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秉钧先生《尚书注译》商榷

2014-03-31顾丹霞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孔颖达注疏周先生

顾丹霞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1.《尚书·周书·梓材》:“王启监,厥乱为民。”

周秉钧先生《尚书注译》:“乱,读为率。《论衡·效力篇》引作‘率’。率,大都。厥乱为民,大都为民。”[1]

按:乱,当反训为“治”。孔颖达《尚书注疏》:“言王者开置监官,其治为民,不可不勉。”[2]孙星衍《尚书今古文 注疏》:“乱者,《释诂》云:治也。”[3]《尚书·盘庚中》“兹予有乱政同位。”孔安国传:“乱,治也。”[4]《易·系辞上》:“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惠栋述:“乱,治也。”由此可见,“乱”训“治”很常见,在此句中训“乱”为“治”也更妥帖,“厥乱为民”即“这种治理是为了人民”。

2.《尚书·周书·召诰》:“今冲子嗣,则无遗寿 耇 , 曰其稽我古人之德,矧曰其有能稽谋自天!”

周先生注:“遗:多馀。《广雅·释诂》:‘遗,馀也。’”

按:“无遗寿耇”周先生解读为“没有多余的老成人”,可商。我们认为,“遗”当训“弃”。《礼记·祭义》:“而老穷不遗。”陆德明《释文》:“遗,弃忘也。”[5]《书·牧誓》:“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孔颖达疏:“遗,亦弃也。”《尚书精义》张九成:“经曰无遗寿耇,又曰询兹黄发,则人君所与共政者,无非老成之人也。惟老成人,然后历知古今成败之迹,与之共政,则其智足以远省矣。”《尚书讲义》:“今幼冲之子成王嗣文武之业,无遗寿耇之人,周公为之师,召公为之保也。考古人之德,知文武畀付之意,亦若禹汤之望其后嗣也。”由此可知,“无遗寿耇”是召公勉励成王的话,劝告成王不要遗弃老成之人,这些人既能稽古人之德,又能稽谋自天,必是他成就王业有利的辅助。

3.《尚书·周书·洛诰》:“王 伻 殷 乃承叙万年,其永观朕子怀德。”

周先生注:“朕子:吾子,指成王。怀,安,指安定人民。”

按:“朕子怀德”,周先生解读为“成王的安民的德惠”,可商。我们认为,“朕子”当为“朕”的子民,而非成王,“怀”当训“归”,而非“安”也。《书·大禹谟》:“黎民怀之。”孔安国传:“怀,归也。”《诗·大雅·皇矣》:“予怀明德。”毛传:“怀,归也。”孔传:“王使殷民上下相承,有次序则万年之道。民其长观我子孙而归其德矣,勉使终之。”由此可知,“其永观朕子怀德”意为“将长久看到您的子孙归附于您的德惠”。

4.《尚书·周书·多士》:“惟天不畀允罔固乱,弼我,我其敢求位?”

周先生注:“允,信。罔,诬。固,通怙,凭借。允罔固乱,相信诬罔凭借祸乱的人。”

按:“罔”训“无”,“固”训“坚”,“乱”训“治”,亦可。《广韵·养韵》:“罔,无也。”《广雅·释诂一》:“固,坚也。”《诗·小雅·天保》:“亦孔之固。”毛传:“固,坚也。”孔颖达疏:“非我小国敢取殷殷之王命以为己有,此乃天与我,惟天不与信无坚固于信者,以是故辅弼我,若其不然,我其敢妄求天子之位乎?”“惟天不畀允罔固乱”是说上天不会把大命交给那些在治国方面信念不坚定的人,我们认为这样解释更为直接和准确,也更易理解。

5.《尚书·周书·无逸》:“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

周先生注:“时:此人,指高宗。或:有。无时或怨:无有怨之。”

按:“或”作语气助词。《经传释词》卷三:“或,语助也。《诗·天保》曰: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言无不尔承也。或,语助耳。笺曰:或之言有也。亦谓语助之有,无意义也。”[6]《尚书注疏》郑云:“小大谓万人上及群臣,言人臣小大皆无怨王也。”可见,“或”不译,“无时或怨”,“无”作否定代词,指“没有谁,没有人”,“无时或怨”即“无怨之”,意为“没有人怨恨他(高宗)”。

6.《尚书·周书·无逸》:“怨有同,是丛于厥身!”

