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民营企业化解融资瓶颈的研究
2014-03-31潘富杰
摘要:由于长期以来对民营经济的歧视,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束缚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活力,阻碍了以金融资源为代表的社会资源按照市场规则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配置,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无谓损耗。文章从中国民营企业的自身特点出发,针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瓶颈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中国民营企业;企业融资;融资瓶颈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4-0011-0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深入,整个中国的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深刻转变,逐步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非公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增加就业、创造税收、提供财富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都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但由于我国政治、经济层面,长期以来对民营经济的歧视,造成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民营经济遭受了现实生活中的中遭受了种种不公待遇,突出的表现就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制约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阻碍了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对社会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当前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尤其是在如何促进高效的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健康发展上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瓶颈期,我们应认真研究分析如何化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
问题。
1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从企业层面看,我国的民营企业存在如下特点:
(1)数量众多,规模不大。据《第八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告2005~2007年》统计资料,2007年底全国民营企业户数约为603万户,但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才170.3万元,且规模大小悬殊,超过100万元的仅133.6万户,占24.2%,绝大部分私营企业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下,占比为75.8%。大都以小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生产等形态存在,很多企业生产未达到规模经济。
(2)行业分布上集中在中低端产业、下游行业,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由于国家在资源型行业和金融行业等重要经济领域的政策性准入限制,以及部分行业的自然性垄断,上游产业和金融行业基本都被国资垄断或绝对控股,民营资本无法介入,因此民营企业在行业分布上大部分都集中在产业链的下游或中低端产业,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私营企业所从事的行业趋于多元化,但主营行业仍集中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截止到2007年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民营企业的产业统计为:第一产业占2.1%,第二产业占32.9%,第三产业占65%。
(3)资本结构单一,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资本积累速度缓慢,资金获取成本高,银行贷款规模有限,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速度。据《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6.6~2008.6》抽样调查的统计分析,国有银行仍是民营企业贷款的主要来源,所占比重达到62.3%,其次是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占比达到20%。
(4)经营管理权高度集中,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弱。在我国民营企业中家族式企业占绝对比重,约占总数的70%,据统计2007年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约占72%,独资公司占比15.1%,股份公司约5.7%。经营管理高度集权化,部分企业就是一言堂,所有者的意志就是企业的战略,所有者的理念就是企业的理念,由于企业决策中的浓重个人色彩,再加上职业经理人团队建设相对落后,企业员工流动性强,决策机制不够科学、严谨,企业所有者的综合素质和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企业的兴衰存亡,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不强。
(5)组织架构不健全,管理手段粗放而简单,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和系统。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民营企业还处在企业发展业态的初级和中级阶段,由于大部分企业未达到规模经济,企业大都首先强调的是生存和效率,所以在企业组织架构搭建上,在人员的使用上大都存在处处节省的问题,企业内部存在分工不清晰,授权不充分,责任不明确,重视个人作用而忽视团队的建设等问题。企业的管理制度建设滞后,管理手段相对简单而粗放。
(6)企业发展缺乏战略的长期引领,企业内部在经营管理决策上容易出现短视行为,组织的外向型表现不够稳定。当前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家对民营企业的主流印象就是“小而众”,各界对民营企业的稳定性存在很强的不信任感。由于民营企业发展中很多缺乏长期的战略引领,导致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决策的连续性不强、经营理念不稳定,决策上易急功近利。
2 当前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状况分析
从近几年全国民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来看,当前影响我国民营企业生存的前五大影响因素分别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产能过剩,能源涨价,原材料涨价和资金困难,而所有成本的上升又加剧了企业的融资困难,因此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性瓶颈。
民营企业的行业分布局限、规模众小等特点决定了其融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特点:(1)融资规模小,满足不了企业正常发展需要;(2)融资速度慢,不能匹配企业发展速度需要;(3)融资成本高,无法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公平竞争;(4)融资渠道窄,导致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差,易出现现金流断链等问题;(5)融资方式简单,抵押担保成为主要的融资
手段。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已经形成了股市、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信托融资、财政补贴等融资方式,但真正能为中小民营企业所利用还大都局限在银行贷款和部分创业板二级市场等,民营企业很难通过债权、股权或企业信用融资的渠道获取一手资金。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高,连续三年的盈利要求等硬条件限制,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获得上市资格。中小企业被政策性地排斥在资本市场之外,无法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民营企业有着急切的资金需求,但在银行贷款方面,民营企业获取一笔银行贷款要缴付高达50%的保证金,资金的杠杆作用被严重弱化,制约了企业发展所急需的融资规模;通过发行股票融资的民营企业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凤毛麟角;而在债券市场上,由于民营企业缺乏连续性的信用评价数据,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来获取低成本资金的可能性也很少。
综上所述,金融资源没有真正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配置原则,目前还停留在是“姓国”,还是“姓私”的不公平对待阶段,因此,不能不导致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低下,也就无法实现资金效用的最大化。并且由于真正需要资金解决发展瓶颈的民营企业拿不到资金,这也加剧了当前出现的市场充裕的流动性无法注入实体经济等一些现实问题。
3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政府逐渐意识到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日益严峻,很多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江苏等地区的企业仅仅是因为融资困难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现象,部分行业的龙头企业一夜之间关门倒闭,老板跑路,给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和负面作用。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政府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但收效甚微。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3.1 从政策影响层面看
