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2014-03-29高燕夏飞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契约民办高校心理健康

高燕,夏飞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高燕,夏飞

(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

以民办高校宿迁学院为例,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高校心理健康组织和学生之间的责任与期望,运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剖析了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建构符合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点的新模式提供了参考。

心理契约;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新时期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将从心理契约的角度,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访谈,并开展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当前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时代背景与新的形势,旨在研究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从而为构建一种基于心理契约论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数据参考。

二、调查工具

本文运用心理契约理论对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做一调查,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采用自己编制的量表,量表的可靠性是0.920,证明量表的内部统一性较强,可以采用。量表共涉及两大部分:一是学生自己对自身责任的评价;二是学生对学校组织责任的评价。采用Likert5点量表形式,“1”代表“完全没有履行”,“5”代表“履行全部”。分数越高表明评价越高。

时至今日,研究者对心理契约的概念与内涵也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起源于心理学,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曾被引入管理领域,组织心理学家Argyris在其《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使用过“心理的工作契约”来描述工厂雇工与工头之间的关系,但他对这一概念并未作出具体而明确的界定①;1962年,被称为心理契约之父的Levinson又提出,员工与组织间的隐含,不能公开的之间的期望的总和是心理契约②;美国的Schein则认为心理契约是介于组织与个体之间的一些不能明文规定的期望③。

本文认为,作为一种契约关系的心理契约,应该由双方构成,因此组织和员工都是构成这种关系的必要条件,同时双方相互间的作用也会影响到这种契约关系。完整的心理契约研究应该包括组织和员工两个角度,本文中的双方指的是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与大学生群集。而在本文中,只探讨员工(学生)角度的心理契约,即员工(学生)对自己责任和义务的感知和责任。

三、调查过程

笔者从心理契约角度出发,设计了三个开放性题目:1.您对现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是否满意?2.您作为学生,您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有哪些期望?高校实际履行情况如何?3.您作为学生,您觉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实际履行情况如何?笔者对所在高校的大一到大四的各个专业学生进行了座谈(访谈)与个别交流,从交谈中了解到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并不是很满意,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了解甚少。通过座谈与交流,笔者发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期望较高,而对学校实际责任履行满意度并不是很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等有着强烈的需求,特别是对实际生活、学习中的相关专业指导要求较高,而学校在实际责任履行中并不是太关注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不足。

问卷中,笔者再次将上述问题进行了加工提炼并设计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即基本信息、学生自身责任的履行状况和学校责任履行状况,共计27个子项目。基本信息部分主要包括性别、专业和年级三个要素;学生自身责任方面涉及有关主动反映自身心理状况、积极参与院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认真对待学院的心理测试等6个子项目;学校责任方面共涉及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具体内容、教育的途径、评估体系与组织管理体系4大方面19个子项目。笔者运用了spss17.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可靠性分析,我们得出本问卷的Cronbach's Alpha为0.920,见表1。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可以采用。根据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27个子项目之间具有较高关联性,学生责任与学校责任之间也有显著关联性。

四、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35份,回收率为94%,有效问卷229份,有效率为97.44%。样本的具体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性别比例基本持平。从年级数据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大学二年级。因为在校生中,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较多,活动经验较为丰富,所以此次问卷调查就以大学二年级学生为主。专业主要集中在文科(达58.5%),因为文科学生对学院的事情有较多的关注和参与,所以相关调查也更有说服力。从表2可以看出,样本分布合理,这样处理能够保证样本分析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五、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契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学生感知自身和学校责任履行状况(见表3、表4)

从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对自身的责任履行情况,选择履行大部分和履行全部的占60.84%,从中可见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正视心理健康问题了。学生对自己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的责任履行评价较高的前三位是:能偶尔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认真对待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测试,如实反映自己的心理状况;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开展的活动。不过,在绝大部分同学认同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还有39.16%的同学对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存在很多的误区。平时他们不会去阅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对参与院系各项活动也不是很积极,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回避的心理,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从学生感知的学校实际履行责任的状况来看,学校的责任履行状况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学生感知的学校责任履行得最好的前3位依次是:第一,帮助大学生自我提升,培养健全的人格结构,塑造健康的心灵;第二,帮助学生增强自我心理健康,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水平,最终为自我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第三,引导学生多与好友、同学、同龄人心理沟通。这三个项目中有两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说明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持肯定态度的。高校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也比较高。学生对学校的责任履行感知最不理想、排在后3位的是:第一,定期收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第二,制定相关机构及工作人员职责制度;第三,引导学生主动通过网络、网友等社会方面途径进行心理倾诉。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履行情况

