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和谐班集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2014-03-31曾育辉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班集体价值观核心

曾育辉

(湖南女子学院 文学与传媒系,湖南 长沙 410004)

面对纷繁复杂、瞬息多变的社会文化环境,很多人无所适从,感到困惑迷惘,特别是对于思想文化观、价值观等正在日趋成型的当代大学生来说,要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与浸润下的社会中如何取舍、如何抉择、如何形成健康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而每一个大学生个体都总是处于一定集体当中,一个集体的整体文化氛围、思想状况、价值观念对个体的影响非常重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班级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班集体建设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标志,班集体的健康成长、稳定发展是大学生群体和谐发展和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2]。当前,大学生要健康成长,要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和谐班集体建设。

一 高校和谐班集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重要意义

党的领导人历来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胡锦涛同志指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1]

班风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这是因为,“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单位,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它以学生共同活动为中介,具有共同的社会目标和独特社会心理特征”。[3]大学生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型,他们赋有好奇、探索和冒险精神,对外界各种新事物易于且乐于接受,但判断及鉴别能力明显欠缺。同时在多元文化对主导文化存在显性和隐性影响的情况下,高校班集体的整体思想状态呈现出自我个性高扬,个体间差异性、多样性增强,整体价值取向存在迷茫、困惑等特征。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校班集体要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合理的价值取向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而达到建设和谐班集体的目的,对高校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及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对高校班集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培养合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

对高校班集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必要性来说,势在必行。一方面,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中流砥柱。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高低与否、价值选择的正确与否、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与否可以说与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紧密关联。另一方面,对高校班集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紧迫性来说,迫在眉睫。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增大,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些都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素质影响巨大。[4]在高校班集体中大学生出现了整体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等不良现象。班级整体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氛围严重影响着每个大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自私、冷漠、缺乏责任心、重物质、道德素质低下似乎成为当下一些大学生的群体性标志,以致很多人发出 “一代不如一代”的感叹。虽然说这种不良现象在大学生群体当中为数不多,但仍应引起社会的警惕,不能任其蔓延。因此,要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坚持在高校班集体当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在大学生思想领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高校班集体和谐、持续健康发展

对高校班集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打造内部微观环境。和谐、持续健康发展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主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外来文化、尤其是资本主义的腐朽文化,对当今免疫力不强的国人、尤其是大学生而言,极易俘获若干意志不坚定者。当今时代处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经济形态和价值观念遍地开花,共生并存,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受到严重挑战。高校班集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多种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影响。致使许多大学生感到困惑迷茫、不知所措、心不明眼不亮,不知道如何取舍抉择,往往是迷迷糊糊地就走进了思想误区。当然,价值多元化的现实,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存在两面性,从好的方面来说,它能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创新大学生的思维,防止一元文化下的思想僵化;但另一方面,完全没有约束的多元化会引起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混乱,不自觉地接受一些西方腐朽思想如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权钱交易等侵蚀。为此,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为促进班级、校园乃至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在这种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在思想领域必须加强高校班集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建立起长效教育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指引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打造强大的精神支柱,走出精神误区,勇敢应对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挑战。

二 新形势下高校班集体的思想现状

(一)对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度下降

在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不可避免的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和谐班集体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高校中很多学生缺乏精神支柱。他们中有的认为,对“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已过时,当下已没有开设的必要。导致上课时人员稀稀拉拉、溃不成军,即便勉强来到课堂上,也是精神萎靡、有气无力;考试时更是投机取巧、舞弊成风。他们中有的对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兴趣不高,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同度偏低。对共产主义理想缺乏信仰,认为共产主义的宣传是洗脑,而共产主义的实现是水中月、镜中花。其实质是对革命理论的科学性持怀疑态度。部分学生甚至偏激地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类课程完全是多余。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学生的头脑不是真空,一旦正确的思想灌输不进去,那势必为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入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诚信缺失,利己思想严重

缺乏诚信,是以自私自利为基础。古今中外,诚信一直都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本标准。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的内涵是诚实守信、遵守信用、不欺不瞒,这是公民的 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诚信品德,就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也不可能在关键时刻忠诚于国家和民族事业舍生取义,为了崇高的理想信念而做出牺牲。[5]目前,诚信危机较为普遍的出现在大学生群体当中,这不能不引起党和国人担忧。一些学生为达到自己目标或牟取私利,而不讲诚信,不择手段。如有的学生平时不努力读书,考试时为了不挂科而不择手段地舞弊,甚至请枪手为自己代考,这在每年的四六级英语等级考试中尤为突出;撰写毕业论文时不惜抄袭等现象不时发生。有的大学生在谈恋爱时,抱着“找个临时精神拐棍”的态度,想用则用,想扔则扔,全然不顾及对方的感受。往往给异性朋友制造巨大的精神痛苦;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赖着不还贷,不仅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享乐主义和功利化取向严重

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目标的选择呈现享乐主义和功利化趋势。他们价值目标往往由注重理想转向注重现实,由注重整体利益转向注重个人利益,由注重长远利益转向注重眼前利益,由注重“义”转向注重“利”,由注重奉献转向注重索取。他们有的生活腐化、追求档次;藐视布衣、崇尚名牌。经常光顾高消费文体娱乐场所,配备高档通讯设备;外出上街,乘坐出租车;聚会交友,大讲排场等。一些大学生虽然对“报效祖国”、“正当索取”、“积极地奉献”、“诚信受益”、“个人只有置身集体中,其价值才能得以发展”等人生理想、价值表示认同。但是只要一涉及到个人切身利益问题上,他们的价值选择就会倾向务实和功利。

三 高校和谐班集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途径

(一)及时圈定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当前,尽管社会复杂、价值观多元,学生思想混乱,但高校教育工作者所取的态度不应是抱怨而应是迎战,是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消极回避。当下,要针对大学生思想的实际,明确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内容。这就是:“弘扬爱国主义、提倡荣辱观、以人为本、和谐、集体主义等内容。”[6]

(二)讲求一定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形式体现内容,内容通过形式表现自己。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持。班集体可以通过时事政策的讨论,通过班会、团课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思想交锋的平台,鼓励班级百花齐放的文化状态;通过主题班会、辅导员上主题班课等有效形式最大限度地形成班级思想共识;通过参观革命圣地、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形式使学生切身感受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观看《大国崛起》、《雨中的树》等主旋律电影,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从而使整个班集体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厘清思想误区,加强学习和修养,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班集体的思想行为,根据自身的认识和判断对各种价值观念进行分析,然后选择和取舍,最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长效保障

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身处校园,无时无刻不受到校园文化的深刻影响。可以说,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有内涵有深度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学生,这对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教育,提升精神面貌发挥着重大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制度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网络建设、学生创新性活动、班级文化建设、宿舍文明建设等。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载体。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时代精神、和谐文明、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平台,才能使学生在温馨的氛围中和学校组织的温暖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的作用,从而自觉塑造其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一步一步地实现党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达标要求。同样,个体素质的提高,就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和谐班集体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5-01-17.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张洪杰.新时期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4]赵小群.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5]杨建平.大学德育与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6).

[6]刘琴.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J].教育与职业,2008,(15).

猜你喜欢

班集体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我爱我的班集体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