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梦的高校党组织建设
2014-03-30钟钛申
钟钛申
(福州大学 党委组织部,福建 福州 350116)
基于中国梦的高校党组织建设
钟钛申
(福州大学 党委组织部,福建 福州 350116)
中国梦与党组织在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等要素上具有内在的同一性,通过阐释中国梦与党组织的“三力”,进而揭示中国梦与党组织建设存在“目标指向与战斗堡垒”、“话语体系与建设内涵”、“梦想驱动与组织行为”等三大关系,由此立足高校实际,从“嵌入与建构”、“融入与共生”、“促进与反哺”、“感召与自觉”、“推动与创新”等方面阐释中国梦话语、中国梦教育、助力中国梦、树共同梦想、创组织特色,旨在寻找中国梦与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契合点。
中国梦;高校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契合点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作出了全面阐释。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中国梦”迅速成为一个全国上下热议的话题,并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理想信念的汇聚,其蕴含的责任担当、精神能量与文化气质贯穿在“中国梦”爱国主义、特色道路、集体主义、个人价值、天下大同五位一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中国梦”不灭的灵魂。[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是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中国梦,大学要以实干助力、以创新加速,高校党组织更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一、中国梦的“三力”
第一,中国梦的创造力。一个国家或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培养、发展、保护社会成员的创造力。在“凝聚中国力量”上,习近平给中国梦赋予了新意——这就是人民之梦。用他的话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4]可见,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社会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焕发创造力,也只有把每个人的创造力凝聚起来,才能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力量,才能保障中国梦的实现。从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看,来自于每一个公民的创造力,就是实现中国梦的内生原动力。从这种意义上说,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就是凝聚亿万人民创造力的过程,就是通过中国梦呼唤催生每一个劳动者自身创造力与能动性的发挥与施展,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整体合力。
第二,中国梦的凝聚力。在社会转型分化的背景下,个人的梦想与阶层、群体的梦想往往各有诉求甚至大相径庭。要在观念波动、利益多元的社会转型期形成推进社会发展的整体合力,需要有个共同梦想来求同存异、形成共识和凝聚力量。凝聚力量,在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题中首次出现,说明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及国内思想多元、利益多样、社会分化的现实挑战面前,形成统一意志、共同理想,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朝着既定目标奋进尤为重要。用什么来凝聚力量,习近平同志给出了答案,这就是中国梦。通过中国梦把不同阶层、群体、年龄、民族等的梦想汇聚为一个共同的追求和愿景,通过共同梦想把13亿人的力量凝聚起来。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5]
第三,中国梦的战斗力。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激起了强烈反响,更是吹响了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深化改革的动员令。为强化和提升中国梦的战斗力,党中央出台实施了一系列关于转变作风的规定。作风就是形象,就是战斗力。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谆谆告诫我们,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理想是唤醒人们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而作风则是实现理想的坚强护卫和现实条件。没有理想,任何一个组织、国家和民族,都会失去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导致意识混乱、停滞不前。没有纪律,任何一个组织、国家和民族,都会成为一盘散沙,失去凝聚力、战斗力。好的作风,形成巨大的凝聚力,造就坚强的战斗力。国家有“强国梦”,军队有“强军梦”。当然,中国梦的“战斗力”也体现在强军上。
二、党组织的“三力”
第一,党组织的创造力。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既表现在外在行为,又体现为内在精神,其行为表现和精神品格具有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不囿于陈规、勇于变革、敢于超越、锐意创新等特征。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归根结底是个精神状态和事业心、进取心的问题,就是要有与时俱进、奋发进取、有所作为的精神风貌,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要有工作的高标准,争第一、创一流、当先进的劲头。高校党组织处在学校事业发展的第一线,置身于推动工作的最前沿,对新形势下基层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最清楚,对如何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也最具有发言权,这也就为激活催生创新思维营造了环境,提供了条件。为此,高校党组织要善于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主动迎合诉求,充分挖掘和释放潜在的创造力。[6]
第二,党组织的凝聚力。所谓凝聚力,一般是指团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关联以及对组织目标认同的程度。党组织的凝聚力体现在党组织的亲和力、思想教育的渗透力、党员干部的感召力、党员个人的人格魅力、党内活动的吸引力等方面。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党的凝聚力在高校基层组织中的具体体现,是高校党员和广大师生对党的纲领、理想、目标、价值观念以及方针政策认同的反映,主要包括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对广大党员的吸引力、广大党员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对广大师生员工的吸引力等三个方面。高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四大功能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这就要求高校党组织必须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把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努力解决事关学校事业发展和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7]
