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区域服装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2014-09-17刘凤霞蒋子正
刘凤霞,蒋子正
(1.长春工程学院,长春 130021;2.中南大学,长沙 410000)
世界服装产业已有百余年历史,反观我国服装产业则起步较晚,世界著名品牌前十知名服装企业,皆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国内服装品牌定位模糊,灵感匮乏,与世界服装业界差距较大,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最近20年,中国服装产业经济才实现迅速发展,但是经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服装内需已经成为中国服装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东北区域因其特有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环境,使该区域服装产业市场成为中国最具潜力、活力的服装消费市场之一,吸引了中国服装产业极大的关注,但是东北服装产业市场却冲劲不足,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表现差强人意。如何抓住国家建设重点向东北区域转移的历史机遇,活跃东北地区服装产业市场,满足消费需求,拉动服装市场发展,是东北区域服装产业市场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我国服装产业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服装出口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之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服装产业在各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发展。但是,当今全球服装产业链中,基本是欧美企业在控制上游的制造开发及下游的服装设计,在市场上形成强而有力的品牌效应和进入堡垒,我国服装产业存在着严重的“有数量、没质量”的弊病,在区域服装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服装品牌的匮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我国服装产业也有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消费者个人服装需求量增长迅速,消费者有意识追求时尚和品牌。而现如今我国服装品牌建设还比较混乱,国际品牌竞争力较低,现有服装品牌与世界一流服装品牌无论在经营理念、服装设计、服装生产、服装营销等各个方面差距较大,这对中国服装品牌进一步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品牌缺乏的问题在东北区域服装产业市场尤为突出。
(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成就瞩目,鉴于东部沿海地区基础好、投资效益高的前提下,国家实行了向东部倾斜的区域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高涨和新的经济增长源的形成。与之相伴随的区域经济差距的日益显现,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也导致我国现有服装市场的整体发展不平衡,我国服装业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区域产业集群[1](见图1)。我国服装产业各省份所占份额见图2。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紧密,世界经济遭受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经济增长趋势连年放缓,发达国家经济的衰退对以出口贸易为主的我国服装产业影响深远巨大,我国服装出口贸易遭受“滑铁卢”[2]。“十一五”期间在国家加强了政策支持,我国经济逐渐复苏,服装产业经济逐渐好转,效益增速稳步回调,行业亏损减少。但是,我国服装行业还存在着整体技术实力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端。同时,受到需求增速趋缓、外贸环境恶化、人力和环保等政策导致的成本上升、国际服装制造业生产竞争激烈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服装内需已成为我国服装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已不可避免。
图1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分布图
图2 服装产业各省份所占份额
二、东北区域服装经济繁荣发展的特有条件
(一)重穿轻吃的消费观
东北三省是中国的六大经济区块之一,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以及人文环境,造就了东北地区消费人群注重外观形象,重穿而轻吃的传统消费观,在东北人的消费支出中服装消费所占的比重较大,东北消费者舍得花钱去购买奢华的服饰,皮草、皮革等昂贵服饰在东北三省比比皆是。
(二)气候环境特征
东北地区四季变化明显,服装款式随季节变化多端,相对于南方地区来说,东北区域春夏服装市场期短,冬季严寒而漫长,室内外温度差较大,这对冬季服装的多样性提出了要求,既要满足对室外服装注重保暖、轻便的需求,同时对室内服装也非常讲究设计和品质感。东北地区秋冬服装需求巨大,销售额一直位居全国消费前茅,并且秋冬装较春夏时装价位较高,市场利润空间较大。
(三)消费理念前卫
随着东北区域经济的回暖,信息技术的传播以及区域文化的交流,如今东北区域消费者消费理念前卫,对于新潮流、新观念接受得比较快,流行时尚、消费观念、消费心理逐渐接近东南沿海地区。现在的东北区域服装市场,已展现出由务实、仿效式消费转向寻求个性化消费的趋势,是东北区域服装产业市场稳定、繁荣发展的强劲的原动力。
(四)国家政策倾斜
“十一五”与“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服装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国务院对《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正式批复,标志着国家开发和投资的重点将正式转向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板块,国家实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东北地区经济繁荣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这是东北区域服装产业经济迅速发展的黄金增长期。
三、东北区域服装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优势丧失
现今我国服装产业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区域产业集群,市场上现有大品牌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浙江和深圳等东南沿海城市。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区域经济发展迟缓,消费者收入较低,购买能力较差等诸多原因,导致东北区域服装产业逐渐丧失了在上世纪原本已形成的巨大优势。
(二)品牌缺乏
现代服装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服装品牌的竞争,而中国现有服装产业大多聚集在东南沿海地区,大多数服装企业忽视了东北区域潜在的服装产业市场,没有针对东北地区消费者特征进行服装品牌研发、制作等。由于东北服装产业经济发展还比较薄弱,服装生产不能自给,技术创新的竞争明显不足。而东北地区尚未创建有区域特色文化的服装品牌。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巨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差距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深刻地影响着区域服装产业的发展,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略显落后,通常最新流行时尚都是从发达的南方向东北地区流动[3],但是由于体型差异、气候差异等诸多原因南方地区服装不能很好地满足东北区域服装产业市场,导致东北区域销售服装大多是南方过季产品。东北区域服装产业市场鲜有时尚而又充满个性、符合东北消费者着装习惯和性格特点的服装。
我松了一口气。这是我第五次找林强信了,前四次都未获准,我不得不一次次升级辞工的理由。我甚至准备好了第六次的辞工理由,也是顶峰造极的理由,我会说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突然都死了,就那么巧,我是唯一的孙子外孙,我必须回家为四老送终。我看你批不批?
