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宁铁路的修建与沿线经济社会发展

2014-03-31李丽娜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台山华侨公益

李丽娜

(广东工业大学 政法学院,广东 广州 510090)

【经济·法律研究】

新宁铁路的修建与沿线经济社会发展

李丽娜

(广东工业大学 政法学院,广东 广州 510090)

新宁铁路是一条在华侨陈宜禧倡议和经办下,依靠广大华侨和当地乡绅力量建设而成的民办铁路。在资金筹集及修建过程中,陈宜禧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遭遇极大困难。铁路通车运营后,沿线社会经济发展出现明显变化。深入探讨新宁铁路,籍此揭示区域近代化的艰难曲折及铁路交通对于经济社会的深远影响。

陈宜禧;新宁铁路;经济近代化;社会变迁

新宁铁路位于广东江门地区,跨越新会和台山(台山在民国以前原名新宁)两县。1906年新宁铁路动工,1920年三期工程全部完成,干线自海边斗山起,经新宁县城,公益埠、江门至北街止,长104.4公里,设立36个车站。北街临西江支流,公益埠临新昌江,都建有码头。支线自新宁县城至白沙,长28.6公里,设立15个车站,俗称宁阳铁路西南支线。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于1938年10月入侵广州后,地方秩序混乱,新宁铁路被迫停办,后改为汽车路。

一、陈宜禧与新宁铁路

新宁铁路的创办人陈宜禧(1844-1929),字畅庭,广东台山县六村区朗美村人。1860年代初,陈宜禧为谋求生活出路来到美国西海岸,他先到甘宝埠一间木材厂当洗衣工,不久给一位美国铁路工程师当勤杂工。工程师夫妇不仅指点他的学习,还允许他到附近的铁路夜校读书,陈宜禧逐渐懂得了一些铁路基础知识。19世纪60年代,美国第一条横贯中西部大陆的由联合太平洋和西太平洋两家铁路公司从东西两端动工修建的工程中,就有许多华工参与修建,陈宜禧就是其中一员,他先当筑路工,后升为管工,两年后被提拔为工程师的助手。铁路完工后,他仍留在铁路公司里担任管理和运输工作一段时间,积累了一些铁路管理和客运货运等业务。1904年,陈宜禧看到祖国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立志实业救国。最初,他准备回国投资开办织造业,但当他1905年回到故乡台山后,却改变了主意,他决心在家乡修一条铁路。

首先,这源于他对铁路交通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吾邑山岳横亘,河流短浅,交通之便,全赖乎道路”,*钟治:《新宁地理》,《新宁杂志》,1913年第31期,第3页。但直到19世纪末,台山仍未出现近代交通。美国的繁荣则让他认识到铁路建设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递交的呈文、发表的谈话中,他多次提到这一点,“窃职商旅居美洲四十余年,窃见欧美列邦铁路纵横如织,轨若布网之蛛,车如街尾之鹊,故其商业日盛,国势日强。职商有感于斯,眷怀祖国,深知铁路之权利至溥,转输交通最便,是以倡议集资办路”*广东省台山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台山文史》(第9辑),1987年版,第18-19页。,“徒以铁路于地方交通商业文化,煞有关系,平时则利便行旅,战时则转运兵粮,尤其显而易见者,特下最大决心,为桑梓谋公益,故不惮竭绵力以赴之耳”,*林金枝、庄为矶:《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广东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38页。“猗欤铁路,维国之防,民赖以富,国赖以强。交通利便,商务扩张”,*广东省台山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台山文史》(第9辑),1987年版,第14页。“自光绪三十一年回国,愤尔时吾国路权,多握外人之手,乃不忖棉薄,倡筑宁路”。*林金枝、庄为矶编:《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广东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35-436页。

另外,从个人的客观条件来看,陈宜禧具有丰富的铁路建设和管理知识,从商经验丰富,并有一定的资本,同时他的个人品格也得到了不少美国华侨的认可。他自述“谙习铁路工程,为全美侨胞所共悉”,署右承王清穆称他“甚朴实,家道殷实,在美国金山各埠承办铁路工程,先后四十余年,于筑路情形较有把握”。美国华侨支持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在美国工党抵制华工事件中为受害华工争取到应有的权益,“宜禧为此事与美政府力争数年,费美金数千。侨商公议补回,宜禧不取一分,由是群情信服”,“深知宜禧出办公益事,固非以金钱为目的者。”因此,在此后的招股中,“不阅三四月,而二百万之股款,一呼立集”。*同上。

