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高校会计制度》特点及内容变化探讨
2014-03-30于丰
于 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财务处, 辽宁 阜新 123000)
2013年12月,财政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并要求新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制度是在1998年《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基础上,经过多次征询意见和反复修改而形成的。新制度更能真实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和预算执行情况,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1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的显著特点
1.1 体现我国财政改革的要求
新高校会计制度中,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改革、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
新高校财务制度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早在2011年,财政部就要求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从近年来的实践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1]。
非税收入改革给高校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主要是:上缴的范围扩大、学校资金进一步向财政高度集中、收费方式的改变、核算方式和管理内容模式的改变[2]。
新高校会计制度明确提出“科研事业收入不包括按照部门预算隶属关系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部门预算的实施,严格了预算管理,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是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和预防措施之一,也是我国当前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对于旧会计制度,新高校会计制度明确了固定资产的界定,简化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避免了以前对固定资产核算时小而全的核算方式,使相关部门能够将更大的精力放到更有价值的资产上,有利于资产管理。
1.2 增强高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新高校会计制度增强了高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2.1 将基建投资业务相关数据定期并入高校会计“大账”
旧制度下,基建会计核算独立于高校会计核算之外,违背了会计制度要求反映会计主体的整体经济活动这一基本前提,新制度明确规定了将基建投资业务相关数据定期并入高校会计“大账”。新制度要求将基建会计纳入“大账”,能够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高等学校的资产、负债和收支等整体经济活动[3]。
另一方面也明确了以高校现行事业单位会计为主体,合并基建会计,新制度的修订遵循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实现了一个会计主体的目标,完善了高校会计制度,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为事业单位全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发挥了会计信息的支撑作用[4]。
1.2.2 将校内独立核算单位会计信息纳入高校年度财务报表反映
当前,高等学校的独立核算单位主要有:校办产业、科技园、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的研究院、教育基金会、后勤服务实体等[5]。目前,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还处在分级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的摸索过程中,还没有独立核算单位形成有效的的内控体系,容易出现失误,从而直接或间接地给高校带来风险。从高校一个会计主体角度考虑,应当将校内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信息纳入高校“大账”或财务报表统一反映。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高校决策层全面掌握本单位完整的财务信息,也有利于银行、政府等有关部门在与高校交往中,正确评价高校财务风险和投资效果。
1.3 细化事业支出的分类和核算
为了更清晰地反映高等学校事业支出的结构,满足高校成本费用核算需要,新制度将“事业支出”科目拆分为“教育事业支出”、“ 科研事业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5个一级会计科目,分别进行核算和反映。通过细化事业支出,更为清晰地反映高校支出结构,为高校的内部成本费用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1.4 提升高校资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高校在资金来源方面具有多样性,从资金来源的角度不同进行区分,主要可分为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为了更好地反映事业单位资金运动的全过程,新制度通过设置“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分别核算和管理,有助于进一步实现事业单位资金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动态地反映事业单位多渠道资金的全貌和流向及最终的结转结余情况,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支出和分配行为。根据新制度规定,净资产新制度规定,间接地给出了净资产类几个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及相互结转关系。
1.5 强化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
事业单位实务中普遍存在的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资产计量口径不统一、相关资产不入账等问题,新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该种情况下资产的计量原则,要求在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将所取得的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此外,新制度对资产的内容进行了细化,新增加了“预付账款”、“ 在建工程”、“ 待处置资产损溢”3个科目。这些规定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促进取得的资产及时入账,通过资产的账实核对手段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1.6 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和账务处理规定
新制度与旧制度相比,会计科目由38个增加到54个。新增16个一级会计科目。科目的增加并不是简单的增加,而是完全取决于改革的目的和管理的需要。
1.6.1 新增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缴国库款、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收入7个科目。
1.6.2 为了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进行配套协调,新制度将科研事业支出科目拆分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5个一级会计科目。
1.6.3 新制度对资产的内容进行了细化,新增加了“预付账款”、“在建工程”、“待处置资产损溢”等3个科目。
1.6.4 新制度通过“累计折旧”、“累计待摊”等科目的核算,可以真实反映高等学校的资产。
1.6.5 负债的核算增加了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
1.7 提高了财务报表的通用性和有用性
新制度实行3+1会计报告模式。会计报表格式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附注组成。新《制度》取消了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同时新增了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和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针对性更强,可分析的内容也更为丰富,为高校财务核算人员提供了进一步的指导。
2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主要内容的变化
2.1 资产核算内容的变化
2.1.1 会计科目变化
新制度变化或新增的科目有: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短期投资、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投资、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累计摊销、待处置资产损溢。未变化科目有: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2.1.2 资产相关核算的主要变化
新增的核算项目有:在建工程的核算、计提折旧的核算、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和待处理资产损溢的核算。
2.2 负债核算内容的变化
2.2.1 科目的变化
新制度变化或新增的科目有:短期借款 、应缴税费、应缴国库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未变化科目有:应缴财政专户款、应付票据和代管款项。
2.2.2 负债核算的主要变化
负债核算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原借入款项区分长短期借款;
2) 应付票据到期无力支付转入“短期借款”;
3) 明确长期借款利息的处理;
4) 增加了“长期应付款” ;
5) 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内容改变。(包括社保、住房公积金)
2.3 净资产核算内容的变化
2.3.1 科目的变化
