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淑荣主任应用温阳法治疗中风经验

2014-04-01邢舒恒祖季铭

河北中医 2014年5期
关键词:肝木肝阳通阳

邢舒恒 祖季铭 刘 更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李淑荣主任应用温阳法治疗中风经验

邢舒恒 祖季铭 刘 更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0)

辨证论治;;补阳剂;卒中;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李淑荣

李淑荣主任医师从事中风研究和临床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李主任崇尚清末名医郑寿全“扶阳”思想,临床喜用温阳法治疗各种疾病。并受黄元御及近代医家彭子益对阳气升降运动理论的影响及启发,提出了中风后多阳虚的学术观点。我们通过对李主任学术思想整理和总结,以及对其学术思想渊源的挖掘,从而为中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治疗手段。

1 中风后多阳虚的理论基础

1.1 阳主阴从 郑寿全认为,元阴元阳是立命之根本,但在阴阳两纲中,表面上看阴阳是相互为用的关系,处于等同地位,互为消长。然在消长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却是“阳主阴从”、“阳统乎阴”的现象。阴阳二者之间的关系关键在阳气,阳为主,阴为从,只有阳气致密于外,阴血才能固守于内。二者虽说互根,但有主次之分。所以郑寿全重视阳气,认为“阳者阴之根”,“有阳则生,无阳则死”。郑寿全推崇辛热扶阳治法,擅用生姜、附子等药,这是建立在注重阳气的理论之上。

1.2 阳气运动过程中以阳气潜藏为要 阳气宜潜宜藏,以潜藏为顺,不得随意飞越。郑寿全曰:“先天之真阳,喜藏而不喜露,藏则命根永固,露则危亡立至。”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指出“火气潜秘,是谓少火,少火生气,所以生万物也,苟能秘藏,固多多益善也”。《黄帝内经》云:“阴平阳秘,是谓平人。言阴不贵盛,以平为度;阳不患多,以秘为重。”但其蒸腾气化却是水火升降的根本,水火升降全在于真阳气化的发动推行。

1.3 生理状态下阳气正常升降 《黄帝内经》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主藏,封藏阳气,阳气只有储藏充足,才能有效释放。彭子益曰:“肾水无封藏太过之病,肾水愈能封藏,阳根愈坚固也。”黄元御曰:“阳气蜇封,此木火生长之根本也。”在阳气运动过程中,肝阳是肾阳的升泻状态,肾中元阳之气以肝木温升的形式发散,肝木之气温升而化心火,心火为君火,为阳气释放的鼎盛状态,心火在肺金清敛肃降的作用下,化生少阳相火,下降入肾水中潜藏,以补充水中之火。此阳气在升降运动过程中,脾胃中气为轴枢,脾气左升以助肝木上升,胃气右降以助肺金敛降和相火潜藏。

1.4 对中风病机的认识 中风是阳气宣泄太过或不及,气机逆乱,升降失序所致。如肾阴亏虚,封藏不利,肝阳暴张,肝阳太过,过度宣泄肾中阳气,肝木左升太过,导致肺金右降不及,气机瘀滞而中风。彭子益认为“人身肾水之气,封藏不及,则现阳越,头晕,发热,足肿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气收敛之力衰,木气疏泄太过也”,“木气疏泄偏胜,伤及肾家藏气,肾阳外泄,肾气空虚”。黄元御《四圣心源》载“肾主蛰藏,相火之下秘而不泄者,肾藏之也。精去则火泄而水寒,寒水泛滥,侵淫脾土,脾阳颓败”。中风后由于心火胆火不能右降于下,回归肾水之中,肾中阳气得不到补充,肾中元阳之气不能持续温升,最终导致肾阳亏虚,脾土得不到阳气温养而致脾阳亏虚。

如肾阳亏虚,元阳之气不足,不能充分完成“少火生气”。肝木温升不及,同时肾阳亏虚不能温养脾土,脾气亦虚,不能助肝木温升,导致气机闭阻,虚而生风,产生痰浊瘀血,阻滞经络而中风。黄元御曰“冬水闭藏,一得春风鼓动,阳从地起,生意乃萌……盖厥阴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土温和,则肝木发荣,木静而风恬。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郁而风生”,“人身肝木之气,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气不足也”,“木气之风上冲,因木之阳下陷;木阳上达,则木风不冲”,“盖血中温气,化火之本,而温气之源,则根于坎中之阳,坎阳虚亏,不能生发乙木,温气衰损,故木陷而血瘀”。 此言气滞血瘀也因阳虚。

综上所述,李主任认为,中风开始以阳气宣泄太过为主,然后导致肾中阳气宣泄过度,阳气亏虚;或本阳气亏虚,继而阳气疏泄不及。总以中风后阳气多亏虚。

2 辨证论治

2.1.1 肾阴亏虚,肝阳上亢化风 证见半身不遂,口角歪斜,或头晕,耳鸣,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长有力。治宜潜阳熄风。方予镇肝熄风汤加减。药物组成:生龙骨30 g,生牡蛎 30 g,龟版 20 g,赭石30 g,玄参20 g,天门冬20 g,白芍药30 g,山药60 g,砂仁10 g,炙甘草20 g,川楝子10 g,牛膝20 g,生麦芽10 g,茵陈10 g,知母10 g,黄柏10 g。