再者,从当时中国及台山地区的环境来看,1905年正值清末新政时期,实业救国的呼声很高,铁路更是作为挽救利权、振兴实业的一个重要内容,海外侨资越来越受到重视。事实表明,1903年成立的商部以及出使美国大臣梁诚对陈宜禧顺利获得筑路执照帮助颇大。台山地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兴修铁路的经济条件和前景,当地一些开明绅士也对陈宜禧提供了巨大帮助。

二、新宁铁路的修建

由华侨和当地乡绅力量投资兴办,依靠当地的技术力量与劳工修筑的新宁铁路在当时的中国颇具特点,但在修建的过程中遭遇了重重困难。

1.自建铁路

新宁铁路公司由陈宜禧自任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不用客卿,不用外资,铁路职工选华侨充任,依靠当地的技术力量与劳工,艰难筑成。清朝商部检查大员在查验报告中承认,“新宁铁路各车站点缀完美,形势整齐,水塔、车厂等设备都很理想,尤其是煤仓之建设与装卸火车用煤方法,不费人力,堪称先进;涵洞、管道、桥梁之架设,亦甚得法。”*《胡朝栋等查验福建、潮汕、新宁各路之报告》,《新宁杂志》,1908年第9期,第18-20页。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下,受有限的资金技术条件限制,竟能取得如此之成绩,令人赞叹。

2.不招洋股,股东众多

1904年,陈宜禧向商部申请承办新宁铁路,1905 年陈宜禧在禀商部文中称:“职灼雅赞成,邀集邑绅,公同核议。拟定估工清单,招股小引,由职宜禧往美属金山各埠,劝募华商股份。所至演说,笔秃舌枯,反覆譬引,以激发其忠爱宗邦之思。如是者一年有余。幸各埠华商,洞明大义,亟图公益,踊跃附股,集的款至一百五十余万元。”*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第16册),1935 年版,第369页。具体的招股办法为,每股5元,另收登报费每百元3角,由美国旧金山等埠以及内地和香港等埠代募,最终获得资本总额为2 758 412元,其中1 908 800元为美国华侨的直接投资,占69%,其余的70多万由东南亚、加拿大、澳洲等地的华侨以及香港、澳门、台山一带的商民投资。后因展筑白沙支线,又招股50万元,总计股银3 333 670元。值得一提的是,新宁铁路的股东和潮汕铁路的股东很不一样,潮汕铁路的股东只有少数几个大资本家,而新宁铁路的股东高达数千人之多,都是很一般的普通华侨, “投资款1 000-10 000元的有125人,约占总数的2%;600-999元的37人,约占0.6%;300-599元的731人,约占19%;100-299元的3 731人,约占60%;1-99元的1 564人,约占25%”。*郑德华、成露西:《台山侨乡与新宁铁路》,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3页。没有任何个人或集团投入很大的资本,这种现象和当时美国华侨的经济地位是相一致的。

3.铁路修建过程中受到各方阻挠,艰难而成

首先是地方官绅争夺筑路权,1905年4月,新宁县知县陈益企图把筹办新宁铁路大权攫为己有,拟订一份章程上呈。不过因陈益所拟章程“简略殊甚”,两广总督批复“未便据咨商部立案”。接着广东商务局提调余乾耀也拟订了《宁阳铁路有限公司详细章程》上呈两广总督咨部核办,并说陈宜禧“不照商律办事,不候督宪批准,妄自集议,未能胜任总办之责”,陈宜禧不得不向当时南下考察商务的商部右承王清穆提出申诉,王清穆表示支持陈宜禧,但两广总督岑春煊又从中作梗,声言“无碍田园庐墓,始得筑路”。后得到王清穆及出使美国大臣梁诚等的帮助,力陈陈宜禧“确有把握,应请责成专办,勿听阻挠”,*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第16册),1935年版,第353页、第366-369页。陈宜禧才最终争得筹办权。

