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保健体育的文化软实力价值研究

2014-03-31谭克理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保健传统体育

任 拓 谭克理

(湖南中医药大学 体育艺术部,湖南 长沙 410208)

“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中最主要的形式,它是指在那些社会文化领域中具有精神感召力、社会凝聚力、市场吸引力、思想影响力与心理驱动力的文化资源。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也是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繁荣昌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1]。传承与发展传统保健体育凸显它的文化软实力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传统保健体育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特性

传统保健体育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性的身体活动和智力活动,是一种能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民族传统体育。具体说来,对传统保健体育文化价值观最具影响的当属我国儒家、道家、佛家学说。儒家思想讲求“修身”俱德,它与“养生”一脉相通,在养生健体活动中,儒家强调道德为先,“自天子至庶人,一切皆以修身为本”,“欲修其身,先正其心”。孔子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孟子讲,“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孟子·尽心上》)。可以说,儒家修身履行的是一种道德责任,修德重于养体。儒家修身养心、仁寿相兼,重礼和节、调养情性、崇文尚柔的养生理论对我国传统保健养生学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道家的重要思想在于追求“道法自然”,主张因循自然,顺应物性。道家从人、自然、天体的生命角度来规范人类养生意义,强调人和自然、天体的自然存在和统一发展性,提出了一整套和谐养生健体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体系。道家思想从养生健体方面展示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其在养生健体中的一些技术与方法,如清净养生、运动养生、形神俱炼及行气导引等对我国传统保健体育形成以及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佛家养生注重的是“修道”,即学习教义,遵守规律,打坐静修。它强调精神体验,要求从人的精神角度看待养生,用愉悦、平静的内心体验人生,通过内心的体验去感悟生命存在的至高境界,并通过对这种生命境界的感悟,使人的身心达到一种圆满无碍、自在丰盈的状态。另外,佛家的炼养理论与功法对传统保健体育的肢体练习也具有重要影响,如佛教的易筋经,强调的是肢体运动,摆脱了道教坐式导引的影响,重视身体活动,增强了身体活动的强度。无论是儒家修身养性、道家的自然养生,还是佛家的修道炼养,它们的一致性就在于追求身体上的放松,心灵上的愉悦,动作上的轻柔、缓慢,内念和外动的配合,这些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人生哲学理念——“和合观”,这种“和合观”思想是我国传统保健体育的灵魂。

二 传统保健体育的文化软实力价值

(一)增进人们身心健康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变,人的身心状况也发生了不同变化。一方面,人们物质财富不断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工作之余,迫切渴望得到高质量的精神娱乐生活,特别是一些闲赋在家的老年人,在他们看来,自己余下的生命意义就在于生活质量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使自己能享受余暇时间的轻松、愉悦,使余生生活富有意义。另一方面,在信息时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给人们的身体、道德、情感及精神领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使人们表现出身体疲倦,工作无精打采,道德、责任、情感缺乏,精神空虚和萎靡等不良症状。这些由科技进步引起的人们身体及精神上的现代文明病,在许多中年人身上尤为突出。第三方面,人为了谋生,在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环境下,整天忙于生计,使自己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很少或者根本无暇顾及参与运动,加上饮食的不规则和营养搭配的不平衡,使得许多中青年职业人员出现了精神抑郁、狂躁、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病。对于人出现的这些身心状况,我国传统保健体育在预防和改善方面还是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的。

传统保健体育在我国几千年文化传统孕育下,积聚中华文化之精髓,融身体活动与智力活动于一身,能给人们以独特的内外兼修、身心俱炼的整体调节功能,更重要的是,它能随着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自己,使自己在修身养性、调节身心、休闲娱乐等方面积极迎合社会发展需要。诸如新编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六字诀”、“健身气功·八段锦”等,他们就是吸取近代各流派之精华,在我国传统养生哲学、现代医学、美学等知识指导下,主要围绕现代“疾病养生”、“仿生养生”、“壮力养生”、“吐纳养生”展开[2],针对不同群体需要而创编的整套健身养生操,目前正在推广,通过练习,中、老年人可从中得到养生、陶冶性情的需要,工薪、白领阶层群体可从中得到缓解压力、净化心灵、开阔视野、消除亚健康的需要。另外,传统保健体育的“和合”观思想体现了中国的人生哲学,可以说,参与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也就是一次对中国哲学的体验之旅,而哲学思考是有利于人们获得一种身心休闲体验的,近些年流行的太极拳、木兰扇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保健套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朋友的青睐,在许多城镇,他们正在成为一些中老年朋友的一种积极的休闲生活方式,这是人类在休闲时代下一种新的寻求和回归,体现了我国特有的民族休闲理念。

