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与实践
2014-03-29刘锐
刘 锐
(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高师院校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与实践
刘 锐
(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本文针对高师院校统计专业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从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短期结业”式的教学模式。
高师院校;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学;实践
社会经济统计学是隶属于统计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包含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现实状态调查统计。该学科大量的内容不属于数理统计学的范畴。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反应的是有关经济学统计的最一般的原理和方法,是对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和社会经济统计学中各专业统计学的概括和抽象,是从数量上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特点、联系和发展趋势的方法论科学。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对高师院校培养复合型统计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1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培养目标
我校非师统计专业以“宽口径,多交叉,厚基础,重应用”为基本原则,将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知识和计算机分析数据解决若干实际问题,具备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实用型高级人才确定为培养目标。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作为统计学专业基础课,为初次接触统计学的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入门的基本统计理论和方法,同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统计方法奠定了基础。
2 对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是统计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学科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学好这门课有一定难度。只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教材选择
目前,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学科教材多数是面向财经管理类本科生和高职高专学生编写的。经过认真筛选,我校选择苏均和编写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一书,该书体系相对完整,注重背景分析和理论分析,能反映出国内外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2 课堂教学
2.2.1 讲授式
讲授式教学基本程序为:讲授(教师)—设疑(教师)—质疑(学生)—指点(教师)—总结整理(师生共同)。讲授法是各门基础理论课授课的基本形式。在讲授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这门课时,要大量采用这种方式,清晰、详尽地讲述各章节的理论知识。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气氛很难活跃。因此,要尽量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授课,循序渐进,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
2.2.2 结合式
教学结合式教学基本程序为:演示(教师)—操作(学生)—点评(教师)—改进(学生)。这种模式恰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发给学生,学生通过研读资料或看教师演示,初步建立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随后按照教学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仿真操作。在仿真操作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情况,这时教师要进行巡视,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并在操作结束后围绕典型问题进行讲评。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评核对自己的作业。结合式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3 实践教学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是研究经济统计规律的理论,学习运用此原理是有效开展统计工作的必要条件。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应用演练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2.3.1 教学案例
案例是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在针对一个或多个个体实际调查后所做的客观描述。实际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2.3.2 专业实习
实习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最好办法。学生通过实习,将所学的基本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并通过实际操作及时发现自己认识上的误区,并加以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既适用于综合统计部门的平衡统计工作,也适用于各项专业统计部门的业务统计工作。组织学生到上述对应单位与部门参加实际工作培训与实习,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在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并能够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本知识。
3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原则及方式的选择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本身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内容,这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各种计算公式和计算技巧。本门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有考查和考试两种形式。考查是指平时综合能力测试,主要包括出勤情况、课上表现、课后作业、随堂小测验等;考试则以笔试为主,采取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五种题型,侧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对实际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今后,我们更要加大实际应用问题的比重,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的精髓。
4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与其他科目的关系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与统计学的其他科目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它与数理统计学在计算标准差、偏度与峰度,编制变量数列,回归分析等有很多共同之处。在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在预测和决策问题时也应用了许多数理统计的方法,但两者又有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任务不同、对象不同、研究手段不同。由此可以看出开设统计学专业的基础课都是十分必要的。而如何规避两门甚至多门科目中的重复交叉部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一种“短期结业”式的新教学方式,即在一学期内开设2~3门基础课,在第一门科目详尽地讲述完毕后,第二门科目可以省略与其重复的部分,以此类推,考核方式也可对应变更为结业一门科目考核一次,不必累计到期末统一考核。这种教学方式需要经过实践验证后才可被运用到教学中。
5 结语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内容多,概念杂,学生初学时感觉难以把握重点。要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本文阐述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提出一种高效合理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学,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课程精髓,注重提高实践技能。
[1]韩兆洲,赵滨.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7(7):127-128.
[2]周恒彤,肖红叶.论作为一级学科的统计学——兼评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的学科位置和课程内容[J].统计研究, 1997(2):8-11.
[3]肖红叶.大统计学科建设与统计教育改革研究[J].统计与决策,1997(8):6-8.
[4]张伦俊.近二十年来,中国统计学争鸣的观察与思考[J].统计研究,1997(5):31-38.
[5]黄良文.对《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的认识[J].统计教育,1994(2):2-5.
2014-10-04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JLGJ20080906)。
刘 锐(1979- ),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讲师,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统计学研究。
G642
A
2095-7602(2014)06-0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