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湘教版)教学设计

2014-03-29陈英俊

地理教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黑瞎子教学学生

陈英俊

(佳木斯市第十一中学,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湘教版)教学设计

陈英俊

(佳木斯市第十一中学,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一、课程标准分析

1.相关课标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2.对课标的理解

在教学中应该遵循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灵活选取相关地理案例,拓宽课本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活学生思维,加深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节教材内容按照湿地的概念、重要价值、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顺序逐一编写,充分展示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过程。笔者家乡所处的东北平原有极其丰富的湿地资源,2013年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入选中央电视台评选的中国“十大魅力湿地”、黑龙江省三江湿地和珍宝岛湿地联袂荣登中国“十个特别关注湿地”。高二学生对身边的河流、沼泽、水稻田等湿地资源都比较熟悉,对回归不久的黑瞎子岛也是颇感兴趣,于是适时拓展“黑瞎子岛”这一学习内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对教材重新设计、取舍、补充、完善,融知识、能力、实践于探究活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夯实知识,锻炼能力,经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状况。

2.通过对湿地资源重要价值的概括,提高获取、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分析,提高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4.结合案例分析,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构思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要有美丽的图景和富有激情的行程。”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旅程,其终点是三维目标。在沿途,教师应该是知识丰富、思维灵动的导游,同学生一起享受充满“激情的行程”。教学设计要注意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设置问题情境,深入理解教材、了解学生,通过问题引导,架设起学生与教学资源的桥梁。为此,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1.教学设计激趣增效

一是,资料选取富有特色。教师编写的家乡湿地素材、精选的湿地图片和视频材料,都要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二是,课堂流程脉络清晰。按照“初探湿地——湿地概述”“走进湿地——湿地价值”“蚕食湿地——湿地危机”“拯救湿地——湿地保护”的主线设置教学流程,贯穿以“小组展示”“分组对抗”“合作诊脉”“行动研究”四个学生活动。四个展厅的主题给人以诗情画意般唯美的感受,其活动要求又不尽相同,分别用采风、抓拍、视频等形式来组织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三是,首尾呼应夯实要点。新课伊始呈现学习目标,让学习过程有的放矢,成为教学生成的基石。结尾总结教学重点,又是学习目标的再现。四是,问题开放启迪思考。教学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通过学生参与“为保护湿地献计献策”“为黑瞎子岛科学开发合理规划”等讨论思考和合作探究,训练学生的观察、记忆、实践能力,使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2.师生互动富有生成

给学生提供翔实的资料,设计成若干个探究问题,由易到难、逐层递进,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引导学生分组展示、分角色辩论。合作探究、角色体验等环节学生参与过程,既有教育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在导入和结尾处教师诵读编写的诗歌,尾声处学生书写公益广告的道德体验,这样的设计既有情的体验又有理的思考,既有情感态度的加深也有科学态度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

过程一 导入新课:触景咏叹、思之幽谷的情境创设——以情拨动。

步骤一:PPT自动播放一组“黑瞎子岛湿地”照片,配以“乌苏里江船歌”音频,创设课前情境。

步骤二:以《诗经·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和教师自创的关于黑瞎子岛湿地的小诗(乌苏里江唱渔歌,锦鳞游泳戏小荷。东极广场飞红晕,湿地公园泛绿波),显现湿地的诗情画意。

步骤三:强调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使学生明晰要领。

【承转过渡】美丽的湿地让人神往,本节课我们师生以摄影师的角色,来一次“中国湿地行”,把在各地采风的资料进行分组,举办公益展览。

设计意图: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对湿地有了感官上的了解,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学习提供依据。

过程二 讲授新课:引发探究、诱发疑惑的矛盾对比——以理引思。

第一展厅:花开碧水,信步闲庭徜徉南北西东。(湿地概述)

活动一:“阅读达人”——小组展示,知识在阅读中内化。

步骤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身边的实例概说湿地,强化快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步骤二:结合“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季风分布图”“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主要湿地分布与降水及地形的关系。

【教师点拨】湿地一般在东部季风区的气候比较湿润且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如中国现有国际重要湿地36处,我们佳木斯市就有5处,它是家乡人的骄傲。

【知识拓展】家乡(三江平原)的湿地

【承转过渡】置身三江湿地,人们会真正感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湿地如画,人在画中。为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国际湿地公约确定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设计意图:以乡土地理联想生活实际,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走进湿地,走进生活中的地理。

第二展厅:功能多元,“地球之肾”书写生态天堂。(湿地的价值)

活动二:“我行我秀”——分组对抗,能力在竞争中强化。

环节一:比眼力。读湿地净化作用的图片,分析“地球之肾”在处理污染物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原理在现实中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二:比记忆力。观看“三江湿地美,鸥鸟绕江水”视频后,抢答三江湿地的重要价值。

环节三:美文赏析。品读关于洞庭湖的美文,思考湿地的价值。

洞庭湖号称“八百里洞庭”,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地跨湘鄂两省。美丽的湖泊,容纳百川,调节洪峰,与长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洞庭湖浩瀚迂回,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湖内水产丰富,南接“四水”,北通长江,自古航运便利。

环节四:游戏对抗。“连连看”—— 把湿地的作用与美誉相对应,并说出连接的依据。

【及时巩固】学生限时强化记忆湿地的价值。

【知识拓展】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承转过渡】湿地如此的丰富、美丽,湿地的开发,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近年来,我们的“地球之肾”却频频出现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拥有了对抗和展示的时空。