(二)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在现实社会中,虽然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文明意识也在普遍提升,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各种经济利益在不断分化,个体之间的经济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加上工作上的大压力、生活的快节奏,使他们变得易狂躁、冲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也越来越淡化,各种人际摩擦、勾心斗角,甚至个体之间的肢体冲突在社会各角落都可能出现。另外,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一系列问题让人身心受到重创,对工作与生活倍感压力与迷茫,对社会滋生出不满情绪。可以说,在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出现不稳定情况的系数在增加。传统保健体育的“和合”观思想能有效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

传统保健体育在促进社会稳定方面有较大的传承与发展空间。一方面,传统保健体育在中国传统“和合”观文化孕育下,形成了许多有关保健养生的理论,着重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美好追求,它所蕴含的生生不息的生态连续和博大精深的生命观,一定程度上可给职业人员精神上、心灵上的启发和参照,可抚平他们内心的躁动,给予他们在生活与工作中的耐性与韧劲。第二方面,传统保健体育不单单是一种强身健体的身体活动,更是一种培养人的高级情感的智力活动,一种能使人们具有如何适应社会环境的应对智慧的思维活动,它在净化心灵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它“注重道德修养,企求由人的内心清净达到社会安宁,由个人的修养去化解社会的纷争”[3],这样的思维活动有利于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不和谐人际关系的改善上给与一些有益启示。第三方面,人们通过对传统保健体育活动的参与,感悟身体动作和精气神的统一,并由此逐渐上升到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长久练习,这种人我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就会左右着人们的言行举止,指导着人们该如何对待工作、生活所带来的压力,指导着人们该如何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避免各种不和谐的摩擦、冲突的发生,使社会更加稳定。

(三)保护民族体育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是文化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存在和发展的状态,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时代变化,我国民族文化生态在不断发生变化。文化全球化发展使我国的民族体育文化生态受到西方竞技、休闲体育的严重影响。因此在文化全球化时代,面对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一方面,我们要以博大胸怀,吸纳和包容西方竞技、休闲体育,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发挥文化主体观念,保护、创新、推广我们的民族体育文化,维护我们以民族文化为主导地位的文化生态。而维护民族文化生态,需要人们对民族文化建立一种信仰。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市场经济下消费主义、功利主义的盛行,许多人的精神世界在不同程度上遭受了腐蚀、异化,他们感到了精神的空虚和意义的缺失,对民族文化信仰无所适从。同时面对当前各种西方休闲体育的可选择性,因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盲目的狂爱西方体育,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他们对西方文化信仰的盲目性。西方社会学大师丹尼尔·贝尔[4]指出,“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用不时兴的语言来说,它就是一种精神危机”。

传统保健体育积淀、绵延的活动方式、身心俱炼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和谐”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文化魅力所在。开展传统保健体育,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可以通过发掘传统保健体育中的这种人文意蕴,以克服现代人的文化信仰危机,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回归,达到维护民族文化生态。理论上,人们通过长期参与传统保健体育活动,可逐步从对民族文化自知、自信达到自觉,使生命价值和民族文化精神“合为一体”,从而使自己自觉从一种更高境界的层次上去改善和维护民族文化生存状态。现实中,对于许多长期习练木兰扇、太极拳等保健养生套路的人来说,“和合观”思想已成为他们坚定的文化信仰和巨大的精神召唤,也正是有这些群体的存在和努力,民族传统体育代表着民族文化,在多元文化存在中不失自己的话语权。

三 传统保健体育的传承与发展途径

(一)加强科学健身理念和健身功法的宣传

目前,许多传统保健体育项目对于广大群众来说,认知度还不高,并由此影响其开展。因此要加大对传统保健体育的宣传力度。传统保健体育强调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的相结合,由于传统文化的内求特质和内倾性,有些人把一些传统保健体育项目“神话”、“玄化”,如气功等,造成了许多人对它的不了解,认为它是一种伪科学,不愿相信它。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已经成为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关于身体知识成为最普及的知识,“每个人都知道运动之于身体的重要性,每个人都知道肥胖和健康的关系。没有哪一种知识比健康知识更加基本、更加广为流传”[5]。在休闲时代下,面临各种可以作为追求身心健康的被选项,现时代的人对于外界宣传的选择和认同已经变得不再盲目,这要求我们在推广和倡导传统保健体育项目时,要加强它对于身体锻炼的科学价值的宣传,剔除那些被“神话”、“玄化”的腐朽东西,正确解释“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内外合一”的“和合”观思想,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取糟粕,用科学的“和合”观思想来指导人们习练传统保健体育。我们要充分发挥居委会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力量,通过他们的宣传,让更多居民能够正确认识传统保健体育的功理、功效;还要积极利用电视、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墙报、小册子等媒体和手段来加大传统保健体育项目的宣传,让广大市民对其发展脉络、开展价值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

