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道与道术》

2014-03-29

东方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科学主义普世道家

鲁 原

读《道与道术》

鲁 原

20世纪末,一些学者曾提出21世纪是东方世纪的观点,季羡林先生在世时不止一次用中国一句俗语表述这个看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在一个向现代文明推进的时代,怎么会翻出古老中国文化的话题。我觉得这不是狭隘的民粹主义,不是简单的妄自尊大,而是站在哲学和历史高度的宏观思考。

今天是一个科学高度发展、信息疾速流通的时代,世界已真正变成地球村,但人类也面临许多生存问题。人类的生存和世道的演进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经历了巨大的飞越之后,人们不得不思考为何生存、如何生存的问题。科学技术不禁满足人类索取生活资料的需要,而且已向微观世界和宏观天体探索;社会发展在超越了阶级剥削、人身压迫的年代,个体的生活应该处于何种生存坐标上。在新的历史语境中,人类依然面临许多生存困境,世道依然存在如何演进的问题。面对历史的提问,海德格尔、利奥塔、福柯等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对现存的价值观念和知识谱系提出了质疑,寻求一种新的历史超越。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质疑的焦点,集中在现代社会的两大思想支柱——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科学主义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功不可没。科学主义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本质力量,西方的实证主义和逻辑思维符合这种需要,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消费的丰富,正是这种哲学思想的胜利。但科学主义的崇奉,也带来自然的掠夺、环境的破坏、物质的崇拜等问题,这有悖于人类生存的终极目的。人文主义剑指阶级产生以后的经济剥削、人身摧残,乃至接连不断的战争,曾经是对抗这类社会灾难的有力思想武器。但人本主义也逐步走向个人的神化,使个体生命与社会存在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于是享乐主义、人情冷漠、道德滑坡、暴力倾向日益泛滥,个体的生存目标也产生巨大困惑。人文主义本来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知识话语,但它的绝对化被一些人视为“普世价值”。世界本来不存在普世价值或绝对真理,一种思想理论的价值,在于它对某个特定社会、特定时代的进步意义。普世价值的迷信如同对某些权威人物的个人迷信一样,也终将显示它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某些国家在某些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就是“普世价值的”的自我解构。

后现代主义通过对知识谱系的研究,发现并没有绝对真理,许多既往知识的真理性,来自它们的“元叙事”。让-弗·利奥塔在他的《后现代状态》导语中说,“我将后现代定义为针对元叙事的怀疑态度。这种不信任态度无疑是科学进步的产物,而科学进步反过来又预设了这种怀疑态度。”“科学始终同叙事发生冲突。依照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大部分叙事不过是寓言传说。……它们依赖上述元话语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而那些元话语又明确地援引某种宏伟叙事”。[1](P2-3)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乃至后来衍生出来的“普世价值”,依据的都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元话语,尽管这种话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之内起了积极作用,但它面对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问题时,也难免捉襟见肘,人类需要在此基础上寻找新的理论支点。

西方文化的实证主义、逻辑思维将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发挥到极致,也将社会推动到极致,弊病也显露出来。东方文化的整体思维和形象感悟,却可以起到救补作用,这就是开头讲的为什么说21世纪是东方世纪。中国古代的道家主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感悟生存,确立自己的生活态度;儒家则主要从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中感悟生存,确立自己的生活态度。道家和儒家虽然是感悟式的思想成果,却表现出高度的生存智慧、闪亮的思想光芒。在现代性话语受到挑战的今天,对道家、儒家思想的阐释,无疑就有了现实意义。

王凯先生的研究适逢其时。王凯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美学的博士、教授,前不久刚有一本《老子〈道德经〉解释》出版,现在又有《道与道术》[2]问世,道家哲学在他那里得到充分的阐释。与老子简约、精辟的哲学警言不同,庄子具有汪洋恣肆、形象譬喻的叙事风格,从那些哲思论断和寓言故事跳出来进行现代阐释,需要梳理、概括、提升的功夫。王著做到了这一点,并不断有精见闪现。他首先对“道与道术”的概念做了阐发。“道”是道家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道家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道虽然有些“形而上”,却又无处不在,它是天地万物的内在规律;术则是通往道的实践与方法,具有“形而下”的意味;道与道术相连,人就构成从必然王国通向自由王国道路,实现人生自在、自由的生存。该书“导论”说,“庄子道在把‘道’与‘道术’落实与现实的社会人生,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和人的生存问题的深切关怀。”在此基础上,王著又通过“性情之道”“人格之道”“养生之道”“死生之道”,论述庄子使人达于生存自由“道术”。

