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4-03-29刘婷
○刘婷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1)
云南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森林、土壤和气候条件,成就了云南“野生菌王国”的美誉。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云南省食用菌总产量达31万吨,较上年增长42.9%,产值80.4亿元,增长34%。其中:野生食用菌产量7万吨,产值57.4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6.7%、29.3%,市场需求继续增长。目前,云南野生食用菌出口创汇稳居全国第一位,成为继烟草之后云南第二大出口农产品,也成为一些地方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和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因此,大力发展野生菌产业,一方面野生菌可以部分替代日益短缺的粮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它也在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积极推进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符合国家对于大力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努力打造“云菌”品牌的政策。
一、野生菌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野生菌产业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简单加工一直是我国野生菌的主要加工形式。近年来,野生菌类食物以其安全、生态、富有营养和具有调节人体多项生理功能而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伴随着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野生菌产品也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初级加工到精深加工的过程,当前主要的加工方法除了干品加工(晒干、烘干、冻干等),还有鲜品加工、速冻品加工、盐渍品加工、罐头制品加工、风味食品加工(蜜饯、糕点、糖果、饮料、调味品、休闲食品等)和保健品(保健酒)等。加工技术的提升不仅提高了野生菌的产品附加值,而且丰富了其产品类型,促进了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进一步拓展了野生菌应用的空间。
我国野生菌已形成出口额逾亿美元的产业,保守估计其实际年出口额应在1.5亿美元左右。野生菌(鲜松茸、干牛肝菌、块菌)出口主产地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西藏和吉林,其中云南鲜松茸出口占全国80%以上,牛肝菌干片占全国58%,块菌占全国45.6%。在野生菌出口中,鲜松茸96%出口至日本,少量到韩国;牛肝菌主要出口至意大利、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块菌主要出口至法国、日本、德国和西班牙。
2、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野生食用菌的主要分布省份和重点产区。目前,在全世界已知的2166种野生菌中,云南有978种,占到全世界的45%,占整个中国的91%。2013年云南省食用菌总产量达31万吨,较上年增长42.9%,产值80.4亿元,增长34%。其中:野生食用菌产量7万吨,产值57.4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6.7%、29.3%,市场需求继续增长。
长期以来,云南野生菌加工主要是初加工,如冷冻、盐渍、晒干或烘干,精、深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较少。随着人们对养生的关注,绿色生态食品市场需求的逐年增长,野生菌以其天然的生长环境以及高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此背景下,云南野生菌加工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加工。为此,2013年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办专门拿出发展资金,重点扶持了一批加工企业,以推进云南野生菌产业升级发展。部分企业还通过改进工艺、引进技术、提高野生菌精深产品加工率等措施,研发了一些高附加值的野生菌产品投入市场。松茸茶、松露粉等产品的逐渐面市,改变了过去云南野生菌产品简单、低级的状况。
云南野生菌远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本、欧盟、美国等是传统销售市场,东盟、俄罗斯、非洲、南美等属于新兴市场。其中,松茸主要出口到日本,牛肝菌、羊肚菌主要出口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块菌主要出口到法国。2008年以后,由于金融危机使得野生菌出口受阻,但云南野生菌企业大力开拓国内、省内市场,“以内补内”,取得良好效果。
二、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菌农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滥采现象难于遏制
在历史上,生活在林区、山区的居民一直都有食用野生菌的习惯。近年来,由于外国人对于野生菌的喜爱使得野生菌价格居高不下,利润可观。这直接导致了菌农的乱采乱挖、过度采集现象。野生菌独特的生长环境以及无法人工培植的特性造成了菌农“野生无主、谁采谁有”的固有观念,滥采现象破坏了野生菌的可持续生产。以松茸为例,云南省本来是世界上松茸最大产区之一,但由于采收不科学,云南松茸主产区的松茸数量正在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楚雄每年因采集“童松茸”而造成的损失在3000万左右,其他野生食用菌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2、龙头企业带动不强,产品加工升值不够
云南现有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贸易的企业400多家,其中从事野生菌出口贸易的有40家。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加工能力不足,野生食用菌商品主要以初级原料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增效不明显,并且缺乏大型龙头企业。2012年底,云南省71家食用菌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共同组建了“云菌科技集团”,成为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研发优势和规模优势。但由于集团成立时间短,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发挥“龙头”作用,还有待观察。
3、市场体系建设滞后,行业自律能力较弱
云南野生食用菌市场至今仍沿用传统的采购和销售方式,企业规模小,区域分散,竞争手段单一。为了争取有限的区域市场,企业往往缺乏远见,采用低价策略争得一时利益,极度缺乏行业自律,造成恶性竞争的混乱局面。受此影响,牛肝菌、松茸等大宗出口产品的价格近年来大幅波动,难以逐步提高。