2.1.2 肾阴阳两亏,气虚血瘀 上证经治疗后肝阳已潜,转为肾阴阳两亏,气虚血瘀。证见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舌红或嫩红,脉弦无力或涩。治宜补肾温阳,益气活血。方予地黄饮子合补阳还五汤加味。药物组成:熟地黄30 g,山药15 g,石斛10 g,麦门冬10 g,山茱萸10 g,五味子10 g,茯苓10 g,石菖蒲10 g,远志10 g,肉桂10 g,附子10 g,巴戟天10 g,肉苁蓉10 g,菟丝子10 g,黄芪25 g,当归10 g,地龙10 g,蜈蚣2条,全蝎6 g,生龙骨20 g,生牡蛎20 g。

2.1.3 肾阳亏虚,水中火亏,不能生木,肝阳不升,郁而化风 证见平素阳虚之体,急性起病,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口角流涎,时有烦躁,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水滑,脉弦细无力。治宜补肾通阳,养肝熄风。方予当归四逆汤加减。药物组成:当归10 g,乌梅10 g,细辛10 g,桂枝10 g,通草10 g,干姜15 g,附子(先煎)15 g,砂仁10 g,白术10 g,茯苓15 g,生姜15 g,菟丝子10 g,肉苁蓉10 g。

2.1.4 肝风已熄,脾肾阳亏 证见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面色淡白,困倦多睡,畏寒喜暖,口不渴,或饮水较少,喜热饮,夜尿频多,或滴沥不尽,甚者小便失禁,大便日不行而无腹胀,更有甚者大便十数日一行,舌质黯淡,苔白或黄白厚腻,苔面水滑,满口津液,脉弦无力或涩。治宜温阳补肾,升阳益气,活血通络。方予四逆汤加味。药物组成:附子(先煎)10~15 g,干姜10 g,炙甘草10 g,桂枝10 g,鹿茸(单煎)2 g,枸杞子10 g,肉苁蓉10 g,菟丝子10 g,淫羊藿10 g,白术15 g,茯苓10 g,砂仁10 g,石菖蒲10 g,乌梅10 g,生姜10 g,生黄芪25 g,地龙10 g,川芎10 g,全蝎6 g,蜈蚣2条。

3 验案举隅

祁某,男,42岁,2010-09-10入院。阵发性肢体不遂麻木15 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 d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视物成双,头晕,阵发性左侧肢体不遂,麻木伴口角歪斜,语言謇涩,每次发作2~3 min缓解,每日发作3~5次,于某医院住院治疗,行西医常规治疗,症状不能缓解并持续加重,遂转入我院来诊。刻诊:阵发性左侧肢体不遂,麻木伴口角歪斜,每日发作10余次,每次5~10 min,发作时左侧肢体肌力0级,伴视物成双,头晕,语言謇涩,纳可,寐安,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先兆中风。西医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西医常规给予抗凝、抗血栓形成、改善脑供血、脑保护及脑细胞代谢药物治疗。中医辨证为脾肾亏虚,虚风内动。治宜温阳补肾健脾,熄风通阳。方用当归四逆汤合四逆汤加减。药物组成:当归10 g,桂枝10 g,乌梅10 g,细辛10 g,通草10 g,附子15 g,干姜10 g,炙甘草10 g,菟丝子10 g,枸杞子10 g,砂仁10 g,白术15 g,茯苓10 g,生姜15 g,蜈蚣2条,全蝎6 g,生黄芪30 g,地龙1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3 d后,患者阵发性肢体不遂麻木仍每日发作10余次,每次发作5~10 min,发作时肢体肌力Ⅲ级,自诉每发作前觉四肢冷凉,随即发作,舌淡,苔薄白有齿痕,脉弦。证属脾肾亏虚,下元亏虚,肝阳不升,肝风内动。上方基础上加强通阳熄风,加桂枝20 g、细辛15 g,继续服用6剂。6 d后,阵发性肢体不遂未再发作,继服上方10剂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未复发。

按:本例患者因肾阳不足,阳气宣泄不及致气机逆乱而化风出现先兆中风诸症。治以四逆汤温补阳气,当归四逆汤通阳,助肝木温升而熄风。其中白芍药酸敛而寒,不适肝阳不升,故代之以乌梅以养肝敛肝而通经,《神农本草经》示其:“下气,除热烦满,安心,偏枯不仁”。菟丝子、枸杞子补肾填精;砂仁、白术、茯苓、生姜健脾化湿,调畅中焦,助肝阳温升;蜈蚣、全蝎、地龙熄风通络;黄芪补气升阳而熄风。3剂后加大桂枝、细辛通阳之力后诸症缓解而收全功。

小结目前,中医对中风的治疗急性期以清热化痰、通腑开窍醒脑及潜阳熄风通络为主;恢复期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主。李主任治疗中风对于肾阴不足、肝阳暴张化风者,以滋阴潜阳为主,待肝阳潜藏后再以温肾补阳通络;对于肾阳不足,宣泄不及,肝阳不升化风者,以温肾补阳通阳为主,临床效果颇佳,为中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及方向。

(本文编辑:曹志娟)

邢舒恒(1972—),男,副主任中医师,硕士。从事中医脑病临床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中医中药治疗老年病。

R287;R743.305

A

1002-2619(2014)05-0654-02

2012-10-17)

猜你喜欢

肝木肝阳通阳
基于“肝阳虚”浅析肝癌发病机制※
蛇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湿温病“通阳”治法探究
鼠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蛇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狗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春季养肝发怒别超三分钟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通阳中药的特点及分类
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滋肾通阳活血方治疗心绞痛临床观察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临证指南医案》“肝阳”概念形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