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礼仪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2014-04-01刘月荣
刘月荣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系,安徽 亳州 236800)
礼仪作为一种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在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中约定俗成而形成的礼貌、礼节等表示对自己和他人尊重的表现形式。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也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在现代社会,礼仪也是时时处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礼仪素质的高低成为评断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标准,对于国家来说,公民的礼仪素质是这个国家精神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可见,在现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加强高职生礼仪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对于国家对于个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现状
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就要先懂得文明做人,现代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未来建设“礼仪之邦”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本应彬彬有礼,讲文明懂礼貌。然而,在高职院校的校园里乱扔纸屑和食品袋,上课迟到、随意旷课,上课时睡觉、玩手机比比皆是,还有食堂就餐乱插队、出口成脏,公开场合情侣勾搭甚至行为放浪,触犯法律等等。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很多高职院校也开设了礼仪课程,但是大部分开设为选修课,这种开课形式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大学里接受到系统的礼仪教育。加之选修课采取上大课形式,也不便于组织教学活动和管理,学习礼仪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 辅导员文明礼仪在高职院校礼仪教育中的作用
“水涨才能船高,强将手下多良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一支特殊的教师队伍,学生在读大学期间接触最多的教师也是辅导员。“辅导员的礼仪具有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和深远性。”辅导员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同时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真诚的态度感化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前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了。最好还是请他到角落里,在那里去擦鼻涕,叫谁也不要看见他。”可见教师注重礼仪的重要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当中产生较高的影响
(一)有利于辅导员威信的建立
一个辅导员若想带好一个年级的大学生,必须具备应有的威信。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辅导员应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在学生中建立较高的威信。你要求学生思想品德高尚,你首先是一个在思想品德上受人尊敬的人。言谈举止优雅得体、服饰端庄大方、气质高雅、平易近人、语言幽默风趣的辅导员,可以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反之,扫帚头凤凰脚,满嘴口头禅的辅导员威信会大大降低。有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在给辅导员的毕业留言中写到“希望我们的辅导员再和我们说话的时候不要有满嘴的大蒜味”。
(二)有利于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
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而晕轮效应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有似“爱屋及乌”的原理。受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支配,学生在第一次与辅导员的接触中,就会留意对方的仪容仪表,辅导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你的着装得体,气质较好,语言风趣幽默,自然会对学生留下很美好的印象,对你产生好感,学生就愿意与你接近,就愿意服从你。[1]辅导员的学识、智慧和人格在长时间的接触中才会让学生逐步认识到,但不容忽视的整洁大方的仪表美,将促进辅导员良好的内在素养与外在形象的有机融合,对辅导员的教育教学工作大有益处。
三 辅导员文明礼仪的现状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1]作为一名辅导员教师,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2]
近年来,通过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的礼仪素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违反教师礼仪要求的现象还存在辅导员队伍里。
(一)穿衣随意
在很多高职院校里,由于没有统一下发的制服,辅导员的穿衣打扮往往十分随便。特别是有些80后有个性的女辅导员,奇装异服,浓妆艳抹,香气扑鼻;而有部分男性辅导员恰恰相反,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夏天穿拖鞋、着短裤进教室是常事。三年跟踪下来发现,这位男辅导员所带的班,男生上课的时候多半也是衬衣不扣,有的甚至穿着背心上课。大量的实践证明:辅导员如果追求时尚,追求个性自由,学生的服饰打扮受其影响,也会倾向于追求时髦;辅导员老是衣衫不整、衣服皱巴巴,这个班学生的穿着也很随意。辅导员的服饰打扮是种无声的语言,比单纯的课堂演讲更有效果。
(二)语言暴力
语言,作为人们表达感情、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相当大的程度上要依靠运用语言去说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语言运用如何直接关系着工作的效果。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难免会有同学犯错误。有些辅导员对待犯错误的同学动不动就用语言呵斥,那种对学生尊重少,辱骂多的“语言暴力”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有的辅导员在批评学生不注意学生的自尊心,当着众人的面大声指责。恨铁不成钢,老师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是好的,但由于不尊重学生,损害学生的自尊心是非常危险的。
(三)我行我素
很多同学反映,辅导员不合礼仪要求的地方:一是辅导员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手机要调成静音,但是辅导员在和同学们开班会的时候,手机没有调成静音,一直响个不停,甚至完全不考虑同学们的感受,公然地停下班会接打电话;二是辅导员当着学生的面在教室内吸烟,烟雾缭绕,同学们成为二手烟的受害者;还有的部分辅导员利用空闲时间在公众场合聚众赌博等等。这样的辅导员怎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威信?