第三,党组织的战斗力。党章中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战斗力是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有机融合和不断提升的结果。党组织的战斗力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态概念,蕴含着审视形势的眼力、驾驭全局的能力、战胜困难的毅力、开拓进取的创新力,综合这些形成的整体合力,才是党组织的战斗力。它不是个体力量的简单总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创造力和凝聚力的不断提高得到不断的提升。衡量一个基层党组织是否有战斗力及其强弱,就是要看它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实际效果。[8]为此,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力,主要表现在各级党组织要为大学四大功能的发挥提供坚强堡垒,并且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升战斗力。
三、中国梦与党组织“三力”建设的关系
第一,目标指向与战斗堡垒的关系。中国梦在内容上具体展现为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在为了谁的问题上表现为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人民,但目标指向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人民、为人民造福,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将最终落脚于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9]中国梦能否实现,关键在党。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党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想肩负起历史重任、经受住时代考验,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党锻造成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基层党组织而言,就是要把党的目标内化为组织的共同理想与信念,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把每一位党员打造成先锋模范。
第二,话语体系与建设内涵的关系。一种政治话语要发挥其强大的社会规训潜力,最为有效的策略是对其进行概念化处理,同时获得对概念本身的命名权和解释权,使其成为一个承载意义的符号载体。政治话语的符号化过程,总是或明或暗地发挥着社会改造功能,即试图在道德提升、价值规约、精神引领、秩序构建等层面“有所作为”。在各种话语的诠释体系中,中国梦就是一个时代特别强调的概念符号。如同其它一切概念化表征的政治话语一样,中国梦将嵌入社会文化生活的深层结构,作为一种“指导精神”引领一个时代的前进方向。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赋予高校党组织建设以丰富内涵。要通过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10]
第三,梦想驱动与组织行为的关系。梦想存在的最大价值不在于总是停留在梦中,而在于激发、引领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梦想是前进的驱动力。可见,中国梦不是停留在思想和观念之内作纯粹的理想和缥缈的想象,而是能够激发行动意志、具有行动能力并最终能够得以实现的梦。[11]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增强组织凝聚力,除了要有共同的愿景,还要促使成员与组织发生利益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是让中国人都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没有个体的富裕和幸福以及作为个体集合的人民的富裕和幸福,发展就不算成功,复兴就不算完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工作,以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而添砖加瓦。[12]
四、中国梦视域下的高校党组织建设
党的创造力体现在一级级组织和一个个党员身上,党的凝聚力则是把组织和个人的创造力积聚到一起,从而形成党的整体的坚强战斗力。[13]基于中国梦和党组织在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上的内在同一性,以中国梦视角探讨党组织建设,既可以为创新党组织建设提供思路,也可以为保障中国梦实现提供路径。
第一,嵌入与建构:中国梦话语。中国梦是政治理想和执政理念的浓缩,也是执政理念和人民理想的统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彰显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实现中国梦与三个必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构成一套独立的话语体系。在高校党组织建设中嵌入与建构中国梦话语,增强政治话语适应性和附着力,是提升中国梦渗透性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坚持合理的现实性、科学的创新性原则,把中国梦话语嵌入组织工作。二是要坚持开放的融合性、实践的有效性原则,自觉运用中国梦话语开展组织工作。三是在中国梦话语与组织工作话语中形成契合点,建构起适合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开展的独特话语体系。高校党组织要借助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从理念、内容、形式、载体、方法等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变被动嵌入中国梦话语为主动建构中国梦话语,使全体党员并辐射到全体师生员工对中国梦产生广泛认同,进而形成能让师生员工容易理解又能打动其心扉的组织话语,并借助新媒体把组织话语渗透到网络话语,提升用网络语言表达主流价值的能力。
第二,融入与共生:中国梦教育。中国梦是党的政治目标、宗旨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等当代理论创新成果的有机融合。高校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主要就是通过党组织围绕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开展活动,教育党员干部并辐射到广大师生在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的同时实现个人梦,达到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内在统一。可见,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加强党组织建设是共融共生的。在党组织建设中融入中国梦,就是把中国梦的时代内涵特别是党的政治理想、执政理念、三个自信融入党组织建设,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促使党员干部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是在思想教育中主动融入中国梦教育,特别是要增强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比如,通过中国梦宣传教育,把中国梦的丰富内涵转化为党员的知识,产生热爱的情感,转化为内心的信念,并通过实际行动体现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知”、“情”、“信”、“行”的统一。二是充分利用党日活动、支部立项等平台和载体,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比如,开设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中国梦宣传教育的路径选择等党支部立项。三是让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党组织建设走向共生态,在宣传中国梦的同时彰显组织工作特色,在组织建设中推动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深入。比如,组织开展“中国梦 我们共同的梦”系列活动,把中国梦宣传教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辅导和党团教育等各个环节。
