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寿祺之学术品格与书法内容刍议
2014-04-01王晚霞
王晚霞 俞 巧
(湖南科技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南 永州 425199)
一 黄寿褀其人
黄寿祺(1912-1990),字之六,自号巢孙,学者称六庵先生,福建霞浦县盐田人。年轻时游学北平,1935年毕业于中国大学国学系①,毕业后留校任讲师。抗战期间南回到福建,执教福建诸高校,曾任福建文学研究会会长、福建诗词协会会长、中国周易学会顾问、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易学研究室主任、中文系主任、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福建省政协常委等职。精研群经子史,尤其精深于《易》,通贯诗律,博赡文词,有《群经要略》、《易学群书平议》、《汉易举要》、《周易译注》、《楚辞全译》、《六庵诗选》等书行世。②
尚秉和先生为黄寿祺的《易学群书平议》一书作序时,给予了高度评价:“吾友黄君之六。从余游学十余年,于《易》攻研最久,所得亦最深,尝匡余之不逮,又尝慨易注之滥,作《易学群书平议》,凡解《易》之书经黄君商定、解剖,其是非得失,判然立明,如镜之鉴物,妍媸好丑,毫无遁形。学者苟由其说以求之,绝不至有面墙之叹、歧途之入也。岂不懿哉!”[1]P1陈遵统先生叙黄老《周易群书评议》时云:“顾《易》学在群学中为最难,而解《易》者亦最多而最杂,藉非综合众制,有以梳剔而抉择之,则群言淆乱,无所折衷,而先圣之精神几于不可见矣。黄君之六学术湛深,尤邃于《易》。……而读其所著《易学群书平议》,其中搜罗弘富,辨析精确,询足以补《提要》之缺略,作后学之津梁,诚能本此以治《易》,徘徊歧路不得其门之患,庶可免矣。其嘉惠士林,恢张吾学,岂在小乎?”[1]P2现当代著名书法家、学者启功先生曾亲笔撰写“易学宗师”赠予黄老,以示赞誉。1983年,黄老创立了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这是中国高校第一家正式的易学研究机构,由此,该校而有“东南易学重镇”之美誉。目前,闽江学院亦设有易学研究所,由黄老的哲嗣黄高宪教授担任所长。
二 黄寿褀之学术品格
黄老经学、文学成就皆蔚为大观。他的学术影响,特别是在易学研究方面的精辟创见,至今影响学坛。黄老的学术和他的人品,已成为今天我们弥足珍贵的文化与道德遗产。福建师大文学院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陈庆元教授曾感慨地说:“黄老属于文学院,属于福建师范大学,属于福建省语文学界③,中国学术界。”
黄老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待人诚恳,诲人不倦,处事认真,操守清正。他平时生活俭朴,不义之财不取,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也从不希冀图报。所写“愿将暮齿为蚕烛,放尽光芒吐尽丝”、“但期薪尽能传火,却望才良早入班”等诗句,毕现其高尚精神。
黄老既深于研究又精于创作。他是福建诗词学会的创会会长,是《福建诗词》的创刊主编,所着《六庵诗选》真率、峻洁、富有情味。诗者心也,透过黄老的诗作,人们可以感受到这位老者宅心仁厚,淳正质朴。他曾出版过《六庵诗选》,诗选的第一首诗作于1926年,那时黄老年仅15岁。七律《游西湖荷亭谒林文忠公读书处感作》:“白云媛魂绕亭台,更喜荷花处处开。风景十问湖水胜,功勋一代伟人推。禁烟御寇纤长策,滴戍筹边显异才。回首当年灯火地,万方多难独排徊。”俯仰湖山,探史追贤,黄老的诗作从童子时期就大气凛然,充满浩然之气。如《山行杂咏五首》之四:“渐见黄梅雨湿衣,麦秋时节雉初肥。儿童射得争毛羽,翠尾摇风插笠归。”清新可喜,体现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可见诗人的纯真情怀。黄老尊师重友皆有佳话,他与师大教授黄曾樾(荫亭)的友情浓妍可人,如诗:“绝爱诗人黄荫亭,数竿潇洒植门庭。任他秾李夭桃艳,坐对琅玕眼独青。”还有联语,如书赠俞郁田:“尽交天下贤豪长者,常作江山风月主人。”雄健脱俗,雅量不凡。
黄老的诗,有真情,有善思,有哲理,有意蕴,感悟人生,雅正纯真,回味无穷,令人叫绝。“题材十分广泛,感受独特,不论言志、抒情、感时,还是写景、记人、记事,都能迸发出诗的真、善、美的熠熠光彩。”[2]P338“黄老为友人诗集作序,往往自谦不善为诗。就我看来,他能为嗣宗的忧愤,少陵的沉郁,太白的飘逸;又能为牧之的清丽,石湖的平易。他的诗,接武前贤,义归雅正,才兼众体。”[3]P162
二 黄寿褀书作内容
黄老书法之作实是自有特色,只被学名所掩。黄老的学生张善文在回忆黄老的文章中曾说:“恩师对我的教诲之恩,何其广也!除了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等专业学养之外,即便小小的书法之道,他也给了我毕生难忘的莫大教益。”[4]正如其所言,黄老的书法之美,“美在书法内容的精湛,含藏着历代圣贤的崇高思想;美在字画笔韵飘洒天成,兼具豪放与婉约的绝佳情操”[4]。黄老书法作品,无论是临摹他人还是自创,皆大气凛然,器宇不凡。他的书法作品是其学术研究和个人品性的艺术呈现,在书法内容上,有鲜明特色。
