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综述
2014-03-29王作铁
李 平,王作铁
(绥化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综述
李 平,王作铁
(绥化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已经引起全球的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得到各国的认同.本文对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做了综述,对二者的关系研究单独回顾,并总结了几种可借鉴的定量分析方法,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低碳经济;产业结构;综述
1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比以前更加严峻,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利用气候模型,对气候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大约升高1.4-5.8℃.并且预测北极海冰到2100年可能完全消失.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对气候变暖越来越重视,正积极地寻求国际合作,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随之提出.
1.1 国外低碳经济的发展综述
欧盟早在2004年就制定相关法律来应对气候变化,并且制定了排放权交易计划.普林斯顿大学学者Pacala和Socolow(2004)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楔形减排方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指出规模化应用低碳技术能够解决未来50年的气候变化问题.[1]2006年,《斯特恩报告》中指出,全球如果每年投入1%的GDP用于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就可以减少未来每年5%-20%的GDP的损失,并呼吁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2007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气候变化这一问题提到了第一高度,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是首要问题.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成为衡量各国政治地位的重要依据.
1.2 国内低碳经济的发展综述
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应对全球变暖,顺应国际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也在积极行动. 2006年,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发布.2007年,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年1月28日,WWF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在试点城市发展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的试点工作.[2]2014年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作为国家战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性指导.
学术界从多个角度对低碳经济展开研究.如:庄贵阳(2006)指出发展低碳经济的6种途径.冯之浚等人(2009)认为,发展低碳经济需从结构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观念更新、消费方式创新入手.还有学者结合区域地理优势研究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方法,如:刘艳艳(2011)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研究;郭志达等(2012)以大连市为例研究了产业结构适应低碳经济要求调整.毕鹏(2013)分析了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
笔者主要研究低碳经济框架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所以关于产业结构发展及低碳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及相关的定量分析将在下面第3部分单独回顾总结.
2 产业结构发展研究综述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经济总量的增长二者相互促进,这已经被越来越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所证实.
2.1 国外产业结构发展研究
1931 年,费希尔(J.FISher)讲述了“三次产业”的划分,彰显了产业结构演变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赤松要早在1935年就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理论”.克拉克(1940)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内在关联.里昂惕夫、刘易斯(1998)等经济学家截取经济大量经济发展数据,利用定量分析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得出重要结论.
国外学者的研究的大都以“国家”为分析单位,侧重研究国内的产业结构变动,分析样本大量采用国家经济发展重要统计指标,都考察了产业结构演进的“标准形式”和共同演化规律,得出越是经济发达国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越是降低,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的规律.
2.2 国内产业结构发展研究
合规概念的使用始于会计金融领域。目前,合规风险指“不符合法律规定”所导致的风险,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内部控制和治理机制不完善,企业活动未能与法律、法规、制度、政策、行业规则等有关规范保持一致,而可能面临主管或司法机关处罚的风险。
我国学者有从国际产业结构研究入手的,如宋宪萍(2002)从国际产业结构的变迁出发,提出要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必须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利用高新技术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王童(2011)分析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也有很多学者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的,俞可琴(2006)运用产业转移理论,从产业转移对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中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祁秀梅(2011)以射阳县为例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农业县的产业结构调整.还有的学者研究某一具体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如:傅沂(2010)在《中国农业结构路径依赖研究》从跨学科的视角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综合来看,关于产业结构的研究已经系统化,研究角度多方位,研究成果质量很高.但是结合低碳经济的分析,相对来说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可喜的是关于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已经引起部分学者的注意,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学者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3 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发展研究
发展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倡低污染、低排放,高附加值的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大方向上,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产业比重,这在本质上同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致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的到来,对能源等各类资源的需求大量增加.因此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时必须要纳入低碳经济的框架.
