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长后期提高粒重的四项措施
2014-03-31韩晓莉
韩晓莉
小麦生长后期提高粒重的四项措施
韩晓莉
小麦生长后期(一般是指从抽穗到成熟)根系吸收能力已逐渐衰退,可植株的上部叶片还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物质合成与转化过程十分活跃,仍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所以,此期要保持根系的正常生理机能,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以水养根,以根护叶,促进灌浆,实现粒多、粒重,从而提高产量。
一、浇好扬花水、灌浆水
小麦籽粒形成期间,对水分的要求十分迫切,水分不足,导致籽粒退化,降低穗粒数,因此要及时浇好扬花水。小麦扬花以后至多半仁开始,就进入灌浆阶段,进入灌浆以后,根系逐渐衰退,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减弱,要求有较平稳的地温和适宜的水气比例,土壤水分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为宜。因此,要适时浇好灌浆水,有利于防止根系衰退,以达到以水养根,以根养叶,以叶保粒的作用,浇灌浆水的次数、水量,根据土质、墒情、苗情而定。在土壤保水性能好,底墒足,有贪青趋势的麦田,浇一次水或不浇水,其它麦田,一般浇一次。
二、叶面喷肥
小麦开花到乳熟期根系吸收能力逐渐衰退,如有脱肥现象,可以用叶面喷氮的方法予以补充,以便增花攻粒,减少小花退化,减少不孕小穗数,争取多增粒。叶面喷氮的方法:
1、喷洒次数。根据人力、土壤肥力和苗情而定,若喷2次可在抽穗期和乳熟期各喷1次,喷1次则以乳熟期为宜。
2、喷施时间。在小麦扬花初期和灌浆初期各喷1次效果较好,2次间隔10天左右。对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可在小麦灌浆前期,喷施1%的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每次亩用量25公斤左右。时间选择在傍晚前,也可在上午露水下去后至中午11点前以及下午3点以后喷施,喷后24小时遇雨需补喷1次。
3、喷洒浓度。喷施1%—2%的尿素溶液或3%—4%过磷酸钙溶液或喷500倍磷酸二氢钾溶液75—80千克/亩。但一般叶面喷施用尿素溶液喷施,注意喷匀,防止烧叶。
三、加强病虫害防治
白粉病、叶斑病、赤霉病、锈病、蚜虫、吸浆虫等是小麦后期常发生的病害,对千粒重影响很大;白粉病、叶枯病、锈病都是危害小麦叶片特别是上部三片功能叶,发病后会影响光合作用,降低千粒重,病害发生期用20%粉锈宁500毫升喷雾,防治效果在95%以上。赤霉病是一种气流传播的病害,若在抽穗扬花期,遇到多阴雨天气,可能造成大流行,应提前喷药预防,一般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60千克喷雾,注意喷药时应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对于小麦吸浆虫可在5月上旬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辛硫磷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当百株有蚜虫达500头时,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每亩20毫升加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克,对水30公斤,进行田间均匀喷雾。视发生轻重,隔3-5天再喷一次。
四、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是夺取小麦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小麦蜡熟期籽粒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产量最高,小麦内在品质最优。若收获过早,收获后籽粒脱水干瘪,小麦品质下降;若收获晚,茎秆吸收消耗有机质,且一旦遇雨会造成籽粒发芽霉变,导致小麦品质变劣,收获运输过程中掉粒,造成减产。因此,应在蜡熟期收获最佳。蜡熟期长相为植株茎秆全部为黄色,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含水率22%左右,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色泽,籽粒较为坚硬。
(作者单位:无极县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