第三,促进与反哺:助力中国梦。中国梦与党组织的作用力是双向的,一方面,中国梦的时代内涵丰富了党组织的建设内涵,另一方面,通过党组织建设彰显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双方在相互借力中力求实现、力求加强。“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凝聚、激励和导向功能,对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党组织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中国梦融入课堂、融入实践,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愤图强。一是通过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二是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保障中国梦在高校的宣传教育以及党员干部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三是党组织主动寻找助力中国梦的方法和路径,为实现中国梦建功立业。比如,党组织要创设工作载体,凝聚组织和个人的力量,带领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上多出成果。
第四,感召与自觉:树共同梦想。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要走中国自己的路。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汇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个人梦和国家梦具有内在统一性,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国家,离不开国家梦的实现;国家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个人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发挥。可见,只有可以给个人提供充分发展空间的中国梦才能得到中国大多数人的认同。一是党组织要结合中国梦做好规划,党员干部要围绕中国梦树立个人梦激发活力。二是要把党组织的规划、党员干部的梦想统一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三是党组织在为规划、个人在为梦想奋斗中实现集体与个体、国家与个人的统一。党组织要把中国梦落实到具体实践,必须坚持三个结合。一是把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要通过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引导教师构建育才梦、学生树立成才梦。二是把中国梦宣传教育与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结合起来。要通过党校培训班、党日活动等载体,推动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是把中国梦宣传教育与树立典型榜样结合起来。高校党组织要将励志的、模范的典型挖掘出来,让师生看到有梦想就会有追求,有追求就会有成功,形成人人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第五,推动与创新:创组织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梦是以开拓创新为支撑的梦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在13亿多人口的国度中实现共同富裕,在为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实现大国的和平发展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全新事物、全新探索、全新实践。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寻常的做法,更不能因循守旧,而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采取新举措,用创新走出新路,用创新实现新梦。一是中国梦的注入,为组织工作推陈出新提供新视角。比如,福州大学围绕挖掘助力中国梦先进典型,以“党员好故事、书记好党课、支部好案例”的“三好”展评活动为载体,以建立党员示范岗、先锋团队等方式选树和学习身边各类先进典型。二是党的建设要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堡垒的历史使命,要求组织工作必须紧赶时代步伐,勇于创新,勇于实践。比如,福州大学启动了大学生党员创新创业高峰工程,以学院党委工作“立项活动”方式,资助学院党委开展学生党员创新创业培训及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大学生党员以专业知识创新为基础的创业。三是通过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高校助力中国梦提供现实路径。比如,福州大学建立了五个创新创业型学生党支部,其中土木学院创新创业型学生党支部已获两项国家专利。
[1][2][4]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相关论述 [J].新湘评论,2013,(9):5-7.
[3]姚桓,孙宁.“中国梦”:责任担当、精神能量与文化气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4):39-41.
[5]李抒望.对“中国梦”的几点解析 [J].改革与开放,2013,(5):7-8.
[6][8][13]王波,韩兆秀.关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2(4):70-71.
[7]江萍.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凝聚力建设的创新研究 [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44-45,48.
[9]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 [J].理论导报,2013,(1):20-21.
[10][12]邓聿文.从三个层面完整理解中国梦 [J].同舟共进,2013,(5):22.
[11]熊进.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阈中的“中国梦”[J].理论月刊,2013,(8):10-14.
China Dream-Based College Party Building
ZHONG Tai-shen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Party Committee,Fuzhou University,Fujian Fuzhou 350116,China)
China Dream shares in common with the Party on creativity,cohesion and combat effectiveness.It reveals the three relationships of China Dream and party building.This paper endeavors to find a meeting point with the China Dream and college party building.
China Dream;college Party committee;creativity;cohesion effectiveness;combat;meeting point
G640
A
1674-7356(2014)04-0050-05
10.14081/j.cnki.cn13-1396/g4.2014.04.009
2014-05-05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B类社科研究项目(JB13011S)
钟钛申(1979-),畲族,福建泉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党建思政及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时间:2014-11-20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396.G4.20141120.1709.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