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造四字成语分类及其所含文化元素探析

2014-03-29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日语佛教成语

王 凌

(阪南大学 经济学系,大阪 5808502)

学日语的人都知道,日语中有很多四字成语。虽然其中有很多是从汉语中引进的,但在日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模仿汉语成语的四字形式,由日本自行发明创造出来的四字成语也有相当的数量。

本文在参考相关日本语辞书(岩波書店辞典編集部,2002;田部井文雄,2004;学研辞典編集部,2005)的基础上,根据产生背景和来源将日造四字成语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源于中国古典的;第二种,源于佛教文化的;第三种,源于日本风土人情的。限于篇幅,每种类型分别列出10个词例(全文共30个词例),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进行初步探讨,试图从日造成语的视角来把握日本文化的特征。

关于日造四字成语,谭建川(2002)和贾凤伦(2005)通过举出若干词例(前者举出14个,后者举出6个)并结合例句就其意思进行了解说;贾凤伦(2006)通过对9个词例的翻译,对如何汉译日造四字成语进行了说明。限于笔者所知,至今还尚未有对日造四字成语进行具体分类并对其所含文化元素进行剖析的系统研究。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学者对日造四字成语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一、源于中国古典的日造四字成语

很多日造四字成语来自中国古典,即:模仿汉语四字成语的形式将古典思想、古典诗词等中国古籍经典中的一句话缩略为四字结构。相信国内日语学习者看到这些日造四字成语一定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譬如:

(1)「悪事千里」:该词取自后唐词人孙光宪(901-968)的《北梦琐言》(卷六):“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转自王涛,1987:312)日语将“恶事行千里”中的动词“行”去掉,造出了「悪事千里」这一四字成语。

(2)「葦末之巣」:这是根据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况(荀子,约公元前313-238)的《荀子·劝学》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而造出的。原文为“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鳩,以羽为巢,而编之以髮,繫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荀况,2006:3)说的是,南方有种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做巢,又用发丝精细地编织起来。可它却把鸟巢筑在纤脆的芦苇上,风一吹鸟巢就坠落下来,鸟蛋摔烂,雏鸟也都摔死了。荀子感叹说,不是鸟巢没筑好,而是不该将其系在嫩芦苇上。因此,「葦末之巣」表示住宅不牢固,很危险的样子,可引申为由于所依附的基础不牢固,无法安心的意思。而汉语用成语“系之苇苕”来表示这个典故,虽然表达意思相同,但词形、语法结构却与日语殊异。

(3)「遠慮近憂」:这是出自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学创始人孔丘(孔子,公元前551-479)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丘,2009:189)不知晓这句名言的国人大概很少吧。日语将句子结构缩略为四字结构,取互为反义的“远虑”与“近忧”,构成强烈对比。

(4)「快刀乱麻」:这出自唐代史学家李百药(565-648)编撰的《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李百药,2000:29)该典故说的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孝静帝的丞相高欢为了看看自己六个儿子中哪个最聪明,便发给每人一大堆乱麻,让他们各自整理,看谁理得最快最好。其中,二儿子的做法与众不同,他抽刀斩断乱麻,说,“混乱复杂的事情必须要用果断的办法解决。”这位二儿子便是后来夺取了东魏皇帝的王位、建立北齐政权的北齐文宣皇帝高洋。在汉语中,该典故被后人缩略为“快刀斩乱麻”。日语又将其中的动词“斩”字去掉,造出了个「快刀乱麻」。

(5)「偕老同穴」:这是将出典不同的两个词“偕老”与“同穴”综合而成的。「偕老」出自中国史上第一部诗歌集《诗经》的《邶风・击鼓》篇中的名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转自程俊英,2006:43),表示相爱的人相伴长久。「同穴」同样也是出自《诗经》的《王风・大车》篇——“毂(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转自程俊英,2006:107),表示生死不渝的爱情。日语取这两句诗中的中心词“偕老”与“同穴”,造出「偕老同穴」,将原诗句的意思综合,表示生时两人白头偕老,死时两人埋于同一坟墓,形容夫妻的生死不离。

