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实施预习教学的探讨
2014-04-01姚柏春李文春王配军王汉琴
刘 睿,姚柏春,黄 琪,王 军,唐 杰,李文春,王配军,王汉琴
(湖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医学教育·
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实施预习教学的探讨
刘 睿,姚柏春,黄 琪,王 军,唐 杰,李文春,王配军,王汉琴
(湖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本文从解剖学预习教学的内涵与作用、内外条件、教育干预等方面对预习教学做了理论分析。预习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上理论课和实习课之前预先独立地或协作地学习课堂及其有关内容,诊断已弄懂或还不懂的知识点,主讲教师结合学生预习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学生预习能力和习惯养成依赖于预习兴趣、预习策略、意志控制等内部条件和教学资源、教师指导与检测等外部条件的有机结合。解剖学预习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将其与课堂教学整合在一起,作为教学常规来抓,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学生;预习教学;预习能力;必要条件
医学科学,浩如烟海,日新月异。学医,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要想当一名好医生,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可能的。解剖学是医学第一课。在解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不仅能提升其学业成绩,而且对其毕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1]。因此,多年以来我们在解剖学教学中一直致力于探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我们要求学生学会一种方法(自主学习方法)、两种模式(临床思维、批判性思维)、三个基本(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四个多为(多看、多记、多做、多思)。长期的解剖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预习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
1 预习教学的内涵与作用
预习教学,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上理论课或实习课之前预先独立地或协作地学习课堂知识及其相关内容,诊断已弄懂或还未弄懂的知识点,主讲教师检测并结合学生预习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有效预习,一方面学生了解了新课内容,知道哪些内容已经自己明白、哪些内容自己不明白,听起课来有的放矢,并且能与教师有效互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发挥了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学生的疑难点进行重点讲解,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起到了主导作用。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独立地钻研教材,独立地观察标本、模型,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的知识[2-3]。如能长期坚持,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做一名合格医生有着特殊的意义。
2 改善预习教学的内部条件
2.1 预习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即学生“想预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产生钻研精神的前提条件,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无兴趣,是很难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学生对解剖学的兴趣越浓厚,其预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越强。兴趣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时间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开始阶段对学生的预习不能要求过高,要循序渐进,避免学生感觉负担过大而失去兴趣[2]。这时,教师可以根据下次课的内容和学习重点,结合临床、结合功能、结合生活,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去阅读教材。关于预习思考题,一方面应具有启发性,“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精心设置问题情景,以质疑开路,使学生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还要有趣味性,预习目标能否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解剖学的兴趣,所以设计预习思考题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和成功体验,并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解剖学的内在动力。在学生预习习惯没有形成之前,教师还应编写预习提纲,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指导学生学会如何预习。预习之后,学生对新课的内容会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在他们上新课时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更容易理解,也就更容易产生成就感,从而使其上课的兴趣大增,对预习也越来越有信心。这样,经过一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掌握了如何进行课前预习,逐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2]。使每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解剖学的信心。
2.2 预习必须以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策略做保障,即学生“会预习” 传统的授课模式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可无论解剖学教师怎样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学生的预习效果总是不佳。预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往往是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条件下进行的。面对既定的预习任务,如果学生缺少相应的预习策略,即使具有较强的预习动机和预习兴趣,预习也不可能顺利进行[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学习更加成功、更加自主、更加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3]。大学教育是成人教育,强调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即自主性和广博性。解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人体形态结构,并学会利用解剖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这样,解剖学教师不仅要用无懈可击的解剖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知识去征服学生,而且还要用各种高效的学习策略去武装学生。在学生学得解剖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各种学习解剖学的方法,包括做好预习的方法。坚持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并重并举,这是教师必须坚持的一条原则。学生建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又具备了科学的预习方法,预习就有可能顺利进行了。
2.3 预习还必须以意志控制为条件,即学生“坚持预习”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干扰,如疑难问题、身体疲劳、情绪烦恼和外界干扰等情况,此刻就特别需要学生用意志努力来控制自己,使预习过程坚持到底。其实,预习能力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他主到自主的发展过程。在预习能力发展的初期,学生的学习活动通常是在教师直接指导和调节下进行的。随着预习经验的增加,自我意识的逐步增强,学生对自己的预习活动的独立监控、判断、评价的日益增多,其预习能力就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这时,教师的指导和调节逐渐由主导作用变为辅助作用,学生的自我定向和自我指导逐渐上升为主导作用;而贯穿这一过程始终的就是学生自我意志控制的逐渐强大。因此,我们认为,学习兴趣、动机是意志控制的基础,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对预习具有较强的启动作用,而意志控制对预习具有较强的维持功能;但意志控制的维持功能,也需要教师指导、全程跟踪与及时强化。