由表5显示,学生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持肯定态度的,其中选择履行大部分的学生占了42.07%,履行全部的占了28.24%,累计占到70.31%。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履行情况(见表5)

由表5显示,学生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基本上持肯定态度,其中选择履行大部分的学生占了39.74%,履行全部的占了23.76%,累计占到63.5%,但是仍然有36.5%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是很满意,特别是关于学生的学习、自身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还不是很全面。由此我们也应该看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定问题,联系学生实际、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好。

(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履行情况

调查显示,学生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满意度不是很高。选择履行较少的平均人数占8.89%,选择履行一般的占26.83%。特别表现在学生对定期收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数据,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满意度较低;在加强学生与家长的心理沟通方面做得还不够;学生对于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满意度也不高等,这表明我们所采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要切实有效,不能流于形式。

(五)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履行情况

调查显示,学生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满意度不是很高。选择履行较少的占9.93%,选择履行一般的占29.69%。特别是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设置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方面,学生的满意程度相对较低。其次,对教师的专业程度学生的满意度也不高。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关注的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给他们带来切实的关心和帮助。

六、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期望和实际责任履行之间存在差距

从问卷中我们可以看每个因子中都有选择完全没有履行的选项,而选择履行较少部分和履行一般的学生也都占到了40%左右,证明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期望是很高的,但是在实际的履行中还存在差距。

2.学生对自身责任履行情况评价较高

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自身责任的履行评价较高,选择履行绝大多数和全部履行的占了60.84%。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也在不断地深入了解和积极地参与,对心理健康方面专业的方式、方法绝大多数的同学是可以接受并参与其中的。

3.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基本上持肯定态度

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的目标持肯定态度,学生认为高校心理健康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健康的心灵。

4.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管理体系和师资队伍等评价不高

由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教育内容的需求是最详细的,特别是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心理调适,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基本的需求实际满意度不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信任还不够,对现有的教育途径接受程度还不高等。

本文从心理契约的角度研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契约角度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双方责任的履行现状。我们发现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高校和学生两个对象有着强烈的期望,而在现实的责任履行中并不尽人意。因此,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除了关注双方的主体性需求之外,也要注重双方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沟通双方的人员素质、校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积极地履行双方的责任,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发挥。

注释:

①Argyris C.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London: Tavistock Publications,1960.

②Levinson H,Price C R,Munden KJ,etal.Men,Management and Mental Health.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③Kotter J P.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Managing the Joining-up Process.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73,15:91-99.

[1]徐黎黎.以课程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7.

[2]田仁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8.

[3]李冬名.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0.

[4]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长沙:中南大学,2012.

[5]周秀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 107-108.

[6]解军强,张文孝.心理契约理论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运城学院学报,2011(4):81-83.

[7]吴峰丽.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1.

[8]赵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研究[J].才智,2013(3): 90.

[9]屈正良,朱翠英,夏金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模式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1-64.

[10]姜志强,陈浩彬,张玲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摭论[J].中国电力教育,2010(9):151-153.

[11]朴素艳.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教育模式[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9-50.

[12]李春青.论心理契约视角下高校教师管理[J].郑州师范教育,2013(5):33-36.

[13]朱其志.心理契约视角下大学班级管理新探[J].管理学刊,2011(1):103-105.

[14]朱拥军.心理契约视角下的高校青年教师管理[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4):18-21.

[15]贾杰,王晶.心理契约视角下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分析[J].考试周刊,2009(2):25-26.

责任编辑:周泽民

G44

B

1673-0887(2014)04-0099-05

10.3969/j.issn.1673-0887.2014.04.023

2014-04-18

高燕(1984—),女,讲师。

苏北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项目一般课题(SBXLKTYJ13022)

猜你喜欢

契约民办高校心理健康
一纸契约保权益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