(6)「毀誉褒貶」:这是将出典不同的两个词“毁誉”与“褒贬”合并而成的。「毀誉」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约公元前369-286)的《庄子·德充符》:“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庄子,1991:92)「褒貶」则出自西晋学者杜预(222-285)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转自冯天瑜,1994:84)汉语典故中的“毁誉”与“褒贬”都是表示赞扬与批评两个互为相反的评价,日语将这两个词合成「毀誉褒貶」一词,从而强调世间评价有好有坏。

(7)「孤影悄然」:这也是将出典不同的两个词结合而成的。「孤影」取自东汉女诗人蔡琰(蔡文姬,177?-不详)五言《悲愤诗》里的一句:“茕茕对孤影,怛咤靡肝肺。”(转自白寿彝,1989:992)“孤影”表现了一种孑然一身的孤单意境。「悄然」取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转自霍松林,1981:59)句中的“悄然”表现了主人公寂寞忧伤的样子。众所周知,该诗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通篇沉浸在感伤意境之中。日语将“孤影”与“悄然”合二为一,构成四字结构「孤影悄然」,以表现一个人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的孤单与寂寞。

(8)「虎穴虎子」:这取自范晔的《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转自王涛,1987:107)汉语将其原封不动地变为成语,而日语则只取宾语部分,将其简略为四字结构「虎穴虎子」,不过表现的意思完全相同,比喻不经历风险就不能获得成功。

(9)「左右他言」:这取自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子(约公元前372-289)的《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转自李学勤,1999:50)有趣的是,汉语和日语都将其缩略为四字结构,不过,词形完全不一样。汉语中,“顾左右而言他”这个连动结构的第一个动词“顾”(看)的宾语“左右”(四周)被省略,变成“顾而言他”;而日语则是舍动留宾,将动词“顾”去掉,保留宾语“左右”,而且按照日语语法结构,将汉语的动宾结构“言他”(谈其他的事)变成了宾语提示的结构「他言」(「他のことを言う」)。由此,汉语与日语构造的差别可见一斑。

(10)「月下氷人」:这是将“月下老人”和“冰人”两个不同的典故综合在一起而产生的日造成语。“月下老人”出典于唐代作家李复言(775-833)所著《续玄怪录·定婚店》(宋代之后又名《续幽怪录》)中的一个故事。故事讲述的是,唐朝有一个叫韦固的人年少未娶,某日夜宿宋城,遇一坐在月下翻阅人间姻缘簿的老人。老人的袋子里有根红线,韦固问是做什么用的。老人说,是用来系夫妻之足的。韦固受老人指点得知自己的姻缘。十多年后,韦固果然就是与老人指点的女子结成眷属(牛僧孺 李复言,2006)。由此,在中国民间,“月下老人”被当作主管婚姻的神仙,简称为“月老”。“冰人”则出典于唐代著名宰相、文人房玄龄(579-648)等人编著的《晋书·艺术传·索紞》(列传第六十五卷)里的一个故事。说的是晋人令狐策梦见自己站在冰上,和冰下人说话。算命人给他解梦说,冰上是阳(男),冰下是阴(女),冰上人和冰下人说话,这是说你要给人做媒了。果然不久就有人来请他去当媒人(房玄龄等,1974)。因此,“冰人”也是媒人的意思。日语将这两个美好的传说合成「月下氷人」一词,是表示“媒人”的文词。

二、源于佛教文化的日造四字成语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大约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虽然学术界对于佛教正式传入我国的具体时间众说纷纭,但佛教在我国汉代已达到相当规模则是不争的事实(李尚全,2008)。

其实,佛教东传并未停留于我国。公元5世纪左右,佛教文化通过汉文佛经从我国经由朝鲜半岛进入日本列岛。由此,佛教文化在日本广泛传播,民众对佛教的信仰日益普遍和深入。现在,佛教和寺院已与日本民众的生活融为一体,许多佛教仪式或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比如,在寺院可举行婚礼;亲人去世及忌日时在寺院或请僧人到家里来做法事;信佛教的家庭里一定都摆有佛龛,每天参拜。据日本文化厅(2012)发表的『宗教年鑑平成23年版』显示,在日本,信佛者约8465万人,占宗教信仰者的42.4%;寺院约7万7千所,比街头便利店的数量还多①。由此可见,日本可谓是佛教大国。

