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

2014-03-29陈宣红张艳霞

当代经济 2014年18期
关键词:故土爱国主义祖国

○陈宣红 张艳霞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目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全国统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爱国主义作为其中一章,是具有重要地位的教学内容。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理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始终。鉴于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把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进一步落实到行动中,化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就成为了我们教学的重要课题。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知道,要引导学生,一是要吃透教材,二是要吃透学生。学生的学习心理是一个知情意三者结合作用于大脑的过程。要想让学生接受引导,把思想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要把正确的认知转化成大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用充沛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思想,并在行动中体现出来。因此,我们认为要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讲透一个道理以形成正确认知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如何让学生认同教材中这一种对爱国主义的认知,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成败的关键。

建立以上认知,我们可以从“深厚情感”一词入手,先让学生认识到“爱”这种情感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要做到这一点,第一步是让学生明白情感在生活中的分量。人的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生活没有情感的参与,就少了色彩。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发乎自然,我们应该让哪一种情感占据我们的心灵?那就是“爱”这种情感!第二步就是让学生认识到“爱”对于心灵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多方讲解,我们让学生认识到“爱”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长期占据我们心灵的存在。“爱”可以激发我们超乎寻常的力量,为我们的情感对象勉励奋斗。

认识到“深厚情感”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地位,接下来就要讲明“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爱”的对象可以是多样的,爱之大者实为“爱国”。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志士林觉民在写给妻子的诀别书里写到:“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膻,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爱的至高境界莫过于此。

为什么说爱国是爱的最高境界?要讲清楚这其中的道理,根据就建立在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上。我们每个人之所以成为现在的“存在”,离不开故土、故土上的同胞、故土文化的孕育,所以我们把祖国比喻为母亲,儿不嫌母丑,一个人连母亲都不能认同,就是从根上否定了的自身。因此,爱我们生活的家园,爱同胞兄弟,认同伴随我们成长的文化,保卫我们的家园,就是“爱”的至高境界。

有了以上认知,就可以建立起“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在建立以上认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身上天然的对自己祖国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如果不加以引导,只会停留在低层次上,误导之下情感力量会引入错误的方向。所以,我们要向学生讲清楚,“爱”的名义之下不是为所欲为,爱是施与,什么样的爱才是真爱?是对情感对象有益的爱。明白爱国主义这种情感归宿,是为祖国的强大与发展做贡献,就好像恋爱中的学生会心甘情愿为爱情对象奉献一切,是同样的道理。

建立起以上的认知,讲解爱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一致性,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经济全球化之下的爱国主义就顺理成章了。因为社会主义祖国就是孕育我们生长的现实环境,爱社会主义祖国,就是爱国主义。只要我们生长的故土、同胞、文化存在,爱国主义就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必需。

二、要渲染一种情感以凝聚强大力量

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情感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只有加强正面引导,才能凝聚这股强大的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和进步做贡献。首先表现在对养育自己生长的故土家园的依恋之情。因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受它的熏陶,我们才会执着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祖国丰富的资源哺育着我们长大;广袤的大地承载着我们发展进步的步伐。其次表现为对伴随我们生生世世同胞兄弟的骨肉之情。因为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给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基础;我们的同辈与我们生死与共、相互依存,建设了美好的家园;我们的后代必将使我们的祖国再现辉煌。同时表现为对承载我们成长的精神家园的眷恋之情。因为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了我们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文化资源给我们提供了富足的精神食粮,让我们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传承创造了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样表现为对保卫我们生命财产的国家的感恩之情。因为强大的国力使我们不再受列强的欺侮,使我们领土主权不受侵犯;不断发展壮大的国家使我们拥有安稳富足的生活,生命财产不受侵害;不断健全的国家制度使我们拥有安全的生活环境,安心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历史史实和丰富的现代数据,渲染我们以上的情感内容,使我们的渲染拥有极强的说服力。拥有了情感,还要让它形成力量,发挥正能量。由于每个人成长经历不同,对故土、同胞、文化和国家的情感就会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景象。爱国之心是主流,但是也有埋怨、牢骚和麻木;尤其青年学生,生长在快速发展、文化呈现多元化的21世纪,阅历有限而又拥有快速获取大量信息的能力,使不少青年学生聪明、理性却情感较为淡漠,拥有丰富资源却缺少感恩之心;经济全球化,互联网的发达,大量外来文化的涌入,确实使祖国这种观念有淡化的趋向。