我国经济各个层面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很深,从政府、银行或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等对民营企业还存在严重的歧视性做法,想当然地认为民营企业的信用融资存在很大风险。当前民营企业仅仅由于出身不好,无法像国营企业那样背书政府信用,导致其贷款手续繁杂,抵押条件苛刻,杠杆水平低,融资难度远远超过国有企业,这种全社会范围内的长期政策倾向性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
拓展。
3.2 从融资产品的创新性和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上看
当前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低,国外金融机构的成熟企业融资产品无法进入国内,竞争上的天然屏障导致国内金融机构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动力不足,银行或金融机构在业务开拓上都挑肥拣瘦,大都团团围住大型国企来提供金融服务,而真正俯下身来服务于广大民营企业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并不广泛,只是近几年才有些转变。但民营企业目前的融资大都局限于抵押担保贷款,纯粹的信用贷款难以付诸实施;而抵押贷款又因为银行或金融机构提出的抵押条件非常苛刻,融资效果很难尽如人意。
资本市场不成熟,体系不完善,融资渠道狭窄。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整体发展不够,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尚未建成,企业面向海外资本市场的融资通道至今未完全打通,真正能到美国、英国等金融中心市场融资的企业凤毛麟角,以上现实情况导致我们的民营企业从一级、二级市场融资、直接发债融资等渠道不畅通,从而间接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被拉高,使得民企与国企的良性竞争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
3.3 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阶段的特殊性来看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仅仅走过了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大部分企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和中级阶段,一般的规模较小,自身的资本积累时间太短,资本积累的规模不大,在资金的需求上仍然十分迫切,偿债能力弱;另外由于民营企业多年来组织架构的不健全,团队建设的落后,家族式或个人化的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组织稳定性差,平均生命周期一般为3~6年,自身财产抵押实力不足,国内对民营企业的连续性的信用评价体系的缺失等等条件上的先天不足,对银行或金融机构来讲缺乏可操作的信用基础,无形中增加了银行或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防控成本,提高了企业融资的准入门槛。
4 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是从法律上给予所有所有制形式企业平等地位,平等准入,公平对待。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都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则,提出了“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要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今后在不同行业的投资限制、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对民营企业应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归根结底来讲,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自身实力的增强,是促进民营企业融资的经济基础和必备的条件。
二是建立统一的、市场化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我认为政府应该大力倡导尽快建立国企民企平等化、评价指标完备、可操作性强、覆盖行业广泛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并以企业的信用评价为基础建立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规模、可融资渠道、税收优惠政策、人才择业推荐等相配套的综合社会信用评、选、用、修等机制。当前国内逐步出现了大公国际等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机构,但由于门槛高,条件苛刻等原因,大部分参评企业还集中在国营企业范围内,作为民营企业很难从中获取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政府今后要积极推动建立一个无歧视性的统一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与个人信用评价体系配套实施,为良性发展的企业提供公平的信用条件评价平台,为企业今后的融资提供可充分依靠的基础。
三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尤其是拓宽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包括积极探索并推出符合各行业特点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板块一、二级市场;积极推广经财政部许可,银行业认可的以企业信用评级为基础的企业债券的发行;建立市场化、规范化的风险投资体系,通过国家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逐步实施,要彻底打通民营企业通向海外、面向全球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让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金融资源来服务于自身的发展需要。
四是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当前我国银行体系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在针对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方面的产品创新步伐缓慢,还没有根据民营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在生产设备、土地购置、厂房建设、信用评价、股权置换等方面量身定做适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相关金融产品,来解决真正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的资金问题。今后金融机构不应把眼睛只盯住大型国企,而应真正重视数量众多、发展迅速、创新而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实现全社会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并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发展环境。
5 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涨的问题
一是多渠道融资,在信用融资之外,综合利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等多种方式,提高民营企业与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融资议价话语权,形成企业融资的最优方案,来降低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如企业在发展初期可通过私募股本的方式以股权换资金获取低成本资金,来获取发展初期所需的资金。或企业积极参与政府或行业协会的信用评级,通过不断改善经营,改进管理来不断提高企业的信用级数,从而降低未来的融资成本,获取银行或金融机构的更优惠融资条件。
二是探讨符合中国民营企业当前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推广如通过行业协会担保等方式来降低融资成本。比如采用以行业协会牵头,以行业协会内会员企业互保的方式来提高融资主体的资信水平,从而获取银行更适合的授信规模,解决单个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大家抱团取暖,共荣共赢,这样就能以多个互保企业的整体规模来获取比单个企业融资更多的融资额度和更低的融资成本。
三是进一步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通过盘活企业固定资产、动产等方式来解决企业融资问题,间接降低融资成本。比如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广企业厂房设备的融资租赁,以企业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或产成品等为代表的动产质押融资,以企业生产加工订单或外贸提货单等抵押融资,以企业应收账款作为质押的融资贷款等等。在不占用企业现金流的情况下,获取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通过加快企业资金流转,降低资金占用时间,间接地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参考文献
[1] 郭斌,刘曼路.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2,(10).
[2] 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第八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告2005~2007年[R].2009.
[3]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6.6~2008.6.2009.
[4]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资本市场与中国企业家成长:现状与未来、问题与建议——2011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2011.
作者简介:潘富杰(1977—),男,山东栖霞人,中国铁路物资北京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