(一)朴实纯真,不饰虚华
黄老自幼喜欢写字,经常临摹名帖,早在13岁时,“在纪念20周年校庆时举办的成绩展览会上,我的作文和书法都以全校第一名获奖”[5]。平日里,黄老经常把所作的诗词、联对等用毛笔书写后,加盖图章,赠给亲友。
黄老的字和他的人一样,十分的严谨,笔锋雄健、平实,毫无虚华,而又自成一体。张善文先生记叙过一件有关黄老写字的事,有一次,张善文先生去黄老的书斋,见到他有一批拟丢弃的书法墨卷,便说:“老师啊,这些作品别扔掉吧,不然就让我保存好吗?”黄老笑笑说:“这些都是我不满意的,你要就拿去好了。”黄老辞世多年后,张善文先生捡出这批恩师“不满意”的作品,展开观摩,仍可感受到黄老醇美笔墨艺术的极度震撼。一副大字四言联:“闲鸥戏海,逸鹤摩云”,更是笔厉神足,其点划行气中排放出的傲睨今古、遨游海天的雄姿伟魄,不让苏辛之豪放。而为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七七级学生毕业所作的《蝶恋花》条幅,则温情四溢,其墨势笔锋流布着敦教惜才、爱生如子的细腻情怀,直追柳李之婉约。黄老自称“不满意”的作品,已是精美若斯,又何况其余呢?这足见通儒学者的书法风范,其品调之刚柔兼济,呈示着文人书艺超凡脱俗的典雅气韵。
黄老的书法,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转变过程,黄老早起的作品,可称较为婉约清丽,多为临摹之句,或是借鉴他句,不饰虚华。随着人生历练的丰富,特别是被下放后,黄老后期的书法作品,笔锋稳健,多了几分保留,洗练凝神,却更为飘逸脱俗,下笔如风,舒卷自如,善于变化,大有行云流水之势,颇具功力,富有美感,内容上更是话有深意,值得反复把玩品味。
(二)志气高远,积极向上
朱光潜说:“书法可以表现性格和情趣。”[6]P23黄老是一个特别直率的人,这从他的师友、学生对他的回忆和评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作品也体现了他的这种直率的性格,情真意切。
作为沥心于学术研究的学者,黄老还有一段弃笔从戎的经历,据黄老儿子黄高宪介绍,黄老的老师吴承仕由清末举人而参加中共地下党,通过老师介绍,黄老曾加入佟麟阁将军的29军。原来,1936年8月,国民党第29军爱国军长宋哲元考选大学毕业生,培养抗日干部。黄寿祺报名投考,录取后到南苑接受军训4个月。1937年“七七事变”,佟麟阁副军长抗日阵亡,29军南撤,他滞留北平,后回中国大学任讲师。1941年冬回闽,先后在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国立海疆学校任教授。事实上,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黄老年已70岁,他还写了入党申请书,于1980年正式加入共产党,黄老爱国之心可见,黄老志气高远可知。
黄老解放后写的《福厦车中》,其中两句是“秋田经雨禾添实,老树当风叶有声”。写景寄情,自喻老树,虽年老,亦想有所作为。黄老曾挥毫写下《孟子》之句:“善养吾浩然之气,不失其赤子之心”,可见其对孟子人格的敬仰和向往。
黄老的书法作品也体现出黄老这种积极向上、志气高远的特点。当年黄老在一幅扇面上留下的对弟子张善文的殷殷期望——“春雨犹寒二月间,赖君扶掖到东山。石斋易学诚堪尚,节义还期共仰攀。乙丑春月东山书赠善文老弟,六庵。”可见黄老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平白直叙的内容,朴实无华,却内蕴深厚。黄老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学生时,也给学生灌入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他期待学生不仅在学术上学习前辈先人,也希望学生能在气节操守上以前辈先人之高风亮节为楷模。
(三)求真求是,含蕴易理
黄老治学很有特点,与现在的学者迥然不同。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强调治学与做人的统一,不会刻意追求大篇大论,更不喜欢哗众取宠、无病呻吟。在他看来,学者应该德才兼备,“他经常对学生说,要当一名教授、学者,就不光要有博大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不然写的文章再好,别人也不服气”[7]。对于治学,他提倡学以致用,实事求是,是他的一贯学风。他主张文学所以言志、抒情、咏物、写景、记人、纪事,而最终目的在乎明道济世;文附质,质待文,故文学作品要求内容形式并美。评价古今人物及著作,应在精研深思的基础上,不虚美,不隐恶,舍短取长,实事求是。
黄老在课堂讲授、研究著述和答问解惑、书法创作中,无不遵循这些观点。他教育学生,做学问要脚踏实地,要善于联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他始终做个大好人——待人诚恳,诲人不倦,处事认真,操守清正。晚年虽身兼多种社会职务,但凡有专业会议他都准时参加,单位和个人来访、来信,必亲自接待和答复,从不敷衍了事。平时生活俭朴,成人之美,从不图报。这些美好的情操还有的学术观点,也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有所体现,其书法作品追求意蕴深厚,无论是书法内容还是写字的态度,都是黄老哲学思想的体现。黄老的书作内容大气浩荡,蕴含深刻哲思,是其个人追求的真实展现。