其次是封建迷信和宗族观念的障碍。1906年5月,新宁铁路破土动工,“所过通都大邑,各乡巨村,以至小里落,各姓各族,鲜不持其龙蟠虎踞之雄,严其彼疆此界之限,或迷信风水而起者有之,或持强权而起反抗者有之,或闹意见借事端而起反抗者有之,工程所至,风潮迭起,统为一百二十一里间,动辄负隅以相抗者,前后不下百数十处计”。*《胡朝栋等查验福建、潮汕、新宁铁路之报告》,《新宁杂志》,1908年第9期。例如,铁路首期工程是从新昌修至斗山,从新昌至水涉路线用地多属甄姓之业。甄姓妄图敲诈铁路公司一笔巨款,于是借口“轨道车头有碍水利祠墓,具禀县善后局,请饬移设”*《批饬公勘新宁路线》,《中西日报》,1906年2月8日。,百般阻挠。但公司并未让步,乃搁置此段工程,先从公益开始修筑。又例如铁路原计划经过河村墟,但在勘测时受到河村汤姓、谈雅关姓士绅的百般阻挠,认为火车的通行会给村民带来灾祸。铁路公司只好将铁路线改为由麦巷往东至牛湾过渡潭江,然后向北经司前至会城,导致工程延误到1910年1月21日才开始动工兴建。会城至北街段,又受到白石乡绅的干扰,直到1913年才建成通车。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一方面是利益冲突使然,另一方面则源于民众的愚昧无知。整个筑路过程步履维艰,虽说陈宜禧做了很多工作,但有些时候仍然无能为力,只好另测路径,绕路而行,新宁铁路后来弯道太多,造价增加,就是由于这类原因造成的。

除此之外,还受到粤汉铁路的阻挠。在第一期工程动工后,陈宜禧高瞻远瞩,认识到“宁阳地势稍僻,非增筑以达南海、佛山,公司断难持久”*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第16册),1935年版,第379页。,因此,新宁铁路公司准备把铁路从公益修往新会、鹤山、南海,与佛山相接,并改名为宁佛铁路公司。但粤汉铁路闻讯强烈反对,它凭借已立案的粤汉铁路简要章程,声称除广九、新宁、潮汕、广澳、黄埔诸线外,全省各线铁路只有它有权招股承筑。由于得不到政府当局的支持,只得放弃这个计划,致使海内外的投资者,“裹足不前,劝催罔应”。*林金枝、庄为巩:《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广东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46页。

三、新宁铁路的营运及影响

新宁铁路是逐段通车运营的,1909年4月20日,公益至斗山段建成通车,新宁铁路开始了经营客运与货运业务,至1911年,客运、货运收入共三十余万元。*《商办广东新宁铁路公司辛亥年总结册》,广州市博物馆藏。1913年5月公益至北街铁路通车运营,客运货运量激增,1914年全年的收入开始大幅度增长。1920年5月,公益至白沙铁路通车运营,但经济效益却不乐观,1921年至1926年间,平均每年收入仅有110万至120万元左右。从整体来看,新宁铁路公司是“惨淡经营三十年”,*郑德华、成露西:《台山侨乡与新宁铁路》,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68页。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因为铁路沿线的社会经济欠发达,对铁路运输有极大依赖的工矿企业较少,农副产品总量也不大;另一方面是因为新宁铁路没有与国内或省内的铁路干线连接,因此,未能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但即便如此,铁路的通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是不可低估的。“路成后,不惟台山、新会、开平、恩平、鹤山、赤溪六邑交通称便,且有补华南经济文化发展,实至巨大。”*广东省台山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台山文史》(第9辑),1987年版,第31页。在新宁铁路的影响下,台山的公路交通、水上运输均有了较快的发展,完全改变了铁路修筑以前交通闭塞的状况,外来商品也大量输入,商品贸易活跃,工业近代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有了明显的变化,铁路沿线城镇的发展变迁尤为突出。

首先,铁路的通车促进了新兴市镇的兴起,如斗山和公益。铁路通车前,斗山为一偏僻小村,铁路运营后,斗山成为铁路线的南部终点站,交通运输的便捷使得商业渐趋繁荣,大量的海外华侨纷纷回乡投资,斗山的规模也大大扩展。经历十余年时间,相继建成太平马路(即新街)、山旁马路、西栅市、蟹岗埠等十多条街道,店铺增加到四五百间,成为台城南部的商业及交通运输中心。

