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用途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整合设想
——以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2014-07-16刘学莘谢拥群郑锦菁
刘学莘 ,谢拥群,郑锦菁
(1.福建农林大学 材料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2.福建农林大学 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隶属于林业工程学科,涵括木材保护、人造板加工、家具设计与制造、胶黏剂、木工机械等多个工程领域,培养在木材工业、家具制造业等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所从事木材加工、室内设计的高级技术人才。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下,以木材加工为代表的林业工程行业随之崛起,与国外进行技术引进等涉外活动也更为广泛深入。因此,传统的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为测试指标的普通用途英语(EGP)教育与社会亟需的复合型的发展要求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既难以满足相关部门、用人企业的要求,也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在相关岗位的发展空间。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内诸多学者的关注,如章振邦指出,“高校英语教学迟迟不与专业挂钩,怎能要求学生毕业后走上需要专业英语的工作岗位?”[1]可以说,使学生掌握专门用途英语(ESP)已经成为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 我国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课程现状。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部先后于2003年、2004年重新修订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对比之下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方面区别度越来越小。如《标准》要求“高中毕业生英语词汇量达到3300-4500个”,而《要求》规定大学生达到“词汇量也只是4500个”。[2]反观目前国内开设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院校,真正重视学生专业英语技能培养的高校着实不多,大多沿用以EGP为主、ESP为辅的传统课程设置,而且后者学时少,学分低,这不仅反映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滞后,也表明了大学生正在接受过度的普通英语教育。因此以下的抽样调查结果也是合乎情理:学生反映外语能力“没有提高为23.6%,反而下降的达到20%”。[3]
2.学生现状。
从知识结构来看,木材工程与科学专业的生源主要是本科第一批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水平普遍较好,在大学期间都能较顺利地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更不用说EGP课程的期末考试,这就容易使他们沾沾自喜,滋生学习英语的懈怠心理,殊不知应试能力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应用能力的增强,有效服务于未来岗位还有赖于ESP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从学习动机来看,由于林业工程专业ESP课程大多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4]通过“词汇——朗读——翻译”形式逐字逐句地讲解课文内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管学生也在听课,但由于缺乏师生的互动性和内容的实用性,他们的思维长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厌学甚至逃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3.师资现状。
目前,针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低年级学生的EGP课程全部由英语教师承担。他们的学历背景大多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从词汇、语法到句法的初级阶段可谓游刃有余。但是进入高级阶段,即ESP课程阶段,由于他们很少拥有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背景,因而对专业知识的讲授往往力不从心。基于此,有的学校开设的ESP课程都由木材科学系内部教师承担。后者在授课过程中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凸显了一些问题:由于专业教师缺乏相关的语言教学经验,只关注英文文献的阅读与翻译,如目前广泛采用的由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导读》,对交际表述能力的训练是少之又少,这与ESP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背道而驰。加之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各司其职,鲜有交流,师资情况令人堪忧。
4.考核现状。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评估EGP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自1987年实施以来,其影响力不容小觑。不少用人单位仍然将其作为接纳人才的一项硬性指标,基本上要求大学英语四级以上,部分单位甚至要求提供英语六级证书;有些学校为了提升考试过级率,将大学英语四、六级与学位证书挂钩。这种纯粹重视语言认知、将笔试和口语考试割裂开来的考核模式,违背了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本质,[5]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ESP课程的重视程度。此外,在开设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ESP课程的相关院校,考核形式略显单一,多为专业词汇、句子、段落的英汉互译题型,是EGP考核的变相形式。
二 实施EGP 和ESP相整合的依据
1.EGP 和ESP的教学内涵。
普通用途英语即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是以语言教学、语言讲解和技能训练为主,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共核部分的教学。[6]由是观之,我国的英语教学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到各类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都属于EGP的范畴。专门用途英语即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可以看出,ESP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很强的实用性。以学习者的最终语言使用的目的,Jordan将ESP分为职业英语和学术英语,后者再进一步分为专业学术英语(ESAP)和一般学术英语(EGAP)。[7]
2.EGP 和ESP相整合的理论依据。
