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管理问题及对策
2014-03-30李文宁
李文宁
(中国传媒大学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北京 100000)
文化产业管理问题及对策
李文宁
(中国传媒大学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北京 100000)
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和磨砺,从萌芽走向逐渐成熟,在国家整体战略发展格局中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也是“中国梦”的题内应有之义。文章从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和发展的视域,分析了目前文化产业管理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制度管理体制、资金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和创新对策,对文化产业未来的管理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对策研究;创新研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成为发达国家和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它以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消费为主并呈链条式、集群式、跨越式发展态势。中国文化产业经历了十余年的积淀与磨砺,从萌芽到渐渐成熟。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将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这一系列发展变革意味着文化产业在未来十年中国家整体战略发展格局中,担当着扭转文化贸易逆差,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梦”的重要责任与历史使命。
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已经形成以行业为轴心的园区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格局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质性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以地理为基础的集群是文化创意、高新技术、设备资金的聚集地和生长极。广播影视集团、演艺集团、出版集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等多行业、多门类的聚集方式,逐步形成“有重点、有关联、重衍生、群辐射”资源高效配置的文化产业生态圈。
以天津市河西区为例,文化产业“重品牌、出效益”,扶植文化主导产业,培育文化产业集群,打造文化拳头品牌。2010-2011年,天津市主推“西岸品牌,”西岸艺术节系列文化演出盛宴,以西岸金逸国际影城为亮点的人民公园商业文化街区,单月票房已经超过100万元。除部分经济发达的直辖市外,发展相对缓慢的基层地区也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势,开展富民、育民、乐民的“金饭碗”工程,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促进基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湖北省长阳县自1973年举办首届山歌会,之后“椪柑文化节”、“金栀文化节”、“高山蔬菜文化节”等陆续展开,并以此为契机给老百姓提供经济致富的机会。以火烧坪乡的“高山蔬菜文化节”为例,借文化节之机向全国人民宣传高山蔬菜种植知识,通过“高山大使”选拔展示土家族儿女的歌舞才艺,利用文化节招商引资将高山蔬菜推广至全国甚至全世界。长阳县通过多元化经营,成功地将文化公益活动和市场化运作紧密结合,有效地拓展了文化事业的资金来源,在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打出了自己的文化品牌,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促进了基层地区文化产业发展。
(二)国有文化企业改革重塑国有文化市场主体初见成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文化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是实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以电视剧产业为例,2009年,电视剧制作中心转企成立有限责任公司,重新进行了部门设置和职能分配,在坚持统一规划的框架下,强化了项目负责人制,剧目从策划、创作、制作到宣传、发行的完整流程,都有专人承担执行责任。转企后,剧中心着眼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电视剧制作的流程管理,开拓多元化的创作形式,记录、归纳、总结并提炼出可供行业参考的模式与思路。
(三)科技创新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文化的魅力在于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我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阶段,充分发挥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作用,尤其是数字化趋势加快,例如2013年,移动通信技术逐步升级为4G网络,智能手机的中国市场使用率也将超过50%,从而带动了微电影、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市场爆炸式的发展。以北京为例,在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北京大力扶持品牌文化科技企业和重大项目,如:高清数字电视交互推广工程、云渲染服务平台、数字文化社区等。以中关村软件园、清华科技园、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为代表的文化科技集聚区,产生了百度、新浪、搜狐等一大批文化科技的领军企业,同时也走出了一条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成功之路,借文化载体赋予技术灵动的生命力,依托技术让文化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二、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过去十年,我国文化产业虽然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在国际上仍缺乏竞争力,还没有出现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文化集团企业,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已经刻不容缓,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拐点。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投融资高峰已经过去,未来发展的着眼点将由数量规模走向质量效益。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的文化竞争力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客观冷静地剖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是解决之道。
(一)产业结构和管理体制亟需调整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虽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开始出现,究其原因,便是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文化企业普遍规模不大,经济实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都比较弱,虽然近几年陆续组建了一批文化集团企业,但同国际上知名的传媒巨头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文化产业与现在高科技融合不够,低技术含量的文化产业比重较大,从而很难产生获得国内外市场广泛认可的精品力作和拳头产品。另外,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发达西部欠发达,在发达地区还存在产业单一和同质化的现象。因此,在我国文化产业进入转型期的关键时期,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促进文化产业突破瓶颈,进入更高层级的发展将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文化产业缺少创新型复合人才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和特殊性,人才和内容是两个关键因素,而人才将决定内容。目前,我国文化企业的人才质量普遍不高,规模和结构均不理想,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和行业的领军人物。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的问题,从1993年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次设立“文化艺术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文化产业的相关专业。但是,由于学科建设起步晚、经验少,并且学科地位不高,体系不完善,造成了培养的学生背景单一、知识面不宽、创新能力不强。由于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和供求的问题,造成了很多文化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又不愿接收文化产业专业的毕业生。政府层面缺乏对人才培养、选拔、引进、使用、激励等政策导向和管理机制,没能有效的把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有效进行整合,促进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
(三)投融资体系有待完善和创新
资金是文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的血液,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推动,文化与资本的结合将使文化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尚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高效合理的投融资体系和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
够,严重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以电视剧产业为例,2012年全国电视剧产量已经达到一万七千余集,其中除一部分通过上市获得资金的企业外,能够利用金融工具的企业并不多。一方面是电视剧市场的投融资体系还不健全,很多大型的国企领导者对金融工具的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是电视剧产品的风险较高,受播出平台的制约较大,很难在项目初始阶段获得资金的支持,风险投资的进入往往也要求制作企业和电视台达成播出意向后才会将资金注入,或者只是投入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这些制约了电视剧产业的全面发展。
