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民族化和本土化问题探究
2014-03-29杨尚翡
杨尚翡
(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声乐教育是一种复合民族历史特征的教育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教育的灵活性,在本土化的模式下进行高等师范教学,是当前教学领域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从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民族性以及本土化的基本内涵出发,对我国高师声乐教学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具有可操作性,可以知道实践教学工作.笔者结合理论研究的现状并在实践需求的基础上对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民族化和本土化进行一定的分析,希望这样的研究能够对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和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1 声乐教学中的本土化和民族化的基本内涵及体现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声乐教学是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元素,并且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有所扩张,实现一种特有的教学模式,但是往往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学生对这种课程的吸收程度较低,只有纯粹的东方本土教学模式,或者纯粹的西方音乐传统模式才能形成较大的诱惑力,学生能够对这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吸纳,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学习的动力增长,同时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对本民族音乐知识的普及和音乐文化素养的提升.
所谓的民族性就是指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民族成员的文化思维、精神品质、心理构成以及审美方式等方面的共同特点,民族性在现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含义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的本质区别,同时他也代表了不同的人文、地理、经济生活环境的个性化因素,充分显示了民族的特征,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特征,而在民族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教育文化、美工文化等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可以说,民族性体现的领域是多种多样的.而教学的民族性和本土性是指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整个教育理念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整体体现,可以说,在课程的目标设定、课程内容的编制以及课程活动的传承方面都存在民族因素和本土因素,能够充分展现民族特征和文化因素,可以说,在最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形成了民族的特色,从而反映一种民族精神.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民族性和本土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只是将课标设置在声乐教学领域,单纯的考察声乐教学中的民族化、本土化因素,如传统美声、民族声乐和乐器等等,都能够体现本土化和民族化.
现阶段,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民族化和本土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上可以充分的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我国由于长期的沿用传统的专业院校的教学评价体系等问题,使得高师声乐教学中的美声唱法能够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高师中的学生也对此种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偏爱,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我国高师声乐教学保持本土化的优势,也不是高师声乐教学的唯一手段,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在唱法领域,我国要寻求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间的衡平,达到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思维跨越,通知能够充分的保持民族性和本土性.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需要教学工作者去延续的传统是多方面的,民族的就是特有的,同时也是具有一定的标新立异,可以说在教学方法上,民族性和本土性对我国高师声乐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次,在声乐教学的作品的基本内容上,可以说,我国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为民族声乐作品上的基本优势.从内容上来看,我国的声乐教学的众多作品都是一种旋律线条式的民族风格,在盐城的过程中,有可能不用听基本的唱词,只听音乐的旋律就能够变现出一定的民族特征,可以说这种特征是民族化的基本表现,也是最为实质性的表现,对于本土音乐文化是一种最好的诠释.此外在艺术的审美方面同样存在于文化教育的密切联系,我国自始至终都有着民族发展的母语教育的特点,可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在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民族性和本土性是十分明显的,如苗族的众多歌曲,其基本内容上都是存在其苗寨的基本元素的.最后,民族声乐作品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可以说,民族声乐中如果缺乏了基本的民族性特征,就无法实现本土性的转变,也就失去了声乐教学的基本目的性,可以说,民族声乐在创造和发展过程中国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北极光你和民族精神,歌曲《精忠报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 高师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民族化、本土化的基本特征
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声乐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声乐所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所以经过总结可以看出,高师声乐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民族化和本土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承性.可以说,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孕育着该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精神,是这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土壤.而对民族文化的教育则是对民族的最本质的教育,最本源的教育,在学生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才能体现出教学的意义.高师的声乐教学要注重罪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同时要注意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知道,高师声乐教学是在整个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我国对高师声乐教学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取得的成果同样也是不同凡响的,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能忽略该专业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不能忽略对我国民族声乐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弘扬.
