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问题的正确认知与把握
——《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基于文化和人的视角》读后
2014-03-30胡德海
胡德海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问题的正确认知与把握
——《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基于文化和人的视角》读后
胡德海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兰州交通大学教授蔡中宏撰著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基于文化和人的视角》一书,已于2013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今年春节期间,中宏看我时送来了他的新作,我和老伴都仔细地阅读了,我总的认为本书对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问题的认知是正确的,理解是准确的,感到很有价值和意义,称得上是一部经过多年磨砺和深思熟虑之作。为此,我不仅感到高兴和欣慰,而且还要表示衷心祝贺。
中宏大学求学阶段,曾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哲学系和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他在西北师大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学习的是教育学原理专业,是我指导的一名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他撰写的是一篇题为《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学位论文,该论文于2008年6月顺利地通过了答辩,他也获得了教育学博士学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中宏从西北师大读博毕业,又已过去四五年时光,但他却始终与时俱进,特别是能够结合原课题研究,继续关注教育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有关问题。2010年7月13-14日,国家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纲要》指出:“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鼓励和支持教育科研人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研究和回答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所有这些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讲话精神,中宏都能及时关注、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并吸收和融汇在自己的著述之中。
2012年10月间,中宏来西北师大看我时又和我谈到他当年写的博士论文的事。他说,四年来学位论文一直挂在心上,未尝淡忘,不断思考着其中的有关内容,总想把它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也不断看书学习。在最近一段时间,结合学习和思考所得,又增加了一章“学习型社会: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作为其中的第六章。经过这样一番思考增删和补充,决定以《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基于文化和人的视角》这个名称付梓。他要我为他的这本新作写一篇“序”。听了中宏和我说及的这些,我的内心是十分地为此感到欣慰和高兴,也为中宏几年来致力于不断学习,以求更加完善而付出的种种努力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于是,我欣然答应为其作序。
为了写“序”,我花了两个月时间,不断地翻读中宏送来的这部书稿,面对着这些我曾不止一次地看过,早已相当熟悉的文字,我多次想起了他当年在西北师大就读的情景和他撰写这篇博士论文的先后过程。一个对知识对学问深怀敬意,对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抱执着学习、一心求索态度,精神向上、意志坚强、奋发有为而又为人正派、心地善良、思路清晰、思想开阔、专业功底扎实的勤奋好学者的形象不时生动地出现在了我的脑际。的确,在我的头脑中的蔡中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就以这篇论文或说这部书稿来说,我以为中宏从一开始就是怀抱着极其热情的态度的,他谦虚谨慎、虚怀若谷、思考再三,是做到心中有数,做了充分准备以后才确定了这个研究题目的。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他搜集阅读了不少有关书籍、文章资料,经反复阅读、思考后才写出撰写提纲。我作为他的导师,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尊重了他选择的这个题目。他在撰写过程中,更是表现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十分认真,有关理论观点先后找我交谈交流过10多次,而由于他本身已充分具备撰写此文的实力,如应有的知识理论基础,理解、处理有关理论问题的学术水平和文字功底等,我也是相信他能写好这篇文章的,尽管文章写得十分艰苦,也是顺利并胜利地完成了。所以,可以说,他撰写的全部经过,我不仅十分清楚,也表示过赞许,而对其结果我也是肯定和满意的,认为是一篇有相当质量和理论价值的良好作品。这些我以往说过的话、表过的态,我觉得今天仍有必要在这里明明白白地再说一遍,并以此来见证这本新著的形成过程。
教育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是一个民族及其文化发展、进步的一种根本的动力。在历史前进的长河中,教育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手段,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是在这里,中宏准确地把握住了本书的内涵和主旨,这是难能可贵的。他在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过程中,首先发现了“文化”和“人”这两个基本分析视点,并且确定了“教育——文化——人——社会”的研究框架,最终找到了“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传承创新,教育就在文化和人之间”的“谜底”,科学地回答了“教育是什么,教育在哪里?”这个令人困惑的教育学基本理论问题。他提出,文化是教育之根,教育以育人为本,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深层本质问题,这与我的教育本质观是一致的,我是完全认同的。教育以文化为根、以育人为本。这也就是我们师徒所共同持有的教育本质观。值得一提的是,中宏在他的这本新著中明确提出:“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传承创新。教育在哪里?教育就在文化和人之间。文化是教育之根,教育以育人为本。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培养人,正是教育的根本职能和永恒使命”。这正是贯穿全书最为鲜明的核心立场、观点和思想,也是本书最大的亮点和看点。因为在我看来,教育,文化是根,育人为本。
当然,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大题目,而这里的“教育”是指教育事业,做这样一个有关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问题的大文章,是不容易的,也是不难找出其中某些不足之处的。因为其中确实也有不少问题在理论上不易讲清楚,比如其中教育事业与社会政治的有关的内容就是如此。去年,我在修订我的著作中也发现同样有这个问题。同样有值得我在有关内容上作必要的调整和修改的地方。所以,我在这里指出书中的某些不足之处,实有愿与本书作者和读者共同思考有关问题和共勉之意。
另外,鉴于社会发展在本书中是个关键词,对社会发展的内容和涵义的认识极具重要意义。我在这里还想把我的有关理解也说一说,藉作补充与参考,并与作者和读者朋友交换意见、交流看法,以求教正。在我看来,所谓社会发展,其内容十分广泛,较难取得一致的看法,但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已不难看清人类社会发展如下的一个普遍的趋势: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变;从臣民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变;从一元社会向多元社会的转变。这四大转变是一个三棱体的四个面,就是实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以建设一个富裕的社会;实现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变以建设一个民主的社会;实现从臣民社会到公民社会的转变以建设一个自由的社会;实现从一元社会到多元社会的转变以建设一个文明的社会,构成了四大转变的基本目标,建设一个富强、民主、自由、文明的新社会。这既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趋势,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潮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顺应这一潮流,谈论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也不能不首先看到这一点。因为这不仅是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切入点,也是教育事业的根本方向所在。
2014年6月6日
2014-07-15
胡德海(1927—),男,浙江金华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