作为一个易学大师,黄老既是经学大师吴承仕的高足、又是象数学大师尚秉和的弟子,黄老将吴先生考订名物的严谨朴实与尚先生取象运数的敏捷灵悟巧妙地融于一身。作为平常最为关注的学术重点,作为黄老最为精通的学术,黄老对易理的体悟自有高见,其对于易理的运用更是游刃有余。
蔡起迪在《深蕴易理,大道物象—黄寿祺教授书法浅议》就说,黄老虽“无心成为书法家,但他的书法作品却给人一种深蕴易理,大道物象的艺术美感……他的书法作品已逐渐被人们所推崇”[8]P445。《易经》冠居群经之首,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伟大哲学著作,中国易学的思想精华日益为海外人士所瞩目,有的《易经》译文直接写成Changes(变化)——一部关于变化之智慧的经典著述。黄老的书法,多为其真情实感的直率流露,但是语短意深,许多都是易理的灌入,表现了深刻的哲学思想。
研究学者学问、人品与书法作品之关系,尤其是黄寿褀先生这样国学造诣深厚的学者,是对学者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其中可见一代学者学术研究之严谨,人格品味之高尚。同时,也是对前辈学者研究体系的一种补充更是发扬学者学术和个人品格的一种途径,启发后代学人拾阶而进。
注 释:
①中国大学,初名国民大学,1917年改名为中国大学,是孙中山等人为培养民主革命人才而创办。该校于1913年4月13日正式开学,1949年停办,历时36年。孙中山先生为培养民主革命人才,于1912年仿日本早稻田大学在北京创办中国大学,宋教仁、黄兴为第一、二任校长,中山先生自任校董。
②关于黄老生平介绍,主要参考《黄寿祺自传》、黄高宪《黄寿祺年谱简编》、郭天沉《六庵先生著述要目》,均并载《福建文史资料》第三十辑《易学宗师黄寿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3年;《福建省情资料库·地方志之窗·霞浦县志》之《黄寿祺》;黄高宪《略述先父黄寿祺教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张善文《易学宗师之风范—先师黄寿祺教授治〈易〉成就述略》和《福建〈周易〉研究述略》等,并载《中国易学·纪念文集合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
③语文学界,特指语言学会和文学学会,前者在厦门,后者在福建师大。
[1]黄寿祺.周易群书平议[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李乡浏.老读遗诗倍眼明——《六庵诗选》的艺术特色[A].张善文,黄高宪.中国易学·纪念文集合编[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3]俞元桂.老树当风叶有声——记黄寿棋教授[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易学宗师黄寿祺[C].1993.
[4]张善文.易学宗师之风范——先师黄寿祺教授治《易》成就述略[A].张善文,黄高宪.中国易学·纪念文集合编[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5]黄寿祺.黄寿祺自传[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易学宗师黄寿祺[C].1993.
[6]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2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7]李悦照.留取丹心照后人——忆六庵老人[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易学宗师黄寿祺[C].1993.
[8]蔡起迪.深蕴易理,大道物象——黄寿祺教授书法浅议[A].张善文,黄高宪.中国易学·纪念文集合[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9]谢金良.俯仰千古学术,堪称一代宗师——略论黄寿祺先生的学术成就[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6).
[10]张均.略述黄寿祺教授对语言文学教育的贡献[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易学宗师黄寿祺[C].1993.
[11]福建省情资料库·霞浦县志·黄寿祺[EB/OL].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2013-09-11.
[12]黄高宪.略述先父黄寿祺教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A].张善文,黄高宪.中国易学·纪念文集合编[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13]张善文.福建《周易》研究述略[A].张善文,黄高宪.中国易学·纪念文集合编[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