第三展厅:开发无度,功能退化漫话湿地危机。(湿地的问题)

活动三:“专家会诊”——合作诊脉,问题在交流中深化。

步骤一:成因探究。联想生活中的见闻,说出洞庭湖为什么会“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和洞庭湖面积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知识拓展】中国湖泊整体面临的危机

(1)湖泊的日益萎缩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50年代有湖泊1066个,但目前仅存309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仅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湖泊,由于围垦和淤塞而丧失的淡水储量就超过了两座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成为水灾频发的重要因素。

(2)水污染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峻

鄱阳湖的有机物污染,近几年比1975年增长了2倍。太湖的有机物、酚和油类的含量都经常超过了国家标准。长江流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部分都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这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3)生态环境衰退

由于掠夺性开发,生态环境的退化致使功能降低,湿地功能衰退,水生植物和鱼类资源锐减。

【知识拓展】中国湿地面积的骤减

三江湿地近20年来面积减少36.78%,黄河的玛曲湿地面积减少45%,滨海湿地、新疆湿地面积更是减少50%!

步骤二:采风心得。各学习小组分析“湿地?失地!”“淤塞河道”“水漫平川”“乌龙摆尾”“填海炸山”等摄影作品,诊断湿地面临的问题并解释其原因。

【承转过渡】面对“地球之肾”频频出现的危机,党中央高度重视,已经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到十八大报告之中。花谢了,可以再开;草枯了,可以再绿。“地球之肾”,现在已经重病缠身。每个有良知的公民,都要考虑拯救“地球之肾”的措施。

设计意图:教师提供相关信息,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与合作,解读案例提供的系列问题,获取新知。

第四展厅:柳暗花明,渔歌咏唱再现草木芬芳。(湿地的保护)

活动四:“环保先锋”——行动研究,情感在辨析中升华。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政府官员、企业家、环保专家、甚至普通的农民,针对湿地出现的问题,你又会采取哪些措施?

【教师总结】保护湿地的措施:退耕还湖、还沼;禁止滥捕滥猎;防治水污染;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引水、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教师点拨】洞庭湖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变大了、变美了、变富了。

【承转过渡】也许徜徉东西南北,已经很难再现一些美好如初的地方。回归不久的黑瞎子岛是一块正待开发的处女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湿地。

设计意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过程三 情感升华:师生互激、水乳交融的民主氛围——以情点燃。

环节一:辨析说理。你是否同意“黑瞎子岛应该永保原生态,禁止任何商业性开发。”的提议。

【知识拓展】东极明珠——黑瞎子岛

镶嵌在祖国东极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曾被迫流浪;现在她已经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并且在2011年的7月20日正式对游客开放。1929年那曾经是永远的伤痛。苏联军队悍然入侵中国东北,从此黑瞎子岛开始了长达78年的离去。2008年10月14日,历经沧桑后,黑瞎子岛迎来了阳光灿烂的第一天,中国开始拥有了黑瞎子岛大约一半的主权。“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边疆风光虽仍旧,化干戈为玉帛情景却会成为长久现实。黑瞎子岛的回归,宛如历史的镜子,折射了中国的崛起。黑瞎子岛大面积是湿地,岛上江汊纵横,水草丰盛,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

环节二:科学规划。借用“开心农场”的游戏——选好土地,精心耕耘,就会有成功的喜悦。请同学们根据黑瞎子岛上不同的开发条件,任选其一,说出它的开发方向。

①临近县城,交通便利。②深入岛屿,靠近国境。③芦苇河荡,稻谷飘香。④锦鳞游泳,沙鸥翔集。

【知识拓展】展示国家制定的黑瞎子岛开发规划图。(提示:岛上建设有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经济贸易开发区和抚远县新城,但面积最大的是自然保护区。)

环节三:情感升华

1.学生设计公益广告,续写湿地——我所了解的湿地……

2.教师结合本课内容,写下一首小诗,请同学雅正。

湿地是水陆结合的灵韵,是人间至美的天堂。湿地啊,你用呼吸呵护我的呼吸,你用吐纳满足我的所需,你让浊水清澈见底,你让大地充满生机,你延伸的水上航路——那更是交融文明的走廊。可曾记忆?湿地竟被无度填埋、垦荒……

今天,华夏东极迎来第一缕霞光,黑瞎子岛上,百鸟飞翔。紧紧拥抱你啊,抚慰你曾离去的国殇;深深爱着你啊,凝聚你正崛起的炎黄。携手你我描绘生态文明的画舫,接过历史的责任,铸就永恒的担当!

设计意图:学生设计的开发方案,书写的公益广告,颇具新意;教师编写的诗歌,浑然一体。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落实了重点知识。

过程四 检测激励:及时回炉、学以致用的跟踪训练——以练提质。

步骤一:关于黑瞎子岛的习题。

1. 说明黑瞎子岛上大面积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2. 黑瞎子岛周围是一大片广阔的水域,在该水域的影响下,岛附近夏季的天气特征是怎样的?

3. 黑瞎子岛附近水域中最珍贵的是鲟鳇鱼。但是,近些年来,鲟鳇鱼越来越少,一年只能捕获两三条,对渔民来说如同大海捞针。请你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4. 说明黑瞎子岛在开发利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步骤二:链接高考。(2013年江苏卷)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难治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问题。

设计意图:适时呈现精选的相关试题,体现了教学的层次和梯度,也是发展学生认知技能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黑瞎子教学学生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赶不走的学生
熊口脱险记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棒打熊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棒打熊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