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闻天经济伦理思想
2014-03-31余达淮张尚兵
余达淮,张尚兵,2
(1.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2.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论张闻天经济伦理思想
余达淮1,张尚兵1,2
(1.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2.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张闻天提出了极为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应随着革命、建设工作重心的变化而变化;应坚持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兼顾的经济道德原则;应遵循为人民服务,关心人民利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克服官僚主义、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并重及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等基本的经济伦理规范;经济行为道德评价的标准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而不同。这些思想具有系统性、批判性、继承性和前瞻性等鲜明的理论特色。重温这些思想,对当代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张闻天;经济伦理思想;价值取向;道德原则
在探索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过程中,张闻天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济伦理思想,提出了关于实现无产阶级利益,协调社会各阶级利益关系,明晰善恶价值取向的伦理道德观念、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评价,共同构成了他的经济伦理思想。张闻天经济伦理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其中许多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张闻天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张闻天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在一个较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在他的工作报告、会议发言、学习笔记、学术论文等资料中,蕴含着极为丰富和深刻的经济伦理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方面,张闻天认为,经济建设的目的应随着革命、建设工作重心的变化而变化,工作重心不同,经济建设的目的也应有所不同
革命战争年代,发展经济帮助革命战争的胜利是当时经济价值的主要目的,其次是改善工农生活,巩固工农在经济上的联合。早在中央苏区时候,他就指出,“我们党的任务是集中苏区的一切经济力量,帮助革命战争,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在这中间巩固工农在经济上的联合,在经济上保证无产阶级的领导。”[1]340在东北工作时期,解放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经济建设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他指出,“东北全党今后必须把经济建设的任务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为增加东北的物质财富与军事供应品,而进行积极的斗争。”[2]57这些思想对加强根据地经济建设,巩固工农联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指明了工作方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的工作重心因而随之发生了变化。张闻天认为,这时候经济建设的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2]485。
2.在经济道德原则方面,张闻天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现实的物质利益诉求,并紧紧围绕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来论述经济道德的基本原则
首先,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者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而去“空谈什么抽象的政治或伦理道德原则。”[2]485在庐山会议上,他对工作中忽视个人利益的“左”的倾向提出了批评,并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承认个人利益,“如果社会主义不能满足个人物质、文化需要,就没有奋斗目标,社会主义也就建设不起来。”[2]335其次,他认为,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利益是辩证统一的,“计较物质利益,并不只计较个人利益,也是计较国家、集体的利益。”[2]350再次,关于三者之间矛盾的解决,他精辟地指出要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全面照顾。实际上,他在此明确地提出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利益兼顾的经济道德原则。
3.在经济伦理规范方面,张闻天在革命、建设的各个时期,根据形势的需要,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观点
(1)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关心人民利益
张闻天一生中,始终把服务人民,为人民谋利益放在革命、建设的首要地位。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他指出:“为人民大众服务,原来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唯一任务。”[3]251在辽东省委工作期间,他在谈到革命胜利后的干群关系时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其目的都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利益。”因此,“人民的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好坏的标准。”[2]125在广东肇庆时期,他针对“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他又一次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除了人民利益以外,党就没有其他利益。”[2]496同时,他指出,为人民服务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并且党要把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此外,他还特别强调以物质的利益去吸引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发动群众组成强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多次指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时,应与群众切身利益联系起来。”[4]因为“只有关心与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才能动员群众积极参加革命战争”[3]79。
(2)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
