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能力再造探究
2014-03-30陈锦波
陈锦波
(广东药学院,广州510224)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是从学科的角度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服务模式,为师生提供专业化、知识化的信息服务。学科化知识服务以师生的知识需求为导向,开发知识资源,集成学科专业属性的知识产品,面向学科提供知识内容服务[1]。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知识服务仍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在深层次情报服务和信息服务能力方面还不能适应当代科技自主创新的要求,不能满足高校师生高层次的信息需求。为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对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进行挖掘。因此,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能力再造的研究,对深化学科知识服务层次,提高知识服务的学科化、专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现状
1950年,美国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首先推出学科化服务。此后,美国和加拿大的高校图书馆逐步推广,深受师生的欢迎和好评。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试行学科知识服务,随后,国内其它高校图书馆纷纷推出学科知识服务。当前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科知识导航
学科知识导航是指高校图书馆根据本校师生的需求,对学校重点学科及其关联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序化和优化,全方位和动态性地集成和揭示,建立重点学科及其关联学科知识导航系统,向师生提供学科知识链接及其评价服务,方便师生了解和掌握该学科领域的相关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依托校园网络、自动化系统平台和虚拟馆藏资源,为重点学科建立学科知识导航数据库;学校重点学科的师生借助学科知识导航数据库,方便快捷地获取重点学科知识资源,掌握重点学科前沿动态,推动学校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1.2 学科知识挖掘
学科知识挖掘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通过对网络资源、各类数据库进行定性和定量处理以挖掘隐含在其中的知识内容的一种服务。高校图书馆把网络资源作为挖掘对象,从语义层面、语法层面和数据结构层面挖掘学科知识。在挖掘过程中,通过对隐含在信息间的学科知识进行提取、分类、组合和评价等程序,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学科知识的挖掘。图书馆把挖掘到的学科知识与师生的需求相匹配,向他们提供知识服务,并通过师生对知识服务的满意度来评价学科知识挖掘效果。
1.3 科研跟踪服务
科研跟踪服务是指图书馆针对本校教师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等重点研究课题及本校教学改革重点研究课题而提供相对应的专题信息服务。高校教师是国家及地方开展社会、文化、经济和科技等重点领域科学研究的主要承担者,高校图书馆主动与承担重点科研课题的老师进行联系、沟通,深入了解科研课题的立项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其它相关情况,设计课题跟踪服务方案,围绕课题研究内容收集参考文献,建立课题参考文献数据库;利用信息推送服务工具不断地向重点科研课题项目组或主持人动态提供最新的参考文献资源,实现重点科研课题的全程跟踪服务,加快科研进程,使科研项目早出成果。
1.4 学科知识库
学科知识库是学科化知识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涵了学科馆员在解决师生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所搜寻到的显性知识,也包涵了学科馆员运用自身知识以及利用从其它信息资源库中获取的显性知识所形成的能够帮助师生解决特定问题的新的知识产品或知识成果。[2]学科知识从被捕获、录入知识库、加工、整理、评价和排序等程序而构成知识库的主体,在合适的时机提供给师生使用,或者经过深度加工形成新的、附加值更高的知识产品。
2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能力再造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经过多年的推广和经验累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和高校的自主创新,现有的学科知识服务已经不适应师生对深层次学科知识的需求,故有必要对学科化知识服务能力进行再造。
2.1 深化知识服务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工作重心随着社会和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化,从以文献采编工作为中心到以一般信息服务为中心,再从以一般信息服务为中心到以学科知识服务为中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图书馆深化信息服务的发展过程。在图书馆信息服务历程中,学科馆员从普通信息提供者发展成为学科知识提供者、知识中介、知识教员、知识组织者、知识创建者、知识交流者;[3]学科馆员的辛勤劳动实现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向学科化知识服务转型。高校图书馆深化知识服务能力有多大,能走多远,关键取决于学科化知识服务能力是否得到再造。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能力创新活动,既是深化学科化知识服务的需要,也是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2.2 全方位发掘隐性知识的需要
隐性知识挖掘是通过对海量的来自异构的信息资源的元数据和部分对象数据进行抽取、映射、收割、导入等手段进行预收集,通过归并形成统一的学科知识数据库。[4]随着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数据库建设的不断完善、发展,基于中间件技术的跨库异构平台之间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智能挖掘技术、信息资源自动采集技术以及网格技术在图书馆信息系统的使用,使全方位挖掘隐性知识变得更加容易、更加简单,使信息挖掘效率得到跳跃式提升。高校图书馆通过对隐性知识进行全方位挖掘,构建全时空、多维度的新知识,从而推动学科化知识服务不断向前发展。
2.3 差异化知识服务的需要