3 创造预习教学的外部条件
3.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科学制定预习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确定预习目标,由授课教师在本次课结束时展示并说明下一次课的预习目标。预习目标是预习的灵魂,这个目标既是学者的目标,也是教者的目标,是众矢之“标”。预习目标有基础性目标和提高性目标,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经验和求知的欲望确定不同的课前预习目标。预习目标可让学生借助标本、模型以及数字图书馆等多种资源自己解决,也可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然后才是教师解疑释惑;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以达到解剖学课程教与学的最优化。为了让解剖学课前预习逐步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一定要科学制定预习目标[2]。第一,预习强度适宜,让学生很乐意去做;第二,把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作为教学常规来抓;第三,因材施教,尊重学生预习过程和预习效果的个性化;第四,在教学环节中充分表达学生的预习成果。
3.2 完善教学资源,优化预习指导 充分利用网上课堂、数字图书馆及实验室开放为学生预习服务。为配合学生搞好解剖学预习,我们开办了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网上课堂,内容包括教学周历、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解剖学VCD、临床病案、在线答疑以及测试练习。且在解剖学课程学时中安排少量学时,聘请学科馆员或文检老师讲授文献检索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与解剖学课程相关的图书馆资源、数据库、网络资源及其检索方法、评价方法;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利用信息资源解决相关疑难问题、提供信息能力。另外,每周星期日开放解剖学实验室,安排高年资解剖学教师跟踪指导,为学生预习提供标本、模型支持以及亲自操作的机会。人体结构复杂,内容繁多,实验材料特殊。有些内容,没有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弄懂的;有些内容,只有理论讲授,没有教师指导的尸体解剖和标本观察,也是学不好的。解剖学这一学科特点和现行医药院校教育、教学体制,学生还必须依赖教师来确定预习内容、获取预习策略、提供预习反馈;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学习困难时,尤其需要“教师指导和教学资源支撑”。
3.3 检测分析预习结果,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要想预习真正落到实处,老师的督导显得尤为重要[4]。特别是对少数基础较弱、自律性较差的学生,更要做到检查、督促、鼓励、评价等多方法并举。在检查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预习成果,对预习出色的学生要及时表扬,树为榜样,促进竞争意识的形成,使预习更深入、更有效。学生要想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效率,势必要重视预习,即开启构建解剖学高效课堂的金钥匙-课前预习。坚持不预习不上课,哪怕是10 min的预习,带来的效果远比老师直接授课的好。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有的放矢地给学生以点拨、引导、启发,教师的“讲”真正成为学生所需,讲到学生的惑处、关键处、深奥处[5]。教师可以通过网上测试练习、手机短信、QQ交谈以及Email等形式,收集学生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并及时、客观评价预习效果。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教师在前期备课的基础上要及时补充教案,充分调整教学法,恰当分配环节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结语
预习是一个古老、永恒的话题,而预习教学则是一个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关于解剖学预习,大家认同其重要性,特别是在“精减课堂教学、增加课外实践”教学改革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6]。解剖学教师不厌其烦地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但学生难以坚持做到。究其原因,既有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及意志控制等内部因素的改善不足,也有预习目标、教学资源、教师指导与检测等外部条件的创造不够。解剖学预习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开展预习教学并培养学生预习能力,需要从内部条件、外部条件两个层面着手;只有将其与课堂教学整合在一起,作为教学常规来抓,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1-2,6]。
[1]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20(2):78-83.
[2]张小梅.让预习与课堂教育同行[J].读与写杂志,2009,6(9): 125-126.
[3]蒋靖芝,刘晋红.体验预习策略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英语教师,2011,4(4):60-63.
[4]王标连.有效预习--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金钥匙[J].现代阅读, 2013,3(3):182-182.
[5]吴 军,许林楼.有效预习是实施有效课堂的必要途径[J].化学教与学,2011,19(10):38-39.
[6]姚柏春,孙天敏,王配军,等.加强解剖学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25(4):157-158.
Discussion on the preview teaching of human anatomy.
LIU Rui,YAO Bai-chun,HUANG Qi,WANG Jun,TANG Jie, LI Wen-chun,WANG Pei-jun,WANG Han-qin.
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Shiyan 442000, Hubei,CHINA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preview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notation and functions of preview teaching,its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and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In our opinion,the preview teaching of anatomy requires th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the lessons befor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e classes under the instruction of the teachers,individually or collectively,to identify the knowledge points they know or do not know yet.On this basis,the teachers can carry out his teaching specifically.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ability in preview and their preview habits depends on the organic combination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Internal conditions include preview interests,preview strategy,will control,and external conditions involve teaching resources,teacher's guidance,and test.As a systematic project,the preview teaching of anatomy can achieve better result only when it is combined with classroom teaching as part of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Students;Preview teaching;Preview ability;Essential conditions
R193.8
C
1003—6350(2014)02—0281—03
2013-09-02)
湖北医药学院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编号:2011009)
姚柏春。E-mail:ybch113173@sina..com
10.3969/j.issn.1003-6350.2014.0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