不管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张闻天一直坚持厉行节约,坚决反对浪费和克服官僚主义。早在东北即将全面解放之际,他就谆谆告诫全党:“必须在干部中反对由于全东北解放局面的出现,由于重新从乡村进入城市而可能产生的铺张浪费、享乐腐化、太平无事的倾向,这种倾向对于今后的斗争与工作是非常有害的。这种倾向现在已有若干萌芽,应提起全党严重警惕。”[2]61庐山会议上,他顶着巨大压力,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浪费严重的情况进行了善意的批评,指出应该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合理调配资金;应该实行节约的原则,反对满不在乎的“大少爷”作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做“特约研究员”期间,他多次指出,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把每一分钱用来工业化”,要“反对官僚主义。”[2]416
(3)要坚持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
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张闻天在实践和理论中一直贯彻着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将劳动与否作为衡量道德善恶的标准之一。解放战争时期,他指出:“劳动是最光荣的”[3]360,并且鼓励群众争取劳动模范、劳动英雄与生产模范工作者的光荣称号,为建立生产模范村与模范生产小组而进行革命竞赛。1948年,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张闻天及时指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一切财富,才能进一步改善生活。”[3]396要“提倡劳动是光荣的、不劳动懒惰是可耻的观点。”[2]57庐山会议上,他又一次告诫全党:“按照多劳多得原则,劳动好,对国家贡献大,所得报酬就多,生活就富裕,富是由于劳动好。这样的富对个人好,对国家更好。它是应该的,光荣的。由于不爱劳动,好吃懒做而使生活穷苦,是活该,是可耻的。”[2]335
(4)经济利益的分配中,要坚持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
张闻天非常重视分配问题的实践与研究。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就特别强调农民土地的分配问题,这对于满足广大农民的最基本利益进而动员他们参加战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于经济利益的分配,他一直坚持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因为“这是社会主义的原则”[2]349。在庐山会议上,针对有些人把供给制、公共食堂等同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错误看法以及“吃饭不要钱”等错误做法,他进行了批判,并指出:“要坚决贯彻按劳分配”,“不能搞平均主义”[2]334。他认为按劳分配的原则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水平,最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不能超越现有生产力水平,而去实行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行的按需分配的原则。他还认为:“按劳分配既反对平均主义,也要求消除工资上过分的、不符合实际劳动支出的差别”[2]355,这实际上是他以理论家和革命家所具有的独特眼光,提醒全党要注意分配中的公平问题,这对于解决当前收入分配中的差距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5)要坚持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并重
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并重是张闻天一直坚持的经济伦理原则。在革命战争年代,精神鼓励对发动群众参与战争,最后夺取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但张闻天并不否定和排斥物质鼓励的作用,多次论述物质鼓励对群众参战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指出:“经济生活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人们的精神。精神一经发动,也就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2]355因此,生产中应“是物质鼓励加精神鼓励。怕说物质鼓励是不对的。”他还指出:“精神不能离开物质,无物质就无精神”,“精神鼓励是必要的。说明为什么一个人要受到物质鼓励,也就是一种精神鼓励。”[2]354
(6)要坚持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解放战争时期,张闻天指出:“农村雇工生活的相当改善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要把工资及待遇一下提得太高了。因为这一方面会引起富农与富裕中农的不满;另一方面会引起雇工本身的失业。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我们要注意拉拢商人与资本家,要他们投资生产事业,提倡劳资合作,实行分红制度,以达到在发展工商业的条件下,一方面改善工人生活,同时使资本家有利可图。”[3]316在革命即将胜利之时,他提出在发展国营、公营工业的同时,也要想尽各种办法去发展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私人资本主义的企业。同时,他还指出在经济建设中必须坚持“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要反对对私资的过高要求及把私资限制太死的“左”的倾向与使私资无限制的发展,无限制的剥削的“右”的偏向。这些思想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实现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过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在经济道德评价方面,张闻天认为经济行为道德评价的标准,是随着社会、时代和经济建设目的不同而改变的
张闻天对私人经济存在的合理性,作了深刻的阐述:“凡国营经济及合作社经济力量所不及的地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相当的发展,在生产与交换上都有其一定的建设与积极意义,决不可轻视,决不可以过早地采取限制现时还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办法。”[2]39他对富农经济存在的合理性也作了详细的论述,他说:“这种新富农经济,对于发展农村的生产力,有其一定的进步作用。”[3]3951962年,他对开放集贸市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作了科学的论述:“这样做,不但有利于调剂本地区的有无,而且也有利于调剂各地区之间的有无,有利于挖掘全国许多没有动用的物质资源和潜力,有利于发展农工业生产和满足群众生活上和生产上的需要。”[2]432但是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背景,张闻天这些思想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反而遭到了不公正地批判。
二、张闻天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张闻天经济伦理思想,是张闻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经济与伦理紧密结合,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