面对以上倾向,我们唯有强化正面引导。既要适应学生的实际状况,又不能一味迎合学生,要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引导他们把力量使用到正当的地方。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情感以及情绪是一种人生体验,它有别于理性认知。它既可以作用于对象形成力量,也可以向内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情感生活是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每个人都有情感情绪,消极情绪若不适时疏导,轻则败坏情致,重则使人走向崩溃;而积极的情绪则会激发人们工作的热情和潜力。唯有了解它、察觉它、用好它,才是对自身最有益的。积极情绪来自于正确的认知,我们要学会主动察觉、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其次,我们还要让学生了解爱的力量。《不要仇恨世界》和《种植爱的阳光》两篇文章很好的诠释了爱的力量,它能使我们快乐、健康、卓越地成长。激发爱的力量,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必备的条件。感恩之心、眷恋之情使我们拥有爱和被爱的能力,具备了健康的心理。相反,如果让怨恨之心占据心灵,只会使我们人格扭曲。

最后,我们还要让学生懂得,情感对象决定了爱的内容和爱的力量。只有把我们的生活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我们的人生舞台才会广阔起来,才能使我们拥有绚丽多彩的人生,使我们的人生价值最大化的体现出来。也只有这样才使我们的人生境界得以不断提高。我们要把感恩之心和眷恋之情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终身。

三、要掌握一套方法以实现教育目的

让学生确立正确认知,达到至高的人生境界,使他们拥有拳拳报国之心,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对教师来说,怎样让他们拥有才是更重要的任务。要让学生接受正确认知,需要寻找恰当的方法。20岁左右的学生,处在成人初期,非常需要积极引导。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了解分析他们已经历的人生历程;他们可能得出的人生经验;他们的认知水平所达到的程度。以便掌握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确立目标,提供给他们所需的帮助,使他们的人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教育对象达到预期目标,我们在寻找方法时,首先要问自己的,怎样才能让被引导者心甘情愿接受引导。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和学生拥有“同理心”,教师要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吃透学生心理,才能有的放矢。学生是爱国的,他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有着天然的认同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麻木和抵触,认为这种教育多余,感觉教师唠叨,不一定比他们懂得多。是强加给他们的一种说教。并且不认为爱国主义教育与他们生活有密切联系,对他们生活有重要意义。吃透学生的此种心态,对突破学生心理阻碍有重要作用。

我们确定采取前述两部分方法讲解爱国主义,是基于以下考虑:“爱”是情感,情感不能强加,不能由情感对象告诉对方你必须爱我,这样容易失恋。不要让学生感到教师一味强调爱国主义情感对国家的重要性,而是强调对学生自身的重要性。

我们授课的教学思想,是想让学生明白,当我们告诉他们情感重要性的时候,是想让他们不空虚迷茫;当我们让他们拥有爱的力量的时候,是想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当我们期待他们达到爱的至高境界的时候,是想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拥有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是想告诉学生,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的人民,拥有共同的基因,被同一个摇篮带大,大家的尊严是连在一起的,这种连接,让我们安心。这股精神力量凝聚在一起有着惊人的能量,可以创造奇迹。大家应该拥有它,才有力量,才有精神支柱。这样处处为学生考虑,才能使学生心甘情愿接受正确认知。

在讲道理的时候,教师所使用的语言以及所引用的材料,都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教材语言,材料讲解贴近学生的思维习惯。这样做一是未免学生认为教师照本宣科;二是使用学生日常沟通语言,可以使教师更具亲和力。

渲染情感部分,我们首先明确认知与情感的关系,其次,我们要寻找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建立了正确认知,对学生情感和情绪调节具有重要意义。拥有爱国主义情感和至高的人生境界,能使青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形成健康的心理,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他们走上人生康庄大道的必备条件。建立了正确认知,学生拥有了判断是非的能力。他们可以选择对他们最有价值的人生活动去完成它,抵制诱惑,规范行为,理智思考,使大家的情感力量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同时使他们的人生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情感是一种体验,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要设计更多活动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在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我们也可以自建展览,让学生客串解说员,加深对资料的理解。在常规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搜集咏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朗诵;也可以让学生介绍家乡的魅力;还可以让学生讲述爱国者的故事;在课前5分钟,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我为祖国做贡献为题,作演讲比赛。

爱是一种情感,爱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当我们在爱国主义旗帜下把这股力量凝聚在一起的时候,对我们实现中国梦,具有极大的意义。思想政治课教师做好这项工作,既是我们职责所在,也是我们存在价值的体现。希望本文能在此提供一点有益的思路,为做好这项工作贡献绵薄之力。

(注:本文属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基于高职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德育教学特色研究》编号:2009b080。)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中国近代爱国者的故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3]郑日昌:中学生心理卫生山东教育出版社[M].1994.

猜你喜欢

故土爱国主义祖国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故土情
人间故土
踏遍千山万水 依旧寄情故土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扎根故土 带头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