在信息化条件下,知识服务以细分学科用户的服务方式嵌入教学科研一线,为各门学科用户提供知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差异性学科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通过学科知识服务系统平台对学校师生的学科知识需求进行分类和配对,为差异化知识服务做好准备。高校图书馆的差异化知识服务使不同学科的知识配给所对应的师生,避免学科知识的闲置或浪费。差异化知识服务有利于高校图书馆通过优化人力资源开展针对性的学科知识服务,有利于推动学科的深入研究,成为学科建设强有力的后盾。
3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能力再造内涵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以师生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科化知识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对学科化知识服务能力再造达到凝炼和升华知识服务内容和模式,提高知识服务效能的目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能力再造包括信息需求分析能力、知识挖掘能力、知识服务工具运用能力、知识服务团队协同创新能力与知识转化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3.1 信息需求分析能力
信息需求分析能力是指在学科化知识服务前期,对师生需求意向的发现、分析和预判的能力,它是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前奏。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从内容上看,由单一的信息需求转向多元化信息需求,偏重于对提炼信息和知识单元的需求。高校师生不再满足于文献线索获取和文献原文索取,而是希望借助图书馆的服务获取动态的、系统的和综合的学科信息;从信息的质量上看,偏重于对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全面性的信息需求;从需求服务质量上看,偏重于信息服务的适时性、针对性、连续性、经济性、可靠性、易用性、可得性和方便性;从需求形式上看,偏重于利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从图书馆检索信息、下载信息和一站式获取原文文献。信息需求分析从分析师生信息需求的背景、类型、结构和方式入手,分析影响信息需求的因素以及满足信息需求的对策等等。高校图书馆提高信息需求分析能力,必须开发图书馆人力资源和引进新的技术设备。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主要是加强在职培训和学历深造。在职培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层次性和实践性。高校图书馆在本馆建立培训中心,负责对本馆员工进行培训,组织馆际交流学习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不同主题的学术讲座,了解学科新动态、开拓馆员视野。对于涉及到标准、专利、英语、计算机和现代通讯、电子、传播学等专业性特别强的学科,可选派相关人员进行专门进修学习。在学历深造方面,鼓励员工接受学历教育,通过学历教育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鼓励和倡导攻读第二、第三学历或学位,把学历文凭纳入岗位调换、薪酬调整的范围;通过学历教育,提高学科化知识服务档次。在技术设备方面,主要是引进管理技术和自动化服务技术。管理技术包括自动化文献采访技术、文献编目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多语种文献编目系统、自动化连续出版管理技术、自动化文献流通管理技术、自动化文摘技术、自动化索引技术、自动化参考咨询技术、自动化文献信息分类技术、自动化信息检索技术、数字图书馆技术、电子阅览室管理技术、多媒体网络监控技术、网络图书馆管理技术;自动化服务技术包括信息服务技术、电子出版物信息服务技术、自动化社区信息服务技术、图书馆远程教育服务技术、图书馆电子论坛技术、自动化文献传递技术、网络读书评书技术、信息导航技术、多媒体网络服务技术等。需求决定服务,服务有赖于人员素质的提升和技术的引进。高校图书馆通过对人力资源再教育和引进新技术,突破和逾越图书馆的樊篱,把服务移置到教学前线,主动寻找和发现师生的潜在需求。[5]图书馆通过发现需求、分析需求、满足需求等一系列过程,帮助师生了解学科学术前沿、热点,收集学科动态信息,整理序化和提炼学科知识,提高学科知识服务能力。
3.2 知识挖掘能力
知识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可信的、新颖的、有效的并能被师生理解的模式的高级处理过程。知识挖掘方法有归纳学习方法、基于范例学习、遗传算法、回归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探索性分析、前向神经网络、自组织神经网络。知识挖掘是知识发现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数据库系统、统计学、机器学习、神经网络、逻辑、模糊和粗糙集、可视化、信息科学和知识工程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知识挖掘的步骤有聚类、分类、决策树、粗糙集、神经网络、回归分析、遗传算法和偏差检测。知识挖掘能力是指高校图书馆借助知识挖掘方法和步骤,根据师生的知识需求内容从数据库系统中分析文献数据的关联性,确定高频关键词、绘制学科知识图谱;汇总、分析、比对知识,撰写知识分析报告。高校图书馆基于海量数据的知识挖掘,帮助师生确定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和预测学科发展趋势,为师生提供具有细颗粒度、高度粘合和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为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增添新的活力。
3.3 知识服务工具运用能力
知识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以知识的搜集、分析、重组为基础,根据师生的具体问题和个性化环境,熟练运用现有的知识直接参与解决师生的问题的全过程,并随时向师生提供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知识服务建立在对知识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上,是对师生知识需求采取的一种迎合式的服务方式和措施,以师生知识需求为中心,以知识的搜集、整序和创新为保障结果,以向师生主动、连续地提供符合和满足其个性化、专业化的知识需求为目标。知识服务工具包括知识服务系统、网络搜索引擎、元数据收割和发现工具。知识服务工具运用能力是指在全面了解馆藏学科文献资源的基础上,熟练运用本馆检索系统、远程信息资源发现系统以及互联网上的各种搜索引擎等工具,为师生检索、发现和获取学科知识的能力。高校图书馆通过书目检索、学科知识导航、可视化信息交互应用等工具促进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建立与发展。随着云存储、云计算和云应用,高校图书馆借助元数据搜索、整合、检索工具为师生提供全文索引、文章资源链接、版本关联、文献引用次数、引文链接等服务,使师生能够获取到更加方便、快捷的知识服务。基于云数据和海量的元数据的收割工具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收割能力和服务能力;基于元数据发现工具提高了高校图书馆发现和获取学科知识的能力。