三、文化产业管理对策分析
管理是文化产业运行系统的重要环节,它构建起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格局。我国的文化产业如何兼具民族文化传承和国际发展视野走振兴产业、融合创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在于管理。解放文化生产力,变革文化生产关系,都需要在管理上做文章。但是,文化产业管理与一般物质生产的部门企业或服务业的管理有较大的差异,因为文化产业是创意型产业,其管理内容也就是对精神内容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同时,文化产业又包含很多行业群体,其管理模式既不能照搬某一行业的标准又要符合多行业特征,既有管理的共性又有其特殊与多样性。
(一)对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
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始终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在进入新的时期后,显然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滞后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于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实行大部制是打破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政府的职能和责任。其次,为了避免政府过多的干预文化市场的微观运行,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应在政府和市场之间设立一种非政府性质的公共机构作为中介,负责诸如提供咨询、协助政策制定甚至拨款分配。这样做的目的可以有效的调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将权力下放,更有利于做到管办分离。再次,顺应文化产业由行业发展转向融合发展与跨界经营,在大部制的基础上,在适当的时期成立一个专门独立的文化管理部门,将所有与文化相关的事务统一归口进行管理。
(二)对资金的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于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首先对文化产业的公益性领域和盈利性领域进行区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对于具有公益性的文化产业,也就是具有文化传承和着力体现国家意志与核心价值体系的领域,例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盈利性文化团体、博物馆、美术馆等等。另外,在文化产品中也会有一部分带有国家意志或公益性质,例如科普类、人文历史类的专题纪录片,电视剧中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等,诸如此类的商品不应完全商业化,国家都应该在资金、播出等方面给予倾斜。可以通过政府主导的文化发展基金对这些公益性文化领域进行扶持,同时通过税收政策免除税额,在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的同时也实现了国家艺术文化政策的目标。
对于盈利性领域,也就是以文化企业为主要群体,应充分发挥金融工具的作用。以国内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为例,没有了政府财政支持,基本上都是靠企业自身滚动发展,其结果就是发展缓慢,很难适应市场环境,这也是近几年一批转企改制的文化单位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基于此,为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建立更加顺畅的通道,但应积极发展非营利性的中介机构(信用担保体系),尽快制定和完善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体系,打造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引导和吸引例如文化产业基金、国外风险投资进入文化产业,进一步拓宽文化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使其多元化发展。
此外,随着文化与高科技的不断跨界融合,传统的文化产业正在不断调整和转型,对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新生代科技文化企业,应该通过政府扶持、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或专项基金、减免税收等手段对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扶持,这样才能使我国文化产业在新的趋势下始终能够保持活力和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对人才的管理,激发创意和创新能力
文化产业的内容是人类通过创意所产生的精神产品,对于人的管理就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方面对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高校来完成,在不断完善学科体系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拓宽文化视野和文化素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文化产业中融会贯通的策划经营和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对文化企业中的人才资源要进行整合,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通过培训提高文化企业的人才水平,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际优秀人才与派遣国内人员出国学习双管齐下,从整体上提升国内文化企业的人才质量。
此外,文化产业中还有一类人才的管理是关键,那就是直接生产精神产品的艺术实践者,可以通过激励机制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意和创新能力,更好的引导专门的艺术人才创造出符合社会与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只有这样,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呈现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前进。
(四)对文化资源的管理创新
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是对文化资源进行管理的最终目的,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潮中,文化资源的多寡以及开发和保护也成为衡量文化产业实力的重要指标。文化资源是人类除自然资源外最重要的资源,它既存在于人类的物质领域,又存在于人类的精神领域,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但从文化资源的角度来看,在世界上仍然占有明显的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俗,这些文化资源都具有相当的社会和经济价值,重要是在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如何进行转化。
从目前我国对文化资源的开发来看,地方上的文化产业基本还属于资源型文化产业,以对文化资源的简单开发为主的文化旅游。虽然也给地方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品牌意识薄弱,对文化内涵发掘不够,再加上急功近利,往往开发过度,造成文化资源的枯竭。日韩同我国相比,并不属于资源型文化产业,但其对本国的文化资源开发的方式与我国不同,以韩剧《大长今》为例,其通过电视剧这一种媒介载体,将韩国的民俗、饮食、建筑、旅游各个方面的文化资源展示的淋漓尽致,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由此可见,我国在将文化资源转变成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在原先简单开发的基础上,加强利用高新科技和其它媒介载体不断的进行文化内容的创新,增强文化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提高管理水平,构建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已经是摆在政府和文化企业面前一道必须要攻克的难题。由此可见,文化产业的管理是我国文化产业顺利升级转型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保障,管理体制的创新与适应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管理模式的确立将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因此,对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策略研究将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ltural industry management
LI Wen-ning
(School of Distance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00, China)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has grown from infancy to mature and shoulder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historical miss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which is also the connotation of China Dream.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of our country’s cultural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cultural industry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and gives some countermeasures in terms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system,fund management model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cultural industry management;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innovation research
G124
A
1673-9477(2014)03-037-04
[投稿日期]2014-06-03
李文宁(1980-),女,天津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
10.3969/j.issn.1673-9477.2014.0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