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宜昌港航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4-03-29李丽

当代经济 2014年18期
关键词:宜昌码头港口

○李丽

(宜昌市港航管理局 湖北 宜昌 443000)

一、港航产业与港航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港航产业

从产业的角度来说,港航产业是一种关联产业,从属于第三产业,是第三产业里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直接配合和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产业,是以港航及相关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经济。其重点在港口与航运业的发展,并由此促进了港航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如制造业、物流业、商贸、旅游业等发展,并带动了港口区域、港口城市及腹地的经济发展。

2、港航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港航产业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关联性。其发展既需要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金融、保险、代理、信息、口岸相关服务的支持,也极大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有数据显示,港口生产经营与其它相关产业及间接诱发的经济贡献为1∶5,提供就业比值为1∶9。例如,一只标准集装箱重箱的港口包干费,即港口企业直接收益部分,假设为800—1200元,而由此带来的拖轮、引航、口岸以及港口配套服务,包括修箱、堆存、船舶代理、航运、金融结算、拖车运输等,其经济收益则是港口直接收益的6倍,也就是4800—7200元。因此,港航产业带动其它产业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乘数效应。

(2)形成产业集群。港航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各种资源向港口及港口周边地区集中,形成相关产业链条。凡是临港工业发展较快较好的地方,都呈现或采取产业集聚态势。优先发展以石化、钢铁、修造船、造纸、汽配、能源为重点的临港工业群。

(3)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的选择和重要保证。近年来,为实现内河水运绿色发展,宜昌港航部门在航道、港口工程建设和运行中,通过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港口装卸工艺和装备,有效降低了港口生产环节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老旧船舶。对所有新建的内河运输船舶,均安装油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垃圾收集设施,配备污染应急处理设备,建立船舶生活垃圾和油污水的岸上接收处理设施。

(4)加强区际联系。目前,内河航运已成为国际航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承担了沿江近85%的煤炭和85%的铁矿石运输任务,承担了沿江七省二市约2/3的外贸物资运输任务(中上游90%的外贸物资运输),在沿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中,国际航线占4.0%、内支线占48.2%。

(5)促进腹地发展。一方面,港口本身是所在地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港口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可为地区经济创造直接的产值、国民收入、就业机会和税收,直接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港航建设和港航产业的发展,将直接推动有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改善地区投资环境,提升区域对外开放的形象,吸引国内外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从而推动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电力、钢铁、汽车等沿江沿河产业带的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优化流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

二、宜昌港航产业发展的现状

1、地理特征

作为中国的“黄金水道”,长江水运潜力不断得到发掘,沿线城市发展迅速。宜昌,地处在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位于湖北省西部,是鄂西山地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也是湖北省仅次于省会城市——武汉的第二大城市。宜昌境内有长江三峡和葛洲坝两座水利枢纽。地域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交通运输十分便捷,距武汉、长株潭直线距离约300 k m,距离重庆约460 k m。依托长江干线航道,宜昌港上可达重庆、泸州等我国大西南地区,下可直通南京、上海等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宜昌港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进入中国西部的重要入口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东大门,具有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2009年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长江水系16个主要港口之一。

2、布局现状

(1)现有码头泊位。宜昌港是交通运输部公布的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包括主城港区(包含夷陵区、夜明珠处、大公桥处、猇亭处)、秭归港区、枝江港区、宜都港区、长阳港区和兴山港区等六个港区。截止到2011年12月底,全市共有各类码头365个,泊位549个(其中生产性泊位455个,非生产性泊位59个,船厂35个)。合计货物吞吐能力9144万吨,旅客吞吐能力1182万人次。宜昌港现有码头泊位主要集中在长江干线,此外香溪河、清江等河流也分布着一些港站。

(2)岸线及航道现状。宜昌市自然岸线总长1357公里,通航里程678公里,其中长江干线自然岸线464公里,通航里程232公里;支流自然岸线893公里,通航里程446公里。其中已利用70 k m,未利用247 k m。从水深条件、陆域腹地、岸坡稳定、运量支撑及建港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宜昌市可利用建港的自然岸线约317公里。

3、沿江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宜昌市抢抓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机遇,积极引导产业向沿江地区集中、项目向开发区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加快打造亿吨组合新港。沿江地区成为要素承载功能最优、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经济带。形成了化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电力四大支柱产业,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超过80%。其中,化工、装备制造业产值2012年突破1000亿,食品医药产业2013年过1000亿。

三、港航产业发展需解决的难题

1、港口岸线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近年来,随着三峡工程蓄水位的分期抬升、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峡库区优良的港口岸线资源的形成,宜昌港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时期。但由于原有码头分布散乱,岸线使用及功能不尽合理;部分大型沿江企业占用了陆域水深条件均较好的部分岸线。同时,已建和规划在建的桥梁较多,其上下游的一定范围不能作为港口岸线使用;再加上浅滩河段较多、三峡库区沿岸分布着一些滑坡体及地质灾害等原因。因此,目前全市范围内水深条件、陆域条件均较好的适合建港的岸线仍比较紧张。