四 提升辅导员文明礼仪的途径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说:“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3]笔者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工作多年,发现该院校的部分学生对自己管束不严,缺乏责任感和远大的理想抱负及克服困难的毅力;学习上不刻苦,学习方法欠缺,不求上进,而对谈恋爱、泡网吧等兴趣浓厚;逆反心理严重,以我为中心,经受不了挫折,不服从学校严格制度的管理等等。[4]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给肩负着教育与领导双重职能的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依靠单纯的行政命令和呆板的说教,必须提高辅导员的个人素质,改善辅导员的形象,增强言行感召力。
(一)尊重学生
礼仪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润滑器,它的核心精神就是尊重,辅导员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应扮演不同的角色,必须完成不同的职责;另一方面,我们和学生在人格上应是平等的,必须懂得尊重学生,也就是说,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师生之间的角色差异与人格平等的统一。第一,辅导员与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在学校里面,师生之间只是角色的不同而已,人格上面没有高低贵贱。辅导员在布置任务或安排工作的时候要用平和的语气,那种命令式的口吻只能是学生产生厌恶感;当学生犯错的时候,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不能带着训吓、讽刺、挖苦的语气,色厉内荏,而应对学生动之以情、言之以理,使学生主动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才能对你口服心服;第二,辅导员要相信学生。对学生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情无来由的揣测是对学生的不礼貌、不尊重。相信学生是对学生的无声鼓励,是激励学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特别方式。教师只有真正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支持、赏识每一个学生,才能够使他们自觉接受教育。
(二)仪容仪表端庄优美
辅导员作为一支特殊的教师队伍代表着智慧和干练,端庄优美的仪表通过耳濡目染可以影响到学生,辅导员的言谈、表情、姿态无形中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辅导员应该认识到自身的这种模范作用,在履行职责的时候按照教师礼仪要求的规范,辅导员的仪表美是辅导员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综合体现,首要的是要保持其干净、整洁,服饰简洁、大方、得体,举止文明优雅,符合辅导员身份,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
(三)态度和蔼可亲
态度决定高度,态度决定一切。它的能动性作用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高职院校的学生个性特点千变万化,不同的年龄阶段、时间阶段出现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这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必定是长期性、繁琐性、重复性、重思考和重实践。这就要求我们辅导员注意工作态度和思路,需要多点细心、耐心。要认真对待,尽心尽责,务实肯干。[5]辅导员的工作是琐碎的,让人操心的,很容易让人感到职业倦怠。但是既然决定做一名辅导员了,就要热爱这份工作,首先要热爱学生,不论是差生还是优秀生,都要公平、公平地对待。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要及时鼓励,继续坚持,对于后进生要积极引导。第二,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积极地从工作中寻找乐趣,用欣赏的眼光主动地去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及时地夸奖出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是重视他的。
(四)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履行职责的时候,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拉近师生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学生心理苦闷或烦恼的时候,辅导员要走进学生,通过谈心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内心的交流,舒缓学生的情绪;平时通过共同的兴趣、课外活动等方式融入到学生中去,不要是学生产生距离感。当学生出现困难是辅导员要带头联合其他同学帮助解决,从而与学生建立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样,学生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服从辅导员的安排。特别是对于非强制性的、单纯行政命令无法涉及的工作和任务,更能体现出辅导员感召力的作用。工作实践证明,辅导员与同学们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影响着班风的好坏和工作成绩的优劣。[6]
教育无小事,辅导员无小节,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辅导员队伍礼仪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礼仪素质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辅导员在工作中的过程中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使自己各方面都能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第一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毕国珍.教师礼仪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2):19-21.
[3]黄腾蛟.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J].今日教育,2009,(9):35-38.
[4]李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9,(12):154-156.
[5]彭博娜.浅谈独立院校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和方法[J].中国职工教育,2012,(8):88-96.
[6]邓文华.论大学生辅导员的言行感召力培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9):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