新制度变化或新增的科目有:非流动资产基金、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未变化科目有:事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2.3.2 净资产核算的主要变化
1) 用“非流动资产基金”一级科目取代了“固定基金”一级科目,用于核算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并对应设置了二级会计科目,能够更详尽地反映净资产的结构。
2) 增设了“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一级科目,用于核算滚存的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转结余资金。
2.4 收入核算内容的变化
2.4.1 科目的变化
新制度变化或新增的科目有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和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未变化科目有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
2.4.2 收入核算的主要变化
1) 教育事业收入:高等学校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通过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向学生个人或者单位收取的学费、住宿费、委托培养费、考试考务费、培训费和其他教育事业收入。
2) 科研事业收入:高等学校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通过承接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转化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等取得的收入。高等学校因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拨款,通过本科目核算。相对于旧制度,其范围扩大了,不分横向纵向,一律计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与原制度唯一的区别就是期末结转。
2.5 支出核算内容的变化
2.5.1 科目的变化
新制度变化或新增的科目有:教育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
2.5.2 收入核算的主要变化
1) 新制度将教育事业支出分为教学活动支和教学辅助活动支出。
2) 行政管理支出也是新增科目,它核算高等学校校级行政管理部门(不含各类学生思政教育部门)开展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以及高等学校统一负担不属于后勤保障支出的工会经费、诉讼费、中介费、印花税、房产税、车船税等。
3) 后勤保障支出
本科目核算高等学校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活动提供后勤保障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4) 离退休支出
本科目核算高等学校负担的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津补贴等基本支出。 新制度把离退休支出单独分离出来,调整了支出的分类和核算口径,目的是为了成本核算的需要,也是强化管理的需要。
2.6 会计报表内容的变化
新会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报表结构和体系,实行3+1会计报告模式。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附注。新制度优化了财务报表的结构,进一步提高了财务报表的通用性和有用性。
3 实施新的《高校会计制度》的建议
为全面贯彻执行财政部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提升高校会计信息质量和财会管理水平、强化高校资金的科学化管理、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特提出一下建议:
3.1 强化财务人员岗位设置和业务管理,真正达到财政改革的目的
首先,财政改革给对会计核算和会计人员岗位分工提出了新要求。高校要审时度势,按照内部控制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重新进行岗位的设置或调整,明确职责权限。
其次,强化管理,提高效率。票据是高校收入的法定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也是各级部门进行检查监督的重要依据。票据管理是收入管理的源头,因此加强票据管理,有利于规范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
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改革、部门预算、资产管理改革等财政政策的执行,对高校的预算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对预算编制合理性、执行的严肃性、分析的科学性、考核的规范性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控制,建立科学的预算控制体系,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执行差异,使得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不断趋于科学合理,真正达到财政改革的目的[2]。
3.2 加强新制度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各类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首先,新高校财务制度体现财政改革要求的变化,这就要求单位会计人员对国家政策法规和财政改革知识进行全面理解和掌握。
其次,财政改革需要借助于先进的信息系统实现电子化业务流程管理,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要求单位会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信息技术。
最后,高校新会计制度要求基建投资业务相关数据定期并入高校会计“大账”,这就要求各类会计人员提高各自的业务水平。实际工作中,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通常只熟悉核算各自业务,而并账处理不但需要会计人员对基建经济业务有较高的处理水平和较强的综合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还需要会计人员精通高校事业会计法规制度。
3.3 强化领导、部门协作,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高校会计制度调整涉及而广,其具体业务会涉及到除了财务人员以外的高校内部其他相关部门,甚至会影响到个别单位和个人的利益。这就要求强化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按照《新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就从法律上要求单位负责人在内控制度的建议上、人员培训及任用上起领导、监督作用[6]。高校各层次的高层管理者要有积极应对的态度,转变观念,密切配合,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7]。
3.4 健全完善业务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使得财务工作有章可循,井然有序。通过规章制度,确定每个人的责任和权利,规范平时行为。
其次,要细化财务工作流程,制定科学、详扭、周密的管理细则和业务操作流程,针对关键环节实行统一操作流程,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打造可靠的资金运作平台与安全屏障。在合理的核算机制下,确保高校的财务工作步入正轨,并日渐成熟[8]
3.5 贯彻和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
新高校财务制度在资产核算、负债核算、净资产核算、收入核算、支出核算、会计报表等方面都有变化。总体上看,突出体现了预算、核算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财务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有两点:
首先,在日常工作中,预算、核算以财务编制尽量细化,并严格执行,从而减少预算执行中的随意性,防止资金的随意流失和浪费。要坚持预算编制的严肃性,防止随意变更财务编制。预算执行中要严格按照预算实施[9]。
其次,实施好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对整个学校及下属各系、部的财务计划及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立刻预警或禁止,也可将整个学校和各系、部的财务信息传递给学校决策者和各责任单位,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做出相应决策。还有利于将财务人员从繁琐的核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分析中,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顺利完成。
[1] 王云芝. 试论财政改革中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J]. 中外企业家,2009,(07):46.
[2] 高红梅.政府非税收入改革对高校的影响及其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6,(06):43-45.
[3] 陈俊杰.高校新旧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J].会计月刊,2014(01):31-33.
[4] 朱荣,陈良凤.新旧高校会计制度下高校基建核算的比较及建议[J].高校财务,2014,(01):122-123.
[5] 张文娟,贾秀梅.高校二级独立核算单位财务风险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8,(05):33-34.
[6] 张瑞稳.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探讨[J].技术经济,200,2(10):55-57.
[7] 司伟娟.对实施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J].财务会计,2014,(03):47-48.
[8] 言文,晏臻.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10,(06):32-33.
[9] 邹华.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初探[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0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