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育走进数学课堂①
2014-03-30李亚赛
李亚赛
(珠海八中,广东 珠海519001)
1 美育的意义
1.1 加强美育是时代的呼唤
“改进美育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素质”,这无疑把美育提升到了意识形态的高度。美育能提升学生的价值导向和人生意义。缺乏美育教育,就有可能出现价值评价颠倒、价值观念混乱、精神空虚、信仰失落和精神危机等现象,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就有可能受到威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加强科学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的美育,不断提升广大学生的品位、修养和格调,引导学生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和修炼自己,完善自己的人生境界。美育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的特点是通过维护每个人精神的平衡与和谐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美育能影响一个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和志向,能影响人的无意识层面,这是单纯依靠知识教育和说理教育难以达到的。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要求我们重视美育。我们已进入一个文化的时代、创意的时代。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创意?如何才能培养和造就真正善于创意的人才?钱学森先生曾多次呼吁,为了培养杰出人才,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的教育应该实行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经验概括。
1.2 美育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列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和具体内容,把“改进美育教学”赫然写进了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足见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具有雄韬伟略、远见卓识,能够敏锐洞察中国的国情,看透问题的实质,针对我国国情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改进美育教学”作为我国新时期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写进党的最高会议的决定中,足以证明,“建设美丽中国”将在“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一系列重大探索和实践中获取源源不绝的正能量,在以美的教学方式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过程中,让审美视野下的中国更具文明、高雅、和谐的人文魅力。
1.3 美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美育不仅是审美的教育,还是感受美和创造美的教育。美育不仅是艺术教育,而是能够渗透到所有学科的美的教育和教学。这样的教育需要继承和创新教育本身的美来实现,如果教育本身只是为了实用的传授与说教,而没有创造教育环境和教育策略的审美要素,没有营造教学的美感和志趣,这样的教育就不是美的教育。倡导美育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是我们能够坦然面对这个时代的理由和资格。
面对随之而来高考制度的改革及教育重心的转移,美育为大教育背景下学校开展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美育教育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调整教师的工作心理状态,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幸福校园,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同时有利于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得以提高,培养学生感悟幸福的思维。美育操作实施办法从本质上说就是幸福教育工程的具体实施手段:爱国主义教育、人生理想教育、行为中的美育、学科中的美育、审美教育、品德教育、艺术教育的完美、有机结合。
2 美育如何走进数学课堂
2.1 发掘数学之美,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数学美育的特点在于抽象的理性形式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感性内容,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给学生以美感直觉,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形象化生动化,给学生以具体的直观形象,然后上升为理性形象,成为字母与运算符号间的造型艺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接受,便于理解。许多学生尤其是女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化,但是她们对于直观具体形象的事物具有超乎寻常的感悟力,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征,通过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拟、科学的板书、优美的图形等作出审美示范,创设思维情境,把数学美的简单统一、和谐对称等特征融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数学美的真正含义[1],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在主体性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师应有一颗爱美之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敏锐、准确地发掘和提炼数学教学中的内容之美。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实例,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把数学当成自己喜爱的伙伴,激发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那么,学生离数学的距离自然就亲近了许多,犹如不离不弃地痴迷和热爱,那么成绩自然会提高,知识自然会增长,学业自然会硕果累累。
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著名作家王蒙也说:“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数学如同生活,越单纯,越感知,越探索,越奇妙。
学生的非形式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首先必须依赖于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亲近和喜爱它、贴近它、探求它、攻克它、征服它。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或提出不同见解,培养学生善于对同学的回答进行评价,允许保留自己意见,引导学生多用“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方法是……,我认为……,这样做为什么错了,这样求证的结果对吗”的方式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以保证在整节课中从始至终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2.3 在开放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美
教学时不要把教师和学生僵固地捆在教科书上,让学生生硬记取那些他们认为很枯燥的概念和很陌生的公式,应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通过运用形象的比喻、贴切的引入,把生硬的公式简单化,把复杂的试题尽量清晰化便捷化直截化,在新课的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数学教学变成很快乐很有兴趣的课程,这就需要在数学教学中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勇于进取的过程。
创造性是艺术性的生命力所在。在美学家的眼里,美是自由的形式。教学的创造性表现为教师教学个性的自由。例如,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的善于演绎推理,用逻辑思维的魅力将学生所吸引,有的运用形象性、情感性的优势,以声情并茂、情理交融的描述,使学生陶醉其中……它们就象教苑中的朵朵奇葩,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令人陶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享受数学的无穷智慧和神奇魅力。
创新意味着对过去的超越,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一旦学习活动充满了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便充满了美的魅力,而成为学生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的过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即是在培养学生的创美能力[1]。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开放的数学活动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保护学生每一个创新的小火花,让学生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份美丽与精彩。
数学的简洁美、概括抽象美、转化美、逻辑美、严谨美、数字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形的和谐美等等,这些数学活动中有许多美的因素,教师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创设美的教学情景,在课堂上能把学生所有的热情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快乐民主的氛围中,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在讨论和探索的积累中,在错误与引证的悟性中,在屡败屡胜的体验中,觉得数学课非常有趣,数学知识非常有用,学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从而让数学课插上“快乐”的翅膀,实实在在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和提炼美,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亲近数学,爱好数学,痴迷数学。
2.4 实施美育,从教师本身做起
实施美育,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让学生能时刻在美育的教学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学习[2]。
2.4.1 简洁、生动的语言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尽量逻辑严密,简洁明白,所说的一切必须是有序的;而生动形象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语言,却又能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留下美的感受和美的思念。
2.4.2 工整、漂亮的板书
课堂上,设计精巧、书写漂亮的板书能持续地刺激学生,不但能对学生加强信息的接受,还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2.4.3 整洁、得体的服装
一位生活邋遢、衣着随意、不修边幅的数学老师是很难让学生找到美的感受的,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如若能成为众多学生的亲密朋友、心中偶像和铁杆粉丝,那么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3 结语
数学美育的作用还有很多,需要数学教师通过讲解、剖析、图形、图像、幻灯片、多媒体等,使数学的内容活起来,动起来,从而赋予数学内容以美的生命、美的内涵、美的传承,使学生从对数学显性美的认识提高到对数学隐性美的认识;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而形成数学美感,达到数学审美的最高境界—应用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这样,美育则实现了它的应有意义和应尽价值。
[1]顾柳倩.让学生感悟数学教学中的美[S].新课程(下),2013(9):112-113.
[2]周 楠.榜样塑造的审美关照与榜样教育的审美回归[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