周先生注:“怨有:即怨尤。有和尤同声通用。同:会同。”

按:有,当训“大”,“多”。《尚书注疏》:“罚杀欲以止怨,乃令人怨亦甚,天下之民有同怨君,令怨恶聚于其身,言褊急使民之怨若是。”“有同怨君”,可见“怨有”并非同义复合词,根据上下语义,民怨愈积愈甚,我们认为“有”当为表程度的形容词。《诗·小雅·甫田》:“终善且有。”朱熹《集传》:“有,多也。”《尔雅·释诂上》:“幠,有也。”郝懿行《义疏》:“有之言又也,亦言富也。《易·杂卦》云:大有众也。有与大皆丰厚之意,故其义相成矣。”《诗·小雅·吉日》:“兽之所同。”郑玄笺:“同,犹聚也。”《尚书注疏》:“罚杀欲以止怨,乃令人怨亦甚,天下之民有同怨君,令怨恶聚于其身,言褊急使民之怨若是。”“怨有同”当释为“怨恨大大地聚集起来”。

7.《尚书·商书·盘庚中》:“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乃话民之弗率,诞告用 亶 。 其有众咸造,勿亵在王庭。盘庚乃登,进厥民。”

其中“勿亵在王庭”的“亵”,周秉钧注:“亵,近。勿亵在王庭,未近在王庭。孙星衍说。”很显然,周先生将“亵”训“近”,是采自孙星衍说,我认为,“亵”不必采纳孙说,“亵”训“渎、慢”较胜。《玄应音义》卷十一:“鄙亵。”注:“亵,黩也。”《礼记·曲礼上》:“牲死则埋之。”郑玄注:“不欲人亵之。”陆德明《音义》:“亵,慢也。”又,《广雅·释言》:“亵,狎也。”“勿亵在王庭”是说大众来到王庭,没有一个人在王庭上亵慢或狎黩,于是,盘庚就登上阶,叫大家靠前。孔颖达疏:“众人皆至,无有亵慢之人,尽在于王庭。”由上可见,“亵”训“慢”等要更符合上下语境,贯通文意。

8.《尚书·商书·盘庚中》:“汝不谋长以思乃灾,汝诞劝忧。”

周先生注:“劝,乐,安于。《吕览·适威》:‘劝,乐也。’”而译为:“你们不作长久打算,不想想灾害,你们普遍安于忧患。”

按:劝,训“乐”,亦可。“劝忧”即“乐忧”。“乐忧”是以动用法,即以忧为乐。不谋长远,不思灾难,当然会忘忧患而逸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于忧患”是对的,不应该否定。因此,周先生说的“你们普遍安于忧患”与上文意正相反,而译为“你们普遍以忧患为乐”说明其不思患害,义正相吻。

9.《尚书·高宗肜日》:“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

“王司敬民”,周先生译为:“先生继承帝王被百姓敬重。”

按:“敬民”,周秉钧先生解读为“被民敬”,可商。我们以为,“敬”的施动者当为“王”,而非“民”,“民”应为“敬”的对象。“王司敬民”即王司王敬民。孔传:“王者,主民当敬民事。”孔颖达疏:“王者,主民当谨敬民事,民事无非天所继嗣以为常道也。”由此可见,“王司敬民”意即王继承王位认真地管理民事。

10.《尚书·周书·梓材》:“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明德,怀为夹,庶邦享作,兄弟方来。”

周先生注:“怀,来。夹,通‘郏’,洛邑。”

按:怀,当训“念”。《说文解字》:“怀,念思也。”[7]“为”,当训“于”。《读书杂志·战国策第一》:“朝为天子。”王念孙按:“《晋语》:‘称为前世。’韦注:‘言见称誉于前世。’是‘为’即‘于’也。”[8]《群经平议·春秋左传一》:“筑王姬之馆于外,为外,礼也。”俞樾按:“为,犹于也。”“怀为夹”即“念于夹”,念思着营建洛邑的事,而不是“来作洛邑”。

11.《 尚书·周书·君 奭 》 :“笃 棐 时 二人,我式克至于今日休?”