值得一提的是,佛教文化给日语带来了新的造词命意的机缘,其在日语中有着明显的体现。不过,由于佛教是通过汉译佛经传到日本的,反映佛教思想的词汇基本上是出自汉译佛经,并以古典汉语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在与佛教有关的四字成语中,我们能找到很多汉语与日语词形、词义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例子,如,不即不离(「不即不離」)、不可思议(「不可思議」)、大慈大悲(「大慈大悲」)、色即是空(「色即是空」)、善男信女(「善男善女」)、铁树开花(「鉄樹開花」)、唯我独尊(「唯我独尊」)、五体投地(「五体投地」)、现身说法(「現身説法」)、以心传心(「以心伝心」)等等。这部分日语成语并非“日造”,而纯属“引进”,故而不属于本文论及的范畴。

笔者还收集到了不少源于佛教的日造成语。有趣的是,这些日造成语虽然用的是汉语四字成语的形式,即由四个汉字组成,但是,在汉语里我们是找不到它们的身影的。在这里,笔者列举一二并溯本求源,加以文化角度的阐释:

(一)「合縁奇縁」:该词原本是由两个分别独立的佛教用语「愛縁」和「機縁」组合而成,之后演变成了现在的形式,还可写做「相縁機縁」。「愛縁」是佛教十二缘起之一,表示父子(母子)、兄弟姐妹、夫妻等亲情或恩爱关系;而「機縁」指的是众生接受佛法教化的能力和因缘。按佛教的说法,谁都不是一生下来就信受佛法,而是要讲“机缘”、以“机缘”为契机的,所以该佛教用语表示一种不可思议、意想不到的缘分或命运。日语将「愛縁」和「機縁」这两个独立的佛教用语组合在一起并变成「合縁奇縁」,用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相遇相知、爱恨冤怨、特别是男女姻缘皆由不可思议的缘分所定之意。

(二)「悪人正機」:该词源自日本净土真宗开祖亲鸾(1173-1262)所大力提倡的普度众生的解救恶人教义。「悪人」指不能自力行善的凡夫俗子,「正機」则指适于阿弥陀佛解救的对象。该词意为阿弥陀佛的本愿是解救罪恶深重的恶人,说的是恶人更需要靠念佛来求阿弥陀佛解救——亲鸾净土真宗派佛教思想的精髓,从而用来表现阿弥陀佛的无限慈悲。

(三)「一粒万倍」:该词出典于《大方便佛报恩经(第四卷)》中的“世间求利。莫先耕田者。种一万倍。”意思是耕田撒下一颗种子能收获万倍。日语将其变成了「一粒万倍」的形式,并引申为本钱很少,利润很大,即一本万利的意思。在日本,还有「一粒万倍日」之说。据说,这是适合开始新事物的好日子,特别是开业、播种、投资、博彩等的吉日,然而,在「一粒万倍日」借钱或借东西的话,则被看作是会带来万倍辛苦或不吉利的事。

(四)「有頂天外」:「有頂天」是佛教用语,即汉语佛经中的“有顶天”,表示“天界最高的地方”;在日语中,一般表示“兴高采烈”或“得意忘形”的意思。而且,日语中还有在其后加个「外」字所构成的四字成语的形式,表示比天界最高的地方还要高,从而进一步强调“兴高采烈”或“得意忘形”的意思。

(五)「往生素懐」:该词也是由佛教用语和一般日语词汇相结合而成的。佛教用语「往生」,与汉语佛经中的“往生”同义,表示人死后精神和灵魂离开现世,到极乐世界获得转生;「素懐」一词表示平素的意愿。因此,「往生素懐」则表示皈依佛门,希望死后在极乐世界转世的夙愿。

