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教学法
2014-03-31孙华
摘 要:高职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素质培养的双重属性,如何在学校、学生都较重视职业技能培养,对语文课重视程度不够,语文课时缩减的现状中全面进行语文知识和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圆满完成语文课所承担的教书育人任务,成为许多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语文比较教学法是在语文教学中,把不同的知识点放到一起作比较,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探求课文中的异同关系,并揭示其所蕴涵内容的深刻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作用在于通过比较,求同辨异、突出重点、比中求活。这种方法可用于各种文体的教学中,如:议论文、文言文、小说、戏剧、诗词、散文等的教学中都可以运用比较教学法。在不同的文体教学中又可以使用不同的比较方法。本文从比较教学法的含义入手,对其作用以及在部分文体中的具体运用加以举例说明,也对比较教学法在使用时应该注意的诸多问题等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比较教学法
1 比较教学法的含义
比较就是运用对照的手段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的方法。比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有意将不同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纵横、正反等对比找出比较对象相似或不同之处,便于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掌握的教学方法。它是辨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为联系而又有差异的知识分别进行分析、区别、鉴赏,辨析异同、把握特征、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方法,借以弄清事物的独特性。如果把这一比较教学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上,我们就叫它为“语文比较教学法”。
2 比较教学法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比较法,不仅可以将新旧知识,事物关系沟通组织起来,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和秩序,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1 通过比较,求同辨异
“求同辨异”是比较教学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比较法最主要的功能。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说:“假如一个人能见出显而易见之异……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不起的聪明……我们所要求的是要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4]所谓“求同法”就是带着一定目的和问题去探求不同事物中相同的部分;相反,所谓“求异法”,就是从诸事物、诸要素间探索其不同的部分,求得事物特殊的一点。对于教育来说,能在极不相似的对象中寻“同”,或在极相似的对象中辨“异”,有重要的意义。
2.2 通过比较,突出重点
阅读方法最要紧的是要“多比较,多归纳,多体会”。闻一多先生说:“一切价值都在比较上看出来。”通过比较,筛选出有价值的东西和重点、难点,在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比较法运用表格、图示、提纲,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作品的鉴赏,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
2.3 通过比较,比中求活
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语文课堂教学时说:“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5]把课堂教学教“活”有许多方法,其中“比较”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课堂上,教师比得“精”,学生练得“多”,比中求活,比中求同,比中求异,比中增长才干,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欣赏,学会研究,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真正掌握的东西。”例如,高职语文教材中,对中国古典诗歌各个流派均有涉及,但又未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对诗人进行流派风格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诗歌流派特点,激活思维,从而从整体上对中国古典诗歌形成认识,较好掌握不同诗人艺术创作特点,提高学生文学赏析能力。
3 比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方法很多,如:分解比较法、假设比较法、联想比较法、单项比较法、综合比较法、多元比较法、定性定量比较法等。但对于不同的文章,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恰当的方法。
3.1 实用文体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运用
实用性文体是高职语文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枯燥难学的内容,他们往往被不同的文体写作格式、要求弄得晕头转向,从而对这部分内容厌学应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强调实用性文体对今后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性外,最好采用比较方法,对多种文体进行比较教学,减轻学生负担,帮助学生形成鲜明记忆。如对于行文格式,完全可以简介相同,比较异处,以不同带相同,突出格式个别性,强化学生记忆。
对于同类文体特点,以比较的方法串讲,如请示与报告的写作,完全可以用比较的方法简化为下列内容:格式相同;不同是请示为事前行文,需要等待批复,报告为事后行文,不需批复。
3.2 在诗词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运用
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练,感情最为丰富。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抒情诗自不待言,即便是叙事诗或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真切感人。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诗歌与其它文体相比,能较为充分地显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怀。优秀的诗篇能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并启示真理。但它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如何,而是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
诗歌教学对学生是个难点,对老师来说也是个难点。对情感以及其意境都是难点,我们运用比较法可以较轻松地见出异同。例如在讲李白的诗歌、毛泽东的诗词时,虽然诗人所处时代不同、诗歌体裁不同,但如果我们从他们诗歌艺术特点中均具有豪迈奔放这一点出发,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李白、毛泽东的诗歌艺术创作中的共同点,与此同时指导学生分析“天生我才必有用”、“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所表达思想境界的高低,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抛弃个人私利,投入到为人民幸福、社会发展的事业中,才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通过比较教学,学生对两首诗歌都有了一个全面的掌握,同时也激发了学习诗歌的兴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3.3 在散文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运用
对于我们来说散文教学是所有文体中最难教学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更应该使用比较教学法,才能够让学生们更能理解散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艺术特色。对散文教学,我们得注意三个方面——体情、悟理、品趣。对老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应该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呢?那不防试试比较教学。
例如在《荷塘月色》、《荷塘清韵》讲解时,不妨直接运用比较方法,两篇课文同时进行,在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写作方式、艺术特点等方面以比较方式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对作家、作品在比较中形成鲜明印象,同时提高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 使用比较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文,应当灵活采用不同的比较方法和比较不同的内容,不可漫无边际,做风马牛不相及的比较。因此,在运用比较时,应注意:
1. 要善于发现被比较对象之间的联系,选择比较对象并确定比较点。
2. 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分析,比较点放在“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上。
3. 在进行听、说、写的比较教学时,重点应放在过程的比较上,分析“为什么”,并在今后的训练中吸收好的经验。
4. 在比较教学中切忌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归纳出几点同异便浅尝辄止,结果知识体系仅建立在表层,遗忘迅速。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同”和“异”问个为什么,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得更深刻。
比较教学法一个显而易见的优点是在教学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两篇或多篇课文放到一起作比较,既能比较出多篇课文相同或不同的写作方法、表达方式、主题思想等知识点,又能够对他们进行总结;内容既丰富,又清晰、系统,容易记忆。另外,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学会把两篇或多篇文体或体裁相似的课文进行比较学习,在严谨的比较中掌握知识。
作者简介
孙华(1970—),女,吉林省扶余县人,中文高级讲师、经济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大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