公益原为一片稻田,荒无人烟。铁路修建通行后,公益人口激增,1908年《旧金山稽查者报》的一篇报道中认为,公益此时已成为拥有二万五千人口的市镇。人口位居全县第二。再加之铁路公司在此投资20多万元修建与铁路相关的多个工业设施,公益的东侧逐渐成为与铁路相关的工业区和居民区,机器厂、电灯厂、职工宿舍、铁路巡警房纷纷修建,其空间规模也相应迅速发展,然后来新宁铁路遭毁弃后,公益逐渐衰落。

其次,铁路的通车运营促进了中心城镇的崛起。台城作为铁路干线与支线的交汇中心变化尤为明显。自铁路建成后,经商和办厂的华侨逐渐增多,20世纪20年代初,台城拆了城墙,新修马路,新建大批店铺楼宇。据统计,民国十年至二十一年(1921-1932年),台城的行店多达一百多家,共1 333个店号,有金铺31家、银号26家、苏杭铺162家、旅店20家、日杂百货124家、茶楼餐饮冰室299家,其行业类型包括铁铜锡等器具、瓦缸、布匹、海鲜腊味、粮油酱料、烟草药材、金银珠宝、鞋帽成衣、日用百货以及爆竹香烛等*雷泽普:《新宁乡土地理》,清宣统元年(1909)。。 商业种类的多样化说明铁路建设对台城的商业集聚有重要作用。

从社会效益来看,新宁铁路的修建可以说是晚清时期挽回利权、实业救国运动中的一件大事。在《商部奏绅商筹新宁铁路拟准先行立案折》中,商部就认识到新宁铁路修建所具有的开创意义,“职商陈宜禧请办新宁铁路,非但不借洋款,不招洋股,且能不用洋工,自行修筑,洵足创开风气,保全利权,于路政商务均有裨益”。新宁铁路通车后,有人说,“廿世纪竞争剧烈潮流不外交通谋发达,五千年食古鲜化风气竟能灌输进文明。”“登二十世纪舞台演吾邑民族进化精神得此铁路告成交通赤县,开千万人群讲座举今日实业竞争主义为我众生说法唤醒黄魂。”*广东省台山县政协文史委员会:《陈宜禧与新宁铁路》,《台山文史》(第9辑),1987年版,第25-26页。新宁铁路的通车也引起了海外的强烈反响。《西雅图星期日时报》用了整版的篇幅刊登陈宜禧修筑新宁铁路的巨幅宣传画,画中的题词是 “陈宜禧——中国的詹姆斯·希尔”。在文字说明部分,编者引用了法兰克·卡彭特对新宁铁路的评述, “一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铁路在广州西南兴建,它用的是中国人的资本、中国人的劳力和智慧,这就是新宁铁路。”*《西雅图星期日时报》,1909年11月28日,转引自温广益编:《广东籍华侨名人传》,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5页。

新宁铁路的遭遇与命运是20世纪前期华侨主导的民营铁路的缩影。以陈宜禧为首的华侨满怀爱国热情、一腔热血投入到祖国的铁路建设当中来,但在铁路的资金筹措、路线设计、修建营运过程中却历尽艰辛,充分体现出近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艰难曲折。新宁铁路通行后,尽管经济效益欠佳,但对工商业的近代化、新兴市镇的崛起及中心城市的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具有相当重要的社会效益,这是20世纪前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

TheConstructionofSunningRailwayand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alongtheLine

LI Lina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90, China)

Sunning Railway is a private railway constructed under the initiative and management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Chen Yixi, relying on the power of the majority of overseas Chinese and the local squire. In the process of fund raising and construction, Chen Yixi faced rare opportunities, but also encountered numerous difficulties.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railway operations, significant changes took place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long the route. The in-depth study of Sunning Railway will reveal the arduous region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far-reaching impact to economics and society brought by the rail traffic.

Chen Yixi; Sunning Railway; economic modernization; social change

2014-06-01

2013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铁路与广东城市近代化进程:1903-1949》(13G69)

李丽娜(1977-),女,山西晋城人,历史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研究。

K25

A

1008-469X(2014)04-0059-04

猜你喜欢

台山华侨公益
我的华侨老师
口碑炸裂!早造超90%的客户盈利,这家品牌苗在台山养虾圈一夜爆火
台山都斛镇党建引领赋能科技兴农
八台山独秀峰
公益
公益
公益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35元/尾却还是一苗难求!台山养殖面积锐减80%,这个品种还有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