其次,声乐教学必然具备一定的文化包容性.声乐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对各国的文化模式进行一定的接触,在这个接触的过程中,作为我国一个音乐传统拜年历史的大国而言,这种接纳必然要有一定的容纳程度和理念上的创新,要有海纳百川的能力和态度.在文化研究过程中的文化包容是指一个相对动态的研究范畴,是一种传播并且得到接纳的一个过程.从声乐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国外优秀声乐只是理论和实践的吸收是对我国高师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如意大利、北美民歌的音律,对我国声乐教学同样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很多因素可以在其中进行吸收,为我所用.
再次,声乐教学具有世界的多元性.现在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共同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强,而在此因素的影响下的声乐教学之间的互动也实现了地域上的突破,可以说这种突破就有历史必然性,我们要充分的打破“自我文化中心论”等不成熟思想的影响,要对其他地域的音乐文化进行一定的吸收,而这种吸收不仅仅停留在欣赏和聆听的层次上,应该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去让学生学习,这种学习并非是放弃对本国声乐文化的积累,而是做到知己知彼,在生存中秋发展,同时在发展中寻求飞跃.多元性的世界声乐教学是一种声乐教学的基本趋势,同时也是我国高师声乐教学过程中必然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如在对非洲的音乐模式和音律进行吸收的问题上我们发现,非洲的多声部合唱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音乐在同一个节奏中有序进行,而另一种则是各声部的旋律线之间相互独立的进行,但是其中的长度却有多不同,这种典型的代表性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多方面的吸收基本的发音方法,如果我们能够对此进行必要的吸收,同样能够创造出具有我国本土性的音乐教学模式.
3 高师声乐教学过程中坚持民族化、本土化的基本原则
在高师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民族化、本土化的发展思路,就有必要对其中的原则进行充分的分析.
首先,综合培养原则的贯彻.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声乐教师,其基本的教学原则是将学生培养为综合性人才,这样社会上才能接纳学生,学生也才能有发挥才能的空间.在综合性技能的教学方式下,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需求相结合,声乐教师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理论知识,还需要在其他技能方面有一定的综合提升,这既是教师作为基本准则,同时又是学校教书育人的最基本的目标.
其次,坚持民族本土发展原则.
虽然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综合性培养的原则,但是也要在民族本土上下一定的力度,要鼓励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贯彻民族本土的原则,这是传承本民族特色的基本路径,同时也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效方式,我们必须看到在这个过程中的民族本土性的重要性,同时也深刻体现了我们文化体制建设过程中的现代性特征.
最后,坚持风格多样的教学原则.高师声乐教学中,作品的演唱和内容应该遵循风格多元化的原则.我们要仔细研究,认真整合,使风格多元性的演唱方法和作品内容在声乐教学中得到良好的运用.再如新疆的民族声乐文化——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它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是我们伟大祖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光芒的珍稀瑰宝.我国56个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风格多元化的声乐文化,所以高师声乐教学应站在民族性的角度考虑,在教学中要体现风格多元化的特点,这是民族声乐文化完好传承和发展的保证.
4 结束语
高师声乐教学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本土化、民族化趋势越发明显,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在此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发展模式,而声乐教学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有必要对其本土化、民族化的发展做系统的研究,对其基本内涵,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原则问题进行阐释,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高师声乐发展路径,对学生的培养也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为我国高师声乐教学提供有力的环境保障.
〔1〕王红艳.对现行初中音乐教材的反思——以安徽马鞍山市中学教材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4).
〔2〕梅馨.关于江西省农村中学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
〔3〕宁彤.对中国民族语言与民族声乐关系的探究[J].艺术教育,2007(05).
〔4〕徐敦广.弘扬民族声乐文化重构高师声乐教学体系[J].艺术教育,2008(02).
〔5〕魏娉婷.民族声乐借鉴戏曲演唱的思考[J].艺海,2011(01).
〔6〕毛亚雄.民族化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凸显性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9(04).
〔7〕黑力.我国声乐领域里中、低声种的民族化发展探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