(六)「三人文殊」:该词是日语谚语「三人寄れば文殊の知恵」的简略语。「文殊」指的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所以该词表示如果三个人齐心合力想办法的话,就一定会想出如文殊菩萨那样好的点子。如果不考虑表达的文雅之别,相当于汉语谚语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七)「四苦八苦」:该词本身并非出自佛经,而是佛教中人生之“苦”的总称,进而表示千辛万苦的意思。所谓的「四苦」就是汉语所说的“生老病死”,而「八苦」则是前面的「四苦」加上另外的四种苦:「愛別離苦」(与相亲相爱的人分别之苦)、「怨憎会苦」(与憎恶的人见面之苦)、「求不得苦」(不得所求之苦)、「五蘊盛苦」(身心所感受到的各种各样的苦)。

(八)「常住不断」:「常住」为佛教用语,与汉语佛经中的“常住”同义,表示永存、无生灭变化,是“无常”的反义词。日语在其后加上「不断」一词,强调一直持续、永不间断。

(九)「他力本願」:该词也是由日本净土真宗开祖亲鸾推广普及开的佛教用语。「他力」指的是阿弥陀佛的力量,而「本願」则指的是阿弥陀佛普度众生、大慈大悲的愿望。因此,该词的本意是靠阿弥陀佛的本愿之力可获得救度,现引申为专门依赖别人之意。

(十)「無我夢中」:「無我」本是佛教用语,即汉语佛经中的“无我”。日语在其后加上表示“热衷”、“入迷”等义的「夢中」一词,强调专心或痴迷于某事物的意思。

三、源于日本风土人情的日造四字成语

日语里还有不少是根据日本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风俗习惯造出的四字成语。由于不了解其背景知识,国内日语学习者可能会对这些语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里举几例加以论述:

(一)「石部金吉」:「石部」与「金吉」是日本人的两个姓,由于「石」、「金」都是坚硬之物,所以日语分别举出带有这两个字的姓并连在一起,造出「石部金吉」一词来表示一本正经,不贪恋金钱女色的人。也含有顽固不化、固执古板等贬义。

(二)「一期一会」:该词与日本的茶道有关,是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1522-1591)弟子山上宗二(1544-1590)在其著作『山上宗二記』(山上宗二,2006)中对千利休茶道精神的诠释。「一期一会」是说,参加茶会的时候,大家相聚在一起享受茶趣的此时此景转瞬即逝、永不再来,既然是人生中不能重来的相会,主客都应拿出至诚,无比珍惜。其实,千利休领悟出的「一期一会」的茶中道理与佛教中的诸行无常思想是相通的。「一期一会」便是将「一期」和「一会」这两个佛教用语结合而成。人的一生从生到死叫做「一期」,而「一会」是指大家由于法事聚在一起。「一期一会」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个瞬间的机缘,因为那可能是人生中永不再来的一次相会,倘若漫不经心,就难免留下擦肩而过的遗憾。

(三)「一枚看板」:该词出自日本的传统戏剧歌舞伎。在京都大阪一带的歌舞伎剧场,主要演员的名字和剧照都写或画在一块大「看板」(招牌、海报)上,立在剧场前供大家观赏。因此,「一枚看板」被用来指主要演员、台柱子,并逐渐发展为用来指组织或团体的中心人物、骨干分子等。另外,该词还用于表示唯一可作宣传、引以自豪之物之意。

(四)「一球入魂」:该词与棒球有关。「入魂」原是倾注全部精力的意思,所以,「一球入魂」指的是全神贯注地投好每一个球。棒球可以说是在日本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每年棒球职业联赛赛季一开始,各家电视台都现场直播,报纸也全面报道。每年夏季举行的全国高中棒球联赛(「夏の甲子園」)也深受广大国民的关注。因此,四字成语中出现与棒球有关的词语,也就很容易理解了。譬如,「全力投球」也是经常使用且与棒球有关的日造四字成语。本意是指投球时使尽全部力气,现多引申为“不遗余力、竭尽全力地干某事”。

