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动机的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2014-03-29孙小孟
孙小孟
(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永川 402160)
基于社会需要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的新一轮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已正式实施。新题型突出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听说和翻译能力。这一变化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实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着力攻克的难题。以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多模态教学理论以其方便、快捷、生动、内容丰富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如何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有效实施这一理论,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多元识读能力和是当前众多学者尤其是广大英语教师关注的课题。
一、多模态教学理论
韩礼德在系统功能语言学里将语言视为一种社会符号,同其他社会符号如颜色、图像、声音和动作等一起参与意义的构建,形成抽象的语言符号系统即“模态”。这一理论颠覆了传统语言学中只重视将语言本身作为意义载体来研究的范式,把图像、声音、颜色、动画等其他的意义符号与文字符号相结合来研究它们的意义构建以及对人们认知和处理信息的影响,形成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1]。学者Stein(2000)基于该理论将语言学习也视为多模态的[2],即语言学习不仅表现在学习者对书面或口头语言的认知上,其他意义符号如图像、颜色等同样作用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中。随着科技的发展,音响、录音、电脑、网络、视频、电影等手段都用来参与语言教学,形成了多模态的语言学习尤其是外语学习的现状。
从当前知网上可以查到多篇有关多模态英语教学研究的论文,大都强调英语教学应该多模态化,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将语言文字、图像、声音和动作等模态相结合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去。然而,在中国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其学习群体广泛、层次多样、学习动机不同等因素决定了英语教学不仅要实现多模态化,同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群体和学习动机采用有针对性的模态进行教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费时低效。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文章知网上还比较鲜见。本文将基于普通二本类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动机对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试图将多模态教学理论更好地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去。
二、当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及现状分析
学习动机顾名思义就是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原因或推动力。Gardner根据学习外语的目的将外语学习的动机分为归附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3]。归附型动机是基于外语学习者对目的语及其文化本身感兴趣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类外语学习者希望通过学习来掌握目的语,从而能够参与或融入目的语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生活。工具型动机是基于学习者的特殊目的形成的。跟学习者对目的语及目的语国家文化是否喜好没有直接关系。往往是学习者为了通过某一语言技能或等级考试来获得相关语言证书,以取得工作的任职资格,或者获得目的语国家的有用信息如阅读专业文献等。
本文主要以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为研究内容,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教学模态和教学策略。以笔者所任教的学校重庆文理学院为例,为了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对2013级大一所有非英语专业的学生5000多人进行了一次普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或动机从雅思、托福培训班,四六级培训班和大学普通英语学习班中选择自己意向的班级。结果令人震惊,93.1%的人选择了四六级培训班,2.3%的人选择了雅思、托福培训班,只有4.6%的人选择了普通大学英语教学班。为了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笔者随机选择电子电气工程学院2011和2012级已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56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是看在已通过四级考试,并且学校不再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情况下,学生是否会继续英语学习,结果只有2.4%的人会偶尔学习或接触一下跟英语有关的资料。结合这两个调查和数据分析,基本可以认定,在普通的二级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为目的。他们不想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循序渐进地学习英语,而是以能够最快速度的通过四六级考试为目标。诚然,通过四六级考试能够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扎实的语言基础。这并不代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很强,多数学生对语言的掌握仍然停留在书面理解和表达层面,其口头交际能力十分欠缺。通过四六级考试也并不是大学英语学习的终点,不代表学习者已经达到未来职业对语言的要求。何况大多数学生一旦通过四级考试便终止了英语学习,这对保持和提高英语水平大为不利。必须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动机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分阶段的多模态教学设计。
三、基于学习动机的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主要是工具型动机。他们把四六级考试视作一般的考试,只要能通过就好,很少考虑成绩背后的意义。因此,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大学英语学习理念不是追求考分和过级,而是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为根本,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根据课程安排,我们可以将大学英语学习分为前期阶段即大一大二开设英语课程的阶段和后期阶段,即大三大四学校不再将大学英语开设为必修课的自主学习阶段。根据学生在这两个阶段的学习动机和教学现状进行多模态英语教学设计。
(一)多模态教学在大学英语前期阶段中的应用设计
