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工程教育实施“卓越计划”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4-03-29童晓玲常建娥

当代经济 2014年16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卓越创新能力

○童晓玲 常建娥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深化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认真落实好卓越计划,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一、创新能力是卓越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1、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是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变革,是改造旧事物,建立新事物。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就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不断创新的过程,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则是人类创新的成就和结晶。

创新能力是人们在创建新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是人类的基本潜能。创新能力以原始的创新意识为前提,以必要的知识积累为基础,以强烈的创新情感为动力,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载体,集中表现为个体的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人人皆有,又因人而异。遗传因素是人们创新能力的生理基础,环境因素是影响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实践是实现创新的唯一途径,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唯一标准。

2、提高创新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发展的历史。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从自然经济到知识经济,就是人类以自身发展为目的,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的结果。

首先,提高创新能力是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速度加剧,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其次,提高创新能力是增强竞争实力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缺乏创新能力,就缺乏竞争实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构筑现代竞争的核心,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实力和综合实力的关键。第三,提高创新能力是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类生命的本质在于创新,人类发展的希望也在于创新。因此,新形势下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必须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目标,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用创新的思想指导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到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这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必然选择。

3、创新能力是“卓越工程师”的本质要求

实施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目前,我国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经济的工业化程度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还有较大差距。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需要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增强创新能力;建设人才强国,更需要增强创新能力。缺乏创新能力,就无法形成优势,没有自主创新,就无法掌握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权。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高举创新的旗帜,切实加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创新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崛起,在创新中复兴。

“卓越工程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召唤,也是对成为卓越工程技术人员的本质要求。高等工程院校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摇篮,是造就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圣地。必须按照“面向工业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二、高等工程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中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迅速,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培养了上千万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构建我国现代工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不够仍然是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的表现为“四重四轻”。

第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传统的高等工程教育仍然沿袭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把传授知识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片面强调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生怕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因而安排了大量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相关理论课教学,把学生大部分的精力引导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大都停留在口头上,并非落实在行动中,鲜有实实在在的举措。只授予以“鱼”,而非授予以“渔”。从而导致了社会普遍反映的高分低能问题,出现了高等工程院校毕业生重回职业学校或技工学生参加培训,以求就业的现象。

第二,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纵观高校的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始终占据着绝对优势,部分专业甚至占据着压倒一切的优势,而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却只能作为渺小的配角,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缀。就是这少有的实践教学,很多情况下也只能让学生作壁上观,只能看,却不能做。学生缺乏真正的动手实践,根本无法掌握一定的技能,培养创新能力也只能成为空谈。甚至有部分高校因经费紧张,干脆让学生自找单位实习,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缺乏必要的训练和引导,使列入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留于形式,创新能力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评价。目前,高校的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仍有失偏颇,对学生知识的考核高度重视,而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却相对忽视。现行的课程考试或考查,大都偏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且多数情况下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考的是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却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具体的考核办法。在学生考核表中,列出的只有学科知识考试成绩,而没有学生能力评价成绩,不是对教育成效的全面、准确的评价。研究生入学考试,不论是笔试还是面试,很少有能力测验项目。教育评价标准的片面性,必然导致结果的片面性。

第四,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遭到忽视,教师大多沿袭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引导;采用固定的教学计划和统一的教学模式,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只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讲课多,学生实践少。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直接导致了学习兴趣低、主动参与少、创新能力差的恶果。

三、培养创新能力的对策

针对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的目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注重实践,把创新能力培养摆到突出重要的位置,力求实现突破。

1、转变教育理念,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学生必须以雄厚的知识积累为基础,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高等工程教育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掌握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法,不断增强创新能力,这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本质和关键。转变教育理念,首先要确立创新能力培养在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地位,把创新能力培养摆在中心位置,作为最主要的目标。其次,要坚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指导,设计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组织教学过程,完善考评体系,实施教学管理。第三,要改革教学方法,在强化实践教学的同时,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倡讨论式、启发式、提问式、案例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强化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针对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薄弱的现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强化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一是改革实验教学形式。减少单纯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二是改进课程设计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自选项目,自主开展课程设计;三是组织开展校园创新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设计、小发明等各类创新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创新社会实践,也可采取导师制的方式,引导和扶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研究,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四是吸纳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在研究实践中提高创新意识,学习研究方法,增强创新能力;五是建立开放式的实习教育基础,增加毕业实习时间,让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实习,从生产实际需要中选择毕业设计项目,真枪实战,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3、突出创新能力,建立新的教学成果评估体系

对现有的教学成果评估体系进行深入改革,建立以能力评估为主,知识评估与能力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研究提出一整套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估办法,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等进行科学评估,将学生的创新能力评估与学科知识评估成绩同时计入学生成绩考核表,以此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研究生的评估考核,更要强调创新能力素质,增加实验技术、科学研究、创新发展能力在考核总成绩中的毕生,建立真正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评估体系。

4、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固然十分重要,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的外因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规律。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选配优秀教师,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教学条件。更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潜能充分得到发挥,创新活动才能充分活跃,高等工程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成果才能真正实现。

[1]刘文清、赵俊岚、乔晓华: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我校工程教学改革构想[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10).

[2]郭娟、杨武军: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业师资团队建设[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8).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卓越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