第一,系统性。张闻天经济伦理思想是一个有机整体。张闻天通过对经济与伦理道德关系的系统阐述,深刻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经济行为的道德原则以及经济行为的道德评价,揭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人们必须遵守的经济伦理规范,形成了比较全面、系统和独立的思想体系。张闻天经济伦理思想的这个特点表明了张闻天对经济与伦理道德关系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这对于我们全面把握其思想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批判性。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张闻天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独有的智慧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大胆批判经济行为中的错误思想,并提出正确的观点。如在革命战争时期,张闻天批判了忽视群众切身利益的思想,提出要尽量满足群众的物质利益的诉求以促进群众支持战争的热情;在庐山会议上,张闻天批评了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经济伦理思想,提出经济行为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以及要坚决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三,继承性。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声之一”,早在关于《社会问题》的政论中,张闻天就初步介绍了“废除土地私有制度,所有地租,概归公有”和“农工互相联合,渐废城与乡的差别。对于全国国民,用同等的平均分配”[1]9等蕴含着深刻经济伦理思想的《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的十条纲领。后来,张闻天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吸收和消化马克思主义的分配伦理思想,最终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和“反对平均主义”等经济伦理思想。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5]。张闻天非常重视这条原则,并多次深度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观以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兼顾的道德原则。以上表明,张闻天经济伦理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四,前瞻性。具有前瞻性是理论家应有的理论品质。张闻天站在时代的高度和怀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在革命和建设中能够高瞻远瞩,提出了前文所述的许多具有前瞻性的经济伦理思想。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些思想需要与时俱进,但如为人民大众服务,关心人民利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克服官僚主义,按劳分配,劳动光荣等经济伦理思想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三、张闻天经济伦理思想对当代的主要启示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重温张闻天的这些思想,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第一,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战争时期,张闻天曾多次论述经济建设对于取得战争胜利和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张闻天更是明确提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经济建设目的。由于各种原因,他的这种思想当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但对当代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第二,必须继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切实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不管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张闻天始终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关心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思想。正是因为党始终坚持并贯彻落实这种思想,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党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了损害,进而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庐山会议上张闻天对此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但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长期蒙冤。改革开放36年来,我们党一直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置于最高位置,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也不断高涨。当前我国正处在矛盾的凸显期、改革的关键期,党应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必须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马克思指出,在社会主义阶段必须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而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作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张闻天始终坚持这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在实践中坚决反对种种“平均主义”的倾向。1949年以后,“共产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践证明了张闻天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当前,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现象,我们应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制度,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6]。
第四,必须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反对贪污腐化和克服官僚主义。铺张浪费,贪污腐化和官僚主义违背党的宗旨和性质,大大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因此,张闻天所一直坚守的“反对铺张浪费,反对贪污腐化和克服官僚主义”的思想不能丢。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严重;一些领域贪污受贿、消极腐败现象严重[7]。若不及时扭转,必将影响到党的建设,必将影响经济建设沿着正确轨道前进,进而影响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对于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张闻天文集:第1卷[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90.
[2]张闻天文集:第4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3]张闻天文集:第3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
[4]张闻天文集:第2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 8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6.
[7]刘鹏.改革开放以来军队反腐倡廉建设研究述评[J].军事历史研究,2014(1):22-30.
A8
1671-4970(2014)04-0010-04
10.3876/j.issn.1671-4970.2014.04.003
2014-05-15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3BZX082);河海大学中央业务费项目(2012b08414)
余达淮(1962—),男,安徽歙县人,教授,从事经济伦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