3.4 知识服务团队协同创新能力与知识转化能力
知识服务团队是由愿意为知识服务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专家、教授、学科馆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等组成的多层次、跨学科、跨部门的服务团队,通过发挥团队成员的特长,团队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全面执行、落实向师生承诺的服务,以提升知识服务质量和挖掘新的服务创新点。知识服务团队奉行和谐的人际关系,团队成员之间学术平等、坦诚相待、互相信任、互相依赖、彼此开放。知识服务团队的专业性决定了其为师生提供的知识服务将会更加专业和深层次。作为知识服务团队中的成员,在面对师生的具体问题时,单靠团队中的某个成员往往无法独立解决或完成,这时他可以对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其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然后求助于团队内的其他成员,以寻求相关专业背景或能解决问题的专家的帮助。知识服务团队之间的交互合作与协调,促进彼此多层面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深层次服务能力的开发,促进团队成员在行动和交流中支持团队决议的结果和团队的工作,形成了知识服务团队协调创新能力。知识服务团队把协同创新能力贯穿于为师生提供知识捕获、分析、重组和应用的整个服务流程中,从而有效地提升团队整体的知识服务能力。高校图书馆根据具体需要,可以把知识服务团队分成调查与访谈小组、分析与综合小组、跟踪与反馈小组等嵌入教学前线开展学科知识服务,[6]建立协同合作伙伴关系,为师生搭建一个新的学术平台,彻底改变图书馆与师生之间的分离割裂关系,推动学科化知识的发展。
知识转化是指知识服务团队对知识的理解、存储、运用等方面的能力。知识转化是知识服务链中知识生成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相互融合的结果。知识转化的缺失将导致知识服务链中断及知识服务失败。提高知识服务团队知识转化能力主要措施有:(1)提高知识服务团队内在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以提升知识转化效率;(2)确保知识传递过程不失真,减少师生需求与知识服务之间差异,提高知识传递速度和效率。
3.5 快速反应能力
快速反应能力是指高校图书馆应具备捕捉学科化知识的敏锐思维和创新意识,准确掌握国内外最新学科发展动态,迅速把握学科发展动向,对师生的学科知识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提高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快速反应能力的途径主要有:(1)集成知识资源。知识资源是快速服务的基础,完备的目录查询系统、资源提供能力及馆际互借系统是快速提供知识检索与知识获取的保障。(2)集成服务内容。高校师生不仅需要一般的知识及其利用指导,更需要能满足其个性需求的更直接、更高效的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根据师生的知识需求,寻找、筛选、整合、集成与其相适应的知识,实施学科化知识服务。(3)集成服务人员。吸纳热心图书馆工作的专家学者指导和参与知识服务工作,提高知识服务水平。(4)集成服务机构。高校师生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知识资源的海量增长使得仅仅依赖图书馆自身开展知识服务已远远不够,馆际之间、图书馆与其它信息机构之间开展资源与服务的共知共建共享,发挥不同机构的优势,满足师生的知识需求。(5)集成技术服务。利用智能信息分析技术,打破现有数据的使用限制,整合知识,综合利用知识;利用数字化处理技术,实现文本信息数字化,实现文本知识的网络共享;利用网络办公技术,审核控制知识的使用权限,保证知识安全;[7]利用人-机结合技术,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智能服务系统,实现知识的模仿、扩展和延伸,实现学科化知识的智能推送。(6)集成服务模式。借助易信、微信或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以声音、视频、图像、文字等模式向师生传递学科知识;借助电子邮件、页面推送、同步浏览技术建立学科化知识服务呼叫中心。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必须做到对业界动态数据资料的统计和累计,必须了解学科发展趋势和学术前沿研究热点,必须对学科发展方向进行预判,必须主动融入教学科研前线,在与师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及时发现需求与供给情况,在师生最需要的时候快速做出反应,及时满足师生的知识需求。
4 结语
学科化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它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师生需求为导向,向师生提供知识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能力再造是继承、发挥图书馆和学科馆员的潜能,使他们以专业的、动态的、集成式的服务参与到学科知识服务当中。通过对学科化知识服务能力的再造,最大程度地满足高校师生高层次的学科知识需求,提高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效率和效果,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
[1]徐 璟,郭 晶.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探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9):14-18.
[2]徐恺英,刘 佳,班孝林.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3):53-56.
[3]柯 平,白庆珉,李卓卓等.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4]聂 华.网络级发现服务—通向深度整合与便捷获取的路径[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6):5-10.
[5]朱晓霄.从参考咨询到知识咨询的服务能力再造[J].图书情报工作,2013,(6):67-70.
[6]刘泳洁,盛小平.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知识咨询研究[J].图书馆工作,2011,(17):61-65.
[7]韩 金,盛小平.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调查分析:以“985工程”高校为例[J].图书馆,2013,(1):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