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4-04-01郝艳坤

医学综述 2014年20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食管癌生存率

杜 宇,郝艳坤△,王 涓

(保定市第二医院 1胸外科, 2体检科,河北 保定 071000)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的恶性肿瘤中,食管癌的发病率位居第八位,而我国也是全球食管癌病死率、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占据了世界食管癌患者数量的1/2[1]。老年食管癌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常会合并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就诊时多为癌症中晚期,身体状况普遍较差,多数患者都不能或者不愿意进行手术治疗,因此放射治疗仍然是一种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方法[2]。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患者126例,男73例、女53例,年龄42~83(66.4±8.3)岁。病变部位:胸上段18例,胸中段63例,胸下段37例,颈段8例。食管病变长度为3~5 cm者43例,6~7 cm者50例,≥7 cm者33例。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证实,食管腺癌3例,食管鳞癌123例,均未发生食管穿孔。所有患者的卡氏评分均≥70分,均可进流食或者半流食,均排除其他肿瘤病史。上述患者根据不同的放射治疗方式分为三组各42例,A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71~86(74.6±5.7)岁;B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68~84(74.6±4.9)岁;C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70~84(74.3±3.8)岁。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患者取仰卧位,使用热塑体膜对患者进行固定,进行体表标记,对体膜外胶布进行划线标志。使用GE 9800型CT模拟机对整个颈部,或者环状软骨和腹腔干之间进行定位扫描,层厚3~5 mm。扫面影像通过医院网络传输至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CMS Focus 3.0),并由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对靶区进行勾画:根据食管镜下的病变长度、食管造影图像、CT图像所显示的肿瘤确定大体肿瘤体积;将大体肿瘤体积前后、左右均外放0.5 cm,上下外放2 cm,视为临床靶区;将临床靶区均匀外放0.5 cm为计划靶区。三维适形放疗的总剂量为60~70 Gy,每周5次,每次2 Gy,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6 MVX线)进行治疗。持续治疗7周。

B组前程采用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为20~35 Gy,每周5次,每次2 Gy;后程采用加速超分割放疗,在CT模拟定位或模拟机下定位,行三野同中心照射,总剂量为30~39 Gy,1周14次(间隔时间>6 h),每日2次,每次1.5 Gy。前程、后程均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6 MVX线)实施治疗。持续治疗7周。

C组采用常规分割放疗,模拟机下进行定位,部分患者前程进行两野对穿照射;后程进行重新定位,行三野同中心照射(避开脊髓)。其余患者全程进行三野同中心照射。总剂量为58~70 Gy,每周5次,每次1.5~2.2 Gy。均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6 MVX线)实施治疗。持续治疗7周。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比较三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毒性反应(放射性肺炎及食管炎)、生存率、局控率。

1.4疗效判定标准 食管癌放疗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食管片边缘光滑、肿瘤完全消失,钡剂能顺利通过,黏膜恢复正常或有增粗,管腔稍显狭窄或无狭窄;部分缓解:大部分病变消失,食管片边缘不够光滑,钡剂能通过,管腔明显狭窄;无缓解:治疗前后,病变部位无明显变化[3]。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三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的比较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B组为90.4%,C组为73.8%,三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18,P>0.05)(表1)。

表1 三组老年食管癌患者治疗后的近期疗效的比较 [例(%)]

A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B组:后程采用加速超分割放疗;C组:采用常规分割放疗

2.2三组患者治疗后毒副反应的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χ2=4.48,5.52,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三组老年食管癌患者治疗后毒性反应的比较 [例(%)]

A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B组:后程采用加速超分割放疗;C组:采用常规分割放疗

2.3三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和局控率的比较 三组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C组(χ2=5.36,P<0.05)(表3);三组患者3年局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的局控率显著高于C组(χ2=6.08,P<0.05)(表4)。

表3 三组老年食管癌患者治疗后生存率的比较 [例(%)]

A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B组:后程采用加速超分割放疗;C组:采用常规分割放疗

表4 三组老年食管癌患者治疗后局控率的比较 [例(%)]

A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B组:后程采用加速超分割放疗;C组:采用常规分割放疗

3 讨 论

对于手术不耐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是常规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放疗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满意,放疗失败主要是局部无法控制或局部复发所引起。据相关统计,局部治疗失败在所有放疗失败中占60%~80%[3]。故在食管癌的放射治疗中,降低局部的复发率、提高局部的控制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4]。自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应用于食管癌的临床治疗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5年生存率可达30%,然而治疗失败病例中40%~50%仍为局部未控或者局部复发所致,表明若提高局部剂量,将有可能降低局部未控和复发,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和局控率。

据相关文献报道[5],三维适形放疗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局部剂量,并保护周围重要器官及正常组织。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能在增加5~10 Gy总剂量的情况下,不使肺部的平均受照剂量增多,以提高局控率(15%~25%),且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能在不增加毒副反应的同时提高近期生存率和局控率。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局控率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维适形放疗可提高病变部位的局部剂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局控率,这与刘向阳[6]的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国外文献报道认为,三维适形放疗的毒副反应集中在食管局部。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设计三维适形放疗时,应当在保证局部控制率、靶区剂量的前提下,尽量地降低对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据姚型锋等[7]报道,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能大幅度地降低肺部的受照体积,可从30%降低至5%,同时还能减少30%的肺部受照剂量。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B、C组(P<0.05),表明三维适形放疗确能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这与姚型锋等[7]的报道相一致。

综上所述,在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放射治疗中,三维适形放疗的近期疗效显著,毒副反应更小。针对能耐受放疗、体质较好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建议采用三维适形放疗,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延长存活时间。

[1] 乔红梅,丁富强,宋丽萍,等.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10):1982-1984.

[2] 姚元虎,章龙珍,吴阳,等.80岁以上高龄老年食管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149-4150.

[3] 朱忻.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7):147-148.

[4] 吴洪芬,陈立新,许德权,等.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356-2357.

[5] 王玉祥,祝淑钗,苏景伟,等.老年人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2):131-134.

[6] 刘向阳.胸段食管癌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6(12):2100-2101.

[7] 姚型锋,赵坤,李伟,等.适形放疗治疗老年人食管癌120例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2,20(12):371.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食管癌生存率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HER2 表达强度对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率的影响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