4、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国内市场开发不足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盟经济持续低迷,野生菌出口也受到一定影响。加之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取消、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出口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野生菌加工出口企业效益下滑,出口形势不容乐观。除此之外,云南野生菌曾经多次发生由于质量不达标而造成出口受阻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际市场风险。同时,在国内,由于野生菌相较于一般的人工菌类食品,价格普遍偏高,而消费者对于野生菌的高营养价值认识不足,使得野生菌在国内的销路并不好。
5、宣传力度不够,国内消费量增速缓慢
在全国范围来看,消费者对野生菌的了解和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相对来说,野生菌加工销售企业所做的宣传推广工作也比较有限,没有形成野生食用菌的饮食文化潮流。由于消费者对于野生菌和一般菌类食品的区别不是很清楚,往往会选择价格上便宜很多的人工菌。另外,国内家庭常用的烹饪方法比较单一,这也降低了野生食用菌的重复食用次数。
三、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对策
1、健全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法律法规,根据野生菌繁殖规律适时采集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对野生食用菌资源的保护已形成法规,对野生食用菌有序采撷有严格的管理办法和有效的监管措施。我们应该借鉴这些国家对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的成功经验,在特色珍稀和主要野生食用菌天然集中区域,要建立珍惜野生菌繁育区和保护区,设立保护标志。完善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的法规和地方条例,将法规和条例的执行落实到政府各职能部门,并制定实施细则,有效惩治违法违规行为。
近年来,野生菌的高额利润,导致了严重的乱采乱挖、过度采集现象。对此,需要政府加大力度进行野生菌的繁殖规律等科学知识的普及,让更多菌农从思想上认识到野生菌可持续发展是利国利民利己的,从而主动学习和掌握相关采收知识,进行科学采收,保证野生食用菌的数量和质量。
2、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提升精深加工能力
野生菌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云南野生菌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加大野生菌精深产品开发力度,延长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具体而言,要以昆明为中心,聚集产业技术研发力量,开展野生食用菌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加快产业成果转化,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云南野生食用菌精深加工能力;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传统经营方式,探索产品多样化的途径。
3、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增强行业自律能力
针对云南野生菌市场分散、管理低效的局面,我们要加强野生菌的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市场流通主体,优化交易市场布局。通过建设野生菌专业交易市场,完善交易信息系统,创新交易方式,积极推行拍卖制、远程交易、电子商务交易、集中配售、连锁经营等新型交易方式,形成集现场贸易、信息服务、物流配送、仓储管理、电子交易为一体的现代化市场服务体系。比如要争取在国内外农产品期货市场建立野生食用菌的交易品种,抵御市场风险和外汇风险。
4、打造“云菌”品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近几年来云南野生菌产业的发展历程表明:云南野生菌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对绿色生态农产品的需求都是日趋扩大的。云南省要从各个方面扩大对野生食用菌的宣传,使野生菌这一健康食品在全国流行开来,形成一种饮食文化。要积极应用新闻媒体的宣传,进一步提高云南野生食用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良好的“云菌”品牌形象。
5、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多方面促进野生菌消费
作为一种林下产品,野生菌可以与云南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结合起来,在野生食用菌主产区着力打造“吃生态”、“吃健康”、“吃文化”的品牌,充分利用农家乐、登山拾菌等方式,把野生菌美食文化与云南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结合起来,以餐桌经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这必将促进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建设、休闲旅游业建设、生态建设的有机结合。
[1]云南省食用菌产业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要点[EB/OL].云南食用菌产业信息网.
[2]李哲敏、刘用场:我国菌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0).
[3]国内领先食用菌高科技龙头企业云菌科技集团落户晋宁[EB/OL].中国供销合作网.
[4]李金红:“十一五”期间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商业,2007(24).
[5]刘颖:我国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6]桂明英、徐俊:云南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对未来的展望[J].中国食用菌,1999,18(1).
[7]苏尔广: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状况及产业发展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5).
[8]云南省“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EB/OL].云南食用菌产业信息网.
[9]探究云南野生菌可持续发展之路[EB/OL].云南县域经济网.
[10]刘培贵:保护和利用好野生菌资源[J].致富天地,2013(9).
[11]乔鹏:大力提高野生菌附加值[J].致富天地,2013(9).
[12]杨建乐:山珍争春惠万家[J].致富天地,2013(9).
[13]张群、杨晓方:云南野生食用菌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