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人物专题化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

2014-03-29杨荣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历史

杨荣

(淮南师范学院, 安徽 淮南232038)

历史人物专题化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

杨荣

(淮南师范学院, 安徽 淮南23203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承担着从历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历史人物专题化教学符合该课程的教材体系,可以强化历史人物在“纲要”教学中的地位,从而利用历史人物成长的背景及活动的轨迹拓展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教育学生以人为鉴、以史为鉴,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中获得启迪和借鉴.

历史人物;专题化;以人为鉴;教学改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之一,承担着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家历史、国情,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历史人物的专题化进行教学,能够以历史人物为示范或警戒帮助大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 “纲要”课程教学的特点

1.1 教材体系专题化的特点.“纲要”的教材内 容,“ 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教材内容时间跨度长,朝代更替频繁,历史事件繁杂,历史人物众多,教材内容十分丰富.由于课程的教学时间少,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已体现出专题化的倾向.教材将近现代史分作三个阶段,由上、中、下三篇和十章内容组成.按照章节的目录,教材的本身由三个大专题和十个小专题构成.上、中、下三篇所包含的内容,各成一体,内在关联密切,逻辑性强.教材体系的专题化,给专题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

1.2 “以史为鉴”的思想性特点.“纲要”立足于史学视角,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史为鉴”贯穿教材的始终.历史事件可以带给我们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历史人物的展现,为我们起到示范的价值以及警戒作用,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其重要的育人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1.3 因材施教,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的特点.“纲要”教学内容涉及很多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例如: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实力强大的北洋舰队为什么会全军覆没?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如何评价国共的两次合作?中国为何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会出现失误?针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

2 历史人物专题化教学的必要性

2.1 专题化教学是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必要途径.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一部分,构成了历史发展的主线,是研究历史人物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历史人物的专题化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有利于摆脱教材内容的罗列,打破时空界限,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2 教育学生以人为鉴、以史为鉴.“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而言,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选取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作为专题进行教学,可以合理整合教学资源,解决课程时间跨度大、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讲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时,李大钊的“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陈独秀的“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思想;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的思想等,去感染学生.结合历史人物的名言警句,以情动人,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历史人物的事迹是很好的道德教育素材.近现代史上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以身殉国,谭嗣同舍身变法,瞿秋白英勇就义等事迹,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

2.3 利用历史人物的活动拓展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通过对历史人物生平、成长背景的讲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其次,对历史人物的综合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历史人物进行独立性、创造性的探究.第三,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以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李鸿章为例,他一生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多个重大历史事件,从19世纪70年代起,他一直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等大权,是洋务派的主要领导人物,在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人物专题”讲授,能够让学生全面的了解李鸿章的思想,对这一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作出客观理性的评价.

3 历史人物专题化教学实施的路径

3.1 精心设计历史人物专题,使历史人物成为“纲要”教学中的一条主线.历史人物专题的设计,要与各专题的教学内容相对应.首先,在设计历史人物专题时,要选择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尤其是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其次,把教学重点放在历史人物的成长背景、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角色和作用等方面.第三,综合评价历史人物.通过具体分析,让历史人物鲜活起来,从而灵活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

例如:在“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专题中,所设置的历史人物专题是:林则徐与鸦片战争;魏源与《海国图志》等.通过分析林则徐禁烟和鸦片战争的背景,让学生认识到林则徐禁烟只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鸦片战争与英国工业革命之间存在必然联系.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首先,是从器物上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其次,从社会制度方面向西方学习(戊戌维新),“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可在近代中国社会并没有由此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中国人民在一系列反侵略战争中并没有达到“制夷”的目的,中国社会反而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启发学生思考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在“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专题中,所设置的历史人物专题是:洪秀全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李鸿章与近代社会;康有为与戊戌维新;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等.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分析,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理论和提出的方案,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专题中,所设置的历史人物专题是: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李大钊与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陈(独秀)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等.通过分析早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群体,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条件,了解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深刻的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并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专题中,所设置的历史人物专题是:蒋介石与国民政府;张学良与西安事变;毛泽东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

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专题中,所设置的历史人物专题是:刘少奇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毛泽东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本国情,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的历史条件,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伟大意义,深刻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专题中,所设置的历史人物专题是: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等.这一专题主要是使学生正确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成就,了解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曲折和错误,正确理解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理论的伟大成就,深入了解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3.2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对历史人物的综合评价,是大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近年来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新认识,对于一些具体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有了新的变化.在历史人物专题化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解析相关重大历史事件的缘由以及历史人物的作用,着眼于从正面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历史,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

3.3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历史人物专题教学的实效性.首先,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如讲解“蒋介石与国民政府”专题时,可以让学生自学,并思考问题“如何评价蒋介石的作用”,然后结合史实回答这一问题,教师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与讲解.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创新能力.其次,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的特点,它能够图文并茂,视听结合,从多层次、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可以适当观看历史人物的影像视频,如《孙中山》、《袁世凯》、《毛泽东》、《邓小平》等,增强学生的直观和感性认识.第三,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深化历史人物专题教学.教师在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的同时,要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贴近真实的历史,激发其求知欲.可以充分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对专题教学进行补充与延伸,可以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最终达到通过实地调研的过程升华学生思想的目的.

〔1〕〔2〕〔3〕〔3〕〔4〕〔6〕〔7〕沙 健 孙.中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1,1,2,54.

〔5〕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

〔8〕《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

G642

A

1673-260X(2014)06-0249-02

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462);淮南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1JXTD201104)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历史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新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