3.1 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
刘再起(2010)认为中国要走向低碳经济,必须首先对现有的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这是实现低碳经济模式的前提及有效方式.马艳等(2010)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低碳经济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内在统一的,发展低碳经济最根本的是要从生产方式的技术变革入手,将技术结构调整与发展低碳经济有机结合.蹇彪(2010)指出,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产业调整和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3]潘家华认为目前我国要低碳化靠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受当前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的约束,空间十分有限.[4]
纵观上述研究情况,虽然把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二者发展一起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环境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矛盾逐渐突显,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学术界也发现了新的研究突破口.近3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但是兼顾低碳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在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下,纳入低碳经济框架是符合发展形势要求的,但是也面临很多具体问题.学者们应致力于运用更多的定量分析方法,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更多的可供实践操作的对策建议.
3.2 我国经济结构与能源消耗
简而言之,在现阶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承认发展低碳经济受到产业结构和能源的制约,但是这并不能阻碍我们对这一领域的探索,相反,这正给我们指出矛盾所在,我们更应重视在低碳经济的框架下研究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
4 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发展的分析方法
定量研究的成果更加丰富,研究已经系统化,规范化,学者应用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并用大量数据分析了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1 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
徐国泉等(2006)建立了人均碳排放量模型,分析了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经济发展三个因素对我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值和贡献率趋势的变化.[5]李欢(2010)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指标统计数据,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这种方法有利于揭示低碳经济发展的本质,理清影响低碳经济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庄贵阳、潘家华等(2011)构建了以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为维度的衡量指标体系.[6]
4.2 可借鉴的定量分析方法
胡初枝(2008)等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和平均分配余量分解方法为基础,将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CDP)、结构效应(产业结构)和技术效应(碳排放强度).宋德勇(2009)在引入了两阶段迪氏因素分解法,引入产出结构效应,界定了四种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分析我国碳排放周期性波动的特征.刘再起(2010国外社会科学)基于全球7大代表性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系数不变截距模型,运用似不相关回归法(Cross-sectionSUR),实证考察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低碳经济的相关关系.贺丹,赵玉林(2012)以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两个指标来代表生态效益,应用直接因素分解法和Divisia因素分解法,对我国2002-2007年期间产业结构变动对生态效益的贡献度测算的结果表明,我国这期间的技术进步对生态效益成正的影响,但这种正的影响却被产业结构变动对生态效益的负效应所抵消.因此,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不仅要靠技术进步,还要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袁晓玲等(2013)以我国29个省份和东、中、西三大区域为评价对象,从低碳排放和发展能力两个层面,构建了中国区域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TOPSIS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
综合以上方法,可以发现低碳经济研究的指标选取上,大多选择用衡量生态效益的指标代表低碳技术的发展水平,而单位GDP碳排放量和单位GDP能耗这两个指标应用也较多,运用两个指标可以把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联系起来.在模型构建分析上,直接因素分解法操作简单,数据便于收集,分析起来容易发现问题,实用性较强,Divisia因素分析法用来研究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问题时,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完全因素分解,不产生任何不可说明的残差项,并且计算相对简便,解释客观合理.[7]上述两个方法可以更灵活的运用到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的研究中.层次分析法也可以更好的说明哪些因素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影响更大,上述指标和模型可以应用到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的研究中,另外专门解决矛盾问题的可拓方法也可以应用到二者关系的研究中.
5 结论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在低碳经济的框架下,不仅解决第二产业“高碳”的这个矛盾,还应该通过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对三个产业内部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研究如何发展低碳农业、如何发展低碳服务业.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年来第一产业比重虽然在下降,但是并不意味着农业低碳做的好,事实上,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同样,第三产业的低碳化也有改善的空间,综合来看,三大产业并不是孤立的,内部联系非常密切,彼此制约,彼此服务,因此运用技术的力量,找到合适的发展突破口,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减少碳排放,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1〕刘艳艳.内蒙古低破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23-33.
〔2〕李欢.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湖南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1-7.
〔3〕阳正发.国内低碳经济研究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440—144424.
〔4〕喻明月,杜丽娟.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6):45-47.
〔5〕齐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6-15.
〔6〕庄贵阳,等.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经济学动态,2011(01):133-135.
〔7〕AngBW,ZhangFQ ,ChoiKH.Factorizing changesinenergyandenvironmentalindicators throughdecomposition[J].Energy,1998(6):489-495.
F062.9
A
1673-260X(2014)12-0098-03
黑龙江省社科研究规划年度项目(青年项目,12C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