大致思想内容;③查找每个段落中出现的语句意思,并将其记录于笔记本中;④在查找过程中,记录自己的评论和感想;⑤解答教师所印发的资料中的问题;⑥与他人对话朗读以便加深理解;⑦写下整篇课文的梗概、评论和感想[7]14。历史课中使用学校自编教材和文部省国定教科书,并将成城小学教师自编的历史书籍定为参考书目。自主学习的步骤主要为:①多方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②将所学的历史知识以戏剧或文学等形式进行展现,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经过这一方式的学习,学生到了寻常小学六年级便可从建筑史、货币史、食物史、风俗史、服装史等25个专题进行“通史”研究[5]63。

1925年,帕克赫斯特再次来到日本,在成城小学进行了公开讲演。成城小学为了将道尔顿制发展成为具有成城小学特色的道尔顿制式自主学习法,于1925年10月22日至10月25日在成城小学召开了一次新教育研究会。这次研究会不同于以往召开的以成城小学为主的教育研讨会,而是以全国实施道尔顿制的小学为主,主张通过讲演、研究发布会、协商会及参观等形式开展各校之间的彼此交流,进而推动各个学校的道尔顿制的发展。经过几年的摸索,成城小学在教学法的实践上,没有完全照搬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而是从“自学”这一角度出发对其深入研究,不断改良、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尔顿制式自主学习法。在教学组织上,设立了“班级负责制(1-4年级)”和“课程负责制(5-6年级)”[2]93;在教学方法上,形成了“限制性自学”“教材单元法”和“时间单元法”这些新概念[8]。帕克赫斯特的两次访日演说活动,推动了道尔顿制在日本的实施。以成城小学为中心,一些公立、私立小学及中学,甚至海军学校也都开始实施道尔顿制。

三、成城小学道尔顿制的衰退

成城小学自1928年开始进入道尔顿实施的衰退期,直至1933年退出历史舞台。进入昭和时期,日本因经济危机导致国内矛盾激化,为解决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政府对内进行以军队为主导的国家改造运动,对外采取侵略扩张政策。在教育上也开始转向,由于担心自由教育思想会动摇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主义的教育基础,开始对自由教育进行打压。严厉镇压学生和教师的自由运动,数千名具有自由思想的学生被逮捕,同情或与日本共产党有关的小学教师组织及大学教授多人被开除,新教育运动研究所也被关闭,与新教育运动相关的人员均遭逮捕。除此之外,政府当局也通过工作调离方式,对进行自由教育的学校及组织进行分化,切断他们的联系削弱自由教育运动。迫于政治压力,在全国各地实施自由教育的学校逐渐减少。加之,由于道尔顿制的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的选定上付出很大精力。如果教师懈怠,学生不知如何学习,参考教材严重不足,只会导致学生学力低下,在竞争激烈的国立、公立升学考试中会被淘汰,引发学生和家长对道尔顿制的排斥和批判,最终又回到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形式上来。此外,学生数量多,教师频繁调动,物力和人力条件严重不足,道尔顿制自身方法改革不彻底等原因也都阻碍着道尔顿制的进一步实施。