二语习得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分别从不同的维度为EGP和ESP的有效结合提供了坚实的依据。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只有可理解性的输入才有利于语言的产出,并提出了“i +1”的输入假设理论,其中i是习得者现有的知识水平,i +1是语言输入略高于习得者的现有水平。只有从i 过渡到i +1才能收到较好的习得效果。作为一脉相承的两个阶段,反复操练EGP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只有将EGP 和ESP有效整合,学生的创作活力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有助于巩固EGP和ESP相结合的意识。“最近发展区”指的是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前者是现实的发展水平,即“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后者是潜在的发展水平,即“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8]EGP是习得者自接触英语以来孜孜以求的通用知识,可谓第一个发展水平;ESP是习得者在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通力合作下需要培养的英语应用技能,可谓第二个发展水平。正如刘法公教授指出,前者是后者的“必备条件”,后者是前者的“扩大和延续”[9]。
3.EGP 和ESP相整合的现实依据。
EGP和ESP的无缝对接顺应了我国木材工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低碳加工的倡导、经营模式的革新、产业工艺的升级无不需要加强与国际间的密切合作,因此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此外,它也顺应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要求》规定,大学英语应该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为主要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并且将专业英语作为必修课纳入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可见,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体系中EGP与ESP不是各自为阵的,EGP是以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教学目的,重在打牢英语基本功;ESP重在培养学生在特定的工作中行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以适应今后的事业追求。
三 整合EGP 和ESP教学模式的设想
1.课程设置。
根据林业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并考虑到人为割裂所带来EGP、ESP教学内容的各自为阵,笔者认为林业工程学科的EGP+ESP课程设置宜根据各自的教学内涵,改善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分离状态,实行分层、分类的不间断教学(如表1),逐步向专业化发展,从而缩短进入特定工作角色的适应期。
表1 “EGP+ESP”教学模式课程设置
2.教法学法。
传统的填鸭式式教学令英语的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只有构建多维互动,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意义构建者和展示者,才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如下:在课堂互动学习模块,可以注入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教学理念,即以学科内容为依托,以同步交互模式达成EGP向ESP的循序过渡。如在授课过程中引入学习工作坊,基于主题模版,布置具有专业交际意义的写作任务,像各种商务谈判、产品设计分析等,学生分别扮演收集资料者、分析资料者和课堂展示者的角色,使学生组织协作,彼此受益。在网络交互学习模块,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如利用MOOC教学资源,以异步交互模式,将与阶段性学习相关的开放性问题发布在讨论交流平台,为ESP教学争取更多时间的同时,也为提升师生双方的逻辑思辨能力大有助益。
3.师资队伍。
EGP教学与ESP教学有效结合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教师团队的建设,这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造性、探索性的双向合作转型势在必行。一方面,建议英语教师积极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强另一学科的专业认知。如鼓励常年讲授木材科学与工程的公共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开展合作,成立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英语教研室,共同编写适合林业工程专业的教材。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向英语教师多多请教英语教学的先进理念,以完善ESP教学的课堂面授效果,并积极引领英语教师到相关企业实践,组织英语教师多参加课程建设讨论会,使英语教师掌握林业工程相关企业对专业英语的需求,以更好地担任相关课程。
4.考核形式。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多元化评价。首先,多样化的考试形式。ESP课程完全可以采用开卷的形式进行考核。例如在专业文献的翻译测试中,学生可以携带专业词典入场,在规定的时间内单独完成考试内容即可。其次,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除了教师评定,学生间的互评也是值得鼓励的。如在作业环节,责任连带的方式,即一人的作业由另一人审校,如果某人的作业出现错误而审校人未发现,双方均扣分。再次,形成性的评估范式。英语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鉴于此,档案袋评价无疑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体验活动的一剂良方。它记录着学生的英语学习历程,连续关注学生的一系列作品,如每课单词小结、每周学习诊断报告、听写测验、阅读日志、小组报告等。
四 结语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应用型本科专业,为了培养具有国际化交流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必然向普通用途英语与专业用途英语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循序渐进的课程设置、多维互动的教法学法、双向合作的师资队伍和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是值得推广的。
[1]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1~6.
[2]孔云军, 许楠. 大学EGP与ESP课程统整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5~167.
[3]蔡基刚. 制约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方向转移的因素分析[J].外语研究,2010(2):40~45.
[4]郑锦菁, 刘学莘. 面向国际化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反思及策略[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15(5):54~58.
[5]孙春. 大学公共英语ESP转向困境探析及对策[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64~67.
[6]邓春梅. 论高职院校EGP与ESP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4):150.
[7]Jordan, R. 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8]梁爱民. “可理解性输入”与“最近发展区”概念支架类型研究 [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
[9]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