周先生注:“笃:信。棐:不是。”

按:“笃”当训“厚”,“棐”训“辅”。《尚书讲义》:“笃,厚也;棐,辅也。凡周室至于今日休美,以我二人厚辅之也。”《书·微子之命》:“笃不忘。”蔡沈《集传》:“笃,厚也。”《易·大畜·彖传》:“刚健笃实。”焦循《章句》:“笃,厚也。”《说文·木部》:“棐,辅也。”《书·吕刑上》:“明明棐常。”孙星衍《今古文注疏》引《释诂》:“棐,辅也。”故,“笃棐”即“厚辅”,意为“大大地辅助”。

12.《尚书·周书·多方》:“惟夏之恭多士大不克明保享于民,乃胥惟虐于民,至于百为,大不克开。”

周先生译为:“夏国的官员太不懂得保护和劝导人民,竟然都对人民施行暴虐,至于各种工作都不能开展。”

按:“保享”,释为保护劝导,可商。“保”可训“安”,《尚书·君奭》:“时则有若保衡。”郑玄注:“保,安也。”《诗·唐风·山有枢》:“他人是保。”毛传:“保,安也。”“享”当为“享受”之意。《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而享其生禄。”杜预注:“享,受也。”《庄子·让王》:“我享其利?”成玄英疏:“享,受也。”孔传:“惟桀之所谓恭人众士,大不能明安享于民。”孔颖达疏:“《传》、《正义》曰:‘所谓恭人众士,实非恭人,乱主所好,好用同己者。以其同己谓之为恭人,实非善人,故不能明享于民。’杜预注:‘安享于民,谓不能安存享受于民众也。’”由此可见,“保享”释为“安存享受”更为恰当,意为夏朝的大臣们太不懂得安绥和享有人民。

13.《尚书·周书·多方》:“乃惟尔辟以尔多方大淫,图天之命屑有辞。”

周先生注:“屑:通泆,安逸。有:又。辞:通怠,懈怠。”

按:“屑有辞”,周先生解读为“安逸而又懈怠”,可商。《尚书讲义》:“非天用绝夏商之命,夏商自绝之也。乃惟尔君以尔多方大淫图天之命,以淫虐图天命可乎?而况屑有辞。屑,轻也,轻出其言以责命于天也。”《玉篇·尸部》:“屑,碎也。”《希麟音义》卷十“琐屑”注引《切韵》云:“屑,末也。”由“碎,末”引申出“轻”之意,“屑有辞”当释为“轻率地说话”,意为夏殷的君王和各国诸侯大肆淫泆,大言大惭地夸大天命,最终上天给他们降下了亡国大祸。

14.《尚书·周书·多方》:“天惟五年须暇之子孙,诞作民主,罔可念听。”

周先生注:“须暇之子孙:须,等待。暇,当从《诗·皇矣》,《正义》引作夏。言等待夏的子孙。”

按:“须”当释为“等待”,但“暇”引作“夏”,可商。《尚书讲义》:“天亦悯纣,实汤之子孙,故须暇之。若所谓宽暇之,以冀其改过。纣大作民主,既不克念,又不听人之言,天惟求尔多方大动以威,出灾异以警之,以开其自新之路。”可见,上天须暇的对象当为汤之子孙,而非夏的后代,“暇”应为宽暇、宽限之意。《慧琳音义》卷五“无暇”注引孔安国云:“暇,宽也。”因此,我们认为这里采用孔说,释“暇”为“宽暇”,“须暇”即等待宽暇,更符合上下文意。

15.《 尚书·周书·多方》:“尔曷不夹介, 乂 我 周王享天之命?”

周先生注:“夹介:夹,辅。介:善。乂:与艾通,辅助。《释诂》:‘艾,相也。’”

按:“介”亦当训“助”。《经义述闻·尔雅上》:“夹、介、乂,皆辅相之意也。”[9]《书·酒诰》:“尔乃自介用逸。”蔡沈《集传》:“介,助也。”《礼记·少仪》:“介爵。”郑玄注:“介,宾之辅。”《尚书讲义》:“欲诸侯以诚信宽裕之道行于国而夹辅介助我以享天之命也。”《尚书全解》:“尔何不为我周王之夹辅,介助替襄其君以至于治以享天之命?”由上可见,“介”当训“助”,为辅助之意。

[1]周秉钧.尚书注译[M].长沙:岳麓书社,2001.

[2][唐]孔颖达.尚书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8.

[3][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汉]孔安国.尚书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5][唐]陆德明.经典释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清]王引之.经传释词[M].岳麓书社,1984.

[7][汉]许慎,[宋]徐铉.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8.

[8][清]王念孙.读书杂志[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0.

[9]王引之.经义述闻[M].南京:风凰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孔颖达注疏周先生
孔颖达论为政之道中的道德因素
硕师鸿儒孔颖达传略
《尔雅注疏》点校零识
清代浦镗《周易注疏正字》“卢本”发覆
戴着耳塞生活的人
岁月如歌,师恩难忘—纪念周小燕先生一百周年诞辰
衡水历史名人孔颖达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研究
细腻不等于多情
礼必须到
朱鼎煦与顾校《仪礼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