四、东北区域服装产业经济发展新思路
尽管东北区域服装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但东北区域服装产业市场也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并具有一定的服饰文化基础。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如何抓住机遇,活跃区域服装产业市场,创建特色服装品牌,是东北区域服装产业的当务之急。
(一)创建区域特色服装品牌
当今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品牌之争。没有名牌的企业是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没有名牌的行业,是缺乏实力的行业[4]。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曾经在某论坛中强调,服装产业要长足发展就必须把品牌做起来,通过市场流通领域的销售终端的建设,把服装品牌的价值体现出来。
1.加大“名牌战略”实施力度
在东北区域开展服装产业名牌企业创新争优项目,对区域内服装龙头产业进行政策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借鉴改革开放的经验,先提高一部分服装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提高区域服装品牌竞争力,进而带动其他服装企业发展,最终实现全区域内服装产业的整体实力的提升。
2.深化体制改革
对区域服装企业进行体制改革,创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条例,深化改革,对症下药,改变原有生产销售模式,尽快完成由数量化低价位生产模式到质量化高品质产出模式的转变,提高区域内服装企业信誉,构建东北区域服装产业特有的品牌文化。
举办时装发布会、时装设计大赛、买手大赛等方法是扩大品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同时加大与区域内各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联系,加大专业人才培养,为品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从而适应各个阶层、各个年龄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最终提高品牌市场占有率,扩大品牌知名度。
(二)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设计理念
随着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消费者购买服装首先考虑的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生理需求层面,体现自我价值、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服装已经成为消费者选购服装时的第一标准。因此实现东北区域服装产业的良好发展就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区域服饰文化的本质进行充分掌握,对区域服装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预测,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塑造理想的品牌形象,形成良性循环,逐渐巩固东北区域服装产业发展成果,从而构建相应销售模型,实现对整个区域服装品牌销售前景的预测,进行相应的服装设计和产品研发。
(三)深入了解区域内目标消费群体特征
中国地域广阔,服装区域性较强。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形成不同消费群体,其服装样貌、服装心理、穿衣行为、消费习惯也有着巨大差异。服装产品设计要细化销售对象,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阶层进行相应的产品研发。明确销售目标群体,了解各个消费群体特征,因为不同的消费者对相同的品牌接受速度有快有慢,其需求层次也会有所不同。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东北区域服装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人才作为企业最根本的生产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起着最核心的作用,一个企业要想健康良好的运转,必须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一定规模的人才储备,创建良好的人才梯队。对当前东北区域服装产业市场而言,各个服装企业必须清醒而又正确地认识到人才对于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进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发掘人才的潜在能力,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不断保持企业活力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和技术支持[5]。
(五)均衡区域发展差异
东北地区土地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人口1.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18%[6]。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建国初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后,东北区域工业经济效益日益下滑,原有优势逐渐丧失,与东部沿海和南方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日益显现,经济的落后导致东北区域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人们的欣赏水平和购买力出现差异,无论是服装设计师还是著名服装品牌逐渐忽略了东北区域潜在的消费市场,对东北区域服装产业市场产生错误的估计,设计目标也较少针对东北区域市场,并出现一些过时、落伍的失败设计[7]。
只有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快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区域之间服装品牌的合作交流,加大对服装企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培养东北区域服装产业的创新性和自主研发能力,增加区域服装品牌的自信心,完成由品牌到名牌的转变。
五、结语
面对国内服装市场的激烈竞争,在“十二五”的历史机遇面前,东北区域服装产业经济只有深刻剖析东北区域服装产业市场所存在的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对症下药,改变原有生产销售模式。充分考虑区域不平衡对服装设计的影响,注重服装设计的市场性,将服装流行趋势与产品开发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创立具有东北区域特色的中国服装名牌,坚决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创新性,增加国内国际竞争力,只有这样东北区域服装产业经济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1]国家发展改革委.2011年服装行业风险分析报告[N].中国经济导报社,2011-04-28(3).
[2]张颖.金融危机对中国服装出口贸易的影响[J].价格月刊,2009(10):25-34.
[3]韩静.东北区域服装市场发展及对策研究[J].纺织导报,2008(09):33-34.
[4]裴毓琴.山东服装行业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外资,1996(07):9-13.
[5]乔立生,蔡培.浅谈企业发展中人才培养的途径和作用[J].中国外资,2012(03):204-205.
[6]杨文利.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J].经济研究参考,2005(91):24-28.
[7]韩静.区域发展不平衡对东北服装产品设计的影响[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