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钢都成新丝路目的地
2014-03-31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德国西部北威州杜伊斯堡被誉为“钢铁之城”,这里有欧洲最大炼钢高炉,这里也是世界最大内陆港,此外,它还是中国新丝绸之路在欧洲的重要目的地。3月2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杜伊斯堡,迎接一列16天前从重庆出发的列车(如图)。有评论认为,中欧新丝绸之路连接的是“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的优势。多条线路直通中国 作为“世界最大的内陆港”,杜伊斯堡的铁路交通也十分发达,100年前,杜伊斯堡与铁路网相连。自2011年起,一条中欧铁路线路将中国重庆与杜伊斯堡连接在一起。每周从重庆驶出的总长达750米的列车,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耗时16天、全程10300公里,到达杜伊斯堡。速度几乎比海运快一倍,而价格仅为空运的一半。杜伊斯堡是全欧洲唯一一个拥有多条对华直通列车的城市,除了和重庆开通了线路,与上海、北京也有线路开通。中国新丝绸之路目前在德国还开通了郑州—汉堡、北京—纽伦堡等线路。 杜伊斯堡所在的北威州并不是传统华人聚居地。但是,这个州近年来在“争抢”中国企业方面后来居上。现有2.5万中国人居住在北威州。中资企业已经超过800家,华为、三一重工等都落户该地区。许多杜伊斯堡人的生活与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杜伊斯堡一家德国机械企业工作的马库斯对记者说,大学时选修了中文,想不到现在成了求职的优势。仍是世界最大内陆港 杜伊斯堡港坐落于莱茵河和鲁尔河交汇处。在日耳曼语中,杜伊斯堡意思是“浸水地中的城堡”。公元前1世纪时,杜伊斯堡被誉为“光明之路”。一度是罗马人、维京人争夺的要地。12世纪,杜伊斯堡港已成为一个繁荣的货物集散地。13世纪,它又因莱茵河改道而衰落。 从17世纪起,由于采煤业兴起,利用鲁尔河和莱茵河的煤炭运输日益活跃,港口不断扩建。直到现在,杜伊斯堡港仍稳居“世界最大内陆港”宝座。船只沿河流入海可以驶往挪威、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以及非洲和中东,甚至中国。 港区占地740公顷,22个港口码头绵延分布在40公里长的河岸。每年有超过2万艘船只在这里停泊。杜伊斯堡港还有占地265公顷的物流仓库。如果加上许多大型公司在这里用自己的码头转运的货物,杜伊斯堡港的总吞吐量可以达到8000万吨。这相当于德国最大的港口汉堡港的一半左右。 依赖欧洲最大的工业基地鲁尔区的地理优势,杜伊斯堡港装卸的货物繁多,主要有矿石、煤炭、石油产品、钢铁、有色金属、建筑材料、盐、食品和饲料等。建有欧洲最大高炉 二战期间,杜伊斯堡成为盟军轰炸的主要目标之一。工业设施和港口几乎全毁,80%的住房被完全摧毁或严重损坏。战后,杜伊斯堡凭借港口和钢铁基地,为德国“经济奇迹”贡献了力量。直到现在,德国7个400万吨以上炼钢能力的钢铁厂5个在杜伊斯堡。世界上最大的钢铁集团之一的蒂森克虏伯集团也在杜伊斯堡建有欧洲最大的高炉。 上世纪70年代开始,鲁尔区开始转型,杜伊斯堡也大力推动创新工业。工业遗址与鲁尔区的工业文化旅游路线,组成一条全长400公里的工业纪念带。 杜伊斯堡北城风景公园就是其中一个。这片200公顷的工业闲置区上建起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全新公园:巨型储气罐被改造为欧洲最大人工潜水运动中心;矿仓被用作高山攀岩乐园;铸造车间改建成高空绳索运动跑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