2、港区陆域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除少数码头外,宜昌港陆域大部分位于城区或紧邻居民密集带,如滨江作业区、王家河作业区等,还有相当部分位于长江防洪堤外的滩地上,由于受到城市功能或防洪堤的限制,上述作业区已基本无发展空间。地处市中心的港务集团集装箱码头,由于沿江大道的建设,除了少量集装箱业务在城区外,大部分集装箱业务,已转到了猇亭区经营,但个集装箱运输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升级。

3、码头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

宜昌市及周边地区磷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夷陵区北部以及神农架的东部地区,而宜昌港磷矿主要装卸作业分布在城区港区的黄柏河和临江坪一带,造成紧邻磷矿分布区的峡口货运码头能力紧张,其他大量磷矿码头处于严重不饱和甚至闲置或半闲置状态。同时,猇亭工业园沿江分布的大量简易散杂货码头,不能满足现代工业高附加值精细产品进出口装卸工艺要求。

4、港口功能与配套产业发展缓慢

目前,宜昌港仍以运输为主要功能,物流、信息、临港工业等领域的现代化服务功能还未得到充分拓展,尤其是大量优良岸线资源在工业化进程中没能得到充分利用。虽然沿江工业园区有部分企业陆续进驻,但临港工业与港口良性互动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港口对工业的引导作用不够,产业用地与港口用地之间未能协调,港区难以形成规模。

5、翻坝运输与综合物流系统不稳定

由于三峡永久船闸通航能力不足,翻坝转运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发展,翻坝任务更大。目前,翻坝运输、西部物资出海等运输通道正孕育成长,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尚处在建设之中,还未能完全形成顺畅的通道。综合运输体系和物流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加快宜昌港航产业发展的对策

1、坚持规划优先

要坚持规划优先,坚持港口优先,切实做到优质岸线向社会共用港口集中,城市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不改变港口规划;坚持社会港口优先,切实做到港口建设集约发展。统筹考虑自然、经济、技术、社会等因素,妥善处理区域关系、开发保护等重要关系。在制定港口规划时,要把港口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满足城市环境保护和人口居住的首要需要,把港口建成城市的标志、城市的特色和风景;又要在制定城市规划时,考虑如何发挥港口在城市综合运输中的枢纽作用,将港口与分拨中心、开发区、科技园、临港工业相结合,充分发挥港口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作用。

2、协调综合交通

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过程中,五种运输方式是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的,要有预见地、有计划地进行综合考虑,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和内外交通之间的关系。如:在港口建设时要妥善安排港口的集疏运路线,城市原有道路不适应的地方,要进行扩建,或者借用城市外环路进行货物集疏运,避免进港货运干道与城市一般干道联接,给城市交通带来很大压力。

3、壮大核心企业

区域经济发展首要是极化效应,然后才是回波效应。建立壮大核心企业,必然能吸聚吸纳一切有利要素资源,快速做强做大,成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当核心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又能辐射带动其它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资、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新型开放开发机制。要加大港口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财团、民间资金、外商资金单独投资或合作参与港口建设。要重点支持宜港集团、交运集团等发展成为核心企业。

4、整合港口资源

积极正确地处理好社会共用码头与企业专用码头的关系,支持社会港口,整合企业专用码头,切实将优质岸线资源向社会港口配置,提高岸线利用率和港口综合效率。鼓励企业专用码头采取多种方式与社会港口合作,提高全市港口集约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的核心港口集群,从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大型现代化码头建设,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建设三峡枢纽港,提升港口泊位装备水平,加快完善港口道路、堆场、仓储等配套设施,大力发展现代化的港口服务业。

5、构建现代物流

港口作为各种经济要素的集聚点,具有强大的经济能量。一座港口城市,就是要凭借其有利的区位和水、陆、空、铁交通枢纽等优势,吸引更多的生产力要素向其周围集中。集中的结果就是在港口及其邻近地区产生聚集经济效益。以打造国家重要的区域性物流枢纽为目标,加快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建设。逐步将物流产业建成宜昌的支柱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国内先进地位,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 D P的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断提升对“宜荆荆”城市群和鄂西南地区的辐射和服务能力,并积极争取进入国家级物流节点。

6、保护沿江岸线

要综合施治,切实解决沿江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努力建设绿色滨江、美丽滨江。长江沿线各县市区要加强对岸线的规划,统筹考虑城市发展、生态保护、旅游景观等功能,充分彰显滨江特色。同时,建立岸线有偿使用制度,珍惜每一寸岸线,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建立严格的岸线开发保护制度,对岸线资源进行分等定级,切实建立和落实岸线有偿使用制度。严禁并严肃查处未依法获得岸线使用权而随意使用长江岸线。

7、建强船舶基地

宜昌造船业拥有良好的基础和资源,国有中央企业403、404、388、612厂、710所、宜昌船厂、葛洲坝船厂等船舶企业、科研单位和民营造船企业,均在宜昌落户。要抓住国内造船业调整的机遇,将宜昌船舶工业做大做强。港口产业链不再局限于从海运、港口装卸、仓储等共生产业上,而是进一步延伸为拆造修船、临港工业依存产业,随后与这些产业联系紧密的相关服务业,比如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旅游业、商业、娱乐等也会得到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宜昌码头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湖北宜昌卷
港口上的笑脸
前往码头
惠东港口
在码头上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