(二)组织指导相关人员的理论与技术培训

目前,新创编的传统保健体育——健身气功操已由国家主管部门举办了多次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师资力量,使其逐渐在国内外得到推广。其它传统保健体育项目也可以由各地政府相关部门举办培训班,通过对各指导员或相关人员进行技术等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当前,很多的传统保健体育项目传播者或组织者都是业余爱好者,本身对传统体育文化知识和传统体育项目技术缺乏或掌握不全面,对一些项目的功法、功能、健身原理的掌握都有欠缺,因此,为了让传统保健体育不至于在群众中产生不好影响,有必要对这些为服务的负责人或组织者进行培训,通过对他们的培训,使更多的习练者能得到科学的指导,也使今后民间的自发传播能有科学性的指导。相关的体育、高校等部门和机构要积极举办培训活动,对民间组织者和指导员进行定期培训,并颁发相应等级的证书。目前有些体育部门对这方面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学习渠道不畅,政府缺乏有效监控,导致功法良莠不齐,一些的传统体育活动处于盲目、随意、零散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保健体育的推广和传播。我们要积极发挥各地优势,提倡各地体育部门,借助高校资源和优势,组织培训活动,对各的指导员或义务服务者进行针对性培训。

(三)针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创编和推广

传统保健体育项目的创编、推广、传播应面向所有人,作为体育运动项目,传统保健体育在年龄阶层、职业层次上理应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目前,国家新编的健身气功操,主要围绕“疾病养生”、“仿生养生”、“壮力养生”、“吐纳养生”展开,可适应不同群体需要。我国传统保健养生的方法很多,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开发和创新。我们可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创编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味道的保健养生术,同时积极推广,使其走进市民的生活,这些年流行的为广大中年妇女喜爱的木兰扇就是一个很好的创编与推广的例子。创编传统保健体育项目,要满足不同习练者的需求,只有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才能为传统保健体育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因为对任何单个文化产品的需求是不可预测的,要创建一个稳定的市场,给受众提供的并非是一种单个的文化物品,而是一份文化清单……报纸、电视和电视台都是用一揽子节目来吸引尽可能的读者、观众和听众,电影、录音和出版业中的高度集中也是与文化清单相呼应的。”[6]由此,对于传统保健体育而言,我们必须创编更多的套路项目,让不同年龄阶层、不同职业、不同群体有更多的选择,这样其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可能性才会更大。同时我们要发挥主动性,积极向、学校、公司、企业等推广一些新创编的套路书刊、音像制品,积极组织不同类型的交流展示活动和培训活动,让传统保健体育消费群体变得更广泛。

(四)广泛开展传统保健体育交流展示活动

零散的个人练习打造不出活动开展氛围,有时还会影响练习积极性,而组织群体性交流展示活动则可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既便于居民互相交流,也可进一步提高人们参与的积极性,“从运动的形式和运动的目的而言,传统体育养生的功法与竞技体育运动存在较大的区别和差异,因此,在交流过程中,需要一个合适名称,它既不能类似竞技体育比赛具有浓重的竞技性,同时也不能没有任何的规则而形同随意练习”[7]。交流展示解决了这一问题,其目的不在于“赛”,只是希望通过交流展示这一载体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既弱化了竞技的味道,又彰显了群众参与活动的真正主旨。交流展示既可以是技术动作的交流和研磨、理论上的探讨,也可以是练功过程中心得体会的交流,还可以是广大习练者、专家、教授之间的平等对话。[8]交流展示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各政府相关部门应经常组织之间的不同层次的交流展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不同市民能互相学习,以提高市民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和以及对传统保健体育项目的进一步喜爱。

[1]胡锦涛.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10-15.

[2]王震.从导引图与养生功法的流变探研中国健身气功的本质特征[J].体育科学,2005,(7):49-52.

[3]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中心.武术文论[C].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62-69.

[4]丹尼·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74.

[5]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特里·N·克拉克(何道宽译).传播与社会影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48.

[6]杨击.传播·文化·社会——英国大众传播理论透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07-108.

[7]邱丕相.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18.

[8]虞定海,王林.新编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1):65-68.

猜你喜欢

保健传统体育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