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学派观点视域中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探析

2014-03-31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监测点水资源水质

王 康

(延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二战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同时,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现。针对这些问题,生态学派于20世纪60、70年代应运而生,是至今仍活跃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思潮之一。

生态学派认为,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以追求最大剩余价值为目的,致使消费从满足个体需要的手段变成了资本家获得更多利润的手段。这种经济增长的结果必然导致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以及过度消费、畸形消费的产生,从而引发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学派主张建立一个适度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

由于生态学派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尖锐对立、对自然的过度掠夺以至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这一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它对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维护生态平衡这一问题就特别关注。它认为,人的社会生活也包含在这种生态循环之中,因而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生态平衡,健全社会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人类社会才会健康持续的发展。

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水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实现工业化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水资源污染问题尤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一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及其产生的影响

1.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

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2)》显示,2012年,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比较突出。中国海洋水质状况总体较好,近岸海域水质一般。

(1)河流水污染状况。

我国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珠江流域、西北诸河流域、西南诸河流域水质为优;长江流域、浙闽片河流流域水质为良好;黄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水质为轻度污染;海河流域水质为中度污染;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8.9%、20.9%和10.2%。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2)湖泊(水库) 水污染状况。

2012年,62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61.3%、27.4%和11.3%。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其中对60个湖泊(水库)开展了营养状态监测。检测结果显示,4个为中度富营养状态,占6.7%;11个为轻度富营养状态,占18.3%;37个为中营养状态,占61.7%;8个为贫营养状态,占13.3%,水质富营养化问题仍然突出。

(3)地下水污染状况。

2012年,全国4929个监测点对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监测。综合评价结果为水质呈优良级的监测点580个,占全部监测点的11.8%;水质呈良好级的监测点1348个,占27.3%;水质呈较好级的监测点176个,占3.6%;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1999个,占40.5%;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826个,占16.8%。与上年相比,有连续监测数据的水质监测点总数为4677个,分布在187个城市,其中水质呈变好趋势的监测点793个,占监测点总数的17.0%;呈稳定趋势的监测点2974个,占63.6%;呈变差趋势的监测点910个,占19.4%。可见,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仍然比较严重。

(4)海水污染状况。

远海海域水质良好,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指标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定,水质级别为一般。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在四大海区中,南海与黄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一般,东海近岸海域水质极差;在9个重要海湾中,黄河口水质优,北部湾水质良好,辽东湾、胶州湾和闽江口水质差,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极差。

2.我国水污染产生的主要影响。

(1)危害人体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报道: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饮用被污染水造成的,全世界50%儿童的死亡是由饮用被污染的水造成的。水体受化学有毒物质污染后,可造成的疾病包括:氟中毒、结石、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超重金属引发的疾病、农药、化肥、除草剂、亚硝酸盐等引发疾病和癌症。过去十多年中,淮河流域的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癌症村”频现,2013年7月,《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出版,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淮河流域水污染与肿瘤的相关性评估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该图集首次证实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

(2)危害工农业生产。

工农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水污染又制约了工农业生产。

在淡水资匮乏的今天,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利用污水直接灌溉农田。盲目地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灌溉农田,会使土壤受到污染,进而影响农作物生育和农产品质量,降低其食用价值,间接损害人畜健康。

在水污染严峻形势下,工业生产用水必须投入更多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而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这也是工业企业效益不高,质量不好的因素。

(3)危害水产养殖。

水是渔业生产的基础,由于含污染毒物,特别是含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污水排放到水体而造成渔场鱼类大面积死亡事故频频发生,还有很多自然水体中的鱼类和水生物正濒临灭尽或已经灭尽。占全国淡水天然鱼类捕捞总量90%左右的七大江河水系中,超过渔业水质标准的河段总长度为6000公里。以鱼类为主的水生生物对污染毒物各有一定的富集、积累能力,并通过食物链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二 我国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盲目追求高速度。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的工业化走上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导致了我国大气、水质、土壤等方面的全面污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速,我国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当前,我国面临着水资源环境恶化的压力和风险。一是由于我国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导,而重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作为生产原料,我国经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污染物排放量大,超过水环境容量。我国平均每天要发生近5起水污染事件,全年共计1700起以上。二是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以煤炭等化石原料为主,生产中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物水体和土壤中,造成水质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土壤酸化等环境问题。

