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2014-03-30王立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产业

王立

(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江苏南京210037)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王立

(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江苏南京210037)

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好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多元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稳定之间的各种关系。

文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

文化是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积累的过程,更是不断改革和创新的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各国争相提升自身文化竞争力的新形势下,我国只有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族文化,才能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化体制改革应该说是敏感度仅次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改革事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文化体制改革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重大关系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投身于这项重大的改革事业。

一、把握好思想内容与价值取向的一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

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直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从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上看,我们的文化价值取向必须是也只能是一元的;但从国际、国内现实看,社会文化的发展却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1]国际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各自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适合本民族发展的宗教信仰和价值取向,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扬或探索自己的文化特性。从国内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都日趋多样化,不可避免地引起思想文化领域的相应变化,人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也日益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各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党的指导思想构成了巨大挑战,不仅严重冲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严重侵蚀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因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方面要求我们正视国内外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做到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最大限度地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思想文化的创新和大发展、大繁荣。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的社会思潮。

二、把握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主要的支点,也是文化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和主攻方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两项基本任务,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两个重要内容。因此,从理论上廓清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文化事业主要是建设、引导、调控和管理社会的公益性文化,由传统的“事业单位”来实施管理。公益性文化的特征是它的公共服务性、非赢利性和先进文化的导向性,其根本目标是满足全社会的公共文化需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适应并引导人民群众公共性的和高品位的文化需求。文化产业属于社会文化中的经营性文化部分,是文化的经济属性的集中体现,一般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分,体现了文化的双重性,即精神性和经济性。现代社会中,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不是两个毫不相干的独立实体,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产业通过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和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任务,使国家有更多的物力和财力用以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而文化事业也需要借助于产业手段来壮大力量、巩固阵地、扩大影响;文化产品必须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来源主要是本国的文化资源,而文化资源中的相当部分在文化事业领域;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不但可以培养和发展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为文化产业创造和拓展文化市场,同时还能促进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文化含量和品位,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其特有的方式构成了文化的驱动链与文化的有机体,使文化既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精神引导与智能支撑,又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直接构体与具体指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定位和功能,但他们互为两翼,只有促进两者的互动发展,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国力和国际文化竞争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文化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底蕴作用。

三、把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商品价值属性,文化单位既有事业属性又有产业属性,这就决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努力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者的统一,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文化的社会效益体现在其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巨大,同时在凝聚民族精神、维系社会秩序、实现政治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文化作为满足人们多种多样、不同层面精神需求和精神消费的一种产品,也不可能摆脱商品的属性。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会更加丰富、更加广泛,这又是文化经济效益的体现。[2]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绝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效益。这就要求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创造出的文化产品和提供的文化服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原则,必须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必然要受价值规律支配。文化企业本身只有获取足够数量的资金、人员、设备、技术等资源,才能维持自身的运转和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产品价值的实现,也必然表现在追求经济效益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致的,文化产品只有被群众消费,才能使群众受教育,才能实现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才能充分发挥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3]因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求我们既不能忽视追求文化经济效益的要求,也不能放弃承担文化社会效益的责任。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时,努力实现文化建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把握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与稳定就像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棋盘上的三颗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任何一着棋下好了,都可以相互促进,全局皆活,一着不慎,其他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文化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一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同时,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必然对改革提出客观要求,通过文化体制改革达到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向前发展的目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六个结合”,即文化体制改革要与优化管理制度相结合、与发展文化公益事业相结合、与壮大文化产业相结合、与推进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相结合、与拓展建立文化投融资渠道相结合、与完善各种服务机制相结合。要以发展的标准来衡量改革的成败得失。如果一种新的文化体制不能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壮大,那就不能说改革成功了,也不能说这种体制是科学的。[4]另一方面,文化体制改革是对现有体制和制度的重大调整和改变,是对现有利益格局的改变,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它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断变革的动态系统,改革过程中需要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因此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必须在改革与稳定之间寻求平衡和结合点。改革要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要时刻将整体利益、全局利益放在首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重视社会效益,尽可能地在改革中营造相对稳定的发展局面,在稳定中不断进行体制变革、创新。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好了,就会推进改革的进程,反之则会给改革带来很多障碍。所以,文化体制的改革要“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文化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文化自我完善的一项伟大创新工程,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基础性文化工程。作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全面创新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研究和制定了一批带有探索性的改革措施,文化生产力得到了解放与发展。然而,文化体制改革步履艰难,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面临很多困难,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和把握。所以,我们一定要借助一切有利因素,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改革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1]郭俊民.河南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天中学刊,2008(1):114-119.

[2]辛鸣.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J].时事报告,2006(6):46-47.

[3]马仲良,谢启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应正确处理的三个关系[N].人民日报,2005-02-16(09).

[4]陈文博,郑师渠.2003—2004年北京文化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50.

[责任编辑:焦玉奎]

Some Major Relationships to be Handled Well i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Cultural System

WANG Li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Department,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37,China)

Accelerating the reform of the cultural system is conducive to further liberate and develop 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to enhance China’s soft power.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cultural system,it is very important to handlewell somemajor relationships,namely,unific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cultural undertaking and cultural industry,soci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benefits,and reform of the cultural system and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culture;the reform of cultural system;cultural industry

王立(1981-),女,山东滕州人,南京林业大学讲师,博士,从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

G124

A

2095-0063(2014)01-0038-03

2013-08-23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4.01.010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产业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好刊社会效益高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浅析建筑节能的社会效益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