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决定性”作用新论断的四维透视

2014-03-30潘李军

大连干部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决定性基础性经济体制

潘李军

(华东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部,上海 200241)

市场“决定性”作用新论断的四维透视

潘李军

(华东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部,上海 200241)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提法上从 “基础性”调整为 “决定性”,构成了党在理论上的一大飞跃。市场 “决定性”作用这一新论断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市场作用新的科学定位,规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导向,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同时也对执政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市场经济;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在此,我党在市场定位的提法上从之前的 “基础性”作用转变为 “决定性”作用,这一新论断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体现出的却是我党重大的战略判断和理论突破,必将为丰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起到巨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作为党在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市场“决定性”作用新论断所承载的丰富内容、释放出的重要信号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本文试图从历史演进、目标导向、理论深化和实践操作等四个维度对市场 “决定性”作用的新论断作简要分析,以期为深化对这一论断的认识提供几点参考。

一、历史演进维度:新论断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市场作用新的科学定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以此为标志,党也开始了对市场作用的探索。从最初强调价值规律、经济规律的作用到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从主张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强调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伴随党对市场作用认识的深化,我国的农业、工业、商业等各产业部门都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为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党对市场作用的探索并没有止步于此,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增强,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从此, “基础性”作用进入了中央文件,成为了沿用至今的党对市场作用定位的提法。如果说此前党对市场作用探索的主题是在充分肯定计划手段的前提下如何有限度地发挥市场作用,那么十四大后党对市场作用的探索的主题就成为在完全肯定市场作用的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作用。党的十五大提出要继续 “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六大指出 “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七大提出: “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指出要“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中可以看出,十四大以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我党在肯定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之上一直在扩展市场作用的内涵、寻求市场作用的新提法、新定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历史也是我党对市场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化的历史。其间虽然也曾经历过诸如 “姓社”与 “姓资”、 “姓公”与 “姓私”等理论认识上的曲折,但由于党始终坚守对市场作用的正确认知,每一次争论的结果便构成了对市场作用的重大理论突破,从而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市场 “决定性”作用的新定位明确宣告了市场在终极意义上对资源配置的支配作用,相较于市场的 “基础性”作用,市场的 “决定性”作用的定位则更加彻底、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党对市场作用新的探索和认识成果,必将进一步推动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二、目标导向维度:新论断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导向

回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市场化方向是非常明显的。然而,在近年来有关 “中国模式”的争论中,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完全归功于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控制与主导。而事实上正是市场化改革的导向才为经济发展活力因素的释放奠定了体制机制基础,从而保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市场 “决定性”作用的论断既释放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导向的信号,也彰显了党的市场化改革不动摇、不停步的决心和勇气。诚然,正如邓小平所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导向绝不意味着全盘的私有化、自由化和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我国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说到底还是为了 “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最终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市场 “决定性”作用的论断既是对我国市场化改革导向认识的深化与发展,也为我们现阶段的努力提供了主要的现实指向。一是要着力解决政府过多干预资源配置的问题。在GDP政绩观下,一些政府官员置提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于不顾,随意介入微观经济的运行,左右生产要素的流通与配置,拼资源、拼环境,债台高筑,甚至利用职务之便大搞权钱交易,谋取私利。这些都是市场化改革道路上亟待重视的问题。二是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健全问题、真正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现阶段我国市场体系不健全的突出表现就是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这同政府不当干预过多有关,也同市场发育程度不够成熟有关。同时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再加上由于市场法制观念淡薄、诚信缺失,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充斥着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构建规范、公平、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便成为市场化改革道路上的当务之急。三是要着力解决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一些歧视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有力地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科技创新和财政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随处可见,比如在市场准入方面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在融资方面的不合理规定致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抬高等,以市场化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要破除此种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现象,使不同性质的市场主体都能够公平竞争、优胜劣汰[2]。

三、理论发展维度:新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

如何更好地配置资源不仅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市场 “决定性”作用的新论断无疑构成了党对市场与计划、市场与政府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重大理论问题认识的持续深化与突破。