2.地方政府牺牲环境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很多做法往往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总是将发展经济列在第一位,把环境保护放在次要的位置。我国虽然已经实行了环境保护的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多年,但在实际操作中落实不利,目前仍然将经济指标作为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地方政府在面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时,往往选择眼前的经济发展而牺牲长远的生态环境利益。对于高污染的利税大户,地方政府经常撑起保护伞,挂上重点保护企业的招牌,名为保护,实则偏袒和纵容。

3.工、农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是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在工业生产中,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一些高污染企业除了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引起污染外,其生产产生的固体废物和废气也会污染水体。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不科学地使用农药和化肥,致使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使含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和一些有害物质进入江、河、湖、库等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从而致使水质恶化。

城市排污管道铺设不健全、处理没施跟不上城市化进程的步伐,致使我国每年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只经过简单的处理,就直接进入水体,造成水污染。此外,在广大农村地区,人们在河边、湖边洗涤,污垢直接沉淀在水中,月长日久,水体中的氮、硫、磷等物质含量不断增多,远超过河流、湖泊的自净能力,使得水体富营养化。

4.水资源保护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虽然已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关于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但仍有很多人也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其内容很不熟悉,对保护水源和防止水污染以及水资源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以罚代管的现象大量存在;同时,有关水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不够具体,缺乏量化标准,执行较难。

思想决定行为,当前我国水污染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无论是全社会对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水污染造成的严重危害还认识不足,水资源保护意识淡薄。虽然在宣传上常常呼吁保护大力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但在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过渡开采、浪费和污染水资源的现象随处可见。特别是执法人员和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淡薄给水资源造成的危害更为为严重。水资源价格相对低廉,人们觉得自己支付了水费用水是应该的也就不注重水资源保护和污染,在河道随意倾倒垃圾的现象屡禁不止,全社会没有形成有效的节水减污制约机制。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和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三 生态学派视域下解决我国水污染问题的路径

1.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指出环境污染少,就是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从宏观管理入手,注重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避免走旧工业化过程中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特别注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使当前发展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衔接和统一起来,走文明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我国当前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

2.加强地方政府的水环境保护意识。

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水资源保护和防治水污染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机制引导地方政府坚持经济建设和水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把水环境保护质量与“政绩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有效的环境问责制,将水环境指标纳入官员考核;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及时监督地方政府对淘汰落后工艺、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或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企业的关停情况,污水集中处理建设进展情况。加大对干预水环境经济政策、充当排污企业“保护伞”等官员的法律责任追求。

3.加大工、农业生产、生活领域水污染防治力度。

工业污水防治,就是要减少工业污水排放和加大工业污水处理。首先,应当淘汰和关闭一批技术落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同时要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实践,使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其次,要加大对工业污染的执法检查和监督,严厉查处企业污染事故和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从而降低污染的发生;再次,增加资金投入和通过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加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工业污水的处理。

农业污水防治,就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并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中,减少或科学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和化肥残留对土壤和水的污染,同时推广秸秆堆腐还田技术、沼气池技术和绿肥种植技术等,降低农业生产对水体的污染。

生活污水防治,要加快污水处理厂特别是污水管网建设进度,通过运用科学处理方法不同程度地减少或消除污水中的有害成分或物质,以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4.提高全社会水资源保护意识。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水污染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同时也要靠在发展中解决。因而,提高全社会和全体居民水资源保护的自觉性是解决水资源污染问的关键所在。

首先,在全体居民中进行水资源保护法律教育,提高自身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意识,使全社会认识到必须自觉做到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否则将接受法律的制裁。

其次,做好舆论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和途径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水资源污染的严重危害性,从而提高水资源保护的自觉性,把保护水资源和节约水资源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

最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公民生态文明意识。

把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纳入思想政治范畴,向公民宣传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意识,使生态文明意识培育落到实处。在全社会普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观、文化观和道德观,努力使广大群众养成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好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

总之,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污染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将会得到有效解决。

[1]环境保护部.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2012,5.

[2]柯元,等. 生态学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观之比较[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1,10.

[3]陈红书,等.浅析我国水资源与水污染治理现状[J].云南环境科学,2003.

[4]尚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市场化改革研究[D].河海大学,2008.

[5]丁玲.乌鲁木齐河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监测点水资源水质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关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