道家哲学的目的,是使人实现生存自由,这在今天更成为人类的生活目标。人类经历了身处自然的不自由,也经历了身处社会的不自由,庄子时代遇到这样的问题,今天社会进步了,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人仍然存在不自由。东方哲学的思考充满了人生智慧,提供实现现代超越的生存方式。韩国现任总统朴槿惠就是在这种超越中达于人生的巅峰的。大学时期,她也抱有科学救国的理想,她的父亲朴正熙任总统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是他的专制遭到世人的反对,直至他的情报部长当面刺杀了他。朴槿惠经历了极端的困难、极度的苦闷:众叛亲离、千夫所指。父亲的部下不肯帮助她,弟弟、妹妹自暴自弃甚至走向吸毒的道路。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到一本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才找到精神重生的道路。她说,冯友兰先生的把深藏已久的东方精神遗产挖掘并擦亮,使其成为闪闪发光的宝石,让我们认清这光怪陆离的世界。道家的顺其自然、无为无心,儒家的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这些人生哲学扩大了人的襟怀,使人坐密室如通行,驭寸心如六马,从痛苦绝望走向心灵自由。朴槿惠实现了内圣外王,终于成功地竞选为总统。她称东方哲学是人生遇见的灯塔,庄子哲学就充满了这样的人生智慧。

庄子的养生思想并非如人们所理解的只为延年益寿,而是讲求形、神性兼修。古代思想家的高明之处,看到人离不开社会,而在战乱频仍、政治险恶、尔虞我诈的社会现实中,采取一种超然功利、居高临下的生存态度。庄子专门有一篇《人间世》,讲述治国理政之道和为君为臣之道。他以“养中”“游心”为本,摆脱功名利禄权势尊卑的束缚,获得精神的自由,也就获得处世的自由。王著论述了“身处乱世的庄子,有感于生活的艰难和生命的沉沦,洞彻社会的残酷无道、历史的虚假丑恶,努力思考个体生命在乱世中的安顿”。这种道术就是建立健全的人格。理想人格的建立,既是人性的复归,又是社会的超越,这是任何社会下实现生存自由的正确道路。

庄子的养生思想也并非如人们所理解的那样追求长生不老,而是视生死为必然,就死而为生,是为“齐生死”。庄子也是从大道来观察生死的,生命本是从无而来,今又变而为死,重新回归天地,如同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般自然而然,死亡应该是一件可贺的事。庄子消除死亡的恐惧,使死亡获得诗意的色彩。

庄子努力创造的是人生的审美境界,它成了《道与道术》的核心题旨。王凯在“导论”中说,“庄子的养生思想,是从自然的视角来思考人的本质,突出因顺自然的原则,通过修养的过程,达到生命的审美超越。通过这一超越,使人的精神得以升华,人性得以解放,人格得以独立,精神得以自由,这就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审美的最高境界。所以说,庄子讲的养生,也是一个使人生艺术化审美化的过程。”[2]这就从现代、乃至后现代立场上阐释了庄子哲学的意义和价值。人可以处于不同的社会阶段,面临不同的生存困扰,但追求审美的生存却是共同的需要。现代社会依然存在许多人生的困扰、社会的困扰,建立高屋建瓴的生存态度,是庄子哲学对现实的超越。从这点上说,东方哲学的人生智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文学院)

[1] 让-弗·利奥塔.后现代状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 王凯.道与道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科学主义普世道家
反科学主义与“世纪末”文学的“时空”意识重构
“科学主义”影响下的五四文学
法治评估中的科学主义:反思与扬弃
漫画道家思想
“普世价值”之争的焦点和启示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论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