(五)「一生懸命」:该词的原形是「一所懸命」,与武士有关。武士在日本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武士政权(亦称武家政权,即将军统治日本)贯串日本的中世和近世,持续近700年,可以说是日本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权形态。这在语言文化中自然有所反映。「一所懸命」中的「一所」指的是一块土地,一块地盘;「懸命」则是不顾自己的生命、拼命的意思。该词说的是领主或武士为生计誓死守护祖上传下来的领地的意思。不知什么缘故,后来该词变为现在的「一生懸命」的形式,但涵义没有很大的差异,即表示“拼命做某事”的意思。

(六)「傍目八目」:这与在日本流传相当广泛的围棋有关。7世纪左右,围棋从中国通过朝鲜传入日本,在平安时代开始普及。围棋在日本普及的广泛程度从日语中存在的围棋术语中可见一斑。「傍目八目」便是其中一例。「傍目」表示旁观的意思;「八目」指的是棋盘的第八个格子。因此,「傍目八目」说的是,在一旁看别人下棋的人,往往能比下棋者更冷静,能看出获得对方八个格子的好招,引申义为第三者看事物更冷静客观。有趣的是,汉语成语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表示此义,而且同样是源于下棋。

(七)「花鳥諷詠」:该词与日本古典诗歌形式之一的俳句有关。俳句原则上采用的是“五、七、五”式的三句十七字音结构,是世界上最短小的诗歌形式。俳句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一般其中都内含“季语”,即表示季节感的词汇。“季语”数量庞大、内容广泛,涉及自然、天文地理、传统习俗、动植物、料理等等。因此,可以说,俳句中蕴含着日本传统的自然审美意识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与诠释,是了解日本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花鳥諷詠」这个词就是由近代著名俳人高浜虚子(1874-1959)在主张自己的俳句理念时创造出来的,其中「花鳥」代表自然,「諷詠」表示吟诗作赋。该词强调的是通过吟咏自然景物来表现人与自然共融、在自然变化中感悟人生的俳句意境。

(八)「商売繁盛」:该词与日本人去神社祈愿的传统习俗有关。神道是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信仰,而神社便是供奉与祭祀神道中各神灵的地方。根据日本文化厅(2012)发表的『宗教年鑑平成23年版』,日本全国共有大小神社约八万多所。逢年过节或遇到开业、考学、结婚等人生大事的时候,人们都会去神社参拜祈愿。而「商売繁盛」就是祈愿中的一个内容,相当于汉语的“生意兴隆”的意思。与祈愿相关的日造四字成语还有「家内安全」(家庭平安)、「無病息災」(无病无灾)等。

(九)「手前味噌」:这是与日本的食文化有关的日造四字成语。「味噌」是将大豆等谷物发酵后做成的一种豆酱,是日本传统的调味品之一;「手前」指自己。「手前味噌」本是自己说自家做的酱好吃的意思,后引申为自夸,自吹自擂的意思,相当于汉语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十)「一人相撲」:该词与日本的传统体育项目、被称为“日本国技”的「相撲」有关。在相扑赛场上,互相竞技的两位相扑力士都力图将对方推倒在地或推到场地外,自然一个人是无法进行相扑比赛的。因此,「一人相撲」表示不成比赛的意思,其中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人瞎卖力气,唱独角戏;另一种是双方力量悬殊,呈一边倒态势。

四、结束语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语言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内容深广。汉字就像是纽带,将两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汉语和日语的成语皆由汉字组成,可以说这既是两国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又是交流的结果。

通过本文对日造四字成语的归纳与分析,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日语成语中有很多模仿汉语四字成语的四字形式,由日本人自行发明创造出来的日造四字成语。这不仅让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日语和汉语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还可看出日本文化擅长吸收、模仿的特点,而且不是单纯一味的模仿,而是结合自身的文化特点,“因地制宜”地积极进行改造以“为我所用”。因此,从四字成语这个特定的语言表现形式,我们也能观察到日本文化“兼容并包”的特质。