第一,市场 “决定性”作用新论断是对市场经济本质认识的升华。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主导资源配置,实现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形态。就市场主体而言,市场经济不承认主体在身份、地位、民族、肤色等方面的差别,所有的市场经济参与者都一视同仁,都可以自由地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就市场规则而言,市场经济不崇拜任何权威,各市场主体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之上都遵循价值规律实行等价交换。市场经济的上述显著特征决定了只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能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效益的最大化。 “决定性”作用首先意味着市场是经济运行各环节的主体,除市场之外,不会存在任何更高层面的力量能够取代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生产什么、用什么方式生产、产品和服务如何进行初次分配等经济运行中的根本性问题都将由市场来决定。纵观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迄今为止,在资源配置上还没有其他方式能够比市场作用更广泛、更有效、更持久。因此,只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生产要素的流动、商品的价格、利益的分配、供求关系的调整等都必然要依靠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来实现。

第二,市场 “决定性”作用的新论断反映了对政府角色认识新的定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意味着市场起全部作用,更没有忽视或否定政府的作用,恰恰相反,它要求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明确自身定位,更好地发挥作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区别于资本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主要有两点: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只有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才能实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结合,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更离不开政府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的重要角色。当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并不是要政府直接参与资源的配置或直接干预微观经济的运行,它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不断提升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在弥补市场失灵,加强社会治理,强化公共服务,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 “决定性”作用优化环境、提供条件[3]。

四、实践操作维度:新论断对党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虽然我党在几十年的探索过程中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逐步提升,也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但是一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 “决定性”作用,一些新现象、新问题势必会给党在领导、指挥和调控经济运行上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之前,对于一些没有把握的问题还可以单方面地以强制命令或者设置门槛的方式来解决,如果完全由市场来发挥决定性作用,就需要有敏捷的反应能力、灵活的统筹全局的能力以及综合的现代化治理能力等。为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多管齐下提升执政党在判断决策、组织行为、依法行政等各方面的能力,使其不断适应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对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首先,要转变观念,在思想认识上明晰市场“决定性”作用的新定位。思想从来都是行为的先导,只有解决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行动上才可能紧密跟进。因此必须要使全党认识到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战略意义,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思想阴影,迅速转变观念,相信市场、尊重市场,让市场的功能得以最大化释放。其次,要统揽全局,实现不同领域改革的互动互促。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在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等方面解决影响市场发挥 “决定性”作用的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从广度上讲,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改革,使之与经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再次,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党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素质。作为市场化改革道路上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必须要加强学习,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对复杂经济形势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最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优化市场“决定性”作用发挥的权力运行环境。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效率和执政作风直接关系着市场经济能否有序、高效运行,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优化权力运行的体制机制,才能有效防止腐败因素对经济发展的阻滞,让市场的正常秩序摆脱权力滥用的干扰,让市场环境摆脱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在市场发挥 “决定性”作用之上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总之,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市场 “决定性”作用的新论断作为认识上的革命性突破,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要建设有限政府,建立高度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将在更广领域、更大程度上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因素,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不仅推动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而且为全面深化各领域的改革事业起到了牵引作用。虽然我国在市场化的改革征途上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很多艰难险阻要克服,但是对于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预期突破,我们乐观其成。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1).

[2]张卓元.如何认识市场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意义[N].上海证券报,2013-11-14(F02).

[3]李成.市场作用出新论,十八届三中全会点睛[N].中国经济导报,2013-11-14(B01).

[责任编辑:左眉]

F713.50

A

1671-6183(2014)01-0017-04

2013-12-25

潘李军 (1990-),男,四川南江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决定性基础性经济体制
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意义
吕梁财政四项举措支持基础性养老服务发展
新闻业的决定性角色:编辑
布列松与决定性瞬间
中国移动4G基础性网络部署策略研究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构建基础性与选择性统一的课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