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个对接”为导向的妇产科护理教学改革初探
2014-03-31向太平
向太平
(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 河源 517000)
以“五个对接”为导向的妇产科护理教学改革初探
向太平
(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 河源 517000)
探讨在教育部“五个对接”精神指引下,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教学方法与课程改革思路。
五个对接;妇产科护理;产教结合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鼓励各地、各行业从自身实际出发,实行多种形式的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1]。这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根本要求,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理解并贯彻好“五个对接”精神,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组织开展了《妇产科护理》教材及教学安排调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以粤东北地区部分医院领导、妇产科医护人员和我校护理专业实习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表50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486份,有效回收率为97.2%。
2 调查结果(见图1)
图1 妇产科护理调查结果
2.1 医院工作人员对妇产科护理教学的整改建议
通过与医院领导及妇产科医护人员座谈了解到,目前医院工作人员认为我校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课堂教学与工作实际差距较大,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太多、陈旧,临床应用内容欠缺,学生到医院后需要重新培训,相当长时间内不能独立值班。建议学校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增加实践、实习课时和内容。因此,学校必须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创设实际工作情境,切实提高学生的妇产科护理技能;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等。
2.2 三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对妇产科护理教学的整改建议
三年级护理专业学生认为,教材总体质量较高,但理论知识偏深、偏难,过于重视理论推导,不能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重要章节内容较难理解,如正常分娩机制、女性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等,这些内容应该表述更加翔实、易懂;建议精挑细选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的自测题;创新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地完善相关内容。
3 结果分析
我校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反感“灌输式”教学。调查显示,72.6%的学生理解妇产科护理理论知识有困难。另外,我校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和郊区,虽然学生学习基础差,但吃苦耐劳,动手能力比较强。因此,建议降低妇产科护理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求,以利于学生增强学习信心;适当增加实训、实习时间,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毕业前掌握妇产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4 措施
4.1 构建以“妇产科护理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遵循妇产科护理活动导向原则,宏观上构建适应妇产科护理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微观上设计相对合适的课程类型。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职教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会主任姜大源教授关于课程的开发是这样说的:“知识总量没变,只是知识排序发生变化,也就是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课程。”[2]因此,我校妇产科护理课程必须以妇产科工作过程为导向来开发和设计,加强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首先,将一系列的妇产科护理专项能力训练转化为教学单元(或模块),并将专项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每一教学单元包括相应的知识、技能、态度及考核标准。然后,对妇产科护理全部教学单元(或模块)进行归并、综合形成教学活动,并按照相应专项能力在妇产科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频度、内容的难度和要求掌握的程度对各个教学活动内容进行排序,由浅入深,先易后难,让妇产科护理课程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心理认知顺序进行最佳结合,先专项后综合。课程标准应列出教学内容、学习训练时数、教学方法、教学资料、考核考试的标准和方法等。
4.2 改进教学方法
按照妇产科护理活动过程和教育规律设计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体现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实现教学过程活动化。将妇产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打破原来理论知识与实训分离的模式,在兼顾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及素质提升和项目过程系统化的原则下,突出妇产科护理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工作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具有非常清晰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如推广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场景教学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能力。教师课前准备好项目(妇产科临床项目任务),将项目交给学生,每组学生进行分工、通力合作,任务完成后由代表汇报情况,最后由教师统一点评。这种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感受工作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组员互相帮助,培养了合作精神[3],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4.3 妇产科护理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完善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的基本规范和教学要求,加强我校护理专业实验室及实习(见习)基地建设,推行“做中教,做中学”理念及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4],确保学生毕业能够达到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技能考核要求。组织开展妇产科护理任课教师专题培训和临床进修,教师通过与一线临床专家的交流共同参与妇产科护理教学项目设计,让学生真正了解医院妇产科的真实情况。教师在医院妇产科的实践锻炼,既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又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及课程素养。加强临床实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建设一支妇产科临床技能和教育教学功底过硬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需要;建立以校本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为核心的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实现教师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指导者”“技能教练者”转变[5]。
[1]王才新.中职教育加强“五个对接”的实践与思考[J].江汉商报,2012(5):17.
[2]李晓明.中等卫生学校教学改革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医学教育,1990(2):56.
[3]李鹰.试论“项目化”课程改革在实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2(15):102-104.
[4]邓艳葵.谈就业视角下的实践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3(9):40-41.
[5]李文君.“十二五”规划中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1):54-55.
G420
A
1671-1246(2014)05-0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