大学英语作为必修课一般只开设两年的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四级考试。四级考试主要是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强调对学生语言基本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要在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知识认知的基础上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为根本目的。这一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学习策略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实现多模态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首先,在综合英语课上要以学习书面材料,精讲精练,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认知为主。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支持下的老师讲授,师生问答,分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式调节课堂氛围,采用加分鼓励等评价策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评定。其次,在听说课上要兼合音频、视频和情景练习等教学模态。尤其要增加视频、情景练习和互动等模态的比重。课堂尤其是听说课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把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听说课的内容要丰富,不能限于课本上一些场景的演练,可以选择一些跟综合课相关的主题,通过任务教学法和交际法等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语言本身转向交际和交流的内容,这样能够降低学生的焦虑感(Krashen,1982),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意愿和表达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4]。再者,通过网上互动等模态加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等媒介给师生提供了随时随地学习和交流的可能。可惜鉴于师生比例相差悬殊,教师工作压力大,以及管理困难等因素,目前这一学习和交流方式在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实现它的价值。老师要分配学习任务,向学生传授多模态有效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比较明确的目标,通过分组和设定组长的形式让学生担当小组管理员,负担部分老师的工作,汇总同学们的问题,提交老师,老师网上定期评估各小组任务进展,回答和解决学生的问题。这一过程中,老师主要是指挥、监督、评估和答疑者的角色。
以上设计既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认知水平和知识量的积淀,又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期以应用型为中心的多模态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多模态教学在大学英语后期阶段中的应用设计
大学英语教学的后期阶段是指在大三和大四学年学校不再将英语开设为必修课的阶段。调查发现这一阶段无论是已过四级还是尚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都很少学习英语。已过四级的学生没有了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未过四级的学生经过三次的四级考试,屡屡失败,在没有开设英语课的情况下,对自己和对英语都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因此,大学英语学习动机是动态变化的[5],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学校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终止大学英语课,英语学习的大环境突然消失,学生很难有足够强的自觉性和自主性继续英语学习。苦读八年形成的英语积淀也会逐渐消失,这不仅违背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宗旨,更是时间和资源上的巨大浪费。因此,我们认为应该为学生设定大学后期阶段的多模态英语教学。
首先,经过前期阶段的知识积淀,多数学生都通过了四级考试,英语基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后期阶段重点从语言的应用角度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设计。课程的开设要以强化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听说训练为基础。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开设实用英语综合课,这需要专业老师和英语老师的配合,因为多数学校缺少能够独立胜任专业英语课的老师。学校应给予资金和其他教学条件上的支持。能够阅读英文版专业资料的能力已越来越成为专业人才必备的能力,把英语学习与专业课相结合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其次,学校和学院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创造英语学习和交流的氛围。英语角是多数学校课后唯一的英语交流场所,学校或学院可以安排老师、外教和外籍留学生参与组织和交流。定期组织其他的英语活动,比如英语技能大赛、演讲比赛、话剧表演、名片制作、简历设计、音乐会以及大片欣赏等丰富有趣的活动鼓励和吸引学生参与。因此,大学英语后期阶段的教学突出了语言文字符号与图像、声音、动作、网络、音乐等模态的有效结合。与前期的积淀相比相比,后期教学尤其强调了学生语言输出和表达的过程。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学习氛围轻松自如,考核方式以书面翻译、写作和口头表达为主。教学活动和考核方式的策划也要多模态化,以让学生用英语交流思想和解决问题为宗旨,不再将语言作为学习的目标,而是将语言作为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或做事情,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学习英语被动、焦虑、枯燥以及易产生挫败感等不良情绪。
四、结语
语言是意义的载体,意义是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共同构建的,语言交流本身就是意义的交流。因此,外语学习就是学习利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和理解意义的过程,学习者不能将语言本身作为外语学习的终极目标。大学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不同阶段、不同目标和不同动机而分为前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并根据这两个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更合理、更有效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真正提高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20.
[2]Stein P.Rethinking Resources:Multimodal Pedagogies in the ESL Classroom[J].TESOL QUARTERLY,2000(34):333-336.
[3]Gardner,R.C.Social Psychology a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M].London:Edward Arnold,1985:10.
[4]袁平华.依托学科内容的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学习动机及焦虑感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41-45.
[5]秦丽莉,戴炜栋.活动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学习动机自我系统模型构建[J].外语界,2013(6):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