第二,日造四字成语,不管是源自中国古典的,还是源自佛教文化的,或是源自日本风土人情的,都将汉字及成语打上了日本的烙印,带有鲜明的日本文化的特征。

第三,就源自中国古典的日造四字成语来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语吸收消化古代汉语到何种程度,并如何将其发展纳入到自己的系统中。如前所述,日本人将中国古典中出典不同的复句也结合自身语言特征简化为四字成语,不仅可见日本文化中的“合理主义”、“实用主义”精神(在语言方面即表现为极善于简化),还可看出在对中国古典进行四字成语改造之前,日本人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第四,日造四字成语中有很多源于佛教用语而变为常用语的成语,由此可见佛教对日本文化的深远影响。

第五,就源自日本风土人情的日造四字成语来说,很少有出典,在寓意上不及汉语四字成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一语道破的畅快淋漓感也少一些;由于日语语言本身的局限性,在音韵上也缺乏汉语四字成语那种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音声效果。但是,正因为在寓意方面不像汉语四字成语那样强调典雅庄重,在音韵方面不像汉语四字成语那样重视协调押韵,所以日造四字成语的来源范围比汉语四字成语更宽泛,表达上也更不拘一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日语中成语、惯用语、谚语等不像汉语中那样有明确的界定(王述坤,1987;张予娜,1993),故而,本文所举例子中有的也被某些日语谚语辞典收录其中。同时,因例证有限,而且笔者的分类也不尽精准,更深入的研究还有待于今后的努力。

最后,笔者想强调,日造四字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日本文化元素。对这些文化元素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熟练掌握和运用日造四字成语,对学习日语、认知日本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 根据社团法人日本专营连锁协会(日本フランチャイズチェーン協会)公布的『JFAコンビニエンスストア統計調査月報』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日本全国共有便利店4万9千余家,参见(日本フランチャイズチェーン協会.2014.JFAコンビニエンスストア統計調査月報[OL].http://www.jfa-fc.or.jp/particle/70.html,2014-1-20.)。

[1] 岩波書店辞典編集部.2002.岩波四言熟語辞典 [M].東京:岩波書店.

[2] 田部井文雄.2004.大修館 四言熟語辞典 [M].東京:大修館書店.

[3] 学研辞典編集部.2005.用例でわかる 四言熟語辞典 [M].東京:学習研究社.

[4] 文化庁.2012.宗教年鑑平成23年版 [M].東京:ぎょうせい.

[5] 山上宗二.2006. 熊倉功夫校注.山上宗二記―付・茶話指月集(岩波文庫) [M].東京:岩波書店.

[6] 白寿彝.1989. 中国通史(第8卷)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7] 李百药.2000.北齐书 [M].北京:中华书局.

[8] 李尚全.2008.汉传佛教概论 [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9] 李学勤.1999.孟子注疏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0] 程俊英.2006.诗经译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1] 房玄龄等.1974.晋书 [M].北京:中华书局.

[12] 冯天瑜.1994.中华元典精神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3] 霍松林.1981.白居易诗译析 [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4] 贾凤伦.2005.日语中的和制汉语成语谚语 [J].日语知识,(7):16.

[15] 贾凤伦.2006.日语和制汉字成语谚语的汉译 [J].日语知识,(2):19.

[16] 孔丘. 2009.杨伯峻 杨逢彬译注.论语译注 [M].湖南:岳麓书社.

[17] 牛僧孺 李复言.2006.玄怪录·续玄怪录 [M].北京:中华书局.

[18] 谭建川.2002.日本的“四字熟语”(下) [J].日语知识,(5):15+17.

[19] 王述坤.1987.「ことわざ」词义及翻译辨析 [J].教学研究(外语学报),(11):57-59.

[20] 王涛.1987.中国成语大辞典 [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1] 荀况. 2006.张觉校注.荀子校注 [M].湖南:岳麓书社.

[22] 张予娜.1993. 日语成语、谚语、惯用语的分类 [J].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90-94.

[23] 庄子. 1991.张耿光译注.庄子全译 [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日语佛教成语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拼成语
猜成语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
看漫画,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