在以上内外因影响下,道尔顿制逐渐消退。受此大环境影响,成城小学的道尔顿制也陷入了困境。成城小学于1922年创建了成城第二中学,1925年这批中学生即将毕业升入高中。当时,日本高中分为3年制高中和7年制高中。3年制高中招收普通中学毕业生,是进入大学本科的预备校。7年制高中招收普通高等小学毕业生,前4年为普通科学习初中课程,后3年为高等科相当于3年制高中,是进入帝国大学本科的预备校。3年制高中和7年制高中均是以升入大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为主。时任成城小学教务长的小原国芳计划在成城第二中学的基础上建立成城高中和成城大学,将成城小学的“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师生情感、自学自律”这一办学理念延续下去。但学生家长希望成立7年制高中,为自己的孩子升入最著名的学府——东京帝国大学做准备。1926年文部省批准成城小学成立7年制高中,命名为“成城高中”,作为升入帝国大学的预备校,撤销原成城第二中学,将其作为7年制高中的前期4年制的普通科。1927年成城小学校长泽柳政太郎去世,小原国芳接任校长一职。小原国芳校长想要创建“成城高中”和“成城大学”的梦想最终未能实现。1929年成城高中迎来了第一届毕业生,其中多人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等全国著名大学[9]171。小原国芳发现成城小学日益脱离原来的办学理念,妥协于现行的教育体制,成为升入帝国大学的预备校,不得不于1933年辞去成城小学校长一职。成城小学的基于自学的道尔顿制也因此懈怠,教师不给予学生细致入微的指导,最后导致对学生的放任不管,致使成城小学的道尔顿制落下了帷幕,成城小学的道尔顿制的研究也不得不中断[7]16。

但不可忽视的是,在衰退的过程中,成城小学的教师们依然在自主学习法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穿插进行集体授课,这是鉴于自主学习与集体讲授式两者形式各有利弊,为了寻求更好的教学方式而采取的两者取长补短的一种教学形式。此处采取的讲授式不同于以往的在课堂就所有学习内容进行填鸭式教学的班级授课制,而是就不便于采取自学形式学习的内容及有必要共同研究的内容进行的一种集体学习形式。例如,五年级中共有7次为讲授式,其中国语2次,数学2次,地理与历史共1次,理科1次,美术1次;六年级中共有3次为讲授式,其中国语1次,数学1次,理科1次[9]207。同时,为了便于学生自学,成城小学在图书室基础上又创建了儿童图书馆。此外,针对学生的个体与个性差异设置特殊班级,用于教授外国学生、海归学生、缺课学生、中途转学来的学生、偏科学生、成绩差的学生等缺乏自学能力的特殊学生。

四、成城小学道尔顿制的影响

成城小学原本秉承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科学探求精神的理科实践,实施道尔顿制后,转向高度重视“儿童的自然性和自主性”,并将其从儿童的内心深处引导而释放出来的教育实践。最终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儿童为中心,由注入式教学转入自主式学习,由划一教学转入个别学习,由材料研究走向学习方法的研究这一质的飞跃。成城小学的道尔顿制改革的成绩巨大,对日本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成城小学的道尔顿制实践引进和传播了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是发起于美国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由于它强调儿童自由,注重师生合作,实施个别差异教学,纠正了教科书式的墨守陈规、整齐划一的传统班级授课制与年级制的弊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教育革新运动,尤其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尔顿制是各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自1920年2月帕克赫斯特正式实施道尔顿制便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反响,迅速传播到英国、中国及日本等地并相继开始试行,掀起了道尔顿制热潮,对世界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而最先把道尔顿制引进和传播到日本的是成城小学校长泽柳政太郎。在他的引领下,千叶师范附属小学和奈良女高师范附属小学等日本全国21个地区相继开始实施道尔顿制。这些实施学校成为国立、公立及私立小学的代表,道尔顿制强调的儿童自由、注重师生合作、实施个别差异教学的理念迅速传播到了日本各地。至今日本仍存在一些以“道尔顿制”为名的学校,如:1976年在东京创建的“东京道尔顿学校”,1982年在名古屋创建的“河合塾道尔顿学校”[10]。

(二)成城小学的道尔顿制实践极大地推动了日本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成城小学引进道尔顿制之前,日本所有学校主要采取的是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即以“教师”“学科”和“课堂”为重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也会采用直观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但这些都是教科书式的墨守陈规整齐划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及能动性,不利于学生自立、自主精神的培养。自成城小学实施了道尔顿制并将其发展成为道尔顿制式自主学习法,道尔顿制真正地成为了成城化、日本化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吸收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中的一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进行了创新。成城小学从道尔顿制的引进到实施乃至于创新这一实践过程中,始终都有道尔顿制的爱好者、学校的管理者及一线教师来校参观、学习。无不为其富有特色的道尔顿制式自主学习法所惊叹,并纷纷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加以效仿、改良,形成了分组式学习法、合科式学习法等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当时各类学校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大大推动了日本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

