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的思考
2014-03-30朱胜基高任连
朱胜基,高任连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
新课改目标强调了学生知识的获得、各种能力的培养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同时也体现了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改革的目标来看,国家需要培养创新人才以及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体现在意志、情感、态度、能力、观念、交往各个方面。不可否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也成了改革的中流砥柱。
1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根基
首先,需要明确认识到教学的目标;培养什么规格的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烂熟于心。其次,教师需要明确新课程的真正内涵,突出重点要点,突破难点。再次,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更新也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因地制宜,不同的课程、不同章节都要斟酌使用合适的教学手段,灵活掌握各种教学方法。有技术有艺术地展开教学活动,比如在杨万里《小池》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就要求学生画一幅自己认为符合诗句的画,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自己认真分析诗句的内容再绘图,然后教师再和学生共同学习诗句,这样无疑能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有的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动画和声音的效果,使教学活动更为生动活泼,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使课堂中没有讨论完的话题在课后继续讨论,促进学生思想的活跃,以及交往协作的能力。有的教学活动可以结合实际,突破教室的限制,脱离教材直接进行室外教学。再如,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受到人们的重视,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进行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各种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加课堂趣味性。最后,教师评价的观念需要有所突破。过去的教学一般从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很难做到客观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我国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那么评价体系的改变急需推进,评价体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创新精神,教师应该以多视角、多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和督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是一个过程,其结果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对教学的评价应该体现在对教学过程每一环节的评价上,同时不应只对知识技能目标的掌握进行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教学的目标,也应对其进行评价。新课改将评价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就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要求教学目标体现全面性,评价的内容应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评价形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一个课程结束时应进行总结性评价[1]。
2 师生有效沟通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
从学习的意义上来讲,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同悲喜,同呼吸共命运,只有站在合作者的平等地位上学生才能获取平等意识、主动参与的意识。
首先,良好的沟通要创建和谐轻松的气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就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不能让学生有畏惧感和距离感,研究表明,每个个体都希望获得同理心,只有和学生的“步伐”达成一致,站在学生的立场看待学生看待学习,这样才给学生平易近人的感觉,心理不设防,能够敞开心扉和教师贴心交谈。
其次,良好的沟通需要灵活的交流技巧。“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同样,好学生也是鼓励出来的,这里的鼓励不是没有原则的鼓励手段,而是要有原则和有规律。教学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如果能循循善诱,激励学生进步,使学生获得自信,教师也会因此而感到喜悦。主张更多鼓励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批评教育方式的选择显得格外重要。不顾及学生自尊的当众批评往往给学生造成心理阴影,因此可以选择在课后指点迷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此外,良好的沟通需要关心学生的生活起居。建立稳定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了解学生的性格和爱好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背景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和指导,使学生的学业在良性循环中前进。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付出真心才能感染学生,才能做到心灵的沟通。
在价值观多元化时代,面对个性十足的新世纪接班人,如何深入了解学生,如何取得有效沟通是一个难题,教师要勇于挑战,解决难题。当传统的考试困扰着师生时,不妨换一种思路寻求培养学生的平衡点。面对繁重的管理工作,教师可以放手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
3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研究者
传统的教师角色被称为“教书匠”,其实,教师也应该具有研究、创新能力,做实践中的研究者。对于研究教学,许多教师认识不足,认为研究只是研究者的事情,然而现实却是做研究的缺少实践的验证,做实践的缺乏理论的指导,导致研究与实践脱节,研究本应用来指导实践,却老被高高地供奉着[2]。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是新课改重视的主题,教师不再只是照本宣科,而是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潜心研究课程标准的内涵,研究如何实行教学计划,以达到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研究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教学反思是做研究的重要环节。
首先,反思教学目标。依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可以从知识、情感、动作进行分类,教师在反思教学目标制定、实行的时候应该全面细致地考虑教学目标,制定层次鲜明的具体计划,不一概而论,模糊了事。
其次,反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新课改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鉴于此,教学过程中决不能搞“满堂灌”,教师要考虑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采用合作学习、脚手架支撑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学习。教师是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比如许多物理现象和生物知识通过书本的描绘显得晦涩难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通过模拟动画以及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获得真实直观的感受,教学效果更佳。
最后,反思教学评价。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教师要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学生,总结性评价固然是评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可忽略形成性评价的地位,学生的成长是连续可把握的。实际上,教师不仅需要进一步的反思:这堂课教给了学生什么?采取这种方式教合适吗?还有没有更为合适的其它方法?而且还要探究:课堂中有没有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自己又是如何去处理的?这样处理合适吗?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我在教学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当时我又是如何去处理的?合理性又如何?学生还存在什么问题?哪些方面没学懂?假如这堂课让我重上一遍,我会做哪些补充和调整等等,只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发挥评价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3]。
其实,教师成为研究者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去审视教学过程,必定激起不一样的教学思路。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当今学校关注的重点问题,如果以研究者的角度出发,教师的职业倦怠可以大大减少。如若教师能够以研究者的姿态去审视教学,那么具体的教学情境将留给他们足够的思考维度,而在实践与理论的反复碰撞和融合中,教师定会在教学和科研上皆有所创造,更会使教师职业发展欣欣向荣。
4 教师在教学团队中角色的转变
任何时代,任何职业,个体都是通过大大小小的社会环境发挥作用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关系是研究者们非常注重的研究内容。同时我们也应明确教师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的角色也需要有所转变。
教学目标是教学团队共同实现的,因此,要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发挥集体力量是必经之路。首先,每位教师在集体中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教师之间应该相互协作,相互帮助,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各方面的教学情况,也有利于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其次,许多教学活动是集体性的,通过集体提高绩效。在研究当地一所中学时,发现该中学在课程改革中取得优异成果的原因之一就是发挥了集体的力量。教师团队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教师的能力。教师的集体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自然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课改形势下,教学要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学生心理特征,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教学活动,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教师面对的是新时代的学生,时代在进步,观念也需及时更新。作为新时代人才的引导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也是时代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的教学思想,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紧跟时代的脚步,甚至研究者要作为时代的旗手,引导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在教师角色转变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隔,但只要把握时代机遇,就能走出困境,虽然艰难,却会发现越来越好。
[1]何祥秋.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定位[J]. 当代教育论坛.2008(8):40 -41.
[2]俞加玉.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 中国西部科技,2008(7):87 -88.
[3]王红霞.浅议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 中国校外教育,201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