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14-03-30孟建民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孟建民

(河北工程大学 学工部,河北 邯郸 056038)

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孟建民

(河北工程大学 学工部,河北 邯郸 056038)

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已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但高校创业教育仍存在认识不足、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师资队伍薄弱、缺乏创业资金和场地等诸多问题。基于这些问题,高校应完善领导机制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整合校内和社会资源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创业教育;问题;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已实现大众化,年毕业生高达700余万人,同时受世界金融危机和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整个社会劳动力需求疲软,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严重的压力。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推动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能就业、会创业的创新型人才。帮助大学生从被动的求职者转变为主动的就业者,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一、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党和政府着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

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深入地方和高校考察,要求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2014年至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提升创业能力,帮助和扶持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逐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政策,如贷款支持、税费减免、免费进入创业园区和政府专项服务等。

(二)创业教育是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要求

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紧迫而繁重的课题。大学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加入创业大军,必将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直接推动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同时创造出大量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创业教育,快速开展创业引领计划,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促进整个社会的创新和经济发展。

(三)破解大学生难需要高校加强创业教育

创业是就业的高级形式,具有倍增效应,能够创造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带动就业。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社会劳动力市场供应总量大于需求。一方面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不高。很多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跟不上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脱离不了计划经济形成的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模式的影响,培养的大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素质难以适应今天人才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受各种社会环境影响,就业观念的转变滞后,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足,热衷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金融等用人单位考试和招聘,而对中小微企业的求贤若渴和自主创业选择很少。我校近三年毕业生调查显示,有创业意愿的不足30%,真正选择创业的在2%以下,集中反映出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亟待加强。所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创业教育,重视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扶持他们成功创业,不仅求职而且创造就业岗位,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往往偏重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培养的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创业能力较低,定位于培养社会现有岗位的求职型人才。有些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将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等同于创业技巧、心理和创业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培训,满足于创业讲座、创业活动、创业竞赛等,停留在指导大学生自主设计、创办和经营公司,处在一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无业可就”的无奈选择,没有把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体系。

(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充分

大学生不同学科的专业教育有着不同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体系,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融合实施,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制定系统的培养方案,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知识、创业能力相融合的毕业生。然而,当前很多高校却是二者分离,教务负责教学,重视专业教育或从专业的角度培养大学生,而创业教育仅是学生工作系统和共青团等部门通过选修课、讲座、竞赛、活动等方式开展,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入于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未形成制度化的与大学生学科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未形成与学科专业教育的有效互动和有机联系,从而导致高校的课程设置普遍与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这种状况直接导致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效能,有效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

(三)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薄弱且专业化程度不高

高校大多注重科研和学术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一是创业教师来源单一和数量有限。目前多数高校创业教师主要来源于各教学单位的副书记、辅导员,也有学工、共青团干部和行政管理人员或者就业工作人员。虽然有些高校聘请了一些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人力资源专家担任客座教师和创业指导教师,但仍难以突破师资薄弱制约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的瓶颈。二是创业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低,更不要说专家化了。创业教育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而不少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不能像专业教师那样接受经常性和系统性培训以提高业务素质,有些甚至是其它学科老师直接转过来,既缺乏实战经验,也无创业经历,传授给学生的创业知识多局限于书本上的政策和理论,很难给予学生创业实践上的有效指导,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四)创业教育缺乏基金支持和实训场地、孵化园区

创业教育实践性很强,需要有足够的实践平台和保障设施,让大学生进行不断地实践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仅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上,注重理论,轻实践,有限的创业实践主要是实验室模拟操作、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真正让学生创业实践的平台较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难以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目前一般高校很少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和专门创业实训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更是凤毛麟角,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和保障设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

三、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应对之策

(一)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领导机制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帮助和扶持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高校要贯彻落实好这些政策,必须提高认识,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融创业教育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培养知识丰富、创新能力强,能就业、会创业的毕业生。首要任务是必须建立领导保障机制,建立以学校主要领导牵头,教务、学工、科研、共青团等部门和各学院联合互动的创业教育领导机制,形成合力,统筹协调大学生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推动创业教育健康发展。

(二)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面对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高校必须紧跟市场,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校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推动创业教育自上而下的开展,形成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体系,既有利于学校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也有利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更利于创业教育的高水平、规模化和层次化的推进,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毕业生。

(三)建设一支专家化、职业化的队伍

针对目前高校创业教育队伍现状,需要尽快建立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的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创业教师队伍。一是对现有创业教师和创业教育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培养具有国家认证资格的创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KAB项目培训师”等,实施持证上岗,实现创业教师专家化和职业化。二是吸收由创业经验、企业经营和其他相关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担任创业实践课程的教师和创业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专家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促进创业教育与实践朝着科学化、专业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保障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水平和贴近高校实际、学生需要。

(四)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教育部2012年下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高校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开设为必修课,计入学分。高校在开发创业课程尤其是实践课程时,应该结合企业家和创业者共同研究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从而保证创业教育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课程着重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五)整合校内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程服务

高校在完善的创业教育领导机制下,要整合校内资源,充分发挥学工、财务、后勤、科研、教务等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程孵化服务。设立学校创业基金、建立学校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园和创业服务公司,及时扶持创业的大学生,为他们做好各种服务,包括项目推介、开业指导、政策咨询、资金资助、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公司服务、法律维权等服务。创业教师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不同阶段对其进行分类指导,采取授课指导、个别指导、专家会诊、陪伴指导等方式,既开展全体学生创业课程教育,也进行个别学生一对一辅导。

(六)加强校企和校地合作,建立创业教育社会实践和孵化基地

高校通过长期校企合作建立的产学研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等,联合建设企业创业培训中心、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组织大学生到校外进行创业培训、实训和创业项目孵化,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资金和场地等物资方面的支持,帮助其顺利实现创业。

高校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推荐大学生到地方政府的创业园区,通过进入地方创业园区争取政府扶持创业的各种资助和扶持政策,进行社会实训和创业项目孵化,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总之,高校要开展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必须健全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B/OL].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11/16 /c_132892941.htm

[2]魏玉东.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2):229-231.

[3]朱倩渝.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6):100-102.

[4]乔宝刚,王玉江,颜彬.基于实践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3(20):61-64.

[责任编辑 陶爱新]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grim employment situation

MENG Jian-min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38, China)

For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such problems as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 lack fusion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eak teaching faculty, and the lack of venture capital and site. Therefore, Universities should improve the leadership system and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strengthen teacher training and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recognize and consolidate resources inside and outside so as to strengthe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10.3969/j.issn.1673-9477.2014.03.004

G642.0

A

1673-9477(2014)03-012-03

[投稿日期]2014-06-02

2013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就业指导专项)研究课题(编号:JYZX201310)

孟建民(1965-),男,河南安阳人,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