(三)成城小学的道尔顿制实践极大地推动了日本新教育运动的发展

日本新教育运动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教育革新运动的影响下,由泽柳政太郎、小原国芳等人于20世纪初至30年代前期发起倡导的,并通过创建新学校来提倡和实践以儿童为中心和尊重其个性的教育为内容的教育改革运动。随着1921年日本八名教育学者的《八大教育主张》的发表,日本的新教育运动达到高潮。其中,成城小学教务长小原国芳提出的“全人教育论”是其在成城小学实践中得出的教育理论,作为八大教育主张之一,受到日本教育界的重视。此外,成城小学的教育实践者很多都成为了新教育运动的传播者,进一步将成城小学的新教育实践传播到其他学校。据统计,当时包括39所师范附属小学、25所私立学校在内,全日本共有234所学校参加了新教育运动[11]73。成城小学作为日本新教育运动中的一面旗帜,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日本新教育运动的快速发展,而且间接地促进了20世纪前期世界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

(四)成城小学的道尔顿制实践培养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优秀教师

在道尔顿制引进到日本之前,赫尔巴特教育学派曾经受到日本教师的狂热推崇,在当时可以说不了解“五段教学法”就不能成为教师。从1920年2月作为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和尊重儿童个性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典范的“道尔顿制”正式实施,至1922年11月成城小学试行道尔顿制,时间仅1年多。成城小学教师勇于摆脱传统的赫尔巴特教育学派的“五段教学法”,基于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撰写大量的文章和著作并发表与出版,积极参加以道尔顿制为主题的全国教学研讨会,开阔视野,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由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教师迅速成长为具有先进思想的优秀教师,历经11载,将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发展为富有特色的道尔顿制式自主学习法,为以后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在当时的国家教科书审定制度下,成城小学的教师们勇于冲破重重障碍,从适合儿童身心成长的角度编写了大量教材,这种执着于教育事业的精神,值得以后教师学习与继承。成城小学教师对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进行创新,解决了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存在的问题,这种研究意识激励了以后教师在教学中的不断创新,其研究成果促进了以后教师在教学中的科研能力的提高。

[1]坂元昂.教育工艺学简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9.

[2]木全清博.昭和学園における古腾の教育実践——成城小学校時代の理科教育実践[J].滋賀大学教育学部紀要,2004(54):87-104.

[3]上里朝秀.歴史の自学法と講演式教授[J].教育問題研究,1923(45):9-11.

[4]中野光.大正自由教育研究[M].名古屋:黎明書房,1968:89.

[5]谷口雅子.戦前日本における教育実践史研究[J].福岡教育大学紀要,1999(48):57-70.

[6]鷲尾知治.個に徹する教育[J].教育問題研究,1927(88):5-8.

[7]北林敬.大正自由教育·成城小学校の分量主義教育とダルトン?プラン[C].国語教育史研究会発表資料,1999:1-25

[8]吉良偀.大正自由教育とドルトン·プラン[M].東京:福村出版,1985:116.

[9]成城学園编辑委员会.成城学園六十年[M].東京:筑摩書房,1977:171,207.

[10]ド ル ト ン ス ク ー ル に つ い て [EB/OL].http://www.dalton-school.ed.jp/about/history,

[11]吴德为.关于日本大正时期新教育运动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3(4):71-73.

猜你喜欢

赫斯特帕克日本
有艺思:支持NFT,你会烧掉一张赫斯特吗?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废旧材料的幻想一一安东尼·帕克作品欣赏
《黄金时代》日本版
最容易失败的时刻
中国风格和欧洲传统的相遇十八世纪赫斯特瓷器
亨利与帕克薪水对比
你原谅那条公路了吗
镜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